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初期广东省救灾渡荒工作述论
2020-01-04陈亚芊
陈亚芊
摘要:建国初期,广东省遭受严重的自然灾害,在中央指导下,广东省结合自身情况,在[生产自救、节约渡荒、群众互助、辅之政府必要的救济]方针下,开展救济工作。政府与群众的共同努力,使救灾工作有极大的成效,新生的政权得到巩固,同时也为以后的救灾防灾提供借鉴。
关键词:建国初期;广东省;救灾渡荒
广东省是自然灾害多发的地区。1949年至1951年间,广东省发生了较大的的灾害,受灾面积广,影响大。制约了农业的生产和经济的发展,广大人民群众损失严重。为了战胜灾荒,维护社会稳定,广东省委和省人民政府在中央指导下,领导广大人民群众积极采取各种措施,开展救灾渡荒工作,力图将人民的损失降到最小。本文对建国初期广东省救灾渡荒工作进行探讨,论述救灾成效与不足。同时也为以后救灾防灾工作提供借鉴。
一、受灾情况
广东省是自然灾害的多发区,广东历史上就是水、旱、风、冻、虫、瘟疫等灾害齐全,发生频繁的地区。1949年,广东省还未解放时,就发生了严重地水灾,全省有82个县遭受水灾,39个县重灾,解放后灾害持续发生。
1950年,广东省灾情相当严重,受水、旱、风等灾害影响,受灾地区广。发生灾荒的有近90个县,较严重的有39县,有些地方连续遭灾。四月以来雨水连绵,各江泛滥。四月下旬,西江地区春汛早到,连续降雨,川德县广宁等山洪暴发,西江地区和珠江中下游相继出现崩决,高要、四会、三水、等县内涝,东江、北江和珠江下游也同时发生水灾,受灾田地达163万余亩。据不完全统计,全省灾民有919000人。
1951年,春雨连绵,3月份的寒流袭击大陆各县,冻死不少秧苗,今年早种物普遍失收。4月份就有12个县发生水灾。5月初76县2市,因天寒,雨久,水漫失收,减收稻谷148082市担,损失种子262883市担;损失肥料可折米199342市担。水灾县份共32縣,受灾田亩1117141市亩,受灾人民537414人。全省缺粮人口2044950人,绝粮人口370090人。
据以上资料可以看出,灾荒十分严重。这些灾害的发生,给广东省人民带来严重的损失。受灾害影响,大量耕地无法种植农作物,灾区人民出现断粮缺粮的现象,人民生活困难。1950年初,广东省才解放,周围还潜伏有大量国民党敌特分子和土匪。灾害发生的同时,这些敌特分子也在进行破坏活动,给广东省的安定带来威胁。
二、政府措施
面对严重的灾情,第一次全国民政会议提出的救灾工作方针是“生产自救,节约渡荒,群众互助,以工代赈,并辅之以必要的救济”。广东省委和省政府在贯彻执行中央救灾方针下带领广东人民积极采取各项措施,进行救灾工作。
为了帮助灾区群众的缺粮和农业生产问题,广东省委和省政府通过拨粮款、发放农贷、减免农业税等方式直接对受灾群众进行救济,缓解他们当时的困难。
拨发救济粮款,为了帮助农民渡过灾荒,省府拨发救济粮款给各专署。1950年,东江区东江专区协助渡荒,拨粮百余万斤社会救济粮,全区共1725473斤,分别发放给受灾地区。中央下拨救济粮1190万斤,救济款1500万元。1951年,省府民政厅除及时发放中南前后拨来社会救济粮18231793市斤,救济款旧币480亿元,省府还拨谷500万斤。这些救济粮款有力的支持灾民渡过灾荒。
除了直接拨救济粮款外,省政府还发放各种农贷,采取集中放贷原则,由各专署分配各属县。发放耕牛贷款40多亿元,受益农户53000多户,发放农具贷款27亿多元。还拨出水利贷99亿多元,完成了大小各种水利工程。粮产种肥贷解决了300多万亩稻谷田的缺种缺肥需要,保障了农民的生产安全。这些农贷的拨发,激发了农民生产上的热情。
除此之外,政府还通过农业税的减免来帮助灾民渡过灾荒。根据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轻灾少减,重灾多减,特重灾全免”的原则,结合本省具体情况,对灾区受灾农户按规定进行减免。减轻了灾区农户的负担。
通过救济粮款、农贷、农业税减免这些政府的直接救济,不仅解决了灾区群众当时缺粮断粮问题,而且为恢复农业生产提供了有力的帮助。有效的帮助广大群众渡过灾荒,从而更加巩固了党和人民政府在广大群众中的威信。
三、群众互助
广大人民群众是生产救灾的主体,在中央指导方针下、省府带领群众进行生产自救、节约渡荒、群众互助运动。
(一)生产自救
农业的恢复与发展是灾区目前的重中之重。各地区大力发动群众,有领导有组织地开展互助互救、生产渡荒运动。
针对灾荒问题,专署各乡各村召开农代会议,将生产自救与退押减租、反霸等运动结合起来。不少农民参加退租减押、反霸运动,获得斗争果实。生产积极性提高,积极参加生产自救运动。
1950年,博罗一区灾荒严重,全区缺粮4476户,18872人。为了解决缺粮问题,麻陂乡的青山、曲潭、埔前等村都组织了开荒生产合作社,集体开荒。全区已开好荒地1240余亩。同时各村农民都积极进行兴修水利,坦田村每天便有260人参加一条四里多厂的开圳工作。各专,县,区乡成立抗旱委员会。兴梅专区每日有30%的人参加抗旱斗争,动员学生32000多人,干部、大军、工人、学生轮流下队参加抗旱。开展群众性的抗旱救灾运动,大部分的耕田抢救过来了。灾后各厅召开紧急会议,组织救灾小组深入乡村调查访问急救治疗伤病,土改队和大军结合发动群众进行救灾,保证不饿死人。
开发土产,广东省土产收入占全省收入的较大比例,做好土产开发与销售十分重要。对此,省政府鼓励合作部门及各私商大力购销土产。和平县水丰乡乌心茶叶为当地土产,村民有组织的进行采茶换米,解决了缺少口粮地问题。专区贸易公司为结合农村生产渡荒运动收购土产,决定灾水丰乡设站收购乌心茶叶。各村农民,每日采茶劳动收获可换全家9口人的口粮。省土产公司发出第一批收购土产资金2712亿元,雷白县成立城乡交流委员会,筹肥38000斤贷给农民。各地建立成立土产交流委员会,有些地方召开土产交流会,讨论土产购销问题。有的县份则用救济粮收购土产。这些办法都使土产有了良好的销售途径,解决了土产滞销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