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视域下灌输法在高校思政课中的有效运用研究

2020-01-04宫依菲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0年9期
关键词:灌输思政理论

宫依菲

[摘           要]  理论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的关键一环,灌输法作为理论教育最基本的教学方法在高校思政课中占据主导地位。随着时代更迭,日益受到多元思想影响的学生对传统理论灌输心生抵触之情。理论是发展着的时代,问题是时代的注脚,如何在新时代创新灌输法在高校思政课中有效运用,从而阻止过时论、无用论等思潮对学生思想的渗透,这一问题亟待审视与反思。

[关    键   词]  灌输法;高校思政课;运用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09-0096-02

灌输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新时代视域下如何有效运用灌输法科学地阐释理论,对实现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的目标、以理论武装时代新人的头脑至关重要;对运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塑造灵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至关重要;对增强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提高思想政治实效性至关重要。

一、“新时代”内在意涵的三重维度

(一)思维观念之新:多元价值观融合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纵深发展,国家间壁垒被打破,中西文化交融也已不是初生现象。而今步入新时代,信息交互性极强,在即时共享的信息扩散中文化进一步深度融合并形成了趋于同质化的大熔炉。探其根本,隐藏在“文化熔炉”现象之下的实质是多元价值观的冲击融合与意识形态之间的针锋相对。在意识形态领域,国家之间的较量不可忽视,当下该如何运用灌输法居于竞争的制高点上赢得话语权是值得思考的重要问题。

(二)生活方式之新:网络化生存

网络空间日新月异,眼花缭乱的智能终端不仅是信息交流工具,更是使青年学生的生活方式从尝试融入网络世界向生存蜗居于网络之中转变。大数据时代使学生能够即时交互信息,然而长期处于信息获取的饱和状态难免会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他们对思想政治理论的学习需求。由此观之,青年学生网络化生存的特点为高校思政课注入活力的同时也对灌输法的运用提出了挑战。

(三)群体结构之新:“00后”成为中坚力量

“00后”作为现今高校学生的主力群体,他们观念新颖、思维活跃,且与“90后”大学生相比,具有明显的代际特征。由于成长环境优越、生活条件优渥,他们过少地品味舍弃与选择、挑战与失败,导致他们抗压能力、应激能力较弱。加之社会环境复杂、网络世界纷繁、多元文化冲击等外部因素影响,他们极易受到拜金主义和个人利益至上等错误观念的侵蚀,成为“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在此意义上,运用灌输法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对其进行价值观的传递与引导十分必要。

二、新时代语境下运用灌输法的价值意蕴

理论灌输法要在新时代视域下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运用,应以崭新的教育理念为先导,充分发掘方法自身所蕴含的价值。

(一)引导价值:传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灌输法具有政治导向作用,其根本目的是在良莠不齐的社会思潮中引导学生规避错误思潮,引导青年学生正向发展,传播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在新时代语境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主流意识形态的凝练表述,高校必须加强灌输法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运用,正向引导青年大学生群体,从个人、家庭、社会再上升至国家,循序渐进推进教育,正确认识到自身作为社会建设的主体力量而存在的价值,将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相统一,坚决捍卫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

(二)认同价值:强化政治认同感、坚定理想信念

马克思主义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发轫之基,为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指明了方向。高校思政课教师要善用、巧用、活用灌输法,促使学生在感悟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中坚定对国家和民族的道路认同、制度认同、理论认同、文化认同。除此之外,面向全面深化改革的时代之窗,在国家迅速崛起的同时,社会转型也已进入深水区。受到多元利益的驱动,当代人的价值选择与思维导向更为复杂。面对西方意识形态和文化的渗透,高校思政课亟须创新灌输法的运用,为大学生补充理想信念之“钙”,引导尚未形成政治观的青年学生以理性看待社会发展现状。

(三)育人价值:塑造学生理想人格

“00后”大学生显著的代际特征也触发了新的问题,部分功利主义色彩浓厚的学生在面对利益选择时一律奉行“绝对为我性”的原则,对社会责任置若罔闻,对集体利益更是视若无睹。这种病理现象需要思想政治理论的价值引导,需要思政课教师运用灌输法促成学生个体与社会的同一性认知、理性审视自我存在价值。以科学性与价值性相统一的理论灌输帮助学生提高思想觉悟、塑造理想人格,为社会培育符合时代要求的合格公民。

三、新時代视域下运用灌输法的困境分析

回溯历史,灌输法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成效显著,而今在文化整合、观念互动与价值多元最强音的新时代语境中,灌输法运用的实效性却有所减弱。探之困境可归为以下三点。

(一)灌输者仍然秉持传统的教育理念

教育者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育人理念具有内在稳定性。受到特定社会历史与文化背景的影响,传统教育模式仍然在新时代教育体系中根深蒂固,灌输法不能及时转型。另外,受到自身素质和传统思维的桎梏,部分思政课教师依旧采用“填鸭式”教学方法,以“灌”代“输”,其教学方式的固化实则削弱了灌输的实效性。

(二)与现实脱节的内容无法吸引学生。

相较于“革命理想高于天”的浪漫主义信念,当代青年学生的行为作风更倾向于务实,致使他们在行思中了掺杂了功利主义色彩。这种价值导向导致他们在课堂中钟爱具有实用价值的知识,对传递正确价值观的思政课却不屑一顾。

(三)实施过程难以实现以理“服”人

在“以理服人”的思政课教学过程中,“理”是内容,“服”是手段,整个过程对灌输的艺术提出了更高要求。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当代大学生普遍能够纯熟运用互联网技术,他们的视野开阔,思想理论、知识储备状况实际已经超出了教师的预估范围,许多教师没有精准地认识到这一点,仍然采用传统方式对学生进行生硬的理论灌输,如此一来难免会产生“有理难服人”的困境。

四、提升灌输法运用实效的实践路向

(一)打破传统思维,结合时代潮流创新方法

新时代视域下的灌输法绝不等同于“唯灌输法”,高校思政课提高灌输法实效性的路径仍需进一步纵深化拓展。我们要坚决打破机械理论灌输的模式,充分尊重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采取灌输与感染相统一的方式,将“以理服人”和“以情感人”相结合,结合时代背景与科技手段实现传统方法的现代性转化。

其一,借助新颖黑科技实现共情。青年学生痴迷追求新鲜事物,时下“沉浸式体验”作为新兴的潮流异军突起且深受喜爱(所谓“沉浸式体验”是指通过某种技术提供给参与者完全沉浸的体验,使体验者有一种置身于虚拟世界之中的感觉)。新时代灌输法想要与时代接轨,可以为我所用地打造“沉浸式课堂”,在理论灌输中引起情感共鸣,在心灵的浸润中潜移默化接受理论灌输。

其二,打造互动式课堂,提高学生的自主参与度。创新发展灌输法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手段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传统单项的“灌输论”向互动、渗透式的课堂教育模式转变。这种新型课堂会改变传统课堂灌输的既定模式,以其新颖形式引起学生的兴趣,变被动接受为主观渴望。

(二)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加强双向对话

青年大学生的认知正处于独立化、理性化、成熟化的关键阶段,多重社会思潮与行为现象皆表明他们是思维最为活跃、求知欲最为强烈的社会群体。首先,他们思维灵活,极具求知欲望与探索精神;其次,青年群体个性突出,具有较强的独立自主意识。最后,在物质生活为人类基础的生存需要提供足够支撑的条件下,青年学生开始转向关怀精神世界的构建。新时代视域下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需要从两方面进行思考:

第一,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思政课教师若想在新时代语境下活用、巧用、善用灌输法需着意于思维认知、深度关切学生的内心世界,培养其对现实问题的思辨能力、对时代精神的感悟能力、对发展大势的领悟能力。注重以完整的知识体系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明辨是非、主动体悟与关怀人生价值,构建自我内在的思维体系。

第二,采用问题引导式教学方法。面对主体意识觉醒的大学生群体,教师应以问题引导为主创新运用灌输法,以学生的认知状态为基础,根据教学内容创设情境,以知识的灌注引导学生围绕问题进行思考,达到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教学目标。

(三)优化教学过程,在“情理结合”中使学生信服理论

“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学生愿不愿意学一门课程不取决于学生而取决于老师,取决于老师是否能够“有理讲理”。要想“有理讲理”,首先应确保“有理”,采用双面说理的方式展现理论之美。以现实问题或观点存在的弊端为视角进行批判,以正反两方面的逻辑论证使学生的认知全面化、立体化。这种反其道而行的灌输方式更容易消除高压下说教导致学生产生的逆反心理,循序渐进地让学生群体的价值取向与社会主流导向同行。

其次应注重教学过程的优化,使“讲理”的过程更容易为学生所接受。思政课教师应善用语言的魅力,使理论“雅俗共赏”、内容更“接地气”,让思想政治教育更加贴近生活。思想政治教育走向生活化是向马克思主义人本论的复归,是真正回归思想政治教育人本位发展需求的本源方向。人是现实的个人,要立足于社会发展的现实基础、立足于青年学生的思想实际,适应其发展的多变性需求,将抽象化的知识转变为实践生活所现实需要的理论武器。

五、结语

灌输法以马克思主义灌输理论为立论根基,其有效运用何以实现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方法体系研究中的重要问题之一,在新时代视域下创新应用策略研究是提高高校思政课实效性与获得感的必然要求。传统灌输法应理性反思现状,着眼于灌输法应用的内在机制,结合时代语境所产生的新特点、新要求、新困境,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地提升灌输法运用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2]深入学习习近平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

[3]习近平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論课教师座谈会强调: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N].人民日报,2019-03-19(1).

[4]戴剑飞.论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灌输性和启发性的统一[J].邓小平研究,2019(4).

[5]姜迎春,张朔.思政课专题教学应突出学生主体性[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9(20).

[6]魏勃.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学实效性探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9(16).

[7]武智.论生活化视阈下的思政课改革[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9(16).

◎编辑 马燕萍

猜你喜欢

灌输思政理论
课程思政迈向高质量发展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基于多元外在表征理论的高一氧化还原反应教学
寓庄于谐:高中思政课堂教学语言活力之彰显
借力大数据分析 创新“三位一体”思政课教学模式
“理论”与“实践”
多项式理论在矩阵求逆中的应用
思想品德课教学要有必要的灌输教育
张添翼:德育应坚持“最少灌输”原则
灌输理论的当代境遇及其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