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江苏重塑开放型经济新优势的思考
2020-01-04刘小卉
刘小卉
[摘 要] 文章分析“十四五”时期江苏开放型经济面临的新形势和问题,梳理江苏重塑开放型经济新优势的总体思路,从构建开放新格局、建设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培育开放新动能、搭建开放新平台、创建开放新环境等五个方面提出江苏重塑开放型经济新优势的基本路径和重点举措。
[关键词] 双循环;开放性经济;竞争优势
中图分类号:F201 文献标识码:A
“十四五”时期,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也正处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国际宏观形势的深刻变化,国内新一轮大开放战略的实施,必将对开放型经济的发展产生重大而深刻的影响。改革开放40多年来,江苏始终处在开放前沿,因开放而得益、因开放而扬名,充满活力的开放型经济已经成为江苏一张靓丽的“名片”。如今,面对“十四五”时期国际国内环境的新变化新形势新要求,江苏开放型经济必须在巩固已有优势基础上,加快重塑开放新优势,为全省高质量发展走在全国前列作出新的更大贡献[1]。
一、“十四五”时期江苏重塑开放型经济新优势的总体思路和主要内涵
(一)总体思路
“十四五”时期,江苏重塑开放型经济新优势,必须坚持开放发展新理念,致力于发展更高层次开放型经济,力争实现从贸易大省向贸易强省转变、从江苏制造向江苏智造转变,努力在全国率先建成开放强省。
1.坚持以“一带一路”交汇点建设为总揽。习近平总书记赋予江苏“一带一路”交汇点的明确定位,这是新时代江苏对外开放的崇高使命和最大机遇。我们要用“一带一路”交汇点建设构筑起江苏全球化的研发、制造、营销、服务的创新格局,把开放的步子迈得更大更快,实现江苏由开放大省到开放强省的转变。
2.坚持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发展为大坐标。“十四五”时期,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将成为我们谋划开放型经济工作的大背景和大坐标。江苏开放型经济的谋划要更加重视以内需稳链固链,要更加重视以产业升级补链强链,实现“以省内循环为牵引,支撑国内循环、推动东亚循环、促进国际循环”的战略目标。
3.坚持以高质量发展为导向。以提升出口附加值为目标,在技术、环保、社会效益等领域引进高标准外资项目,逐步解决传统“高速”导向开放型经济发展模式下产生的效益低下等问题,实现开放型经济下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4.坚持以创新驱动为基石。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十四五”阶段,劳动、资本等要素积累速度将逐步放缓,创新将进一步成为重塑江苏开放型经济的根本动力。推进开放型经济的制度创新、政策创新和产业创新和模式创新,努力使江苏成为高端制造与现代服务业发展聚集、高水平开放先行先试的新高地和新标杆。
5.坚持以全面深化改革为动力。以当前国际经贸规则重构为契机,倒逼国内深化改革,坚持对外开放,寻找“国内改革所需”与“国外谈判压力”的“共同点”,不分国籍、不分所有制结构地在更多的领域为所有企业创造平等的竞争机会。
(二)新优势的主要内涵考虑
立足新起点,继续扛起为全国发展探路的使命,“十四五”时期江苏重塑开放型经济新优势的主要目标应该涵盖如下几个方面内容。
1.巩固提升新型比较优势。规模与速度是江苏开放型经济一直以来努力保持的比较优势。“十四五”时期,重塑江苏开放型经济新优势,绝不是不追求出口和利用外资规模的扩张。数量是质量的坚实保障,一方面,通过“以低端育高端”逐步积累的企业产品和服务质量升级是较为普遍且合理的选择。另一方面,双向贸易和投资的庞大体量是江苏融入全球价值链体系的“新型比较优势”。具有一定规模且上下游配套相对齐全的产业体系,是我们能够以低成本实现向高端产业和产业链高端工序突破的重要支撑[2]。
2.加快培育综合竞争优势。“十四五”期间,开放型经济以提升质量效益为核心的综合竞争优势,重点包涵四个方面:
(1)使用外资的结构、质量和效益。提升制造业使用外资中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占比;提升服务业使用外资的力度和能级,促进高端服务业的开放;提升使用外资的环境效益,确保贯彻落实绿色发展理念。
(2)进口规模和效益的提升。扩大高端装备、先进技术、关键零部件进口,扩大优质消费品进口,促进境外消费回流。
(3)提高出口产品的质量和竞争力,加速多元化发展。出口贸易地理结构持续优化,对“一带一路”相关国家的贸易规模不断增加;出口产品附加值进一步提升,扩大成套设备、新材料等技术和服务密集型产品出口。(4)有效提升对外投资质效。注重对外投资结构的优化,避免对外投资“一窝蜂”等非理性行为。
3.积极打造体制创新优势。要把深入推进制度型开放、争创制度创新优势作为江苏对外开放工作的一条主线,围绕商事、投资、贸易、事中事后监管等重点领域的突出短板和痛点难点堵点问题,对标国际先进水平,深入推进制度型开放。持续推进四个转变:即由重点鼓励出口转变为进出口并重;由事前监管转变为强化事中事后监管;由国际经贸合作转变为对接国内产业和区域发展需要;由传统区位优势竞争转变为新型制度优势竞争。
4.着力构建平台体系优势。“十四五”时期,江苏构建高水平开放平台体系的优势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1)打造战略性开放平台。作为江苏探索更高水平开放和更深层次制度创新的“试验田”,自贸试验区将重点围绕构建更高自由度的投资贸易管理体制、集聚更优质的资源要素、打造更具竞争力的产业体系、营造更优质的营商环境大胆探索、先行先试。
(2)强化主体性开放平台。发挥省级以上开发区开放型经济主力军、主阵地作用,以“一特三提升”为工作导向,促进“特色”创新要素集聚。通过体制改革与创新探索,为进一步吸引国际高端产业转移和高端要素集聚提供强大支撑。
(3)发展特色化开放平台。重点是加强与国内各层级开放型经济载体间的相互合作:一方面,與劳动力成本更低的发展中经济体积极对接,将省内已经失去比较优势的产业进行转移;另一方面,推动当地优势资源和江苏优势产业开展科技研发、供需对接,为江苏开放型经济开拓新的增长点。
5.营造一流环境优势。亲商安商富商一直是江苏改革开放以来在营商环境方面的品牌优势。“十四五”期间江苏应继续把建设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当成重塑开放型经济新优势的重要任务,打造全国最好的政务服务环境、最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和服务体系、最友好的创业宜居环境。要参照世界银行《营商环境报告》标准,加大简政放权力度,持续改善营商环境,进一步释放市场创新活力;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建立健全以企业信用为基础的事中事后监管体系;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持续优化创新环境,增强创新资源集聚和制造业创新发展动能;构建宽松友好的引智环境和创新氛围,建立科学合理的人才引进全程管理机制,解决人才住房、医疗、子女教育等问题,留住、用好人才。
二、“十四五”时期江苏重塑开放型经济新优势的重点举措
(一)以“一带一路”交汇点建设为统领,构建江苏开放新格局
1.进一步优化“一带一路”省内节点城市布局。加快建设连云港战略支点,提升苏北地区和沿海地区对交汇点建设的支撑作用;全力打造徐州作为重要节点城市的功能,拓展双向开放空间,使之成为江苏向西开放的门户;积极推进南通建设成为“一带一路”新的重要出海门户,进一步扩大江苏向东开放优势;进一步强化南京作为“一带一路”重要枢纽城市的辐射功能,带动其他三个节点城市的快速发展,进而在江苏迅速形成“一带一路”节点城市群。
2.加快建成一批对外开放的强支点城市。以长江经济带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为契机,加快推进省内对外开放支点城市的建设。将苏南自主创新示范区、沿江城市群和苏北及沿海地区发展进一步“串联”起来。
3.建设一批具有一定竞争力的境外合作园区。启动《江苏省境外经贸合作区创新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1-2023)》,在继续跟踪一批境外园区类项目的同时,争取新确认一批省级境外经贸合作区。
(二)以制度型开放为重点,建设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1.进一步完善投资管理制度。健全促进对外投资政策和服务体系,保持内外资企业的竞争中性。进一步加大对外开放力度,以扩大市场准入为契机,持续推进外资管理制度改革,鼓励外资参与江苏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完善外资参与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投资模式的配套政策措施,切实增强外资企业获得感[3]。
2.进一步完善贸易便利化相关体制建设。积极拓展对外贸易多元化;进一步拓展中国(江苏)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功能,加快推进全国一流的江苏特色电子口岸建设,进一步提效降费,力争实现国际贸易业务全流程全覆盖。特别要高度重视数字经济发展,推动数字内容服务贸易新业态、新模式快速发展,健全完善跨境交付等模式下相关服务贸易市场政策措施。
3.建立完善产业开放创新体制。聚焦重点产业,把握不同产业开放特点,有针对性地破除各种体制机制障碍,精准性施策。打通“堵点”、解决“难点”,真正把解决产业发展诉求放在突出位置,实施有针对性的产业开放政策与制度。鼓励跨国公司、外商投资企业在江苏设立地区总部、研发中心,鼓励省内企业按照国际规则建设海外研发中心。
4.进一步完善事中事后监管体制。既要放得开,又要管得住,秉持“不审批也负责”的工作理念,确保不发生重大风险或系统性风险。强化机构整合、流程优化、监管平台、信用平台、风险可控等方面的事中事后监管,进一步深化改革、深入推进制度型开放。
(三)以新增长点为支撑,积极培育开放新动能
1.大力发展新业态新模式。支持自贸区内开展真实合法的转口贸易和离岸转手买卖业务。大力发展跨境电商,推进全省跨境电商综试区建设。引导各地依托综合保税区和特色产业集群,建设一批具备跨境电商全产业链服务能力的产业园区。促进外贸综合服务企业发展,强化政策协同完善,鼓励业务模式创新,促进外贸综合服务企业更好地为中小企业服务。支持海门、常熟积极探索“市场采购+跨境电商”模式,推动试点完善配套服务,提高试点市场外向度。
2.持续扩大服务业开放。有序拓展服务业对外开放领域,重点在金融与科技创新、医疗教育、商贸物流等方面形成突破,合力建设一批具备较强竞争力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积极争取服务业扩大开放先行先试,分类放宽服务业准入限制,推动服务要素、服务产品市场逐步开放,提升服务业供给质效,促进外资高质量发展。
3.深入推进服务贸易创新发展。强化南京、苏州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先发优势,积极争取江苏更多地区纳入试点范围。依托各地特色产业,大力发展电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生物医药研发、知识产权服务等新兴服务贸易。鼓励引导服务外包向各行业深度拓展,加快融合,形成产业新生态。
4.稳健“走出去”提升利用两种资源的能力。持续控制非理性对外投资,鼓励对外投资实体经济。促进投建营一体化项目实施,推动援外项目与境外园区融合发展,促进工程企业参与江苏境外投资项目和园区建设。提升出国外派人员人身意外伤害险平台和走出去统保平台的保障水平;推动新设一批海外法律服务中心;新增一批海外商会。
(四)以提升载体功能为核心,积极搭建开放新平台
1.强化制度创新功能,高水平建设中国(江苏)自由贸易试验区。聚焦“国内一流、国际公认”,紧扣“打造开放型经济发展先行区、实体经济创新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定位,更加突出制度集成创新,学习借鉴上海、广东、海南等地先进经验做法,结合江苏实际,努力实现集成超越;更加突出全产业链开放创新,围绕生物医药等重点产业,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以解决企业发展中遇到的困难问题为落脚点突破口,由点到面、由面到链,系统破解制约重点产业创新发展的制度性瓶颈障碍约束,打造自贸试验区改革开放品牌;更加突出协同联动创新,加强与长三角区域其他自贸试验区开放合作,加强与省内其他开放平台载体联动。
2.强化要素集聚功能,着力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推动开发区体制机制创新,围绕集聚整合全球高端要素,主动破解瓶颈难题和发展障碍,推动开放平台再造新优势,激发新动能。推动开发区开放创新、科技创新、制度创新,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
3.强化产能合作功能,推动境内外园区协同发展。以境外合作园区为平台,有序推动江苏产业链向境外延伸,形成更加贴近目标市场的产业链和产业集群。坚持产能输出与模式输出相结合,鼓励省内开发区参与境外重点园区的规划建设和运营管理。围绕优化区域开放布局、产业转型升级、体制机制创新,着力发展壮大苏州工业园区、昆山深化两岸产业合作试验区、中韩(盐城)产业园等省内国际合作园区,依法依规拓宽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技术合作通道,着力提升国际合作园区能级。
(五)以国际一流营商环境为目标,努力创建开放新环境
1.加强服务型政府建设。优化开放型经济运行管理,持续降低市场主体的制度性交易成本,深化“放管服”。增强政府服务意识,在建设法治政府、规范政府行为的同时,打造创新型、服务型、有限型政府。
2.营造有利于开放创新的生态环境。保证企业有公平获得创新要素资源和市场竞争的机会,提高国家和省有关重大科技项目、科技计划对外资的开放水平,促进外资企业融入江苏的创新体系,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和执法力度。
3.加强政策创新。加大力度支持进口资源性商品及先进技术设备;鼓励企业拓展国际市场;优化出口产品结构,重点鼓励高新技术、机电产品、农产品出口、自主品牌和新兴产业产品出口;加大政策性信用保险力度,引导企业防范与化解出口贸易风险;支持企业应对贸易摩擦;加大金融支持力度等。
参考文献:
[1]陈思萌.中国开放型经济的内生优势研究——以江苏省为例[J].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18(6):160-170.
[2]李金華.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实践路径[N].经济日报,2019-12-17.
[3]胡海峰.开放、发展与深入:经济高质量发展与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互动研究[J].河南社会科学,2020(2):69-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