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数据分析能力
2020-01-04邵玲
邵玲
怎样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笔者结合《数据收集整理》的教学,进行了研究。
一、巧设情境,激发数据分析的愿望
教师要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创设与学生生活紧密相连的生活情境,激发学生数据分析的愿望,使学生体会收集数据的必要性。
师:学校准备为同学们订做新校服,但选什么颜色是一个问题,你们觉得是校长一个人决定还是大家一起来决定好?
生1:当然是大家一起决定啊!
师:现有红色、蓝色、黄色、白色4种颜色,如果让你来选,你最想选什么颜色?
生2:我选蓝色。
生3:我选白色。
师:有的人喜欢蓝色,有的人喜欢白色,大家的选择都不一样,现在学校要订做统一颜色的校服,想请你们从这4种颜色中选一种颜色,怎么办呢?
生4:选耐脏的颜色。
生5:选鲜艳的颜色。
师(故意质疑):那就选红色吧?
生6(选其他颜色的同学纷纷表示不满意):这样不公平。
师:是呀,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可是校服的颜色只能选一种。我们作出的决定也许不可能让每个人满意,但应该让全校大多数的同学满意呀!谁能想到一个比较公平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呢?
生7:我们可以先问一问大家喜欢哪种颜色,然后看选哪种颜色的人多,就选哪种颜色。
师:那我怎么知道喜欢每种颜色的人有多少呢?
生8:举手、问一问。
师:没错,我们可以用举手、问一问来了解每个同学的想法,这就叫调查。要想调查全班同学喜欢什么颜色的人最多,一个一个调查太麻烦,有没有快一些的方法呢?
生9:喜欢什么颜色就举手。
生10:喜欢一样颜色的就站在一起。
师:调查的结果怎样写下来呢?
生11:可以一个个写下来。
生12:可以画一个表格记下来。
……
本节课是学生第一次用调查法解决问题。教师带领全班学生围绕问题展开讨论,研究解决方案,制订调查计划。导课开门见山,以订做校服选什么颜色的问题,打破学生遇到问题经常是由父母、老师等来代替他们作决定的状态。教师看似不经意的巧妙设问,极大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冲突,鼓励学生以小主人的身份参与到学校的决策中,激发学生合作调查解决问题的愿望,初步唤醒了学生用数据分析来解决问题的意识。
二、尊重数据,体会数据分析的价值
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将“话语权”还给学生,使学生产生对数据的亲切感,体会数据蕴含的信息。
师:明白了向谁调查吗?知道怎样调查吗?清楚怎样记录了吗?在这4种颜色中你最喜欢哪一种颜色,就把这种颜色写在纸条上。谁愿意当小老师,来帮大家数一数?
生1:喜欢红色的有22人,喜欢蓝色的有18人,喜欢白色的有5人,喜欢黄色的有7人。
师:如下图所示,我们把收集到的数据整理成统计表,就完成了数据的整理。
师:现在你知道如果我们班选校服,选什么颜色?为什么?
生2:选红色,因为选红色的人最多。
师:从这个表格中能看出喜欢红色的人最多,你还能看出什么?
生3:喜欢蓝色和喜欢白色的一样多。
生4:喜欢黄色的第二多。
生5:一共有57人参加了调查。
师:小小统计表背后藏着这么多的信息,都被你们发现了,真了不起!
师:刚才调查的是我们班的同学,调查的结果是喜欢红色的人最多。那全校的同学选校服颜色,一定选红颜色吗?为什么?
生6:不一定,因为全校不一定选红色的人最多。
教师通过分析问题,制订收集数据的方案,使学生充分意识到统计调查的严谨性,体验到统计的随机性。
三、形成合力,唤醒数据分析的观念
数据分析观念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教师应该尽可能地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渗透这种意识。
师:如下图,我们班即将要组织一次春游。在这次的春游活动中,小组长要为他们小组的6名同学准备水果,老师要为全校同学准备统一的午餐。你会选择什么方法展开调查呢?为什么?
生1:调查小组同学喜欢的水果,我们选择举手。因为人很少,举手就可以看清楚了。
生2:调查全校同学的午餐,我们选择投票,人太多,举手看不清楚。
师:春游玩什么呢?如下图,有两种方案。大家更喜欢哪种方案呢?我们也可以来调查一下。
师:你认为向谁调查比较合适?为什么?
生3:向全班同学调查,因为每个人都要调查。
师:如下图,有一个班级提前进行了调查,我们来看看他们的情况,看数据他们会选方案几?
生4:选方案二,因为选方案二的人最多。
师:如果再来两个人,会不会改变结果?
生5:不会,再来两个人就算都选方案一也不会改变结果。
师:至少再来几个人就不会选方案二?
生6:再来5个人,如果再来5个人都选方案一,那么兩个方案人数就一样多了,就会改变了。
这样的练习,让学生在交流、辨析中明白道理,学会在调查中选择更合适的方法,充分体现了调查法解决问题的价值,培养了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同时强化了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拉近了数学知识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将学生引入一种积极的学习状态,使解决问题变得妙趣横生。
(作者单位:荆州市沙市北京路第二小学)
责任编辑 张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