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活力语文”激活语文活力

2020-01-04吴锋孙爱蓉

湖北教育·教育教学 2020年12期
关键词:魅力活力学科

吴锋 孙爱蓉

“活,就是灵活、活泼,有生气。在课堂教学中,‘活就是要求教师灵活使用教材,灵活应对差异,运用鲜活的素材、灵活的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力;力,就是力度、魅力、合力,课堂教学要发挥学科魅力、学科合力,使教学效果最大化,体现语文力。所以说,活力语文即教师通过灵活使用教材,巧用学科合力等途径激活课堂活力,彰显语文学科魅力,落实语文学习目标,增强学生生长力。”这是笔者采访湖北教育第一届“教研名师”、孝感市孝昌县第一初级中学教师刘菊芬时,刘菊芬对其倡导的“活力语文”教育理念所作的解读。

课堂“有我”不“唯我”

1992年6月,从孝感师范学校毕业后,刘菊芬被分配到孝昌县卫店镇中学工作,成了一名初中语文教师,虽然她在大学里学的是汉语言文学,但真正进入课堂教学,她才发现,师范院校所学的理论知识和课堂教学并不完全吻合:她精心地设计教学,从字词句到段落大意、中心思想,从头至尾,掰开了,揉碎了,细细讲解,唯恐有所疏漏,黑板上满满当当都是她工工整整、密密麻麻的板书,学生安安静静地聆听她的“满堂灌”,认认真真地抄写笔记,课堂上毫无生气与活力。

听到校领导和老教师们的善意提醒后,她的教学开始向“一切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倾斜,但因为缺乏经验,她片面地理解了“一切以学生为中心”的内涵,误把“皮毛”当真知,认为以学生为中心就是教师退到幕后,把课堂完全交给学生。课堂倒是活跃了,但她却常常有一种无所适从的空洞感:失去老师的引领,“无我”的课堂注定只能收获表面的浮华。用刘菊芬现在的话说,当时的课堂就是“课堂有‘我,而且是唯‘我独尊;课堂有‘生,而‘我不见踪影”。

必须改变这种状况,怎么办?经过反复思考,刘菊芬认为,要想改变现状,必须老老实实地重新学习,向课本学,向同事学,向名家学。

从此,除了吃饭和睡觉,她几乎手不离书,一本薄薄的语文教材和一本厚厚的教参成了她随身之物,到学期末,这两本书已经被翻得面目全非。不仅如此,她一改年轻人的羞涩,拉下脸来到资深同事和老教师班上去蹭课,久而久之,有些老教师上课时,没有见她来蹭课,反而不习惯了;她自费订阅《湖北教育》《中学语文教学》等参考书,向书中的教学名家学习,不断从中汲取新的教学营养,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优化自己的教学艺术;学校有任何外出学习的机会,她都积极申请,抓住一切学习和培训的机会,在外出培训和学习中,她被名师课堂上的热闹气氛所吸引,为名师对学生的肯定、激发、赏识所折服。当然,她也非常珍惜这些机会,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在对专家讲话的细细揣摩中,在对名师授课的咀嚼品味中,她对课堂教学有了自己的认知:现代课堂“以生为本”,要把课堂还给学生,不能剥夺学生表达自我、表现自我的权利,但“以生为本”并不意味着教师就可以当“甩手掌柜”,任由学生尽情发挥。无论是“唯我”的呆板教学,还是“无我”的活跃教学,归根结底都是忽视教学规律的低效甚至无效教学;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的主体意识得不到重视,语文能力得不到提升,最基本的語文素养也得不到培养。这些认知为她后来的“活力语文”理念的探索和实践埋下了伏笔。

有了认识的提升,刘菊芬的语文教学有了很大进步。半个学期下来,她的一言堂式的教学得到改观;学期末,她彻底摆脱了“满堂灌”和“甩手掌柜”式的教学。课堂上,学生的学习兴趣被调动了,课堂气氛也活跃了,课堂活力初步显现。

“活”的含义:灵活使用教材,灵活应对差异

1998年秋季,因工作需要,刘菊芬被调入孝昌县第一初级中学。来到这里,她的视野更加开阔。在不断的学习中,她渐渐对语文教学的“活”和“力”有了清晰的认识:课堂的“活”就是要求教师灵活使用教材,灵活应对学生个性差异,运用鲜活的素材、灵活的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力;课堂上的“力”就是要发挥学科魅力,让学生爱上语文。只有讲“活”了语文课,语文课堂才能充满生机与活力,学生也才能提高学习效率。

比如,成功的课堂导入可激发学生求知欲,可调动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可创设充满活力的教学氛围。在执教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时,刘菊芬选择了网络热词“呵呵”导入——“大家知道‘呵呵一词是谁原创的?他就是北宋著名段子手苏轼苏东坡。苏轼写给友人书信的结尾有很多‘呵呵,这‘呵呵是他命运多舛而自得其乐的标志,虽穿越千年时空,至今依然余音袅袅。请大家从这篇课文中找一找作者‘呵呵的原因。”这样的创意导入很快让课堂气氛活跃起来,课堂上焕发出蓬勃的生命力。

为活跃学生思想,实现高效课堂,刘菊芬基于教材开展了“1+X”拓展阅读活动,这里的“X”是指与教材作者相同、主题相近、写法类似的单篇类文或整本书。在教学诸葛亮《诫子书》时,刘菊芬除了要求学生从这封家书中读出诸葛亮对儿子的告诫和期盼外,还让学生拓展阅读吴汝纶的《诲儿书》《曾国藩家书》和现代作品《傅雷家书》。学生从“1+X”拓展阅读活动中加深了课本知识的学习,开阔了视野,也对文学作品的魅力有了新的认知。

在教学实践中,刘菊芬发现,仅仅灵活使用教材是不够的,作为教师,还应该灵活对待学生差异,这样的教学才能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中心”,也才能真正体现语文教学的灵“活”处理。

在教学实践中,刘菊芬一方面关注学生差异,因材施教,分层教学;一方面尊重学生个性差异,鼓励学生发表不同意见。在执教《望岳》时,她针对不同层次学生设置不同的学习任务;在执教《伤仲永》后,学生都沉浸在对天才沦落的惋惜中,有一名学生突然指出:“王安石既然知道方仲永是个神童,应该着力培养,但他却对方仲永的‘泯然无所作为。可见王安石不重视人才。”这可出乎教学预设了,但刘菊芬处理得非常灵活:“这位同学学得很认真,但是神童‘泯然的原因真的是这样吗?请同学们再读原文,结合相关资料讨论。”最后,学生一致认为:神童“泯然”的主要原因是被父亲当作谋利的工具。学生查阅资料后得知,王安石曾提携过很多人,如吕惠卿、章惇、蔡确等。这样的教学不但灵活,而且充分尊重了课堂即时生成的问题。

语文教学要彰显语文魅力

汉语言有着无穷的魅力,如果在课堂教学中不能彰显语文魅力,这样的语文课是很难成功的。而且,只有让语文魅力充溢于青少年的心灵,粗鄙、庸俗的文化才无法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刘菊芬经常用这些话激励自己。

一次大课间,刘菊芬看见班上好几名女生围在一起津津有味地传阅着一本新书,出于好奇,她接过来一看,发现这是一本介绍时下当红影星同性感情纠葛的书,内容粗鄙,这类毫无营养的书,学生为什么会喜欢呢?

与学生交流后,刘菊芬陷入了沉思:泛滥成灾的粗鄙文化、搞笑文化,正在影响着青少年健康人格的形成。语文教学必须担负起正本清源的重任,要激发和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兴趣,让学生体味母语之美、人文之美,培养学生对汉语言、中国文化的亲近感、自豪感。学生有了这方面的兴趣,才会不断积累、学习,终生受用无穷;而经典是最能体现人类智慧,能够长远涵养青少年性情和心智的读物,只有大量阅读经典,才能培养学生高雅的情趣。

于是,教学《藤野先生》时,刘菊芬在引导学生亲近文本、品析语言,感受作者语言风格的冷峻、幽默和深刻后,重点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心中那份弱国弱民的屈辱和辛酸,对中国留学生的讽刺以及对藤野先生的赞美和怀念。在拓展阅读圣·埃克苏佩里的个人传记《在沙漠中飞行》后,她根据书评中的一句话“圣·埃克苏佩里宁愿死在飞机上,也不愿像虫豸一样苟活”,引导学生联想其他伟大人物也像作者一样奋不顾身地实现自己的理想和追求。有学生说“贝多芬宁愿死在乐谱上,也不愿死在床上”,有学生说“居里夫人宁愿死在实验室,也不愿死在卧室里”,甚至还有学生说“刘老师宁愿死在讲台上,也不愿死在沙发上”。这样的教学既是對学生潜移默化的价值观引领,也让课堂充满了活力,语文魅力也得以彰显。

学科合力,真正体现语文力

语文学科是基础性学科,也是综合性学科。在教学中,就语文教语文固然不错,但难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语文教学不能仅停留在语文上,只有将语文与其他学科如地理、历史、政治甚至数学、物理等学科结合起来,才能有效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发挥语文学科的语文力。这就是我所倡导的‘活力语文之‘力的初衷。”在采访中,刘菊芬这样介绍“活力语文”的“力”。

发挥学科合力就是在承认学科差异的基础上打破学科边界,促进学科间的相互渗透、交叉。学科融合既是学科发展的趋势,也能让学生在不同学科内容、方法的相互渗透中取长补短,兼收并蓄,扩大知识容量,实现不同学科思维的相互碰撞及转化,有利于重塑学生认知结构,培育学生核心素养。

在指导学生进行《红星照耀中国》整本书阅读时,刘菊芬让学生分别以路线和时间为线索绘制斯诺访问中国的行程图和时间轴图,还原采访经过;再让学生根据书中内容绘制地理图,引导学生理解红军长征路线及书中重大事件。学生完成绘制行程图、时间轴图和地理图后,很容易地明确了红军在长征中经历的艰难险阻。是什么力量让红军冲破了道道难关、走向胜利呢?刘菊芬结合音乐课中的“长征组歌”组织学生跨界表演话剧《我是长征红小鬼》,学生对红军长征有了更形象地理解。

刘菊芬认为,活力语文的“力”还表现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是落实语用的重要抓手,教师引导学生多维度地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可以让学生在生活中感受语文的魅力。学习语文就是要学会表达,学会熟练、准确、得体地使用汉语。真正让学生喜欢语文,能够为他们一生的发展打好底子。

读完《红星照耀中国》后,刘菊芬结合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和中考语用考点实际,在课堂教学环节中增设了“1936年感动中国人物颁奖典礼”,要求学生为书中自己敬佩的人物写颁奖词,总结人物的个性特征及主要功绩。下面是她从学生作品中精选的一则颁奖辞:“你的名字值得所有中国人铭记,你是一位斗志昂扬的青年,徒步游历,满腔热情;栉风沐雨,精力充沛。你像一座山,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屏障;你像一条江,有深邃的感情和蓬勃的活力;你像一颗红星,散发着绚烂的光芒,照耀着中国!你视金钱如粪土,却给后代留下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财富。你就是伟大领袖——毛泽东!”语文力就这样被挖掘出来了。

活力语文的推行,使得刘菊芬的语文教学实践有了质的飞跃。2015年12月,在湖北省初中语文青年教师优质课竞赛中,她执教的《作文中的行动描写》获省级一等奖;2017年2月,她执教的《心动不如行动》在首届“长江教育杯”微课大赛中荣获省级一等奖;2018年12月,她获得教育部“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部级“优课”;2019年11月,在老河口市举办的湖北教育第一届“教研名师”评选活动中,她凭借“活力语文”教学理念一举夺得湖北教育第一届“教研名师”;2020年春,因获得“教研名师”称号,她被调入孝感市孝南区实验中学。

“活力语文的关键是‘活与‘力,课堂不‘活,必然乏‘力,乏‘力的课堂,终将行而不远。”采访结束,记者与刘菊芬辞别时,她这样再次强调了她的“活力语文”观。

责任编辑  吴锋

猜你喜欢

魅力活力学科
【学科新书导览】
独特魅力——MINI JOHN COOPER WORKS CLUBMAN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活力
《东方欲晓》的魅力
“超学科”来啦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
改制增添活力
收回编制 激发活力
被注入东方魅力的配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