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两种麻醉机内部消毒方法对麻醉机细菌阳性检出率及呼吸道感染率的影响比较

2020-01-03林海荣邱晨

中国实用医药 2020年16期

林海荣 邱晨

【摘要】目的 比较两种麻醉机内部消毒方法对麻醉机细菌阳性检出率及呼吸道感染率的影响。方法80例择期手术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麻醉机辅助下进行全身麻醉,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对麻醉机进行清洗消毒,观察组采用仪器管路消毒机对麻醉机进行内部消毒。对两组的麻醉机细菌检出阳性率、呼吸道感染率进行对比。结果 观察组麻醉机细菌阳性检出率1.6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7.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呼吸道感染率5.0%明显低于于对照组的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麻醉机内部回路进行规范有效的消毒能够降低麻醉机通气回路的细菌阳性率,同时可以降低全麻术后患者呼吸道感染的发生率,值得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麻醉机内部消毒方法;麻醉机;细菌检出阳性率;呼吸道感染率

DOI: 10.14163/j.cnki.11-5547/r.2020.16.073

随着医疗技术和医疗手段的进步与发展,医院在疾病诊治方面的工作质量不断提升,随之医院感染的发生率也呈现出递增逐年递增的发展趋势,目前医院感染已经成为医院管理工作中急需解决的主要问题之一。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是临床上最为常用的一种麻醉方式,虽然可获得较好的麻醉效果,但患者术后非常容易并发下呼吸道感染,这是院内感染的主要原因,同时也是影响术后康复甚至是造成患者术后死亡的主要原因[1-3]。如果患者手术前就已经发生呼吸道感染,在患者使用麻醉呼吸机后则会造成呼吸机回路系统感染,而麻醉呼吸机就成为了交叉感染源。为了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临床上需要选择最科学、最有效的方式对麻醉机进行消毒。本次研究以2019年4-10月在本院择期手术的80例患者作为主要研究对象,旨在对比研究两种麻醉机内部消毒方法(传统消毒法、仪器管路消毒机)对麻醉机细菌阳性检出率及呼吸道感染率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9年4-10月在本院择期手术的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男24例,女16例;年龄24-75岁,平均年龄(48.86±8.72)岁;平均手术时间(1.75±0.46)h。对照组:男25例,女15例;年龄22-74岁,平均年龄(48.41±8.74)岁;平均手术时间(1.79±0.52)h。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次研究中所有患者术中均使用麻醉机辅助进行全身麻醉,且两组患者使用的麻醉机型号均相同,對照组和观察组中各有两台麻醉机,手术室的温度控制在22-25℃,手术室的湿度控制在50%-60%。

1.2方法 两组患者使用的麻醉机型号相同,均为Datex Ohmeda。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对麻醉机进行清洗消毒,使用一次性含氯消毒纸巾进行擦拭消毒。观察组采用仪器管路消毒机(ZJ-XD-I型)对麻醉机进行内部消毒,于每日手术结束后由专人负责消毒。取一根无菌螺纹管,一端插入消毒机的排气口,另一端连接麻醉机的吸气端口。在消毒机的抽气口插入一次性无菌过滤器,用螺纹管连接被消毒麻醉机的呼气端口。在消毒机雾化杯中加入6ml浓度为10%的过氧化氢溶液,调整麻醉机位于手动位置。取下一次性手动呼吸气囊,用硅胶堵住原手动呼吸囊的出口,关闭麻醉机压力调节阀。将消毒机电源开关打开,启动后,用15min进行雾化加湿,用60min进行臭氧和过氧化氢雾作用,用5min将残余气体排出。

1.3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①对两组麻醉机的细菌检出阳性率进行计算并进行组间对比分析。麻醉机细菌学检测的采样部位是麻醉机呼气端口与吸气端口,用浸润无菌0.9%氯化钠溶液的棉棒放置在麻醉机的吸气和呼气端口,顺导管内镜行5次擦拭,擦拭后将棉棒放置在装有2ml 0.9%氯化钠溶液的无菌试管中,快速送至检验科。接种在普通琼脂平板上进行细菌培养,于培养24h后观察细菌的生长情况。细菌污染的阳性标准[4,5]:若琼脂平板上出现细菌生长,则判定为细菌培养阳性。②对两组患者的呼吸道感染情况进行准确统计,计算两组的呼吸道感染率,并进行组间统计学处理。两组手术患者术前均接受呼吸道感染的相关辅助性检查,术前排除呼吸道感染或肺部感染性疾病,术后对出现呼吸道症状的患者进行胸部X线、血常规检查,明确患者是否发生呼吸道感染。呼吸道感染的判定标准[6,7]:患者出现咳嗽、咳痰、发热等临床症状,经相关辅助性检查显示有呼吸道感染,则可诊断。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X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的麻醉机细菌阳性检出率对比 两组麻醉机细菌监测共采样600次,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0次。观察组麻醉机细菌阳性检出率1.6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7.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患者的呼吸道感染率对比 观察组的呼吸道感染率5.0%明显低于于对照组的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是目前临床上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麻醉方式,全麻手术过程中患者的呼吸系统和麻醉机的通气系统相连接,麻醉机内部和组件中的细菌随时可以进入到患者的呼吸道中,增加了呼吸道感染的发生率,加重了患者的身体负担和经济负担[8-10]。因此,要加强对麻醉机的清洁、消毒和管理工作,预防医源性感染的发生。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相比于传统消毒处理方法,采用ZJ-XD-I型医院仪器对麻醉机进行内部消毒的应用优势更为突出,体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方面,可以降低麻醉机细菌检出阳性率,提高麻醉机的消毒质量;另一方面,可以降低患者术后呼吸道感染的发生率,进而降低了医院感染的发生率。麻醉机是全身麻醉过程中非常重要的医疗设备,并且麻醉机的呼吸回路也非常容易受到致病微生物的污染。采用化学消毒液或消毒剂进行消毒,会对金属及电子元件产生腐蚀,无法直接对麻醉机进行消毒和灭菌,增加了交叉感染的发生风险[11,12]。而本研究中使用ZJ-XD-I型医院仪器对麻醉机的内部回路进行消毒,该消毒机将臭氧作为杀菌因子,可以观察到麻醉机内部细菌的含量,积极预防医源性感染的发生。

综上所述,对麻醉机内部回路进行规范有效的消毒能够降低麻醉机通气回路的细菌阳性率,同时可以降低全麻术后患者呼吸道感染的发生率,规避了医院感染的风险,大大提高了医院的丁作质量,值得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柯玮玮,方洁.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患者术后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特点及危险因素分析.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9,29(1)95-97.

[2]王龙婷.麻醉机呼吸回路消毒与人工鼻滤器联合在全麻患者中的临床效果观察.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18,24(1):133-134.

[3]曹平,熊响清,占卫新,等.麻醉机通气系统细菌感染与全身麻醉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的相关性.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7,27(14):3238-3240.

[4]刘同忠.呼吸道感染患者病原性细菌的临床检验及质量控制.医疗装备,2016,29(19):134-135.

[5]孙立春,王健.各类层流手术间的麻醉机细菌培养结果对应用消毒机必要性的认定.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18,24(9):46-47,61.

[6]赵婧.消毒方式选择对吸入麻醉患者气道炎症反应的影响.河北北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34(10):32-34.

[7]刘喆,周勇,张军,等.麻醉机呼吸回路消毒方式对呼吸回路中病原菌污染的影响分析.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6,26(24):5659-5661.

[8]岳廷君,王进美.麻醉机回路消毒机用于结核病患者手术后麻醉机消毒效果观察.中国消毒学杂志.2016,33(2):200.

[9]史娜,朱彤彤,康琳琳.环氧乙烷消毒麻醉机对COPD吸入麻醉患者气道炎症反应的影响.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16,22(5x):87-88.

[10]Bloc S, Mercadal L, Garnier T, et al Evaluation of a new disinfectionmethod for ultrasound prohes used for regional anesthesia: ultravioletC light. J UltrasounD MeD. 2011, 30(6):785-788.

[11]Gold KM. LuCas A,HitChins VM. Lack of correlation hetween ageand/or gender with the force utilized in cleaning an anesthesiamachine. Biomedical Instrumentation&TeChnology, 2013,47(4):343.

[12]段娜,景桂霞,李寶珍,等.两种消毒方法消毒麻醉机内部管路的效果.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8,3(9):194-196.

[收稿日期:2019-12-10]

作者单位:518133 深圳市宝安区福永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