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济蒲剧田野调查研究
2020-01-04寇佳
【摘要】蒲剧,又称“蒲州梆子”“南路梆子”“乱弹”,因发源于今永济市的古蒲州而得名,山西四大梆子之一。笔者通过2020年5月28日至6月5在永济市人民剧院观看了九场演出以及对永济市蒲剧团副团长孙周鹏的采访,现从三大部分对以上调查内容进行阐述,主要包括表演组织及乐人介绍、永济蒲剧的现代化和蒲剧表演基本常识,进而达到田野中的文化体验。
【关键词】蒲剧;表演组织;乐人;现代化;表演常识
【中图分类号】J8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7X(2020)21-0016-03
【本文著录格式】寇佳.永济蒲剧田野调查研究[J].北方音乐,2020,11(21):16-18.
蒲剧文化历史悠久,在其发展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艺术传统和特有的艺术风格。从人物行当上讲,生、旦、净、丑均有自己独特的表演形式;从艺术表现上讲,唱、念、做、打各有特色;从特技表演上讲,髯口、梢子、翅子、鞭子、手帕、扇子、腰绸、水袖以及甩幡等,都具有严格的程式性。既被戏剧界所传颂,又受到广大观众的喜爱。
一、表演组织及乐人介绍
永济市蒲剧团,成立于1948年7月,原为永虞县虹光蒲剧团,“文革”期间一度更名为永济虹光蒲剧团。1994年元月,永济县撤县设市,更名为永济市蒲剧团。70余年来,一代又一代的“虹光人”为蒲剧艺术的传承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其中,演员和乐队是班社中的核心人员构成。
(一)演员介绍
永济市蒲剧团现有演员共计25人,平均年龄35岁,全部为职业演员,学历以中专、初中为主,大多从小接触并开始学习戏曲。以下对演员代表作简要介绍。
孙周鹏,男,永济市平壕村人,永济市蒲剧团青年优秀演员,现任永济市蒲剧团副团长,主要负责剧团管理以及学员教学等职务。1994年入团,经验丰富、演技精湛、所攻行当齐全,代表戏有《双锁山》《贩马》《武松杀嫂》《平貴别窑》《战代州》等。2004年,获得运城市龙门奖。2015年,获得运城市菊花奖。2018年,参加“戏曲进校园,经典共传承”活动,弘扬、普及传统文化,让更多的学生全面感受戏曲的韵味,提升戏曲素养。2020年,积极带领剧团在我市七个乡镇开展送戏下乡活动,深受群众喜爱,为戏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谢建霞,女,永济市秦村人,永济市蒲剧团青年优秀演员,1994年入团,主攻小旦、老旦、小生,塑造人物形象鲜明,代表戏有《忠烈杨门》《秦香莲后传》《西厢记》《花枪缘》《武松杀嫂》《平贵别窑》《香魂女》等。2012年,获得运城市菊花奖。2015年,获得运城市折子戏大赛一等奖。2016年,获得运城市以老带新主角奖。2018年,参与央视《魅力中国城》的录制。2020年,参与第三届中国农民丰收节《丰收歌会》的录制。此外,她还多次在外地进行戏曲文化的学习与交流,提升自身水平的同时,促进后辈专业化的成长。
(二)乐队介绍
永济市蒲剧团所属乐职人员共计13人,负责乐器主要有文场的二胡、板胡、笛子、三弦、单簧管、大管、大提琴、小提琴、贝斯、琵琶、长笛,武场的鼓板、小锣、马锣、梆子、堂鼓、战鼓、铙钹、字板。以下对乐队代表进行简要介绍。
申合群,男,永济市申家营人。1982年进入永济县虹光蒲剧团,现任永济市蒲剧团乐队队长,主要负责乐器有笛子、二胡、唢呐。他设计的《三打金枝》《龟山奇案》在当地上演后,得到老百姓的一致好评。此外,他还对《芦花》《花枪缘》等传统剧目进行改编,在永济剧院及各大乡镇相继演出,深受欢迎。
二、永济蒲剧的现代化
(一)西洋乐器的加入
随着西方音乐文化的传入,蒲剧的伴奏乐器在传统四大件的基础上增加了大提琴、小提琴、贝司、单簧管等西洋乐器,为演唱润色,使人物性格更加饱满,音响效果也更加丰富,同时,环境的渲染、情感的表达也变得更加贴切。
(二)布景到LED 屏的转换
在当下的蒲剧演出中,各种多媒体技术与舞台相融合,改变了“一桌二椅”加布景的传统形式,但仍保持原有的古典韵味。其原因有二,一是舞台设计更加简洁、方便,大大缩短换景时间,同时节省存放空间,节约经费;二是视觉效果更加强烈,虚拟实景、数字影像等技术还原多维度空间、场景展现出来的动态画面,带给观众更生动的视觉体验,留下更深刻的印象。
(三)舞台灯光的丰富
灯光除了有照明作用,也有渲染气氛、塑造造型、服务剧情和演员表演的功能。早期的戏曲舞台上,灯光多点状,主要是以照明为主,表现手法是光位多,分布匀。舞台呈现平面化的效果,以简洁、明亮居多,用单色来渲染舞台,给观众广阔感和延伸感。如今灯光的丰富和色彩的变化多样更加烘托出舞台氛围,使演员与舞台相结合,受众也更容易进入情境。
(四)唱词的可视化
方言作为城市的标志之一,象征着每个城市地域文化的不同,而戏曲的语言与方言也是不可分割的。如今蒲剧表演中字幕的加入,笔者认为一方面是为了辅助听觉,在保留原有韵味的基础上使观众易于理解剧情,另一方面是为了方便不同方言区的人群观赏,从而使蒲剧得到更广泛的传播。
三、蒲剧表演基本常识
一场完整的戏剧表演,演员首先要对剧本内容进行揣摩,然后用自己的形态、神态、动作来塑造人物形象,再通过唱词来表达。因此,对表演常识的认知就尤为重要了。以下对戏曲表演中的“四功”“五法”进行阐释。
(一)“四功”:指唱、念、做、打
唱。唱的第一步是喊嗓、吊嗓、扩大音量,锻炼歌喉的耐力和音色,还要分字音的四声,尖、团、清、浊。练习咬字、归韵、润腔等技巧。
念。念是表达人物思想感情的艺术手段,演员掌握口齿力度、亮度等要领后,还要掌握轻重缓急、阴阳顿挫的节奏变化,既达到悦耳动听,又语气传神的艺术境界。
做。做功指的是舞蹈化的形体动作。演员在创造角色时,手、眼、身、步各有多种程式; 髯口、翎子、甩发、水袖也各有多种技巧。
打。打是传统武术的舞蹈化,一般分为把子功和毡子功两类,用兵器对打和独舞称为把子功;翻、滚、跌、打的艺技,称为毡子功。
(二)“五法”:指手、眼、身、步、法
手,指“手势”,作为一个演员,需要通过正确的手势将人物的情感、体态传递给观众,并要求手势自然而优美,从而赋予观众“审美感”。一些前辈艺术家,通过舞台实践和生活依据,总结定型了一套关于手势的表演规格。
花脸手势是五指张开,一般称虎爪式,表现鲁莽、豪爽的性格;小生的手势是四指皆并,大拇指张而微屈,表现举止潇洒而秀气;须生与武生的手势略同,四指并拢,大拇指张开,表现稳健、果断的性格;小丑的手势是四指皆并,大拇指微张,五指不要过分用力和伸直,要微屈,有滑稽之感;旦角的手势是大拇指紧扣手心,四指并成似瓦形式,以示温柔、羞怯和拘泥。拉山膀抬手也不一樣,旦角手与胸齐,生角与肩齐,净角提肩手过头。用劲也各不相同,花脸肘上用力,武生肩上用力抖膀子,小生力在手腕上,小丑用力在头上,旦角手上用力翻掌。旦角的指法称为“兰花指”,左手一般是“佛手形”,形容女子的手美;老旦则五指微张,食指微抬,形容人老手笨;净角食指与中指稍分,生角二指则合。
在表现人物情感方面,手法也有一定的规范。表现不同意时摇晃手、叫人时招手、高兴时拍手;人物遇到为难之事时,两手先作半圆形,然后手心慢慢朝上,左右分开;夸奖某人时,手腕先做个圆形,然后伸出大拇指;表现男女间夫妻相配,以双手的食指比齐,称“齐眉指”;“怒指”,女角用食指伸直,男角用食指和中指伸直;“恨指”指出后,指头用力向上扬,再往下急落;“拱手式”用左手按右手,放于胸前;受惊时,右袖翻放头上,左袖直放腿下,或两袖翻举头侧以上,术语叫“惊袖”,也有两袖交叉直放腿下作颤抖,形容恐惧;打柴挑担,费力过渡,用手往颚下一摸作掸汗状,以示汗流浃背;人物遇到疑难问题,焦急不堪,先双手相搓,再用右手食指在头上右上侧点三下(小锣配三锤)表示胸中已有城府;生气和发怨时,两手作圆形再伸向胸前作颤抖,然后随锣鼓点收落,术语叫“锤头子”,表示怒不可遏;演员用水袖遮住眼哭时,表示悲痛至极,但水袖或手离眼三寸远形容擦泪;表现思想激烈斗争时,作“揉肚”动作;忽闻噩耗用“惊椅”;气死用僵尸,生离死别用“三哭”;意外高兴用“三笑”。总之,各种情绪的体现离不开手势的表达。
眼,指眼神。“一身之戏在于脸,一脸知戏在于眼。”观众看戏首先看脸,更主要的是看眼。每个人的眼睛大小、长圆各不相同。眼大要有神,眼睛虽大而不善于运用,称之为“傻大眼”;眼睛小而不会用,就成了“眯缝眼”。一般人物的情绪可分为喜、怒、哀、乐、痴、傻、呆七情。
微笑:用于男女见面钟情,男演员微笑后转身,继而点头赞美,女演员多是微笑后低头羞涩,这种笑皆不出声。
大笑:两眼先睁后合,俗话说,“乐的眼睛都睁不开了”,笑声要大而长。
冷笑:表示瞧不起的意思,这种笑声音较短促,多用鼻笑音,最多不超过两声。
骄笑:表示得意或骄傲自满,眼睛睁而有神,待笑声快结束时,眼睛随之微闭,头微晃,音缓而长,渐响亮。
惊笑:遇事惊讶而又高兴,笑时眼睛微微发直,刹时恢复正常。
讥笑:对人有讽刺之意,必须斜眼而视,嘴微咧。
狂笑:笑中含有狂妄自大,笑时要仰面高视,声音猛而亮。
羞笑:多用于女角,眼微微斜瞟,即刻低头不语,脸羞而晕,嫣然一笑,多属哑声,同时以袖遮脸,扭头闭眼。
恨笑:对具体人和事怀恨而发出的笑。男角声高而亮,女角音小而有力,但不论男女,眼睛尽量睁圆,牙关咬紧。
惧笑:遇惊险转危为安的笑。眼微下垂而稍发直,声虚带堂音。
怒笑:极怒而起的笑。笑的后音归鼻,眼睁圆紧盯对方。
谄笑:表现势利小人卑躬谄媚之态,眼睛眯成缝盯住对方,多用之于丑角。
疯笑:眼珠发直,随头部而动,声音猛而宽硬。
痴笑:双眼睁大,眼珠不动,头左右摇摆,面部呆板。
哭笑:亲人离别多年后相会,欲笑而哭,也有乐之过度,眼边流泪,但与哭笑不同。
苦笑:面部呈苦脸,不得已而笑,眼微睁,需用力,眉头稍蹙,口微启而露齿,声小微虚。
奸笑:斜视对方,一眼微闭,鼻音重,粗细音结合,一般用于权臣、奸雄得意忘形时。
呆笑:眼睛发直,思想恍惚,也有看人入迷,被人一唤,立刻清醒,故用呆笑。
通过以上各种笑的解释,说明眼神是表演的关键,蒲剧中的一些前辈都会眼睛上下功夫,俗称“眼睛会说话”。如:转眼是思考、对眼是惊恐、定眼珠是痴呆、眯眼珠是微笑、瞪眼珠是发怒、斜眼珠是传情。再如:远望高、近瞧低、对面看鼻、悲目于眯、怒目于睁等。
身,指身段,形体动作的艺术术语。以下介绍身法规律的基本常识。
(1)动静求圆
在传统戏曲身段中,求圆讲的是大圆套小圆、线圆落形圆、动静要求圆、势势都要圆。如:圆场和弧线行步要求行圆;手向前指,臂要掏手成圆;伸指时要求腕圆;合步要求划圆。
(2)收展开合
收展开合是对比规律之一。如刚中有柔、柔中有刚、快中有慢、慢中有快、实中有虚、虚中有实、大中有小、小中有大、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等。
(3)小三节要协调
三节是指肩、肘、腕,肩为根节、肘为中节、腕为梢节。从三节关系来看,主动是根节、次动是中节、随动是梢节。动作时,根节带中节、中节带梢节,一环催一环、一节带一节,这样就可以做到形似势准。反之则会不协调、不灵活。因此,臂三节控制能力加强,才能益于掌握各种繁难身段。
(4)掌握枢纽
在身段中,把身体划为两轴三面。腰为大轴,颈为小轴,头、脑、腹为三面。演员在舞台上动作变化时,大轴运身、小轴运神,以两轴支配三面。
(5)气足身之本
“气”指呼吸的运用。在身法中是动的节奏和力的控制,也是精神情绪的力量。气可分为提、沉、松、偷、浮、闭等。提气是将气提到胸部,要立腰收腹;沉气是将气沉到小腹;松气是用鼻自然均匀的呼吸;偷气是鼻、口同時吸气;浮气是使呼吸急促;闭气是将气暂时的停顿,使气稳定。
(6)“六合”
指根、中、梢“外三合”和精、气、神“内三合”。内与外合、精与气合、气与力和、貌与神合、神与形合、形与意合。它是全身各部相互对称,达到调整身段优美的方法。若不掌握这个章法,就会手无手势、胯无胯势,犹如山西胳膊河南腿,不成体统。
步“不论生旦净和丑,看你台上如何走。”各行当走台步有一定的规范。如小旦走“浪步”,也叫“鸽步”,脚步端正、有快有慢;正旦台步较稳,慢中端正,动中有静;老旦走“牛步”,头微晃、脚慢、步大、似牛行;须生走八字步,健壮大方;小生迈步小,潇洒中要有气派;花脸则龙行虎步,二花脸要威风,大花脸肃穆凝重,三花脸走“便步”,行走两膀微晃悠,有时台步一窜一跳,也叫“驴行步”,用于扮演衙役、酒保一类的角色。
法有两种解释,一说“身法”应作为一项;一说“法”应是前四种技术的结合的表现方法。就蒲剧来说,翎子功、梢子功、帽翅功、髯口功、帽子功、把子功、毡子功,这些复杂的动作、身段、技巧,一势接连一势,演员必须善于利用,动作才会更优美。更重要的是,把动作的目的性搞清楚,使观众能理解和辨识演员在“手、眼、身、步”中所透视出来的动作语言。
四、小结
作为土生土长的永济人,笔者采取“局内体验”“局外观察”两种方法,对观看演出期间的所思所想及调查内容进行以上总结,旨在端详永济市蒲剧团的区域发展、探求蒲剧艺术所隐喻的更为深远的文化内涵。通过此次调查,本人零距离地接触了丰富多彩的戏曲艺术,将书本上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感受到了不一样的戏曲魅力,收获满满。
参考文献
[1]高越.中国传统戏曲中多媒体视觉化手法运用研究[D].杭州:浙江工商大学,2018.
[1]高庆.永济市蒲剧传承的现状及未来展望[J].北方音乐,2020(5):64-65.
[1]杨红.田野中的音乐体验之研究——试析有关中国民间综合演艺品种的音乐民族志理论与方法[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05(4):3-12.
作者简介:寇佳(1996—),女,汉族,山西永济,硕士,研究方向:民族民间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