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音乐作品鉴赏与分析对声乐学习作用的初探

2020-01-04祁亚雪

北方音乐 2020年21期
关键词:声乐学习音乐作品作用

【摘要】声乐艺术不仅仅是歌唱技巧掌握程度的表现,也是表演者对歌唱曲目中所蕴含的深层意蕴和情感内容的反应。歌唱艺术与其他艺术相比,具有较大的特殊性和复杂性,需要表演者对表演内容和表演形式进行统一规划,从而使整个表演具有系统性和整体性。在实际演唱的过程中,表演者若想展示出乐曲中的深层内容和情感信息,就要对音乐作品进行深入地鉴赏和分析,只有真正“走进”演唱曲目,才能更完美地展示出曲目中的情感、技巧和内涵。本文对音乐鉴赏和分析的重要性进行了分析,讨论了其对声乐学习的影响和作用。

【关键词】音乐作品;鉴赏分析;声乐学习;作用

【中图分类号】J6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7X(2020)21-0151-03

【本文著录格式】祁亚雪.音乐作品鉴赏与分析对声乐学习作用的初探[J].北方音乐,2020,11(21):151-153.

表演者在音乐鉴赏和分析的过程中,要深入把控作品的创作背景、作曲风格、整体结构等内容。科学、合理、有效地鉴赏和分析能够使表演者在学习声乐的过程中,强化对作品的理解和认知,进而领悟作品背后的深层意蕴,这对于音乐学习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影响和意义。音乐学习者要充分认知到音乐作品鉴赏和分析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深入把握“鉴赏与分析”的应有价值。

一、音乐鉴赏与分析的意义

音乐鉴赏和分析能力是一种独特的心理活动,它是一个人从情感态度和理性思考角度对音乐的理解和感悟。之所以重视音乐鉴赏和分析能力,主要是因为它能引导声乐学习者深入体验音乐、感受和理解音乐内容,是进行接受声乐学习不可缺少的能力。音乐鉴赏和分析的过程是通过多重感官感知声音获得情感体验的过程。

总之,音乐鉴赏与分析是一个以学习者的听觉感知、情感体验、联想和想象为基础的认知过程,作为一名声乐学习者,要认清音乐鉴赏与分析活动和声乐探究过程的有机关系。

二、音乐鉴赏和分析的重要性

(一)提高音乐审美的感知能力

由于音乐语言的模糊性、求异性和不确定性,致使创作者有意或无意地留下了许多空白。因此,音乐鉴赏和分析需要艺术想象、审美感知。否则,就很难把它变成一个具体的、可感知的形象,就更谈不上从音乐中获得美、知识和精神。

音乐审美是指在审视音乐的过程,通过想象、个人情感、逻辑思维等多种因素的交合,让审美者获得美的体验。音乐审美能力是音乐表演者、创作者内心深处对世界的感知和情感独白。从鉴赏角度而言,挖掘音乐作品中的时代精神和生活意义,不仅能够引起情感上的共鸣,也能够真正感知到音乐的独特魅力。音乐鉴赏和分析活动是提高音乐审美能力的基础和前提,是人们对音乐素材打破、组合并再创造的过程。音乐情感和音乐理解具有极为紧密的联系,人们在鉴赏音乐的过程中会生成情感体验和态度感知,这种情感体验在强化的过程中,会提高音乐审美能力,逐步强化音乐学习者对音乐作品的把握力度和领会程度。

(二)提升音乐文化修养

优秀的音乐作品都具有内容与形式的统一、思想性与艺术性统一的特性。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和深厚的情感,能够给参与者带来升华,进一步提升艺术情操、文化修养。在声乐鉴赏和分析中,声乐学习者会不自觉地受到音乐形象的感染,自然而然地受到启迪,产生或乐观、或悲伤、或愤怒的思想情感,逐步“获得”创作者的音乐文化修养,进而形成更完善的音乐文化。

音乐与文化之间,自古以来就存在着微妙的关系,音乐内容和音乐的表现形式都是组成文化的重要部分,都是反映不同时期、不同阶段文化现象的载体,音乐鉴赏的实质是对音乐文化精神内涵的挖掘。音乐学习者通过音乐鉴赏的角度欣赏和感知音乐能够理解音乐中的人文精神和文化内涵。音乐文化修养是音乐知识和音乐理论达到某一高度后所具备的素质,集中体现了音乐学习者在音乐方面的造诣和对待音乐的态度。而音乐鉴赏和分析是推动音乐学习者音乐知识和音乐能力等方面高速迈进的最佳措施。

(三)提升声乐学习者的情感共通能力

声乐演唱不仅仅需要学习者具备较高的演唱技巧,更需要演唱者深刻的感受力、想象力、理解力、创造力。音乐鉴赏的本质规律是聆听和探究,如果声乐学习者没有将自己的全部情感融入到乐曲中,那么曲目中传达出的信息和情感就无法通过演唱者传给更多的人,甚至还有可能出现传达错误的现象,进而使整个曲目演唱缺失美感。音乐鉴赏和分析是通过多元化的形式唤起学习者的听觉影响、视觉印象和情感印象,使身体中的各种感官和器官协调活动,最终完成音乐的表达。音乐鉴赏和分析不是被动的接受行为,而是一种主动探究的创造性活动,将音乐鉴赏与分析作为声乐学习的重要手段能够起到提升学习者情感共通能力的重要作用。一方面,学习者能够在音乐鉴赏和分析的过程中感受到动听的旋律,能够体会到其中不可言喻的情感;另一方面,学习者将情感投入到音乐鉴赏中时,能够切实与创作者建立情感沟通的桥梁,进一步感知作品的深层内涵。

(四)提高声乐学习者联想能力

音乐作品中包含着丰富的想象内容,是创作者为欣赏者留下的“联动空间”。声乐学习者在进行音乐鉴赏和分析时,能够跟随创作者的脚步启动联想,捕捉其中的音乐形象,感受到音乐传出的独特之美,感悟情致和韵味。比如在鉴赏和分析《橄榄树》时,就能发现作品中从六弦琴奏出的缠绵和弦,到长笛奏出的主旋律中,音调和和弦多为下行和沉郁的,每一句歌词都透露着爱而不伤的气氛,使人感受到无限的惆怅和伤感。这样的音乐作品在赏析的过程中,很容易使人联想出月下歌手独步漫步弹唱的画面。故而,声乐学习者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赏析和分析就能够明显地强化自身的联想能力,从而感知到音乐作品多元、浪漫的音乐形象,最终在无限胜景下展示音乐作品的魅力。

音乐鉴赏和分析是一个不断創造和摸索的过程,其对音乐作品内涵的体验和创造,能够帮助声乐学习者获得更多的储备知识和丰富的经验,使学习者的感知能力、想象能力等思维手段进一步得以开发,最终使声乐学习者思维更加敏捷、灵活,强化声乐学习者的实践能力。

三、音乐鉴赏与分析对声乐学习的影响和作用

(一)分析音乐作品的创作背景,感知情感精神

音乐作品是创作者对现实生活的真实反映,也是创作者自我情感的寄托,生活既是展现声乐作品的舞台,又是创作音乐作品的源泉,不同的音乐作品都蕴含着极为珍贵且不可复制的情感意蕴,反映了创作者对当代生活的感悟及创作背景的关联。因此,在音乐作品的鉴赏和分析过程中,声乐学习者挖掘音乐作品背后的时代信息,就能够更深入、更透彻、更直观地了解到音乐作品中思想内涵,形象、立体地审视音乐作品中所展示出的人物和事件,最终以最佳的表现形式对音乐作品展开表达。比如,学习者在探究柴可夫斯基创作的《黑桃皇后》时,就要根据作品的简介资料和相关记载为依托,展开对作品的背景分析和了解。这首音乐作品中所塑造的酒徒形象,不仅揭示了当时俄国社会的阴暗面,也展示了不择手段获取金钱的疯狂“社会现象”,而该首音乐作品中的音乐素材则由十九世纪俄国民歌音调和城市浪漫曲的发展和演化而来。

声乐学习者通过音乐背景知识的分析和探究,才能够真正感知到其中民间音调悲凉凄楚的具体原因,才能够了解到其中催人泪下的情感内涵,最终实现在进行演唱的过程中跟随着“曲中人物”百转千回的目的。

又如在鉴赏和分析《毕业歌》时,也要通过时代背景和人物信息深入理解创作者所表达的内容和情感。作品诞生于战争时代,所描写的民族危难和人民所处的困境尤为深刻和真实。声乐学习者通过鉴赏和分析能够真切的感受到作品中传出的“奋战决心”和“对和平的向往”。通过对背景的分析,声乐学习者也能够掌握该首作品的演唱基调,从而更好地展示作品。

(二)鉴赏和分析调式调性,调整声乐情绪

调式是音乐思维的基础,是按照音程关系组合在一起的有机体系。调式是音乐创作者在长期的实践中创立的结构形式,包含地理、人文、风俗习惯等多元因素,因此不同的调式具有不同的地域特色。来自不同国家和不同区域的音乐调式具有较大的差异性,这既是不同地区文化特色的凸显,也是区分地域文化的标志。就一首音乐作品的情绪变化而言,调式的差异会使该作品的特点、风格、韵味存在不同。比如《编花篮》《不要责备我吧妈妈》两首民歌作品均为七音阶创作而成的作品,但由于该两首歌曲的调式存在较大的差别,所以这两首歌所具备的风格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和独特性。

调式的类别和调的主音被称为调性,共分为二十四个大小调。调式和调性对音乐的情绪变化和情感走向影响最为深刻。比如在《江河水》的声乐作品中, 从“往事常回首”到“我想起当年时”的变化,即为G调转为A调。这样的变化不仅使得音乐段落之间的情感有了明显的对比,音色也有了明暗之分,最终使得音乐的情绪产生了极其明显的对比变化。

声乐学习者深入把握音乐作品的调式、调性变化,能够在演唱的过程中更好地将作品展示给听众。

(三)鉴赏和分析曲式结构,注重声乐的层次感

曲式结构是音乐作品中不可忽视的重要部分,其主要原因在于曲式结构可将音乐作品中的调式、调性等各种要素组合成统一的整体,从而实现成功塑造音乐形象的目标。在声乐学习的过程中,学习者准确、清晰地把握音乐作品的曲式结构,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作品中的故事、主要情绪和主要脉络。科学、合理、有效地把握好音乐作品的曲式结构,能够挖掘出音乐段落与段落之间的层次关系,在展示音乐作品的过程中,正确抒发情感内容,体现情感与情感之间的多元转化。反之,则无法有效把握音乐作品的和谐性和整体性。比如在作品《黄水谣》中,其曲式结构则为ABC的三段曲式为主。在第一段落的表达中,创作者以深切的情感抒发为主,让人感受到作者的真情实感;第二段则以悲伤、痛苦的情感表达为主,让听众能够直观地感受到两段之间的转化和明确的对比;第三段则更加凄凉和悲怆,在第二段的基础上加强了悲凉的情感,与第一段和第二段,形成了更为强烈的对比。

由此可见,在鉴赏和分析音乐作品时,要深入了解曲式结构的重要性,只有如此,才能从音乐作品中获得更丰富的情感体验,挖掘出音乐背后蕴藏的思想情感,使音乐作品的表达更加完整,使作品在演唱的过程中更具有整体性、统一性和协调性。

(四)通过鉴赏和分析把握作品的形象刻画

地理环境的不同,会使各种民族文化之间存在差异,风俗习惯与艺术价值也会因此而呈现不同特色。尤其是在音乐创作方面,民族性和地域性会深入影响作品的表现形式,使音乐作品的风格出现较大差异。因此,在声乐学习的过程中,学习者不能够忽视地域环境的影响作用。要使音乐作品和演唱更为契合,就要深入挖掘民族和地域的背景,从而使演唱极具民族化、地域化特色的作品时,更好地体现作品的生命力。

比如在鉴赏和分析《红梅赞》作品时,就要了解文化背景和民族情感,找出音乐作品中本身的情感语言。在这首音乐作品中,地域风格和民族风格极其鲜明,整首音乐作品始终保持着优美、浪漫、婉转的曲调,又不失坚韧的精神。从而使得作品中“江姐”质朴的形象和不屈不挠的精神生动地展示在了听众面前。故而,声乐学习者在进行演唱时,要深入地挖掘和了解该首音乐作品背后的音乐风格,研究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刻画方式,进一步了解到创作者通过音色的塑造和民族风格的融入,创造出坚强、质朴、勇敢、伟大的“江姐”形象。

声乐学习者在探究的过程中,要深刻认知到全面分析音乐作品形象和风格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控制音乐的输出节奏,使作品原有的韵味充分展现。剖析音乐形象和演绎风格不仅能够强化音乐作品中的情感部分,使听众与演唱者与作品产生共鸣,能够借鉴音乐作品中的精粹部分构建自我的音乐视界。

(五)通过多民族音乐的鉴赏提高对本民族音乐的重视程度

音乐是不分国界的,但由于民族性和地域特色的原因,又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尤其是在思想浪潮冲击和文化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不同的艺术形态已经与音乐的发展有机融合,使音乐的发展也具备了多元化发展的趋势,不同的区域和民族文化,音乐也逐步凸显了文化感染性和文化传承性的特点,使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音乐、重视音乐、传播音乐。

声乐学习者在开展学习的过程中,应重视本民族音乐,在传承和弘扬本民族音乐文化的过程中,提高自我音乐修养和民族音乐展现能力。这不单单是通过音乐鉴赏和分析获取丰富的音乐知识,更是通过优秀文化的鉴赏为音乐注入新的活力。无论欧洲的圣咏音乐、戏剧歌唱,还是中国的民族唱法,都具有极强的交融性,声乐学习者就要通过鉴赏与分析,使本民族的音乐得到更好的传承与弘扬。

此外,优秀的音乐作品本身具有极强的欣赏价值,扩大鉴赏和分析的范围就能够感受到多元的文化和创作者的精神。声乐学习者主动接触不同风格体裁类型的音乐作品,能够让脑海中的音乐素材产生多元化的碰撞,进而不断生成对音乐新颖的理解和认知。在赏析过程中掌握的知识性材料会帮助学习者对作品的内容、形式和创作理念形成更全面地了解,进而进一步感知到作品的美感和真挚的情感以及鲜明的主题。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音乐学习者通过多元、科学、合理的措施分析和鉴赏音乐作品,不仅能够把握其中的情感和意蕴,还能够提高对演唱技巧的掌握度。音乐学习者深入把控作品的创作背景、结构和作品中所展示的人物特色,能够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不同方面理解作品的内涵,展现作品的情境,最终完成统一、整体、极具优美性的音乐作品。

参考文献

[1]王铭.探讨音乐作品鉴赏与分析对声乐学习的作用[J].黄河之声,2019(12):61.

[2]沈成光.体验式教學在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北方文学,2019(5):187.

[3]袁培钫.音乐作品鉴赏与分析对声乐学习的作用探讨[J].中国民族博览,2018(3):136-137.

作者简介:祁亚雪,女,江苏赣榆,文学学位,研究方向:音乐学。

猜你喜欢

声乐学习音乐作品作用
钢琴音诗化的广西壮族民歌音乐浅析
从叛逆到妥协的音乐巨人
声乐学习中“高原现象”的应对策略
如何将声乐学习作为音乐文化的积累
声乐学习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试分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概念图的应用策略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谈谈朗读在文本解读中的作用
基于班级管理的班干部培养方法研究
浅谈声乐学习过程中哲学原理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