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上海方言故事戏剧教育模式与应用研究

2020-01-03储飞张凌敏

课程教育研究 2020年49期
关键词:戏剧表演本土文化民间故事

储飞 张凌敏

【摘要】上海作为国际大都市传播现代文明的同时,也应该保留下本土的传统文化,作为上海区别于其他地方的一张文化名片。因此,我们将上海方言、上海本土民间故事串联起来,在上海本土民间故事中选择最具代表性的“老城厢”故事进行改编,用当代青少年喜欢的戏剧表演的方式展现,以探索传统文化的宣传与教育的新模式。

【关键词】上海老城厢   民间故事    戏剧表演   本土文化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49-0005-03

一、利用本土故事的初衷

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的灵魂,是一个民族赖以延续的命脉,是自信力的一种具体依据,也是人们精神生活一种不可或缺的需要。这个观点在习近平同志看来是“文化自信”,在教育部长陈宝生看来是“合理利用传统优秀文化进校园”。上至国家层面,下至民众层面,这种要求都已经成为了一种共识。

我国拥有5000年悠久的历史,在其中寻找和汲取传统文化的精髓。基于本人从事的学术专业,力图将传统文化与现代人能够接受的戏剧表现形成结合在一起。在传统文化中我们选择了一个具有上海特色的切入点——上海中心城区“老城厢”的故事。以激发青少年对于上海本土的认同,对于传统文化的认同,培养青少年对于民族国家的自豪感。

伊泰洛·卡尔维诺在《意大利童话》中译本中曾题词:“民间故事是最通俗的艺术形式,同时它也是一个国家或民族的灵魂。”民间故事不仅是一个国家或者民族的灵魂,它也是一个地区的灵魂。

自元代(1271年)上海建县以来,至今已经700余年,上海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地方,逐渐发展为远东地区人口最多,现代化程度最高的国际性大都市之一。那么上海作为国际大都市传播现代文明的同时,也应该保留下本土的传统文化,作为上海区别于其他地方的一张文化名片。

因此,我们将上海方言、上海本土民间故事串联起来,在上海本土民间故事中寻找最具代表性的“老城厢”故事进行改编,以当代青少年喜欢的戏剧表演的方式展示,以探索传统文化的宣传与教育的新模式。

二、利用本土故事的范式

目前来看,与上海“老城厢”民间故事相关的研究集中在《中国民间故事全书:上海*黄浦卷》和《中国民间文学集成上海卷》丛书中。其中《中国民间故事全书:上海*黄浦卷》书中故事众多,且全部来自当地居民的口述材料,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

《中国民间故事全书:上海*黄浦卷》这套丛书出版于2011年,但对于这些已经收集好,编辑好的民间故事使用率不高。上海民间故事这丰富的宝藏,躺在古纸堆里,甚是可惜。本课题正是为了弥补这一空白,为了能让更多的人了解到上海本土的文化与传统,在众多的故事中寻找最容易打动人的故事,将它们演绎出来,焕发新的魅力。

利用好一个本土故事需要遵循一定的范式。本课题组将本土故事的利用过程归纳为“收集故事——选择故事——改编故事——演绎故事——进行总结”五个步骤。下文就这五个步骤说明具体的操作过程与注意事项。

1.收集优秀故事

一般意义上,我们在对民间文学按照其体裁所进行的分类中,总是将民间故事中的口头叙事文学分为神话、传说和故事三种类型。但在《黄浦卷》中记载的民间故事却分成了四类,详见下表。

《中国民间故事全书:上海*黄浦卷》故事类型总汇表

2.筛选合适故事

在选择民间故事时,为了与本课题研究内容贴切,我们本着“本土性”、“故事性”和“趣味性”三大原则进行选择。力图在众多的民间故事中选择出既能代表上海本土文化特色,又具有较强故事性的传说,加以改变润色,变成当代青少年可以接受的戏剧脚本。

(1)本土性

《黄浦卷》中的民间故事很多,但并不是每一则故事讲述的都是上海本土传说。比如在神话部分出现的27则神话,皆是中华传统神话中的著名者,比如“盘古分天地”、“后羿射太阳”,这些传说几乎与上海无关,不过是因为讲述者本人为上海人,在编书的过程中将其收录。

那么我们在众多民间故事选择中,应寻找与上海本土元素有关的故事,即考虑故事的“本土性”。那么上海本土文化中,“老城厢”内文化符号的代表无疑是“城隍庙”。结合《黄浦卷》的故事类型,我们将目光聚焦于在“上海城隍庙传说”的子目下的19则传说。

(2)故事性

关于城隍庙的故事有19则,大多是讲述城隍庙的起源、城隍神的来历和城隍庙中的宝物。我们通过对民间传说中人物肖像、语言、心理活动、环境等各类细节描写统计,来说明该传说故事性的强弱。

根据统计,我们发现“一庙三城隍”、“开口城隍”、“财神娘娘菩萨心肠”、“湖心亭”、“上海将要屠城”5则传说的细节描写比较丰富,篇幅也较长,情节也比较生动,比较适合改变成戏剧脚本。

(3)趣味性

在上述的5则传说中,题材只要有三类:一为城隍庙神的来历与故事,二为城隍庙建筑来历与故事,三为上海老城厢的历史故事。“一庙三城隍”、“开口城隍”、“财神娘娘菩萨心肠”均属于第一类题材,“湖心亭”、“上海将要屠城”则属于第二、第三类题材。就题材而言,第一类较为有趣,故我们最终决定将几个民间故事融合在一起,讲述城隍庙里的故事。

本着以上的三个原则,本课题排演的故事,最终确定為与城隍庙城隍老爷相关的故事——《八个皂吏一个假》。

3.改编润色故事

故事与剧本不同。故事更重要记载内容的完整性,但剧本要追求情节的可看性。所以在选择好故事之后,在不改变故事梗概的基础上,加入新的戏剧情节以制造出矛盾与冲突,可以较大程度的吸引观众。在形成剧本之后,进行沪语化的再加工,通过方言的演绎,增加本土性和趣味性。

(1)故事地基剧本大楼

原著故事《八个皂吏一个假》不足1000个字,讲的是明朝上海籍官员潘允端为躲避奸臣的陷害,从浦东题桥镇庙里供奉的秦裕伯及八尊皂吏神像迎至浦西豫园的过程中,一尊皂吏神像沉入黄浦江中。无奈城隍老爷秦裕伯移至城隍庙时,只能用黄浦江中的烂泥塑了一座新的皂吏像,以次充好的故事。

(2)着力设置矛盾冲突

戏剧矛盾冲突,按照一般的归类,大致有“目的与性格的冲突”、“人与人之间意志的冲突”、“社会的冲突”等几大类。本课题的本土故事《八个皂吏一个假》大力挖掘人与人之间的矛盾以及目的与性格的冲突,特别着力开掘主人公潘允端自身内心的精神矛盾,大大拓展了戏剧冲突演绎的空间。

(3)沪语化润色的趣味性

这个本土故事《八个皂吏一个假》被改编成剧本后,再逐字逐句地进行沪语化加工。沪语是学生日常生活中使用的一种语言,这种语言对学生来说极为亲切。但是方言一般运用的场合为日常生活,一般使用的场合发现了变化,便可造成极好的表演效果。

4.演绎剧本故事

排演剧目的基本流程:剧本朗读——脱稿站立排演——综合合成——展示演出。

(1)剧本朗读

按照剧本里的人物,来给学生分配角色,也可以让学生自己报名来进行面试,面试内容就是挑选每个人物最经典的一段,进行片段演绎,以此来分辨这个学生是否适合演绎这个角色。

选定好演员后,第一次排练,大家拿着剧本,围坐在一起,按照各自的角色分配进行剧本朗读,让大家进一步熟悉剧本,在朗读的过程中,也可以发现剧本里的台词,是否拗口,难读,也可以及时进行修改。

第一次朗读剧本时,导演、编剧、舞台监督、音效、服装、道具等各个部门人员都需要在场,一遍听剧本,一遍记录跟自己有关的信息。课本剧,主要会用到音效、服装、道具,第一次朗读会就对这几项内容有大概的解決方案,在下一次的排练时就要落实具体的内容。

(2)脱稿站立排练

在前期几次的剧本朗读后,需要演员完成脱稿,并且在排练教室里进行站立的排练,导演根据对剧本的理解,进行角色调度和行动线的设计。

(3)综合合成

在后期排练的时候,需要进行试装,看看服装尺寸是否合适,并进行及时的调整,音效制作完成后,要与剧中的情节进行合成,也要进行调整,一幕一幕分别进行合成,并在最后一次彩排中进行串联,让每一个部门都熟悉每一幕的不同的切换。

(4)展示演出

在前期几次联排、彩排的基础上,所有人员都熟悉整个演出的各个环节,最后的展示演出不仅仅是台前的演出,也是每个环节的展示,所以需要每个部门都互相配合。

5.后期总结

(1)遇到的问题

在整个剧目演出完毕之后,本课题组与相关的学生进行了总结,发现演员与工作人员全部来自于在校的高中生,故选择面非常有限。所以出现演员与角色不贴合的情况。由于时间的仓促,学生演员们没有做好角色的案头工作,搜索这个角色的前史,从人物的小传中寻找这个人物特色的肢体动作、语言。故故事中人物形象比较扁平,肢体语言比较单一,情绪表现也很寡淡。

职员也全部来自于高中生,所以对于化妆、舞台设计、服饰设计等专业性的工作。由于经验和专业能力的不足,舞台的展现力会有所折扣。

因为学生并不是专业的演员,舞台上可能发生各种各样的临时情况,需要他们在第一时间做出反应,所以只能通过平时多加训练,不断增加舞台经验来解决。另外就是各个部门的衔接,舞台的展示是全方位的展示,需要各个部门的协同配合,所以这就需要演出之前,多加操练,把每一个细节问题都在彩排中解决好,这样就能降低正式演出的时候出现问题的概率。服装方面,效果图与实物有较大差距,尽早让服装老师把服装拿来试,尽早发现,尽早解决。

(2)获得的成果

但无论如何,本课题尝试了戏剧教育与传统文化的结合,尝试了利用上海方言与戏剧教育的结合,尝试了跨学科合作模式。让学生在戏剧表演的过程中,进一步加深了对自己所生活的城市的了解和热爱。

三、利用本土故事的意义

1.基于了解乡土文化的爱国主义

上海“老城厢”的民间故事是老城厢人、情、物、事的最直接体现,是民众世代相传的族群记忆,因而对于研究上海“老城厢”地区的文化有着异常厚重的价值与意义。因此,对上海“老城厢”民间故事的研究,无论是对上海自身传统的继承,还是对国家文化的扩充来说,都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作为尝试,本课题只利用了一则“老城厢”的故事,实际上,上海的民间故事包罗万象。其中包含有众多关于历史人物和历史建筑的故事。那些杰出人物在抵御外族侵略之时所表现出的英勇大无畏的精神,至今仍对民众起着深远的影响,以此而形成了嘉定民众坚毅勇敢的美好品性。因此,上海民间故事对于增强民族自豪感、自信心和激发民众对于乡土的热爱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2.基于戏剧表演的自信培养

著名的学者余秋雨曾说过:“一个孩子如果没有机会从小学习表演,将来很难成为有魅力的社会角色,让儿童参加戏剧表演,不是要培养文艺爱好者,而是要赋予孩子们一种社会技能。”

对于任何一个人来说,将来都需要融入社会,得到社会的认可。戏剧表演正是一种可以让少年儿童在课堂上,通过戏剧老师多方面深层次的教学,自我的表现,学会与人沟通与合作,锻炼学生在人前的表达能力,让学生不再因为穷于表达而变得不自信,做到以大方的态度展现自我。

3.基于跨学科合作的大胆尝试

固有观念总是告诉我们,在自己专业内深入探索才是有意义的事,不必为无关的活动浪费时间精力。但是,如果愿意先走出生活的舒适区,打破现存的壁垒,主动去找一些跨学科交流的机会,思维方式和看世界的角度也许也会有很大的转变。

参考文献:

[1]宋安群,《经典小说如改编成戏曲剧本——以胡筱坪沪剧剧本<倾城之恋>为例》,《歌海》 2015 年第 5 期

[2]吴兴人,《世界上第一部将<资本论>改编成话剧的剧本》,《文汇读书周报·书人茶话》,2019-02-11

[3]苑青松,《找准从文学文本到电影文本的核心点——对小说<白鹿原>改编成电影剧本的思考》,《电影评价》,2007-12-23

[4]邱爱园,硕士论文,《上海红色民间叙事研究——以上海地区“民间故事集成”为主要考察对象》,上海社会科学院,2019-6

[5]瞿洁云,硕士论文,《以民间故事为线索的景区视觉系统构建——以西湖景区为例》,江南大学,2017-6

猜你喜欢

戏剧表演本土文化民间故事
说说民间故事
民间故事为什么感动人
漫话民间故事
漫话民间故事
管窥高中英语教学问题及解决措施
微表情在戏剧表演中对艺术真实塑造的作用
社会学视角下的微信朋友圈研究
反观中国电影本土化精神中的人性本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