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训练配合针刺治疗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的临床效果分析
2020-01-03张霞
张霞
【摘要】目的 评估康复训练配合针刺治疗对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50例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患者,采用抽签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试验组采用康复训练配合针刺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康复训练。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效果满意度、并发症发生情况、干预前后洼田氏饮水试验分级。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6.00%,高于对照组的64.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效果满意度为96.00%,高于对照组的76.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0,低于对照组的16.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洼田氏饮水试验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洼田氏饮水试验分级均低于本组干预前,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患者选取康复训练配合针刺治疗能够展現出较好的临床效果。
【关键词】康复训练;针刺;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20.16.077
吞咽功能障碍为脑卒中患者非常多见的一项并发症表现,多累及患者延髓位置,容易导致其出现营养不良情况或是吸人性肺炎症状等,导致此类患者生活质量显著下降[1,2]。所以,为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实施康复干预及治疗干预非常关键,有助于明显改善其预后状况[3,4]。本研究针对康复训练配合针刺治疗实行于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患者中的临床效果予以评估。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1月-2018年12月本院收治的50例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对照组患者平均年龄(42.39±4.27)岁,平均病程(2.25±0.34)个月;试验组患者平均年龄(42.41+4.33)岁,平均病程(2.18±0.43)个月。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①确诊存在脑卒中同时并存吞咽功能障碍的患者;②患者以及其家属于知情同意书上面按下白己的手印;③项目内容往医院医学伦理会提交后得以允许。排除标准:①意识不清楚的患者;②拒绝参与该项实验调查研究的患者。
1.2方法
1.2.1对照组 患者采取单纯康复训练方案。①触觉刺激方面康复训练方法:采取棉签对面颊处之内及之外、唇部周围、舌体予以刺激,提升其敏感性。②咽处冷刺激和吞咽空气方面康复训练方法:采取棉棒浸部分冷水,对腭部、舌头根部、咽部后处予以刺激,并进行吞咽空气动作。③舌运动方面康复训练方法:使舌尖及舌体往口腔上面抬起、吸颊、卷舌等。④进食方面康复训练方法:维持仰卧30°体位,使头部往前屈,自健侧喂食,使食物送往舌根处。⑤颈处运动方面康复训练方法:进行颈处屈伸运动、颈部转动运动等。30min/次,1次/d,10d是1个疗程,共实行2个疗程干预。
1.2.2试验组 患者采取康复训练和针刺治疗结合方案。康复训练依据对照组描述方式,针刺治疗详细介绍如下。为患者选择廉泉穴、夹廉泉穴、风池穴、照海穴、金津穴、哑门穴、玉液穴、风府穴等,实行针刺,于刺入对应穴位得气之后,留针半小时,并采用吞咽神经和肌肉电刺激仪(苏州好博医疗器械有限公司)予以电刺激,1次/d,10d为1个疗程,共实行2个疗程干预。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效果满意度、并发症发生情况、干预前后洼田氏饮水试验分级。
1.4判定标准 ①疗效判定标准:痊愈:患者吞咽功能障碍得以消除,洼田氏饮水试验分级为1-2级;显效:患者吞咽功能障碍得以显著缓解,洼田氏饮水试验分级为3级;有效:患者吞咽功能障碍得以部分缓解,洼田氏饮水试验分级为4级;无效:不符合以上标准[5]。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②采用本院自制满意度调查问卷调查患者满意情况,分为不满意、一般满意、满意,满意度=满意率+一般满意率。③依据洼田氏饮水试验评定患者吞咽功能,分级范围为1-5级,分级越低代表患者吞咽功能更好[6]。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3.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X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6.00%,高于对照组的64.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效果满意度比较 试验组患者效果满意度为96.00%,高于对照组的76.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试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0,低于对照组的16.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两组干预前后洼田氏饮水试验分级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者洼田氏饮水试验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洼田氏饮水试验分级均低于本组干预前,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3讨论
脑卒中患者并发吞咽功能障碍情况并不少见,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多是因为两侧上运动神经元受到一定损害,引发中枢瘫痪情况,其舌运动发生延迟现象,和吞咽相关的肌肉运动协调度明显减弱[7,8]。现今多予以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康复训练,促使患者吞咽反射的敏感性提升,促进其吞咽反射加强,促使舌运动情况得以改善,促进患者良好吞咽,增加舌肌运动及咀嚼肌运动,促使其吞咽反射灵活度得以提升,改善其吞咽功能[9,10]。针刺治疗方法存在通络和活血、开窍并醒神的作用,选择廉泉穴、夹廉泉穴、风池穴、照海穴、金津穴、哑门穴、玉液穴、风府穴等实施针刺,刺激舌下穴促进舌体相关脉络更为畅通,促使舌体获得血液滋养,将相关经络疏通,并增加吞咽神经和肌肉电刺激仪,刺激相关穴位加强神经发射,提升肌肉协调度,促使其吞咽功能得以明显改善。
本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6.00%,高于对照组的64.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效果满意度为96.00%,高于对照组的76.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0,低于对照组的16.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洼田氏饮水试验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洼田氏饮水试验分级均低于本组干预前,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康复训练配合针刺治疗能够积极改善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促使其吞咽功能障碍相关症状明显缓解。
综上所述,为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患者选取康复训练配合针刺治疗能够展现出较好的临床效果。
参考文献
[1]何璨,蒋红梅.中药冷热刺激治疗中风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研究护理研究,2016,30(21):2669-2670.
[2]向连,刘霞,徐贞杰.低频电刺激结合针刺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疗效观察.上海针灸杂志,2016,35(12):1417-1419.
[3]王承惠,赵欲晓.针刺廉泉穴不同深度治疗中风后吞咽障碍对比分析.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10):178-179.
[4]常静玲,王爱琴,李勝利,等.中医综合康复干预下中风后失语的中医证候及临床症状演变探究.环球中医药,2016,9(8):1020-1023.
[5]杜小正,王金海,秦晓光,等.“三位一体”针法改善缺血性中风偏瘫患者肢体功能的临床研究.西部中医药,2016,29(9):122-125.
[6]方相,林成明.“醒脑开窍”针刺法结合补阳还五汤加味治疗中风偏瘫.浙江临床医学,2016,18(101:1896-1897.
[7]谢西梅,安军明.不同针刺方法治疗缺血性中风临床观察上海针灸杂志,2016,35(8):948-950.
[8]贺君,庄礼兴,林涵.靳三针疗法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的多因素分析研究.针灸临床杂志,2016,32(2):6-9.
[9]黄素贞,黄鲲.针刺配合语言功能训练对中风后运动性失语患者语言功能恢复的影响.世界中医药,2016,11(6):1074-1076.
[10]王峰,娄晓敏,夏罗敏,等.针刺结合穴位注射治疗缺血性中风后抑郁症临床观察.上海针灸杂志,2016,35(8):942-944.
[收稿日期:2019-11-13]
作者单位:117100 辽宁省本溪满族自治县中医院康复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