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五运六气角度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发病、诊断及治疗

2020-01-05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临床合理用药生物特征谱学评价北京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38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中药药物警戒与合理用药研究中心北京100029

空军军医大学学报 2020年1期
关键词:邪气学说运气

金 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临床合理用药生物特征谱学评价北京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38;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中药药物警戒与合理用药研究中心,北京 100029)

运气学说(又称五运六气)是中医传统的自然科学模型,是中国先民研究天文、地理、物象、气候、历法同人体生理病理以及疾病诊断治疗关系的一门学说,是传统中医“天人相应观”的集中体现[1-2],其内容主要收录于《黄帝内经》。历史上,运气学说对于中医疫病防治具有明确指导作用,清代吴鞠通的中医治疫经典《温病条辨》开篇即从运气学说提示的辰戌、卯酉、寅申、丑未、子午和己亥纪年的“温疠”记载开始叙述温病[3],其重要性可见一斑。近年来,很多专家学者都认可并提倡基于五运六气的中医疫病研究[4-6]。本文从中医五运六气角度,尝试分析2019己亥年底至2020庚子年初武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的发病、诊断及治疗特点,探讨五运六气理论预测结果与疫情实际发生的相符度,为本次疫病防治提供参考。

1 武汉COVID-19的发病时间和地点,符合运气学说对于2019己亥年终之气“温疠”和“灾五宫”的认识

中医学术语“温疠”类似于瘟疫,是指具有较强流行性的传染病。在《黄帝内经》运气学说中,共有7次提到“温疠”“温病”的发生,分布于不同年份的不同时间段,分别为辰戌之岁的初之气,卯酉之岁的二之气和终之气,寅申之岁的初之气,丑未之岁的二之气,子午之岁的五之气和己亥之岁的终之气。例如,2003年属癸未年,运气学说记载“二之气,大火正,物承化,民乃和,其病温疠大行,远近咸若,湿蒸相薄,雨乃时降”[7]。很多学者认为,2003年3~6月份的非典型性肺炎(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SARS)疫情就是癸未年所提示的“温疠大行”,并且从多个角度给予确认[8-10]。基于这一认识,2019己亥年的“温疠”提示就值得关注了。根据《黄帝内经》原文所说,己亥年“终之气,畏火司令,阳乃大化,蛰虫出现,流水不冰,地气大发,草乃生,人乃舒,其病温疠”[7]。因此,2019年己亥年终之气时段有可能出现疫病。但是,六气划分的具体时间点素有争议,终之气时段的开始与结束时间,一种说法为小雪到大寒,即2019-11-22—2020-01-21;另一种说法为大雪到立春,即2019-12-07—2020-02-04。笔者认同后一种观点,从早期武汉不明原因肺炎病例数的统计结果来看,首发病例出现在2019-12-06以后[11],似乎也支持后一种观点。所以,武汉COVID-19疫情的发生时间,符合己亥年六之气关于“温疠”的认识,具体时间为2019-12-07—2020-02-04。

同时,对于不同年份首先发生疫病灾害的地点,运气学说也有所提示。例如,1910年末至1911年中,中国东北地区发生了鼠疫,在公共卫生学家伍连德的积极处置下疫情得到控制[12-13]。根据资料,当时的鼠疫是从沙俄西伯利亚传入满洲里,很快延及哈尔滨,危及东北全境的。1911年属辛亥年,根据五运六气的记载,“上厥阴木,中少羽水运,下少阳相火,雨化风化胜复同,邪气化度也,灾一宫”,而“一宫”在洛书九宫中正好处于北方,恰好与当时鼠疫首发在中国北方地区相符。又如,2002年底至2003年中的SARS疫情,虽然最后的统计数字显示北京地区的病例数最多,但是最初发病的源头是在中国南方的广东省,并且在中国香港地区以及新加坡、越南等南亚国家也有较大范围传播[8,14]。2003年属癸未年,根据运气学说的记载, “上太阴土,中少徵火运,下太阳水,寒化雨化胜复同,邪气化度也,灾九宫”,而“九宫”在洛书九宫中正好处于正南方,恰好与当时SARS疫情首发在中国南方地区相符。同理,2019年属己亥年,根据五运六气的记载,“上厥阴木,中少宫土运,下少阳相火,风化清化胜复同,所谓邪气化日也,灾五宫”,而“五宫”在洛书九宫中正好处于中心位置。所以,运气学说提示,如果2019己亥年发生疫病灾害,从粗线条的地理位置看,很有可能首先发生在我国中部地区,而武汉恰好为我国中部地区六省份(山西、河南、安徽、湖北、江西、湖南)地理位置最中间的湖北省省会,地处中部。所以,武汉COVID-19疫情的发生地点,符合己亥年“灾五宫”的认识。

2 武汉COVID-19患者的中医证型特点,符合运气学说对于2019己亥年疫病关键邪气的认识

在运气学说中,胜复气理论对于确定疫病致病邪气的特点具有重要提示。例如,《黄帝内经》中的“六元正纪大论”记载:“癸未癸丑岁,上太阴土,中少徵火运,下太阳水,寒化雨化胜复同[7]。”根据胜复气理论,癸未年和癸丑年火运不足,所以胜气为水气(水克火),复气为土气(土克水)。癸未年的致病邪气,需要重点考虑具有土气的湿邪。而根据2003癸未年SARS患者真实中医病证类型和病机特点相关研究的文献[15]分析,94%以上的研究者认为SARS的病机特点为湿热毒瘀虚或湿热互结,以湿为主[15]。同时,诸多中医专家都从湿毒和湿热的角度来开展对SARS的中医治疗,且取得了不错的成效[16-18]。这说明,五运六气胜复气理论对于疫病邪气的认识,与中疫患者真实的临床表现相符。而运气学说的胜复气理论,也能够用于分析疫病的致病邪气特征。因此,根据“己巳己亥岁,上厥阴木,中少宫土运,下少阳相火,风化清化胜复同”的记载,2019己亥年为土运不足年,其胜气为木气(木克土),复气为金气(金克木)。所以,2019己亥年从五运六气的角度分析显示,武汉COVID-19的病邪特征,需要重点考虑与金气相对应的燥邪。

实际上,从国家卫健委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五版)》[19]提到的中医方案可以看出,燥邪与患者真实的临床表现相符。其一,武汉COVID-19患者的首发症状以发热(中低度)、乏力、全身疼、干咳少痰为主要表现,符合中医关于凉燥的认识,当属凉燥证。同时,武汉地处江边,冬季湿冷,也会出现燥湿相兼的病例。其二,诊疗方案中提到,在中期 “疫毒闭肺”和重症期“内闭外脱”的阶段,患者舌苔表现分别为“苔黄腻或黄燥”“苔厚腻或燥”,均提示存在燥邪或燥湿相兼的情况。其三,在山西、河南等地公布的诊疗方案中,有不少患者出现了燥邪伤肺伤大肠的临床症状(口干、便秘等)。这些信息说明,武汉COVID-19的中医证型,符合运气学说对于2019己亥年疫病应重点关注燥邪的认识。

3 武汉COVID-19的国家统治方、各地经验方和中医专家的学术观点,符合运气学说对于2019己亥年疫病治疗用药特点的认识

针对不同年份的运气特点(中运、司天和在泉之气),五运六气学说也给出了“药食宜”的解决方案。例如,“甲子甲午岁,上少阴火,中太宫土运,下阳明金,热化二,雨化五,燥化四,所谓正化日也。其化上咸寒,中苦热,下酸热,所谓药食宜也”[7]。根据前述分析,2019己亥年土运不足,胜气为木,复气为金,2020庚子年金运太过,均提示应重点关注金气。而在《黄帝内经》“六元正纪大论”中,围绕着“中运金太过”“阳明燥金司天”“阳明燥金在泉”的年份,五运六气给出的“药食宜”方案包括:①中运金太过时(如庚午庚子、庚辰庚戌),宜辛温;②阳明燥金司天时(如丁卯丁酉、癸酉癸未),宜苦小温;③阳明燥金在泉时(如甲子甲午、庚午庚子),宜酸热、酸温。所以,运气学说认为,2019己亥年武汉COVID-19的治疗用药应当关注辛温、苦温和酸温。

笔者依据2015年版《中国药典》的药性记载,对第五版诊疗方案中的中医处方用药进行了数据统计(表1)。结果发现,在全部临床4个阶段的中医推荐处方中,苦温、辛温和酸温中药的使用比例均大于50%,在初期更是达到100%。如果将甘温中药也纳入考量,则温性中药的用药比例进一步提高,在初期和重症期为100%,在恢复期为71.4%,只有中期“疫毒闭肺”时采取较为明显的寒热并用方。同样,全国各地的中医诊疗经验方也体现出用温用热的组方特点,与此相应,仝小林院士提出武汉COVID-19的治疗应慎用苦寒,诸多中医专家也不推荐采用苦寒中药双黄连口服液进行预防。这些信息表明,武汉COVID-19的国家统治方、各地经验方和中医专家的学术观点,符合运气学说对于2019己亥年疫病治疗用药特点的认识。

4 应尽快加强基于五运六气的中医疫病防治策略研究

综上可知,无论是2003癸未年的SARS,还是2019己亥年的武汉COVID-19,无论是发病时间、病邪特点还是选药组方,真实世界的疫病都与运气学说的理论认识有良好的符合度。换句话说,五运六气理论分析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疫病的发生发展及诊断治疗提供良好的、符合临床实际的预测和指导作用。这无疑是传统中医学在疫病防治领域的重大贡献和重要突破,应该予以重视和积极运用。所以,加强基于五运六气的中医疫病防治策略研究刻不容缓,并应尽快形成以下几方面认识。

4.1 研究明确中国古代疫病及治疫方的运气学背景

以史为鉴,通过对有史料记载以来中国古代疫病的回顾性研究,分析不同年份五运六气特点与疫病发生的相关性,明确不同医家治疫方组方用药的运气学背景,去伪存真,去粗取精,为未来的疫病防治提供参考。

4.2 探索建立五运六气框架下的中医疫病预测及预警体系

中华文化独特的干支纪年周而复始,具有明显的周期律,基于五运六气理论分析,可以形成对未来若干年疫病易发时间段、疫病邪气特征和对应治疗方药的理论预测,并结合临床实践和哨点监测,建立预警体系。

4.3 培养懂运气、用运气的中医临床人才和公共卫生人才

未来的竞争归根结底还是人才的竞争,应尽快在全国医药院校推广对中医五运六气的学习和学术讨论,培养一批能够懂运气、用运气的中医临床人才和公共卫生人才,建立中医疫病防治的人才队伍。

猜你喜欢

邪气学说运气
《神农本草经》对“邪气”的认识
胰在脏象学说中的归属
汉语复句学说的源流
幸福来自感动
牛年生人三之气运气养生
龙年生人三之气运气养生
阴阳学说在杨式太极拳中的表现浅探
没有横空出世的运气,只有不为人知的努力
别轻易拔罐刮痧
岂止是运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