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信息技术与高中生物教学课程整合的思考
2020-01-04韦娴静覃刚
韦娴静 覃刚
摘要: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融合,已成为教学深化改革的亮点与新思路。针对信息技术与高中生物教学课程的融合,教师应坚持以人为本,借助信息技术,创建丰富多彩、趣味十足的生物课堂,突显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侧重培养学生的生物核心素养,注重学科之间的联系,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信息技术 高中生物教学 课程融合
生物学是我国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帮助学生全面了解生物科学、技术与社会相关关系。基于此,针对高中生物学科教学活动,教师必须正确认识该课程的重要性,并科学利用信息技术,将其与高中生物教学相融合,从而为学生构建一个高效的生物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
一、明确信息技术与高中生物教学课程融合的作用
学生是教学全过程的终端,而课堂只是最直接、最有效的信息传播载体。教师将信息技术与高中生物教学课程融合起来,首先有助于学生真正自主地参与学习;其次,有助于增强信息载体的丰富性与多样性,促使教师创建科学的教学模式;最后,有助于将抽象的教学内容进行直观的转换,有效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促使他们对生物学科产生学习兴趣,保障生物教学效果。
二、信息技术与高中生物教学课程融合的基本策略
1.坚持以人为本,突显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
从现代建构主义角度出发,教师在融合信息技术与高中生物教学课程的过程中,应积极贯彻与落实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科学利用信息技术,增强生物课堂的趣味性,使学生能够积极参与教学。
首先,在向学生传授生物理论知识的过程中,教师应突显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促使他们具备更强的融入感。教师应将枯燥的理论知识以更直观化、生动化的形式展现出来,即科学利用信息技术精准提炼最具有教育价值的知识,将其以视频、动画的形式呈现给学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其次,在课堂上,教师应引导学生观看视频课件,并进行深入思考,鼓励学生积极提问,与教师进行交流与探讨。例如,教师可以将不同的生物出生、成长、衰老至死亡的过程播放给学生看,使他们对知识进行直观地了解与学习,触动学生的心灵。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展开探讨人类生命现象,启发学生。
最后,教师需要确保信息技术与生物教学课程的人性化。教师应以技术为手段,丰富教学内容;以内容为导向,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避免出现形式大于内容的不良现象,降低学生的生物课程学习效率。总之,教师要合理利用信息技术,创造具有一定趣味性的生物课堂。
2.侧重对生物核心素养的培养,注重学科联系
在信息技术与生物教学课程进行融合时,教师应侧重培养学生的生物核心素养,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加强与化学、物理等自然科学的密切协作,丰富学生的知识层次。同时,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可以在网络资源采集过程中,引发学生共鸣,将其与生物学科进行科学融合。如在网络中有很多阿尔兹海默病的相关报道,面对这种情况,首先,教师可以适当剪辑相关视频,播放给学生看;其次,教师可以对这一话题进行适当延伸,使学生对患病人士给予尊重与帮助,赋予生物课堂人文属性,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最后,教师要紧密围绕高中生物学科的教学内容,适当延伸与拓展知识,将与生物学科相关的知识进行融合,利用信息技术营造更轻松的教学氛围。
三、结语
总而言之,高中生物教师应从学生的长远发展角度出发,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的生物课堂,使学生积极、自主地探究生物知识,提高生物核心素养,不断丰富学生的知识层次与能力结构,使信息技术与生物教学课程发挥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屈海波.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案例设计研究[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19.
[2]辛艳.高中生物教学中传统板书与现代信息技术的融合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8.
[3]赵琪琪.高中生物《稳态与环境》教学模块中渗透信息素養教育的实践研究[D].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2018.
[4]陈亚东.浅析信息技术与高中英语课程融合的教学模式[J].才智,2018(2).
(作者单位:融水苗族自治县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