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移动终端APP产品创新设计流程探究

2020-01-03杨洁

现代信息科技 2020年16期
关键词:用户体验

摘  要:从用户体验视角出发,结合前期研究成果,通过文献研究、案例分析等方法,分析和提出了移动终端APP产品创新设计流程。流程分为四个部分,即APP产品价值创新分析、认知摩擦分析、APP产品设计模型创新、APP产品设计原型生成和测试,并细化阐述了四个部分中的关键流程节点,根据研究分析进一步探究和完善了移动终端APP产品创新设计相关理论。

关键词:用户体验;移动终端APP产品;用户类型;认知摩擦;设计模型;创新设计流程

中图分类号:TP311.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4706(2020)16-0001-04

Mobile Terminal APP Product Innovation Design Process

YANG Jie

(College of Communication Art,Chongq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Chongqing  400065,China)

Abstract:From the perspective of user experience,combined with previous research results,through literature research,case analysis and other methods,this paper analyzes and puts forward the innovative design process of mobile terminal APP products. The process is divided into four parts:analysis of APP product value innovation,analysis of cognitive friction,innovation of APP product design model,generation and testing of APP product design prototype. The key process nodes in the four parts are elaborated in detail. According to the research and analysis,further explore and improve the mobile terminal APP product innovation design theory.

Keywords:user experience;mobile terminal APP products;customer type;cognitive friction;design model;innovative design process

0  引  言

随着互联网的崛起,用户与产品、企业的关系发生了变化,互联网帮助用户建立了丰富的社会关系,各种评价系统、自媒体的出现,告诉用户什么可以买,什么不要去碰。用户逐渐占据了上风且掌握了控制权,这种变化冲击着所有行业和产品,且已是不可逆转的变化。在瞬息万变、需求旺盛、竞争异常激烈的移动端市场中,移动终端APP产品必须创新,而成功一定属于以用户为中心的APP产品。笔者一直从事移动端人机交互产品设计的研究和教学工作,本次项目研究从移动终端APP产品的发展出发,通过研究工作深化笔者前期相关科研思考与成果,对丰富移动终端APP产品设计理论、完善移动互联网产业发展的理论体系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本次项目研究的研究方法、理论创新和结论及有关资料也将为移动互联网相关设计教学提供借鉴。本文结合前期的研究成果,重点分析设计团队如何在用户体验理论指导下开展移动终端APP产品创新设计的工作流程。

1  APP产品价值创新分析

1.1  用户类型重构

尼古拉斯·韦伯提出在互联网时代,用户体验的三个权力已经转移,即“创新转移、用户转移以及连接转移”[1],用户的主导地位越来越突出。因此在进行用户调研时,已经不能仅仅根据他们的性别、年龄层、地域、爱好、职业、消费能力、受教育水平等传统基于人口学的数据进行研究,而是必须深入地了解用户喜欢什么、讨厌什么、追求什么,掌握用户对本APP的认识、用户使用动机、用户的发展与潜在的目标、用户的人生态度等,并以此识别出用户群内部的用户类型,建立出用户类型画像。用户类型重构是以用户的好恶为核心进行用户类型划分,无论哪一种用户类型,只要好恶相同,即使人口统计学数据迥异,也应把他们归为同一种类型,也就是可以把20岁的学生、30岁的全职妈妈和高收入的退休老年人加入到一种用户类型中。在调研中以移情体验为指导,通过对每一种用户类型的需求进行分析整理,评定出本APP产品的不同用户类型的需求的优先级关系。如有的用户是效率型用户,更关注APP产品的易学性和可用性;有的用户是价格敏感型用户,更关注APP产品提供的交易内容的价格优勢;有的用户是体验型用户,更关注APP产品的个性化功能和情感化设计。

1.2  用户体验影响要素分析

根据笔者的前期研究结论,对用户体验影响要素的分析是在对用户类型重构的基础上,结合用户使用场景,重点针对用户体验周期中的用户体验影响要素分析。主要包括的影响要素为预使用阶段的功能吸引力因素、品牌认知度因素;当前使用阶段的可用性因素、稳定安全因素、视听风格因素、情绪波动因素;长远阶段的情感记忆因素。用户体验影响要素的分析首先是针对本APP产品现行状况的用户体验评估,评定出本APP产品的用户体验影响要素的优先级,为APP产品的价值创新以及后面的设计模型的创新设计提供方向。在新的设计模型的高保真原型设计出以后,还需要对用户体验影响要素再次进行分析评估。

1.3  竞品分析

首先采用SWOT分析法,即企业战略分析法,对同类型主要APP产品与市场进行分析,包括竞品商业模式、竞品核心功能、竞品内容优劣势、竞品发展预期等。其次也需要对竞品的用户体验要素、可用性、满意度进行调研分析。

1.4  确定APP产品价值创新点

移动终端APP产品的价值创新包括对产品目标、运行模式、产品特色功能、产品品牌文化等的创新,创新的方式可以是颠覆性的,也可以是持续性的。根据前面3个方面的结论,结合对当期APP产品价值的分析,系统化、科学化地提炼出本APP产品价值创新的整体思路,并明确产品价值创新的优先级。

举例来说,网易云音乐侧重于音乐发烧友用户群体,因此,产品价值的侧重点在于为音乐发烧友提供专业性更强的数字音乐,其曲库异常丰富和全面。此外,网易云音乐重点打造专业的音乐发烧友社区,突出分享歌词和音乐评论这两个特色,以态度和情怀聚集用户。虾米音乐面向的用户类型是对音乐品质要求比较高、比较个性化的人群,产品价值的侧重点更突出时尚与潮流,通过“以歌搜歌”的核心功能,以一种类似信息流的方式使用户能在碎片化的时间内快速获取到想听的高品质和高契合度的音乐内容,获得私人订制的优越体验。此外,虾米音乐还以大量的UGC原创内容为基础,让用户参与到建设中,加强用户与产品的情感连接。

2  认知摩擦分析

“认知摩擦会降低产品的可用性,造成用户的认知障碍,直接影响用户体验。”[2]。Donald·A·Norman所提出的对设计模型、用户模型和系统表象三个概念模型进行认知鸿沟的分析对于消减移动终端APP产品的认知摩擦很有帮助。根据诺曼的观点,笔者认为认知摩擦分析可以按照下文所述的流程进行。

2.1  用户模型分析

“用户模型是指用户在与系统交互作用的过程中形成的概念模型”[3]。调整用户模型研究的偏差即要分析出不同用户类型在不同场景中使用APP产品的交互流程和交互方式,以及对产品的期望。在分析中可以采用Donald·A·Norman提出的“行动的七阶段分析法”,即目标→实现目标的行动意图→具体动作的顺序(心理活动)→动作的执行→感知外部世界的状况→对感知到的状况加以解释→对解释进行评估。另外,在笔者前期对于移动终端APP用户认知特点的研究中发现,“视觉经验占主导地位影响用户认知”[4],因此在用户模型分析中要着重研究用户的视觉经验与设计师视觉经验的差异。

2.2  系统表象分析与评价

系统表象是基于系统的物理结构。移动终端APP产品的系统表象分析主要是对APP用户界面的分析和评价。笔者认为移动终端APP产品用户界面的设计评价的主要内容包括:

(1)APP产品的各功能的可视性设计是否能让用户一看便知操作方法以及当前的状态;

(2)交互流程设计是否与用户模型存在严重偏差;

(3)交互手势的自然匹配;

(4)用户能否收到交互操作后完整、持续的反馈信息,以及反馈信息的可视化设计;

(5)APP产品用户界面是否合理运用了运行系统的限制因素。

2.3  提取认知摩擦点

认知摩擦点的提取是坚持以用户为中心,设计师合理引导为原则,基于对用户模型和系统表象的分析对比,将与用户模型不匹配的系统表象的可视化设计、交互流程、交互方式提取出来,作为认知摩擦点进行标注,并深入分析认知摩擦点的成因以及改进的目标。

以虾米音乐APP为例,在上一版本的歌曲播放界面,当前歌曲下载的功能被放在了右下角的隐藏菜单中,如图1所示,在用户的碎片化使用时间中,作为一个用户使用频率较高的主要功能,这样的层级设置造成了很明显的认知摩擦点。在新的版本中,就对歌曲下载功能做出了调整,使其直接出现在了歌曲播放界面的左下角,如图2所示。

但两个版本的界面设计中,对于该APP核心功能“以歌搜歌”的交互视觉引导都比较弱,易造成用户对这一核心功能的忽视,如图1、图2所示。

3  APP产品设计模型创新

APP产品设计模型的创新主要是对APP用户界面设计模式的创新,将APP产品价值创新点、用户体验影响要素、认知摩擦点作为设计模型创新的立足点。根据用户体验要素的理论,首先在战略层确定新的设计目的和价值观、设计原则,其次在范围层、结构层、框架层对APP产品的功能性设计模式进行相应的调整、创新。最后在表现层对APP产品的感知性设计模式进行相应的调整、创新。在进行APP界面设计模式的创新时,还需要考虑建立APP设计模式库以及APP产品运行的系统的限制因素,进行合理利用。

3.1  设计目的和价值观、设计原则

设计原则必须遵循APP产品设计的目的和价值观,传递APP产品的品牌文化,设计原则是帮助整个设计团队统一“对于本APP产品而言什么是好的设计”的标准。举例来说,TED网站主要的目的是“尽可能广泛地传播演讲”。也就是说,TED网站的兼容性和可访问性比添加华而不实的时髦设计更加重要。所以,在TED网站的设计原则中有一条是“追求永恒,而不是追求潮流”。这一设计原则能帮助设计师更有目的地在创新设计模式时更专注于保持简单的设计模式、实现服务更多用户的目标。

3.2  功能性设计模式

在统一了设计思想之后,就着重根据认知摩擦点的分析以及用户体验影响要素去调整、创新APP产品的功能性设计模式,在设计逻辑上平衡用户模型和設计模型之间的差异。“设计模式(Design Pattern)的概念最早是建筑师克里斯托弗·亚历山大(Christopher Alexander)在他的著作《建筑的永恒之道》和《建筑模式语言》中提出的。”[5],他认为模式是一种用于解决特定设计问题的可复现、可复用的具体方案。设计模式主要分为两大类型,即功能性模式和感知性模式。移动终端APP产品设计模式是将产品目的、品牌文化价值以及设计原则物化为具体的用户界面设计元素。APP产品的功能性设计模式是对用户界面的信息架构、交互方式和流程的物化设计,目的是帮助用户理解APP用户界面并完成想要完成的任务,或者激发用户完成某种行为。定义功能性模式需要对信息架构、交互方式和流程物化设计不同分类的组件——导航、列表、卡片、按钮、标签页、表单等,可理解性、优先级关系以及设计规范是设计功能性模式的重点。

以虾米音乐APP为例,其在功能性模式的创新上最重要的设计就是“以歌搜歌”,用户可以在歌曲播放界面右上角通过点击“寻找相似歌曲”图标随时根据自己当前的喜好搜索到同类型歌曲,并自动加入当前播放列表,如图3(a)所示。另外,在歌曲播放界面,当用户对当前播放歌曲表现出了明显兴趣后,可以在界面上通过分开的图标和按钮分别关注歌曲和歌手,还可以通过界面上方的圆点视觉隐喻的设计,使用向右滑动手势看到更加详细的关于当前歌曲的曲风、专辑、作词作曲、MV、歌曲背景等信息的界面,如图3(b)所示。

3.3  感知性设计模式

APP产品的感知性模式是用来塑造产品品牌情感形象的模式,主要包括布局样式、色彩系统、图文排版、内容的语气、插图与图标样式、动画等,以及这些要素的组合方式和使用规范。建立某种美感以及强化用户与APP产品的情感联系是感知性模式的设计重点,感知性模式能为APP产品打造出统一而具有识别性的品牌形象。以虾米音乐APP为例,虾米的用户类型主要为追求时尚与潮流的群体,是对音乐有个性化与高品质需求的用户类型,因此虾米根据用户的听歌历史记录和收藏等情况为用户设计生成了私人的“虾米唱片店”,用户还可以自己为唱片店取店名,整个界面设计采用黑胶唱片机与唱片盒作为主要的视觉隐喻设计图形,界面大量留白,展现出了高品质与时尚感的美感。此外,在“发现”界面第一屏设置了一个“时光”导航,每天会根据几个主要的时间段为用户推送符合该时间段用户状态的智能选歌歌曲,如图4(a)、图4(b)所示。歌曲播放界面采用时尚的插画风动画,配合弹幕功能,用户可以实时发送此时的心情分享,如图4(c)所示。这些都是针对用户类型所做的创新的感知性模式设计,强化了用户与产品的情感联系。

3.4  建立模式库

当设计模式的各要素设计确定后,就可以建立模式库,模式库的组织方法很多,如按照字母顺序、层级关系、元素类型或者设计目的等,笔者认为按照设计目的进行模式库的组织更能帮助设计师在建立设计模型时有效改进认知摩擦,提升用户体验。举例来说,可以按照比较通用的一些设计目的来设置,如促销模块、社交模块、个人信息模块、交易模块、同用户沟通的模块等,再将各设计要素放进这些模块中,设计师在建立设计模型时就会非常清楚要解决的是什么用户需求。比如虾米音乐APP在建立模式库时就可以按照设计目的大致分出有目的收听模块、无目的收听模块、歌曲播放模块、社交模块、视频模块、个人信息模块等。

4  APP产品设计原型生成和测试

4.1  设计原型生成

移动终端APP产品的设计原型包括低保真原型、中等保真原型和高保真原型。低保真原型和中等保真原型由于没有太多的设计细节,易于调整修改,大多数时候适合设计团队内部对设计模型和系统表象的设计进行讨论时使用,根据每一次的阶段性结论很快进行原型修改,帮助建立全新的设计模型和系统表象。当设计进入最后的实现阶段时,再生产高保真设计原型。“高保真原型设计是高功能性、高互动性的原型设计”[6],用户可以通过它看到完整的设计。

4.2  用户测试

移动终端APP产品的用户测试是根据产品的用户类型围绕用户体验目标和用户体验影响要素展开,主要包括可用性测试、情绪波动测试和满意度测试。可用性测试、情绪波动测试以焦点小组、场景观察为主进行用户测试,满意度测试以问卷调查形式为主进行用户测试。要让用户清楚测试的目的是改进设计而非对他们个人进行测试,让用户感觉到自己是设计过程中重要的合作伙伴。

5  结  论

每一款APP產品的每种用户类型都是独特的,倾听、学习并积极应对进行改变,与用户一起创造体验是移动终端APP产品创新的根本。本研究是从APP产品设计角度进行的思考,将APP产品创新设计的流程分为了四个部分,APP产品价值创新分析是对创新方向的总体把握,认知摩擦分析是对用户体验的深度分析,APP产品设计模型创新与APP产品设计原型生成和测试是对前两个流程的创新设计的落实与检验。APP产品的技术开发与实现是交由系统工程师完成的,故不在本文的研究范围。

参考文献:

[1] 尼古拉斯·韦伯.极致用户体验——从为产品寻找用户到为用户设计体验 [M].丁祎平,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18:11.

[2] 季艺.认知摩擦调节在产品界面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D].镇江:江苏大学,2018:16.

[3] 唐纳德·A·诺曼.设计心理学 [M].梅琼,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03:18.

[4] 杨洁.论移动终端APP用户认知特点 [J].设计,2016(19):84-86.

[5] 阿拉·霍尔马托娃.设计体系:数字产品设计的系统化方法 [M].望以文,译.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9:4.

[6] 魏专.旅游社交移动情境网络APP设计 [J].包装世界,2015(6):100-101+103.

作者简介:杨洁(1981—),女,汉族,重庆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数字媒体艺术。

猜你喜欢

用户体验
浅析基于微信平台的商业盈利模式
基于用户体验的辅导员微信公众号建设思考
基于用户体验的产品交互设计研究
基于用户体验的旅游APP界面设计分析
基于用户交互式体验下的APP版式设计研究
手机阅读平台用户体验影响因子分析
O2O模式下生鲜农产品移动电子商务发展研究
浅谈用户体验在产品设计中的运用
唯品会的品牌塑造研究
基于用户体验的电商平台界面管理影响因素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