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助力海量阅读
2020-01-04董修青
董修青
海量阅读意在培养学生整体感知、筛选整合的基本阅读技能和快速默读、圈点勾画的基本阅读习惯,从而有效获取海量阅读内容,拓展阅读视野。徐特立说“不动笔墨不读书”,教师应该像营养师一样,用好教材,借助读书笔记教学法为学生的海量阅读助力。
书海拾贝,夯实阅读双基。教学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为培养学生不动唇、不动指、不回看的默读习惯,完成积累字词和概括内容的教学目标,笔者采取如下教学策略。
一是运用扩充题眼法,将书读薄。笔者提问:“你能从中找出总起段和过渡段吗?你能概括文本主要内容吗?”学生在默读中圈画总起段和表示過渡的词句,思考“从标题上发现文本分为几个部分,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
二是整合文本要素,删繁就简。三味书屋是枯燥与乐趣并存的,从哪些段落可以发现“乐园”之“乐”?笔者引导学生在默读中学会圈点勾画、概括要点,从而发现乐园“乐”之所在:在百草园赏美景,听传说,捕鸟乐;在三味书屋拜师、发问、读书、画画,还能偷偷摘蜡梅、寻蝉蜕、捉蚂蚁……学生汲取作品营养,提高对文本的整体感知能力。
三是勾画新词美句,采撷五彩缤纷的“贝壳”。笔者将此环节设计在“前置学习单”中,由学生独立完成。课上组织生生互动,互改互评,教师利用投影仪或实物展台展示、纠错。这样做既能帮助学生丰富词汇、正音辨形,又能辨析词义、积累美句。
美句精评,掌握赏读技能。在整体感知文本大意,扫清阅读障碍之后,笔者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创造性的品评。随文本有机渗透动词传神法、比拟形象化、名言警句哲理化、对比写作突出重点等品评技法,在互学交流环节给予学生及时的点拨和跟进。
笔者引导学生思考:“作者言而有序、详略得当地描写了14种景物,突出百草园是乐园,这个过程是用什么文字组合起来的?”“作者调动多种感官,描写百草园是‘我的乐园,你看见了什么?听见了什么?尝到了什么味道?”“作者运用生动的拟人修辞和传神的动词,如‘窜、伏、弹琴、低唱等,使童趣跃然纸上,你能鉴赏一二吗?”等问题,引发学生对文本遣词造句方面的品鉴。接着,笔者提问:“雪地捕鸟,先抑后扬,一系列动词准确再现儿童爱玩、好动的天性。你能情味百出地复述这段话吗?”通过这个问题,引导学生分析动词的使用。最后,笔者适时总结景物描写的方法,解决了教学重点,提升了学生的鉴赏素养。
心海拾遗,读出自我理解。一部作品如巍峨峻拔的庐山——“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教师要引导学生走进作品,读出自我,通过评人物论英雄、赏美景晒感情、评文本悟道理等方式与文本进行交流,实现与作者的对话。为了引导学生从阅读中获得启示,笔者设计如下问题:“鲁迅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他在三味书屋读书快乐吗?这篇文本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笔者利用这三个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在质疑与反馈中形成共性的理解:“作者以儿童的视角和心理,通过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生活的回忆,表现了儿童热爱自然的情感和探究新知的兴趣,流露出一种使人留恋的童真童趣,反映了儿童的喜好和厌恶,欢乐与不满。”这样教学,消除了学生与经典文学作品的隔膜,使教学难点迎刃而解,也为后续拓展阅读《朝花夕拾》《西游记》《世说新语》等作品作好了铺垫。
(作者单位:襄阳市保康县龙坪镇中心学校)
见习编辑 刘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