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出题考家长,只是看上去很美
2020-01-04钟洪尧
钟洪尧
1月,中小学陆续迎来期末考试。在上海市世界外国语小学,比孩子先走上考场的,却是一群爸爸妈妈。期末复习课上,五年级数学老师龚豪布置了一份特殊的作业———请孩子们结合本学期数学课内容,出一张完整的考卷,由爸爸妈妈来完成,再交给孩子们批改订正。被严格的“监考老师”们没收了电子设备,一笔一划认真打草稿,奋斗了一晚上的“老父亲”“老母亲”直言:“毕业后,几乎是第一次完整地做卷子!”很多家长看着自己千疮百孔的卷子,由衷感叹,平时对孩子的严格要求,自己原来也未必能够做到。
初看这条新闻,笔者不禁为新生代教师的教学智慧击节叫好。当我们还习惯于通过让学生相互出题考试来检测复习效果时,有远见卓识的教师早已先行一步———不仅让学生梳理了知识,还让家长参与进来,让家长重新过了一把“学生瘾”。但是,我们在感叹这种操作真美的同时,还需回答好一些追问。
其实,每个人的学习和人生都是不可逆的,每个人在自己的特定年龄段都有特定的主题,做学生就应该好好学习,做家长就应努力求生存、谋发展。无论是让家长做学生,还是让学生做家长,都是角色的错位。有句话说得好,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路,只能靠自己来走,家长能陪伴孩子欣赏人生旅途的风景,但风景的好坏只能靠孩子自己来感受。毕竟谁也不能代替谁,谁也不想被谁代替。
另外,韩愈《师说》有云:“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教师尚且不敢说所有考试都能考赢所有的学生,更何况知识背景参差不齐的家长群体呢?
著名翻译家傅雷先生曾多次告诫其子傅聪,不要好为人师。现在不少家校之间的矛盾都脱不了“好为人师”的影子,不少教师有强烈的教育冲动,甚至连家长也一并“教育”。家长是有独立意识的社会个体,有自己的思考和判断,盲目要求家长和学生一起做类似的题目、感受同样的学习,是不理智的;错误地认为家长和教师一样,有大抵相当的知识水平和教育能力,是不现实的。家校合作的前提是地位的平等和话语权的對等,课堂教学的“手”还是应有自己的边界,不宜伸得太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