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楼泵站机组叶片调节机构事故处理分析
2020-01-05张方磊黄雪梅
张方磊,黄雪梅,刘 辉
(南水北调东线山东干线有限责任公司,山东 济南250109)
邓楼泵站是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第十二级抽水梯级泵站,山东境内的第六级抽水泵站,工程位于山东省梁山县。工程设计规模为100 m3/s,泵站共安装4 套水泵机组,3 用1 备,总装机容量8 960 kW。泵站设计扬程为35.7 m,年运行时间3 770 h,年调水量13.60 亿m3。水泵叶轮直径3150mm,转速125r/min。主水泵采用3150ZLQ33.5-3.57 型立式机械全调节轴流泵,配套TL2240-48 型立式同步电动机,泵装置采用肘形流道进水,虹吸式流道出水,真空破坏阀断流。额定功率2 240 kW。
邓楼泵站于2013 年5 月试运行验收后投入运行,1#机组已安全累计运行8 600 台时,累计抽水量9.3 亿m3。1#机组在后期运行中逐渐显现调节叶片角度时流量增减不明显,叶片角度与流量不匹配,且运行中存在机组振动摆度偏大,工况逐渐恶化。通过水下检查发现叶片间隙不均匀,于2019 年非调水期对1#机组进行了解体大修。
1 机组解体过程中的异常现象
1.1 机组上导瓦上边缘磨损痕迹明显
解体中发现8 块上导瓦均出现不同程度磨损,位置位于瓦面上半部位,约占导瓦面积的1/3~1/4,其中进水侧瓦磨损最严重,磨损约占瓦面积的2/3,平均磨损深度约0.06 mm。
1.2 水泵水导轴承、水导轴颈磨损
测量水导轴承内径,发现进出水方位内径变大磨损最严重,磨损部位在出水侧,深度约0.9 mm,面积300 mm×500 mm。水导轴颈出现了偏磨,磨损面积约为400 mm×500 mm,占轴承轴颈总面积的1/3,经与叶轮叶片位置比对,磨损方位为3#叶片出水方位。水导轴颈实际加工直径尺寸为380 mm,经测量最大磨损部位直径为379.10 mm,磨损部位深度达0.90 mm。
1.3 水泵叶轮室不锈钢衬套有明显剐蹭现象
水泵叶轮室不锈钢衬套有明显剐蹭现象,剐蹭位置垂直方向在出水侧两半泵壳接缝处成基本对称方位,水平方向在叶轮外壳中心线上方。剐蹭高度195 mm,宽度275 mm,剐蹭平均深度约0.5 mm。
1.4 水泵叶轮叶片安放角度不一致
检查发现叶轮的三个叶片中1#叶片角度为-11.8°,2#、3#叶片角度均为-10°,1#叶片角度显示值较其余两片显示值约小1.8°。2#、3#叶片上角边缘有剐蹭痕迹,2#叶片剐蹭位置在叶片上边缘,长度约100 mm,3#叶片剐蹭位置在叶片中上边缘,长度约400 mm。
1.5 叶片调节机构操作架断裂
由于3 个叶片安放角度不一致,分析转子体内部转叶机构存在定位偏差或发生故障,查找问题需进入转子体内部进行检查。经充分论证后决定打开转子体下盖进行问题查找,发现:转子体转叶机构操作架上部3 个肋板均存在不同程度裂缝,其中1#叶片对应肋板部位裂痕明显,呈开口状裂缝宽度约3 mm,2#、3#叶片对应肋板部位可见明显裂痕。
2 操作架断裂原因
2.1 操作架断裂变形后加剧构件磨损
1#叶片对应操作架断裂裂缝较大,变形严重,2#、3#叶片操作架只出现裂纹,变形较轻,与机组解体时1#叶片角度为-11.8°,2#、3#叶片角度均为-10°,叶片角度不一致方位相同,问题吻合。从机组解体原始数据测量1#叶片间隙相对2#、3#间隙较大,2#、3#叶片间隙小剐蹭叶轮外壳,实际测量数据与理论相符。
通过分析得知,1#机组上导瓦磨损、叶轮蹭壳、水导轴承磨损、水导轴颈偏磨的是原因为叶片角度不一致,造成机组运行工况变差,而叶片角度不一致跟操作架断裂变形有关,因此1#机组出现问题的根源是操作架断裂变形。
2.2 操作架断裂变形影响因素
1)超工况运行:每年4~6 月是邓楼泵站水草高峰期,河道中大量水草聚集在泵站拦污栅前,拥堵拦污栅,导致前池进水池水位下降,低于设计最低水位。近两个调水年度邓楼泵站机组直接通过梁济运河抽调南四湖水源,前池进水池水位经常低于设计最低值,机组长时间运行,工况较差。
2)位置因素:泵站机组为肘型进水流道,中间通过隔墩分为两孔,1#机组处于泵站边缘位置,整体过流条件差。靠近进水池中心线的孔口,过流条件稍好,靠近边墙的孔口,过流条件较差,两股水流在隔墩末端交汇时,余能没有完全抵消,不平衡力长期作用在叶片上。
3)基础沉降机组垂直同轴度变化:泵站主厂房底板为整体性结构一次浇筑成型,没有分缝。根据邓楼泵站12~16 年安全监测结果显示主厂房整体沉降约11 mm,其中上游左侧沉降15 mm,上游右侧沉降11 mm,下游左侧沉降10 mm,下游右侧沉降9 mm,16 年以后测量数据变化不大,厂房逐渐稳定。厂房基础不均匀沉降导致机组垂直同轴度发生变化,恶化了机组运行工况。
4)异物卡阻因素:过水水流混入大型异物,当异物经过叶轮室时突然撞击卡阻叶片,导致操作架断裂。
5)设计制造因素:设计中操作架受力分析不到位,加工制造工艺有瑕疵或存在缺陷,导致结构强度不够,机组长期运行,操作架疲劳受力出现裂缝。
3 处理措施
3.1 轴瓦处理
1)上导瓦的处理。上导瓦为巴氏合金瓦,对于磨损的导瓦重新研刮以满足要求。
2)水导轴承处理。水导轴瓦为赛龙轴承,轴瓦采用条块状赛龙瓦块插在铸不锈钢的分半式轴承体上,分半结构便于检修更换。机组解体后对原水导轴承再预装检查,内径明显超标,轴瓦磨损量已不适合再继续使用,更换备用水导轴承。
3)水导轴颈处理。由于现场不具备加工条件,因此对泵轴进行返厂维修。将水导轴颈单边去除3 mm,然后PT 检查,发现缺陷焊补消除。水导轴颈底径加工后,堆焊单边厚度不小于3 mm不锈钢材料,堆焊后保证留有车削余量。最后按设计要求恢复出厂尺寸:以两端法兰止口为基准,校直泵轴,采用专用磨头进行磨加工,测量轴颈直径尺寸符合标准,表面粗糙度达到0.8 μm,合格后出厂。
3.2 操作架更换
原操作架采用ZG270-500 整体铸造,断裂上肋板宽度30 mm,操作架板整体厚度30 mm,已无法再用,厂家订做铸造新件。新订做操作架采用ZG310-570 整体铸造,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更高,肋板尺寸宽度加大到56 mm,并且在3 个断裂的肋板附近两面均增加了一圈宽度30 mm 环形肋,操作架板整体厚度也增加到40 mm,大大提高了其强度。铸造加工完毕后做静平衡检查,最大外圆处允差小于250 g,合格后出厂。
3.3 叶片安放角度一致性处理
检修现场条件有限,准确恢复3 个叶片角度一致性及如何测量验收是安装难点。安装操作架调整叶片角度。安装操作架3 个叶片准确恢复设计0°角。连接操作杆与电机拉杆、电机拉杆与转轮体,在推力头与操作杆间安装2 个25 t 千斤顶,用千斤顶升降操作杆。打紧操作架主轴螺栓,松开操作架连接的3 个叶片拐臂的螺栓,操作架升降时叶片拐臂不动。把3 个叶片按机械指示位置都调整到0°。用千斤顶升降操作杆,先升后降再缓缓上升,上升时观察操作架与3 个叶片拐臂相对位置,当有一个拐臂顶住操作架后,停止上升,测量另2 个拐臂与操作架高度,此高度就是叶片拐臂位置需加垫量,加垫后打紧螺栓,测量角度一致性及叶片开度,反复调整直至符合标准。
叶轮叶片开度测量。首先将叶片角度调至设计0°角,在0°角时叶片开度L 设计值652.6 mm,叶片为扭曲状,现场测量工具无法直接测出叶片开度L。间接测量叶片开度L,以固定导叶体止口下平面为基准,分别测量叶片上下边缘至固定导叶体止口下平面距离,两个距离差即为叶片开度。依据测量结果,3 个叶片开度均在误差范围内,操作架安装验收完成,进入下步工序。2#、3#叶片及叶轮外壳剐蹭处不做处理。
3.4 机组固定部件垂直同轴度调整
机组固定部件垂直同轴度调整分两步进行,首先调整定子垂直。使定子铁芯垂直东边升高0.66 mm,南边需升高0.3 mm。调整时两个方位分别进行,在基础板与下机架结合面上加紫铜片垫,注意加垫量不超过三层。其次调整定子中心,调整定子中心时以水导轴承轴窝中心为基准。东西向定子与水泵轴窝的不同轴度为1.83 mm,由于所测半径东大西小,故定子向西平移才能使定子居中,平移距离为0.915 mm。南北向使定子居中需向北平移距离0.875 mm。平移时两个方位分别进行。由东向西平移时在下机架梁东边放一螺杆千斤顶,缓慢顶移,在对面放百分表监视平移距离,在垂直方位放百分表监视以防偏移。东西向调整完毕后,再调整南北向,直至符合要求为止。调整完毕,进行后续工序。
4 结 论
大中型水泵机组叶片调解机构采用机械全调节是稳定可靠的,结构相对简单,维护成本低,是水泵发展的主流形式。本文对邓楼泵站1#机组大修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找出了问题根源是操作架断裂造成的,并对断裂原因进行了系统分析和妥善处理,对泵站设计、运行维护及设备制造等提供了借鉴和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