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适应创新人才培养的植物遗传学教学内容优化

2020-01-03金晶

课程教育研究 2020年49期
关键词:适应人才培养教学内容

金晶

【摘要】根据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在植物学教学实践过程中需要积极改革其教学内容。新时代的创新人才教学过程中,需要对创新能力涵义进行明确,同时对人才特征进行创新实践,对植物遗传学教学现阶段出现的问题进行剖析,同时对学生知识以及能力结构进行设计,除此之外,根据学生的专业优势,对教学内容进行发展,使其更加适用于新时代的发展。特别是在当前社会发展中,植物遗传学教学实践工作的开展,需要更好地满足的人才培养目标的需求,对教学内容进行改革,更好地实现教学质量的提升。因此,在当前的创新人才培养中,必须要结合专业特点,对学生的知识体系进行设计,优化学生的能力结果,帮助学生掌握植物遗传学的相关内容,保障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适应  创新  人才培养  植物遗传学  教学内容

【课题项目】课题名称:基于视频微课的《遗传学》教学改革与实践(华南农业大学教育教学研究和改革项目),课题编号:JG19032。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49-0067-02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上很多大学对教育进行了改革,自90年代以来有近百个国家对高等教育进行改革,创新教育是改革高等教育工作的重点,在1999年6月党中央以及国务院召开了会议,并且会议上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通过,其重点为将民族创新能力以及民族素质进行提高,深化教育结构以及体制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将科教兴国策略贯彻实施,处于21世纪的今天,培养创新人才是高等教育的首要工作之一,国家以及相关部门也越来越重视创新人才的培养工作[1]。在传统上,高等教育的目标为传授知识,而现如今,高等教育的目标不仅包括传授知识,还应该包括促进思维和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的个人能力。创新教育改革的重点便是课程改革,深化改革教学内容,制定针对课程特点以及创新人才的培养要求计划[2]。植物遗传学作为园艺、农学以及生物技术等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是理论教学的基础。自诞生开始,遗传学已经有数百年的历史,且具有发展迅速等特点。遗传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主要包括群体遗传、数量性状遗传、分子遗传、细胞遗传等,而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这门课程也遇上了很多困难。

一、创新能力的基础内涵以及创新人才的特征

虽然我国很多学者对于创新的理解不同,但是可以根据理解的不同分为三个方面:第一,创新能力是个体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等一切已知信息,产生新颖、独特以及个体价值的产品的能力;第二,创新能力表现为两个相互关联的部分,一部分是对新技术、新思想以及新产品的研究与发明,另一部分是对已有知识的改组以及运用;第三,工具性知识、基础知识、专业知识以及综合性知识等是创新能力应该具备的,创新能力、创新精神以及创新人格等素质是一个创新型人才应该具有的,魏登才等人认为创新人才可以采用多个方面进行区分,按照成就进行区分,可以分为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以及有所前进。按照个性结构进行区分,可以分为创新品质、创新意识以及创新能力。按照素质的结构以及层次進行区分,可以分为社会素质、生理素质以及生理素质[3]。对创新人才的特征进行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可以有效地推进新世纪人才工程建设。

创新型人才作为创新能力、创新精神与创新人格共同具备的一种新型人才,能够更好地适应当前社会的发展需求,为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从素质结构的层次来看,主要体现在心理素质、社会素质以及生理素质等方面,而在按照个性结构进行划分的时候,可以将其分为创新品质、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等。通过对创新人才的特征进行深刻的认知与把握,能够更好地推动新世纪人才建设工作,为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提供充足的人才支撑。

二、植物遗传学教学现状

教师在当前的教学中,往往会将基础知识以及内容最大程度地传递给学生,而学生为了避免出现考试不合格的情况,会将基础知识在考试前短时间记忆下来,缺乏思考专研,只是机械地记忆这些知识,对理论诞生过程中的思维进行了忽略,这些均不符合创新人才的培养要求。例如在讲解我国水稻遗传育种的发展与成就时,如果学生只是机械地记忆相关内容后,便会在短时间内遗忘,而如果教师在讲解的过程中加入当时我国的社会情况,学生在记忆时便可以产生联想,更方便学生记忆。在当前的植物遗传学教学中,还存在许多方面的不足,特别是在实验教学方面,缺陷更为明显。在当前遗传学研究快速发展的同时,学生需要在掌握完善理论知识体系的同时,实现自身实践操作能力的改善,只有开展高效的实验教学工作,才能让学生在实验中,对相关理论进行验证,避免在程序化学习中,影响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在这一过程中,必须要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掌握植物遗传学的相关内容,掌握更多的新技术与新方法,实现学生创新能力的改善,加深对实验教学的理解,更好地推动课程改革工作的开展。

三、遗传学课程改革以及内容优化方法

在当前的教学工作中,遗传学课程改革工作的开展,需要更好地优化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为遗传学教学工作的开展提供可靠保障。

1.依据专业发展构建模块教学内容

掌握基础知识以及内容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基础,因此需要深刻探讨专业发展构建教学内容,对遗传学的知识进行学习与运用,在教学中围绕育种设计教学模块,建立多模块教学,可以从多方面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4]。例如在讲解“水稻遗传育种”时,可以从我国水稻育种简介、我国水稻遗传育种的发展和成就、我国水稻的生态区域划分以及国外水稻育种发展概况等内容,可以帮助学生充分了解水稻遗传育种的知识。在农学类专业人才培养的过程中,需要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基础理论知识,掌握作物耕作栽培、品种选育、病虫害防治以及种子生产等方面的知识,培养高级科学技术人才。而在未来的发展中,农学类专业需要更好地面对农业生产的实际需求,解决未来工作中遇到的诸多问题。在进行专业教学的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知识与能力结构,更好地遵循认知规律,对植物生长发育以及繁殖的基本生命现象形成正确的认知,同时对生命现象的本质形成良好的认知,采用各种规律知识,解决遗传变异的各种问题,解决生产实际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实现学生遗传学认知结构的完善。在遗传学的发展经历中,能够结合经典遗传规律、分子遗传知识以及细胞遗传等,更好地对质量与数量的性状遗传进行掌握[5]。在面对遗传现象的时候,需要更好地增强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在面对无法理解的遗传现象时,通过进行相关文献的查阅,实现创新思维的培育,让学生在关注学科前沿的同时,实现自身思路的开拓,让学生能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实现自身创新能力的提升。特别是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学生应该更多地开展科研活动,通过进行研究性的学习,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理论知识。

2.根据专业特点来对学生知识以及能力结构进行设计

农学、植物保护、生物技术以及园艺等专业的学生均需要重点学习遗传学,但是不同的专业在学习遗传学的过程中存在不同的学习目标,在进行遗传学的教学过程中,需要根据各个专业的特点来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基本技能以及创新能力。在进行课程设计时,需要遵循认知规律,从植物生长发育、繁殖的基本生命现象等方面入手,对生命本质现象进行探讨,进而对实际生产问题进行探讨。对遗传学认知结构进行不断完善。对相关内容知识点进行串联学习,同时对数量性状遗传以及质量性状遗传进行并联掌握[6]。对遗传现象进行分析,提出学生观察到的问题,将学生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提升。在进行创新理论教学板块构建的过程中,需要建立在基因构建的基础之上,更好地适应当前的发展要求。针对基因构建来看,包括结构形态、传递、作用以及其他内容等,通过进行两个模块的构建,能够让学生对各种基础知识形成准确的掌握,从多个角度来进行学生创新能力的培育。

3.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在当前的植物遗传学教学工作中,需要更好地发挥出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植物遗传学作为一门具有很强实践性的学科,需要教师发挥出自身的引导作用,改变传统被动学习的局面,让学生实现自身的主动性发挥,为个人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7]。在以往的教学工作中,学生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实验报告誊写方面,但是对于其中的各个步骤设计并没有形成正确的认知,影响了课程教学工作的改革,同时也阻碍了学生创新性思维的培养。学生在进行实验之前,应该对实验的内容、原理以及操作步骤等进行预习,更好地实现实验教学效率的提升。学生在亲自动手参与实验的过程中,能够对实验结果形成更为深刻的认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出学生的主动性,发挥出实验教学的效果[8]。而在植物遗传学的教学中,通过让学生更好地融入到课堂教学中,能够实现学生创新能力的全面提升,通过采用分组实验的方式,让学生更好地参与到遗传学理论知识学习方面,同时丰富实验的内容,改善创新能力。

四、展望

完善学生的遗传学认知结构是遗传学教学的主要思想,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问题的能力进行分析与解决,优化植物遗传学教学内容,使之对创新人才的培养进行适应,对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不断培养,对学生的创新精神进行培养。本文对适应创新人才培養的植物遗传学教学内容进行研究与分析,从创新能力的基础内涵以及创新人才的特征、植物遗传学教学现状以及遗传学课程改革以及内容优化方法等方面进行叙述,但是本人看待问题的看法受能力所限,还望相关学者指正。在现代信息技术的作用下,遗传学教学工作的水平在不断提升,特别是在进入21世纪以后,遗传学教学的整体理念已经得到了有效的更新,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育打下了良好基础。而通过实现遗传学的研究性学习,可让学生改变传统的学习方式,实现学生创新能力的改善。

参考文献:

[1]郭宇,牛慧,朱学荣.高职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实践与探索——以内蒙古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教育教学体系建设为例[J].职教论坛,2019(07):133-136.

[2]任爱华,赵蔚蔚.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研究——以“税收筹划”课程为例[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02):111-115.

[3]贺克斌,吴烨,余刚,胡洪营,左剑恶.立足中国绿色发展 贡献全球环境治理——环境学科创新人才培养的探索[J].中国大学教学,2019(Z1):16-19+25.

[4]V. Dvoáek, D. Janovská, L. Papou?觢ková,等. Post-harvest content of free titratable acids in the grain of proso millet varieties(Panicum milliaceum L.), and changes during grain processing and storage[J]. Czech Journal of Genetics & Plant Breeding, 2018, 46(Special Issue):S90-S95.

[5]尹荣焕,白文林,原婧,刘宝山,韩杰,尹荣兰,韩小虎,何剑斌.高等院校动植物检疫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比较研究[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8(14):238-239.

[6]苏立宁,魏会平,朱登祥,等.医学遗传学国际化课程建设与适用型医学人才培养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9(002):194-195.

[7]黄体冉,郭蓓,吕鹤书,等.数码显微互动系统在遗传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以果蝇唾液腺染色体的制片技术和观察为例[J].高校生物学教学研究(电子版),2018(4):214-215.

[8]吴燕华,林娟,卢大儒,等.以遗传学科学思想为核心,创新人才培养模式[J].高校生物学教学研究:电子版, 2018(002):16-19.

猜你喜欢

适应人才培养教学内容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以酒道引领中国酒文化的发展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