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有效作业,提升语文教学质量
2020-01-04陈君青
陈君青
【摘要】课堂作业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一环,它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必经途径。由此,在减轻学生作业负担、提升课堂效益、发展学生语用能力的目标导向下,需要对小学语文作业进行有效设计,从课内练习设计、课外作业布置两方面着手,借以提升小学语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课内练习设计;趣味化;多样化;人性化
小学语文作业是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是学生获取知识,巩固知识,提高各方面能力的有效途径。因此,作业的有效性,直接影响到语文教学的实际效果。《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改变机械、粗糙、烦琐的作业方式,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学习语文,学会学习。”在减轻学生作业负担、提升课堂效益、发展学生语用能力的目标导向下,需要对小学语文作业进行有效设计,从课内练习设计、课外作业布置两方面着手,借以提升小学语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
一、设计有效的课内练习,提升语文课堂效益
(一)课内练习设计的趣味化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因为年龄的特点,他们的学习行动力取决于他们的兴趣。为激发学生参与作业的主动性,也为促进学生创新思考、合作交流、语言运用,有必要基于丰富性、趣味性原则,来设计课内练习。设计兴趣化的课内练习,避免背诵、记录、考试等传统的练习形式消磨掉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应基于小学生的兴趣爱好,结合教学内容、目标,巧妙设计课内练习。
如《一个小村庄的故事》学习时,教师为引导学生深刻理解文本内容,在课内设计了趣味的练习,练习形式丰富多样,且契合了学生的兴趣特点。练习任务为:1.表演这个故事;2.把这个故事讲给同桌听;3.绘画出小村庄前后变化的样子;4.分享你的看法和见解。设计兴趣化的作业,学生可以在课堂上选取一项作业完成,深化对课文的理解。
(二)课内练习设计的多样化
课内练习设计,如果单纯地保持运用习题的形式来组织学生练习,这样学生只是单纯地进行机械式记忆、背诵练习,很难引导学生创新思考、互动交流、语言运用。且单一的习题练习方式,也容易让学生产生厌倦。如《陶罐和铁罐》教学时,教师设计了多样化的练习作业,作业任务为:“请改编故事,陶罐和铁罐还可以发生什么样的故事呢?在不同的场景,它们物尽其用,会不会有不同的故事过程和结果?”教师的启示与点拨,在开放性的作业形式下,学生参与互动交流,运用语言文字,进行创新思考与语言创编实践。“陶罐和铁罐,陶罐很漂亮,总是炫耀着它的美,而铁罐很朴实,安安静静、踏踏实实地干活,有一天,陶罐不小心摔在地上……”教师还可以设计角色表演、绘画展示、趣味讲故事比赛等作业形式。多样化的练习设计,丰富了趣味课堂,提升了教学质量。
(三)课内练习设计的人性化
陶行知的“因材施教”指出,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学生之间必然存在能力和认知结构的差异。而在“面向全体学生”的背景下,为达到“有质量”的教育,就需要尊重学生的差异,践行“因材施教”,设计层次性作业。对优秀的学生设计更有难度的作业,对一般学生设计基础类、认知类和发展类作业。为凸显出作业的人性化,需要因材施教,设计层次性、针对性的语文课内作业。
如《大自然的启示》学习时,可以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进行层次性作业设计———A类学生:请找出课文中的重点字词,理解它们,并说明大自然给予我们什么启示,讲给同学听;B类学生:绘制大自然启示的框架图,并阐述课文的主旨和中心;C类学生:基于自己对生活的观察,仿写课文,叙说大自然对人类还有那些启示。基于层次性原则,进行针对性作业设计,凸显了人性化特点。
(四)课内练习设计的自主化
让学生知道“我为什么要做作业”“我能完成什么作业”是让他们有效地完成作业的关键。上完一节课,试着改变由老师布置作业的习惯,让学生参与到设计作业当中,放手引导学生自己总结本节课所学的技能,想想自己能完成课后习题或练习册中的哪些题目。让学生找相应的练习,为自己设计作业、布置作业,做作业的主人。如教完《穷人》这篇课文后,同学们都被渔夫的品质所感动,借着他们沉浸于这个故事的时候,不失时机地问:“你觉得我们可以为《穷人》这篇课文设计什么作业呢?”同学们兴致高昂,有的说续写故事,有的说分角色朗读表演……丰富多彩的设计让我也为之惊叹。而学生在完成自编的作业时不仅兴趣浓厚,作业质量也比老师布置的时候要高得多,充分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这一教学理念。
二、布置有效的课外作业,发展学生核心素养
(一)课后小测作业———检测结果,查漏补缺
课后作业中,对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进行检测也是必要的。可以设计课后小测作业,检查学生在课堂上掌握知识的情况,让学生及时发现自己的不足与疏漏,便于课后查漏补缺。
如在《父亲的菜园》新课完成后,设计字词识记、理解的作业,及对课文段落句式的理解,重点写作方法的把握、描写人物言行方法的掌握等结果的检测,便于学生检测自己的真实掌握情况,做好查漏补缺。
(二)操作性实践作业———动手操作,应用实践
语文是一门工具性学科,其综合性也非常明显。需要将语文与其他学科融合起来,设计操作性实践作业,鼓励学生动手操作、应用实践,在生活中、动手中学习和应用语文。如在教完《只有一个地球》后,设计了以下作业:(1)根据课文所学向低年级学生做保护地球的宣传。(2)收集、交流目前关于环境保护的正反两方面的材料。(3)写一份加强环保的倡议书。这就需要學生去实地观察身边的环境,城市的河道、农村的池塘、村落自然成了收集材料的好去处。而这些涉及说话、阅读、作文的诸项训练,都有利于语文能力的提升,学生操作起来也更有兴趣。
(三)探究性实践作业———探究问题,发现规律
语文新课标提倡合作学、探究学的模式,为培养学生实践创新核心素养,需要设计探究性实践作业,让学生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总结方法,形成规律。作业以任务的形式,鼓励学生参与实践探党。
如《两个铁球同时着地》学习后,教师设计“探究为什么两个铁球会同时着地”的作业。学生在生活中,在课下基于自己的认知水平,通过查阅资料、做实验等方法,展开动手实战探究,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形成规律,发现涉及物理中的重力、自由落体运动相关知识。在探究的过程中,发现了科学的奥秘与神奇。
又如学习《草船借箭》后,教师布置研究性作业,合作设计课本剧《草船借箭》。任务导向下,学生参与合作交流、互动探究的学习过程,根据已学的知识与对“草船借箭”故事进行理解,展开了课本剧的创编过程。以角色对话的形式,再现课本剧,分为三幕“布置任务、草船借箭、交箭”,加入了趣味幽默的语言及一些夸张有趣的动作表演,让课本剧可以通过学生表演,呈现出让人捧腹大笑,又能感悟到其中智慧的趣味话剧。探究性实践作业,为学生创新思考、实践应用创造了机会,学生发现了语文学习的乐趣。
总之,通过设计有效作业,有助于提升小学语文教学质量。有效的作业形式和内容,及组织学生完成作业的过程,能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和形式,让学生认识到不一样的小学语文作业,让学生经历学习过程,参与创新思考、语用过程,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与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谢威义.小学语文有效作业的研究[J].才智,2019(36).
[2]陈秋咏.优化语文作业设计提升学生语文素养[J].课程教育研究,201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