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的策略

2020-01-04吴远媛

知识窗·教师版 2020年11期
关键词:情感教育渗透策略

吴远媛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情感教育逐渐被人们重视,成为广大语文教师热议的话题。本文从基于教学内容,确立情感教育目标;运用直观方法,强化情感渲染效果;通过角色扮演,升华学生情感体验这三个方面入手,探析了在教学中突出语文人文性,实现语文课程与情感因素融合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   情感教育   渗透   策略

一、基于教学内容,确立情感教育目标

常言道:“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为实现情感教育与语文教学的有机融合,教师一定要注意教学内容的目标导向,并认真钻研《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多角度挖掘语文教材中丰富多彩的情感内涵,进而制定明确的情感教育目标。只有这样,教师才能理清思路,有的放矢地开展教学。

如《桂花雨》一文中体现了作者怀念家乡和对童年生活的留恋之情,为了达到情感教育的目标,首先,笔者让学生了解了桂花树的样子,并利用课件展示了桂花树与梅花树的对比图片,让学生了解桂花树的可爱,感受作者对桂花的喜爱之情;其次,笔者抓住“浸”字,引导学生体会桂花的香和甜,并通过表演摇桂花的情景,使学生感知作者当时的心情。这样,通过对文本内容进行整体和局部感知,学生能更深刻地理解“母亲”话里的含义,感受桂花的香,摇桂花的乐,也能让学生切身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念和对家乡的怀念。

二、运用直观方法,强化情感渲染效果

语文教材中的文章多以感性内容为主,仅凭教师的口头讲授难以深化学生对文章主旨的理解和把握。此时,教师若能运用多媒体创设直观的教学情境,不仅可以使学生直观全面地了解文本内容,还能够强化情感渲染效果,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领会文章的内在情感。

如在教学《圆明园的毁灭》时,笔者首先运用多媒体展现了圆明园昔日的风光,以便学生初步感知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其次,为使学生直观地感受圆明园中的文物之多、之奇,笔者运用多媒体展现了相关图文资料,并对学生说道:“这样的一座举世无双的园林、人类文化的结晶,大家想去看看吗?”待得到学生肯定的回答后,笔者话锋一转:“可是,它现在已经是这副模样了。”接着,笔者为学生播放了相关影音视频,让学生自觉接受爱国主义的熏陶,增强学生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教师通过直观方法再现文本情境,极大地强化了情感渲染效果,使课堂教学事半功倍。

三、通过角色扮演,升华学生情感体验

角色扮演是一种通过不同角色的扮演和尝试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生课堂参与度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通过角色扮演活动,教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升华学生的情感体验。

如在教学《地震中的父与子》时,笔者首先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初步感知故事的主要情节;其次,笔者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配角色,融合自己对这一故事的理解,在不改变原意的基础上展开合理想象,丰富对话内容,对文本内容进行生动演绎;最后,对于学生表演不到位的地方,笔者会给予一定的指导点拨,使学生能够更准确地把握人物的心理和性格特征。教師通过角色扮演这一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建构文本内容,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还通过对人物语言、神态、行为的刻画,明确了父母之爱的伟大,让学生充分理解了亲情的内涵。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情感教学给小学语文教学带来了无限活力,让语文教学变得有深度、有广度,也有温度。作为小学语文教师,为了认真贯彻情感教育策略,要转变过去只重视知识传授的教学理念,从学生情感培育角度入手,关注提升学生的人文精神,通过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把握语文情感要素的渗透,在多样教学实施中促使学生的学习态度与意识染上情感的色彩,从而更好地达成情感领域的教学目标,使学生的情感向着更加积极、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吕立尊.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的实施策略研究[J].华夏教师,2015(11).

[2]臧以霞.试析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理念及实践[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5).

(作者单位:河南省南阳市鸭河工区广庄小学)

猜你喜欢

情感教育渗透策略
浅谈情感教育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渗透
留守高中生情感教育的对策探讨
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渗透研究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在印度佛教大会感受日本“渗透”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