琴泉山韵
2020-01-05杨巧丽
杨巧丽
海山脚下海山湖,竹韵琴泉胜玉都。
脉脉溪流绕村郭,满坡果树挂红珠。
这是夏天的下琴子村,美得不可方物。
已经记不清是第几次来这里了。而每次来,都惊艳于它的美。春芳歇长廊因为风吹日晒,已经失去了原有的鲜亮如新,却多了份岁月沧桑。青草萋萋、修竹松影、流泉飞瀑、石碾小径,一切都还那么妩媚;而那棵百年老杏树依旧活出了精彩,活出了魅力,那种精致的美,在这大山深处,仍然是无与伦比,无可替代。
抬眼望,小村掩映在群山之中。前景是山,背景是山,浓浓的翠阴里,山脊的棱角不甚分明,而房舍也只是绿阴中的一角翘起的顽皮。还有那开不败的五色山花,有婀娜也有娇羞,恰似一抹浓得化不开的情愫浸染其中。
一路走来,清清亮亮的山泉水,汩汩不断,汇成一条小溪,流向海山湖。村中房屋、街道不似平原地带的齐整排列,却因了山势走向高矮不一、营造出一种错落有致的美来。极目四望,绿水弄云起,青山衔翠枝。竹栏遮狭径,斜日照疏篱。红瓦青砖屋,蓝天白鹤居。民风淳厚载,悦飨共欢怡。
大自然赋予山的一草一木、一池一洼、一壁一崖,都帶着一种野性的、原始的、粗糙的美。而章丘的南部山区,这种让人震撼的美随处可见。这样一个有灵性的地方,常常因处在深远的山坳,信息闭塞,交通不便而暴殄天物。好在我们所处的是一个闪光璀璨的时代,人类的智慧可以让那些野性的美成为我们合理的利用和发挥。原先崎岖难行的山路、有着安全隐患的水道,都在人们巧手中变了模样,有了一种精致的、玲珑的美。谁都知道,毛驴拉磨,石碾子磨米磨面已经成为历史。可那些石碾子怎么办,难道就成为弃物丢掉?当然不会!用它们铺出一条水漫小径,一个个圆圆的“山东大饼”上,涓涓细流在脚下恣意妄为,有些肆无忌惮的样子,却也正好是张扬了曾经少年的情怀。村中,那条可追溯到上百年的双孔青石桥,泱泱泉水唱着欢歌,咿咿呀呀,年复一年。石桥上的车马行人,也是一辈辈地走来,在此安放了一个心灵之家。还有古老的弭祖筑房造屋的传奇故事。这样的美,格外别致,让人在浮世间的躁动顷刻间得到宁静和安逸。
正是杏子成熟季节。展眼四望,山坡上、田埂地脚,这里一棵,那里一棵,都是杏树,挂满了成熟的果子,而每一个华丽动感的果实都热烈地写着山里人的快乐和希望。
胸次在山水,扶贫志不移。丹心为民众,琴韵写佳诗。李先俊是这里的当家人,他是组织上派来的第一书记,在这里扎根已经三年有余,这里已经是他的第二故乡。他的办公室兼寝室,简洁、干净、整齐,但锅碗瓢盆齐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除了正常的工作时间,节假日与妻子儿女团聚,必须是在确保村子里没有大事小情的前提下,他才敢驱车离开。
李书记是名副其实的山里娃,对大山有着深厚的感情,因而对村民也充满了亲情和关爱。山中盛产核桃、栗子、杏子、花椒等干鲜水果和副食产品。这些都是和农民生活息息相关的物产,也是山里人主要生活来源的小粮仓。收获了它们,山里人会把一年的辛苦,换成跳跃着快乐滋味的钞票,再换成生活必需品中的米面油,或者衣衫鞋袜,或者其他的生活用品。可是,山路遥遥,交通不便,怎么才能把这些东西运到山外卖掉?就成了一个大难题。而李书记也责无旁贷的成了村民的“大管家”,他动用自己的“人脉资源”——亲戚、朋友、同事等,寻找买家,用自己的车帮助村民把山货拉出山外及时卖掉。面对人们的赞许,李书记总是憨憨一笑说,这些都是自己分内之事,应该做的,而村民也亲切地称他为家人。
眼下,山杏的采摘和售卖已收尾,接下来,核桃、栗子、花椒等干鲜果成为新一轮的销售热点,李书记依然会像以前那样马不停蹄地来回奔波,事无巨细地做着一切,默默无闻,任劳任怨。
山若有灵,水是命脉。下琴子村,因有琴泉而得名,因有双孔青石古桥,因有弭祖筑房造屋传说,而使它有一种与世俱来的古老和沧桑。当我们欣喜地盯着那一股细细的天然的泉流,对大自然的无比崇敬油然而生。
在一个具有独特气息的山乡农家小院,我们拜访了90岁高龄的老革命、老八路马庆江老人。1946年,年仅16岁的马庆江怀着保家卫国的宏大志向,参加了由刘伯承、邓小平率领的革命大军。那时,他年纪虽小却很机灵,被部队首长一眼相中,做了司号员。从此,他手中的军号一次次地为我军吹响英勇杀敌、所向无敌的冲锋号令,也一次次吹起胜利归来的凯旋曲!老人说,当年,他跟随刘邓大军转战南北,先后参加了孟良崮战役、渡江战役、南下剿匪战争。全国解放后,他又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用满腔的热血抒写炫丽的青春!随着老人的讲述,我们仿佛看到了硝烟弥漫的战场上,革命战士浴血奋战英勇杀敌的战斗情景!老人讲到激动处,站了起来,打着节拍,声情并茂地唱了起来:“刘邓大军怎么样?怎么样?听我讲,南京、汉口到长江,到了长江怎么样……”这首在当时被广为流传的刘邓大军军歌,鼓舞了无数热血青年保家卫国的斗志!而这位革命老人从他16岁当“红小鬼”参加革命战争,他的生命之魂就全部交给了国家,交给了党和人民,并终生以此为荣耀!这如大山一样的品格,质朴而坚定,又如汩汩流淌、息息不断的泉水耐人寻味!
听说山里人蒸的老面馍馍,味道纯正香浓,不禁口中生津、味蕾含香。我和文霞迫不及待地返回村中,找到那户人家,每人买了五个硕大的馒头,馒头放在车中,面香四溢,顿时赶走了一路徒走游玩的困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