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体育教学中摆动技术的训练教学

2020-01-04师施许硕

银幕内外 2020年7期
关键词:动力源短跑

师施 许硕

摘要:短跑是田径比赛中竞争最激烈, 也是成绩提高最快的项目之一。而摆动技术是田径短跑技术中关键技术之一,在短跑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短跑的途中跑摆动腿摆动技术对跑速的重要作用越来越受到运动员、教练员和体育科研工作者的重视。本论文通过对短跑摆动技术进行分析,为能更好的地提高学生的体质和运动水平提供几点意见。

关键词:短跑;摆动技术;动力源

短跑全程技术一般可分为起跑、起跑后的加速跑、途中跑和终点跑4 个部分。近些年来,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短跑的训练方法与手段进一步朝着科学化方向发展, 高水平运动员的技术显得更加完善与规范, 特别是随着塑胶跑道的出现, 对短跑技术进行了一次大革命, 表现在训练和比赛中, 教练员和运动员更加强调与注重跑的摆动腿动作及蹬摆技术和积极送髋技术的组合。可以说, 现在短跑技术的突出特点是以摆促蹬、蹬摆结合各部分技术完成。短跑全程跑的成绩取决于运动员的反应速度、起跑后的加速跑能力、保持最高跑速的距离以及的质量,在这个过程之中,摆动技术是非常重要的技术因素。

一、积极摆动技术的原理和作用

短跑后蹬膝关节不充分蹬直的原因是膝关节不充分蹬直可以使途中跑的蹬伸动作幅度小,动作速度快, 有利于蹬地力量水平分量的增大, 使得蹬摆动作转换更加自如、自然、连惯, 后蹬时间相对缩短。短跑后蹬膝关节不充分蹬直还有利于大小腿的快速折叠, 根据杠杆的原理可知, 大小腿折叠角度的大小, 直接影响着前摆时阻力臂的大小。大小腿折叠角度越小, 前摆阻力臂也越小, 进而前摆时的角速度也大。这样就使得大腿带动小腿的前摆速度也就加快。可以认为短跑后蹬膝关节不充分蹬直的实质是为了更好的实现摆动技术的充分。事实上,提高摆动腿的平均摆动速度有利于缩短后蹬时间, 有利于提高后用期身体重心速度,后蹬时间的缩短也有利于步频的提高

二、积极摆动技术的现状

综观短跑运动的发展, 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 自从短跑作为比赛项目起, 就出现了这种观点, 认为后蹬是推动人体向前的主要动力来源, 其理论支持者根据F=ma 即力量=质量!加速度的公式得出了, 后蹬力量越大, 人体的加速度也越大。这种理论强调了跑时的后蹬力量, 其结果只能是导致教练员对运动员进行训练时, 大多数力量训练是以发展股四头肌为主的杠铃蹲起练习, 造成了运动员大腿前后肌群的发展极不协调, 也导致了运动员拼命的用力跑, 动作紧张, 能量消耗过多, 而成绩平平。然而, 力学原理只是揭示物体的一般规律, 而不能反映人体运动的特殊性, 如只用机械力学的原理解释生物运动, 往往会得出错误结论。生物力学研究证明, 机体达到最大力时, 肌肉所需要的发力时间需要0. 3~0.4 秒。黄宗成等研究测定世界级短跑运动员途中跑支撑时间仅有0.089~0.1 秒, 而后蹬时间更短, 如美国短跑运动员拉塔尼、维利、加里森二人, 支撑时间为0.095 秒, 后蹬时间仅有0. 0 5 秒。显而易见, 短跑后蹬阶段, 肌肉收缩用力时间大大短于肌肉获得最大力的时间, 仅占获得最大力时间的14. 3%。这就是说, 在途中跑后蹬肌群还来不及充分发挥力量, 蹬地动作就己经结束。后蹬用力不可能發挥出最大力量,而只能发挥出最大力量的一部分。由此看来, 后蹬是推动人体向前的主要动力来源的理论是有其片面性的。

三、短跑中“摆动”技术实际上是人体向前运动的动力来源

摆动技术是短跑运动的关键技术环节, 强调摆动技术是现代短跑技术的主要特征, 腿的摆动动作在短跑运动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随着科学不断的进步和人们的重视程度与研究的不断深入, 对这种作用有了新的发展和认识。研究认为途中跑摆动腿的平均摆动速度与后蹬时间的相关系数=- 0.7802p<0.01), 说明提高摆动腿的平均摆动速度有利于缩短后蹬时间, 有利于提高后用期身体重心速度;后蹬时间的缩短也有利于步频的提高, 从而提高途中跑的速度。途中跑摆动腿的最大摆动速度是影响步频和提高途中跑速度的重要因素。

摆动技术符合现代短跑技术的发展的要求。现代短跑技术要求更突出摆动技术, 强调以在促蹬, 摆、蹬结合。据研究, 优秀运动员的支撑时间仅占一个步幅时间的22.1%, 摆动时间却占77.9%, 两者相比为1: 3.5。因此新的技术观念上要突出摆动技术的重要性, 在训练结构上要加强摆动动作的研究, 掌握摆动技术的规律和生物力学特征。充分发挥摆动动作在短跑中的作用。3.2 可以充分利用髋关节周围] 的股后肌群和臀大肌的动力源。传统观点强调伸膝肌群的发展。而新的观点强调髋部、大腿后侧及小腿肌群力量的发展, 这此肌群的收缩用力, 产生了大腿绕髋轴的快速转动, 两大腿的剪绞动作协调、快速、有力, 就像车轮了一样把人体的动力施给了地面。

这种短跑技术更加符合生物力学和解剖学的原理, 因而使这种短跑技术表现出高效率化和节省化, 延长加速跑的时间和距离。跑的技术结构形成表现为动作高步频、大步幅, 自然平稳, 总重心上下起伏小, 上下肢动作配合协调, 有明显的节奏感。跑的摆臂动作能维持身体平衡, 调节步长、步颇, 影响跑的直线性, 对于运动成绩具有重要影响。从生理的角度分析, 上肢和下肢有着同一的神经联系。因此, 短跑时摆臂和摆腿动作有一致性, 两臂能摆多快, 两腿就能摆多快, 所以也要重视摆臂动作。

四、教学建议

运用科学理论创新训练方法,是训练方法创新发展的重要方式之一。任何运用科学理论设计训练方法的活动,都是为了解决具体训练问题,在设计中应遵循个体原则和满意原则。下面介绍几种短跑摆动技术的训练方法:

(一)大小腿折叠练习

目的:1.体会大腿群肌与小腿三头肌的感觉;2.发展屈膝肌群力量。

(二)屈膝前摆大腿

目的:1.体会跑动中折叠摆动的技术结构;2.发展有关摆动和折叠肌群的力量。

参考文献:

[1] 王鲁克.对短跑后蹬理论中几个传统观念质疑[J].田径,2000(12).

[2] 骆建.等.论100m 途中跑支撑时摆动腿摆腿技术[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1985(01).

[3] 运动生物学教材编写组.运动生物力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作者简介:师施(1994—),女,吉林辽源人,二级教师,本科;许硕(1993—),男,吉林九台人,二级教师,本科。

猜你喜欢

动力源短跑
青海省循化县:坚持党建引领 激活乡村振兴“动力源”
新常态下无锡农民增收动力机制研究
利用差异促进学生发展
顶盖板冲孔机设计分析
浅析短跑途中跑中“送髋”技术的作用
对提高短跑教学质量的思考
短跑运动员专项力量训练研究
缸体的加工设计
基于多传感器闭环反馈控制的汽车尾气处理系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