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高职少数民族预科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实践研究

2020-01-04岳蓉刘佩王佳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0年9期
关键词:预科传统节日中华

岳蓉 刘佩 王佳

[摘           要]  选取如何在国家通用语言教学中加强高职预科阶段少数民族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这一选題进行研究,探索在预科阶段少数民族学生国语基础薄弱的现实下,如何通过创设学习条件和环境有效干预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和渗透。

[关    键   词]  预科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09-0001-03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优秀国学经典与优秀传统艺术、民俗文化之总和。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高高职少数民族预科阶段学生的文化素养及语言文字应用能力,以优秀国学经典、优秀传统艺术和民俗文化蒙发预科阶段少数民族学生,使其具备基本的优秀传统文化入门知识、修养和能力。

一、高职少数民族预科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现状

(一)现状概述

我院预科阶段少数民族学生大部分来自南疆四地州的偏远乡村,处于民族聚居地区,缺乏国家通用语言学习环境,日常学习主要是依靠学生在学校期间的教师授课,所以国家通用语言基础整体来说相对薄弱,水平较低。预科学生在中小学阶段接受的关于中华传统文化的知识较为片面及贫乏,国家通用语言学习仅以日常的词汇和语言交际训练为主,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涉及较少。

(二)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了解现状调查情况

1.问卷调查情况

本次发放调查问卷100份,调查对象100人,回收有效问卷100份。本问卷主要针对学生关于传统文化认知等四个方面进行调查。

根据问卷分析了解到经过一年的预科学习,学习传统文化的主要途径是教师课堂授课,有90%的学生对中华优秀文化感兴趣,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了解程度增长了42%。有一半的学生表示会积极主动参加宣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各项活动,大部分学生认为主要是通过传统文化课程学习了解相关内容,96%的学生认为在大学里还应当开设优秀传统文化兴趣班,91%的学生愿意留意生活中点滴,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将其应用于生活中。大部分学生感兴趣的传统文化主要有传统节日、民族音乐以及乐器、书法、古典诗词赋小说等,尤其是对中国传统节日更感兴趣,认为传统节日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喜欢参加传统节日活动。

通过调查,学生普遍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充满兴趣,但因语言、学习途径等的限制,关于传统文化方面的知识知之甚少,希望通过课堂学习、组织各类演讲、展演等课余活动加强对学生传统文化的教育。

2.学生座谈会情况

在预科各班级抽样选择了20位学生进行座谈会,在接受预科阶段传统文化教育之前和之后对比。学生普遍反映:在预科之前,对传统文化的认识比较模糊,部分学生只是知道一些传统节日,诸如春节、中秋节等,但对节日的习俗、与节日有关的故事并不了解;甚至还有部分学生对传统文化根本不了解,也没有学习过。但通过在预科阶段接受了传统文化的学习,对之前有一点认知基础的学生来说,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加深了,学习得更为系统;对之前没有学习过的学生来说,传统文化的学习是一个新的知识领域,对与生活密切相关的一些传统节日、传统习俗以及学习过的一些国学经典都非常感兴趣。学生通过学习后,在日常生活中也有更深层的体会和感悟,作为中华民族共同的节日,学生应该了解并融入其中。

二、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2014年3月,教育部颁发《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深刻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沃土,引导学生完善人格修养,关心国家命运,自觉把个人理想和国家梦想、个人价值与国家发展结合起来,坚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的理想信念。”习近平总书记也强调:“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很有益处。”为此,要“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为核心,以家国情怀教育、社会关爱教育和人格修养教育为重点”来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在新疆少数民族学生预科阶段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在新的历史时代和新疆新形势下显得尤为重要。它为实现新疆社会和谐发展提供了坚强的思想基础和文化保障。因此,在新疆高职少数民族学生预科阶段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具有现实而深远的意义。

1.加强高职预科生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追根溯源要培养学生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通过学习传统文化,引导学生准确而全面地认识传统,形成深厚而有共情的文化积淀。鉴于我院学生文化背景的特殊性和国家通用语言基础相对薄弱的现实情况,预科阶段更迫切地需要在国家通用语言教学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既提升少数民族学生学习国家通用语言的兴趣和积极性,同时增强学生的公民意识、中华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

2.加强高职预科生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传承和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边疆大地扎根开花,培养学生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和弘扬者,根植文化自信。

3.加强高职预科生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培养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力抓手,也是实现立德树人思想和文化的基础。引导少数民族学生加强对伟大祖国、对中华民族、对中华文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

三、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内涵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是中国传统文化最精炼的概括。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奋发有为的精神写照;厚德载物是个人应培养的高尚品德。《礼记·大学》有言:“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中华传统文化教育不仅要教育学生“修身、齐家”,还要有“治国、平天下”的精神高度。

(一)家国情怀教育

通过传统文化教育,结合时代特色,学懂弄通历史渊源,讴歌当代人物的先进事迹,找寻其行为之根、道德之源。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要靠一代又一代的青年学生奋发有为。作为预科学生,学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和科学文化知识,增强对中华文化的了解和认同,增强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将小我融入大我,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民族奋进中书写自己的青春梦想,不负韶华、砥砺前行。

(二)社会关爱教育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渗透着中华民族为人处世之道,怎样做人是中国传统人生观的核心内容。怎样做人实质上就是怎样对待自己、怎样与他人相处、怎样处理个人与国家和民族的关系、怎样处理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等。要在传统文化教育中培养学生修身正己、尚礼守信、以天下为己任的崇高理想和上下而求索的自强精神,“天人合一”顺应自然的生态文明意识,形成乐于奉献、关爱他人的良好社會风尚。

(三)人格修养教育

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强调“要在加强品德修养上下功夫,教育引导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踏踏实实修好品德,成为有大爱、大德、大情怀的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与弘扬和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机结合起来,把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融入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以文化人、以德育人,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通过厚植家国情怀、加强社会关爱和提高人格修养三个层面的教育,培养学生做诚实守信、满怀自信、自强不息、奋发有为的中国人。

四、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主要途径

教育教学中突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职预科阶段少数民族学生习惯养成相结合,通过将中华传统文化融入课程、融入课堂、融入活动等教育方式,以诵读经典为主要方式,培养学生学习优秀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促进学生健康发展,养成良好道德品质。

(一)课程教学突出重点

1.培养方案紧扣素养

在制订2018级、2019级高职预科班人才培养方案中增加中华传统文化课程和语文书写课程。中华传统文化课程和语文书写课程均计划课时数72学时,每学期36学时,每周2课时。教师通过系统详细地给学生讲授关于中华传统文化及书写方面的相关知识,使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哲学、教育、语言文字、文学、科学技术文化传统的发展历程有初步了解。

中华传统文化课程是学生第一次系统地学习并了解中国传统服饰、饮食、科学技术、教育制度、语言文字文学、传统艺术等方面的知识,通过学习使学生开阔眼界,增长见识。

语文书写课程内容以硬笔书写和毛笔书写教学为主,通过语文书写课程使学生对书写更加重视,更加深刻地体会和领悟了方块字的构字规律及书写魅力。学生普遍认为通过语文书写课程的学习,对方块字的偏旁部首、笔画顺序等方面的知识点有更明确的认知,书写也更加规范、美观。

2.学习阅读文化经典

“经典是文化之母,继承和发展文化,要从阅读经典开始。”在语文阅读课程中增授国学经典及古诗词等教学内容,如《弟子规》《三字经》《笠翁对韵》《山行》《望天门山》等,学生初次接触国学经典及古诗文,刚开始学习,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感觉难度较大,学生理解上较为困难,教师授课时课程进度推进较慢。但通过半学期的学习之后,明显感觉很多学生逐渐喜欢上了诵读,如《弟子规》《三字经》《笠翁对韵》等国学经典名篇也能够熟读成诵,并且通过国学经典和古诗词内涵的深刻理解,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更重要的是使其深切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积淀了深厚的传统文化素养。通过文化熏陶,教师看到洋溢在学生脸庞上的文化认同及文化自信,深切感受到扎根于学生内心深处对传统文化的热爱而感到由衷的欣慰。

3.开展诵读,传承经典

开展国学经典诵读,可以让学生积累精美的诗词句段,内化为自己的语言,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理解和领悟到作品背后的精神内涵,让文化经典浸润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让学生找到民族的根和民族的魂。

通过组织预科班级学生利用“早晚读”时间,诵读国学经典诗文,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同时让学生在诵读过程中潜移默化地获得古诗文经典的熏陶,弘扬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接受中华传统美德的影响和教育,提高预科学生文化和道德素质,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二)文化活动丰富生活

定期开展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展现预科班学生国家通用语言学习成果的各类活动,如“规范字书写比赛”“经典诵读比赛”“演讲比赛”“预科班阶段性汇报演出”等一系列活动。通过各类活动学生增长了见识、感受传统文化的内涵、增强爱祖国、爱家乡的炙热情感。

1.书写比赛初见成效

预科班学生在书写方面存在较大问题,书写不规范、错别字较多、笔画顺序混乱、间架结构不协调等。为提高学生规范、端正书写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引导学生热爱祖国文字和书法艺术,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观,树立“规规矩矩写字,堂堂正正做人”的意识,通过每年度的书写比赛,学生寻找差距、学习优秀,以赛促教、以赛促学。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更加重视对学生书写能力的培养,学生在作业中规范书写,错别字明显减少,书写也更加规范、美观。

2.汇报演出精彩纷呈

为激发预科学生学习国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检验预科学生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教学成果,每年6月举办预科班阶段性成果汇报演出。学生通过小品、朗诵、歌曲、国学讲堂、话剧等多种形式展示国语学习成效,如国学诵读《国学讲堂》、舞蹈《春江花月夜》、武术太极表演《舞》《诗词大会》等形式多样、精彩纷呈的节目,不仅展示学生国家通用语言学习的风采,还表达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对伟大祖国的热爱。

(三)传统节日产生共情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要求实施中国传统节日振兴工程,丰富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中秋节、重阳节等传统节日文化内涵。中国传统节日是中华文明的缩影,它具有丰富的文化内容和精神内涵,是一份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传统文化蕴含中华民族的共同意识,是中华人民共同的文化底色,是中華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继承和发扬传统节日中丰富的优秀文化,可促进民族认同、凝聚人心、激发民族意志,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加强中华传统文化教育,通过课堂讲授、讲座、讨论等方式,使学生从认知和情感层面认识和体验传统节日的深层内涵。有众多的古诗词都是诗人因传统佳节有感而发的,如《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通过学习,学生可以学习到重阳节的习俗,可以从诗人的笔下体会节日的情感,不仅领略古诗词语言的独特魅力,也将传统节日印刻在学生的内心深处。

2.通过各种校园文化活动将传统节日的文化要素贯穿于活动的始终,让学生通过活动能感受到有温度、有情感、有内涵的节日氛围。利用传统佳节组织开展座谈、演讲、手抄报等系列主题教育活动。

3.在每年的端午节、中秋节等节日,学校给每位学生免费分发粽子、月饼等节日特色食品,教师和学生在校园里一起共进节日美食,为学生讲解节日的来历、渊源及传说故事。

(四)营造校园文化氛围

校园文化最直接的是通过感官对学生形成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它像空气一样包围着受教育者,让学生不知不觉而自觉自愿地去感受,去体会,从而心甘情愿地接受教育。因此,要注重对校园文化的建设,营造良好的传统文化氛围。

(1)通过校园中展板和图示,结合实际有主题地对学生进行展示和宣传。(2)通过电子大屏将必要的传统诗词、标语等进行滚动播放。(3)使用现代传媒手段,通过微信平台等不定期向学生推送优秀传统文化主题文章。(4)开展每周国旗下讲话、班会或团会等主题教育活动,对学生进行宣传。通过多种方式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并培养传承优秀中华传统文化的自觉意识。

(五)现代媒体有效传播

通过电视、报纸杂志、网络平台等媒介,如《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等节目,鼓励学生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聆听专家对传统文化的解读,从而提升自身的传统文化知识素养。

传统文化看似是无形之物,但却是修身、齐家、治国的大智慧。加强少数民族预科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也并非一朝一夕,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渗透在教育教学的全过程,让优秀传统文化扎根于学生的内心深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伟大祖国、对中华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认同。

参考文献:

[1]张芹玲.新编中国传统文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2]张良驯,周雄,刘胡全.当代青少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研究[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5.

[3]金白梧.传统文化教育在高职旅游专业教学中的融入:以苏州旅游与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为例[J].西部素质教育,2019(8).

[4]弭良满.大学语文教学中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创新研究[J].语文学刊,2017(10).

[5]葛薇.基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改革实践[J].文教资料,2018(3).

[6]黎珍.论人文关怀视角下校园物质文化建设[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0(12).

◎编辑 赵瑞峰

猜你喜欢

预科传统节日中华
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招生政策没吃透会有多少损失?
还有哪些传统节日呢?
传统节日礼
跟踪导练(二)(6)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
少数民族预科教育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