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早期介入栓塞治疗对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的疗效分析

2020-01-03吴海宾潘朝勇吴家圣梁威飘邱国时陈广幸

中国实用医药 2020年16期
关键词:早期临床疗效

吴海宾 潘朝勇 吴家圣 梁威飘 邱国时 陈广幸

【摘要】目的 探讨分析早期介入栓塞治疗对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的临床疗效,以便为今后在决定介入栓塞治疗的时机上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方法 86例重症医学科(ICU)收治的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均进行介入栓塞治疗,根据患者入住重症医学科后至送人介入手术室进行介入手术治疗时间的不同分为甲组(早期介入栓塞治疗,34例)和乙组(常规时机介入栓塞治疗,52例)。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及输红细胞量、止血时间、住院时间。结果甲组有效率为91.18%,高于乙组的73.0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组患者的止血时间(6.670±1.395)h、住院时间(10.785±3.413)d均短于乙组的(19.590±5.139)h、(15.553±3.140)d,输红细胞量(4.055±1.141)U少于乙组的(7.191±1.350)U,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介入栓塞治疗作为对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的救治方法之一,疗效确切,而在治疗时机上选择早期进行介入栓塞治疗,不但可以提高临床疗效,还可以减少患者输红细胞量,节约用血,缩短止血时间和住院天数,减少医疗费用,具有重大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早期;介入栓塞治疗;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临床疗效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20.16.023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是临床中常见的消化系统急症之一,尤其是大出血,往往病情危重,病死率高;随着介入放射学诊疗技术的发展,通过对出血相关部位的血管进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针对造影剂外溢或病变部位经血管导管注入药物或栓塞物,从而达到止血目的,介入栓塞治疗为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提供了一种微创且确切有效的治疗方法[1]。然而,在临床工作中常常是根据常规的治疗方式,先给予内科药物保守治疗,等到了大出血无法控制时才考虑行介入栓塞治疗,由此往往会导致延误病情,丧失最佳治疗时机,影响治疗效果,甚至危及患者生命。为探讨分析早期介入栓塞治疗对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的临床疗效,以便决定治疗时机,选择本院重症医学科2014年1月~2019年3月收治的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并进行介入栓塞治疗的86例患者作为研究主体,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重症医学科2014年1月~2019年3月收治的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并进行介入栓塞治疗的86例患者作为研究主体进行回顾性研究,所有患者均有大量呕血和(或)排黑便、血便,伴头昏、乏力、心悸、出冷汗等症状,呕吐物或胃液和大便潜血阳性,并出现难以纠正的低血压、心动过速、血红蛋白进行性下降,短时期内出血量>1000ml等临床表现,符合上消化道大出血的诊断标准[2]。根据患者入住重症医学科后至送入介入手术室进行介入手术治疗时间的不同将患者分为甲组(早期介入栓塞治疗,34例)和乙組(常规时机介入栓塞治疗,52例)。甲组患者中男19例,女15例;年龄17-81岁,平均年龄(57.5±14.5)岁。乙组患者中男29例,女23例;年龄18-80岁,平均年龄(58.2±14.8)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在入住重症医学科后,两组患者均常规进行禁食、容量复苏、使用质子泵抑制剂(PPI)抑制胃酸、药物止血、配血、输血、应用血管活性药等支持对症治疗,输血时浓缩红细胞与血浆按1:1的比例进行,即(浓缩红细胞IU:血浆100ml),冷沉淀视纤维蛋白原是否<1.5g/L而决定输注,同样血小板视是否<75×109/L而决定输注,所有患者均请消化内科、普外科、介入科等科室急会诊,会诊结果均不宜急诊进行内镜下止血和外科剖腹探查手术止血治疗,可以考虑介入栓塞止血治疗。介入栓塞治疗方法的选择主要是根据是否为静脉曲张性出血而决定,对于非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选择应用动脉造影治疗的方法:即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血管造影机下,穿刺股动脉后插管至腹腔干动脉,行动脉血管造影,以便于判断造影剂外漏部位,发现造影剂外漏可使用明胶海绵、微球或弹簧圈等进行栓塞,然后对出血动脉及其他血管进行复查造影;对于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选择行经皮经肝穿刺门静脉行胃冠状静脉及胃底食管静脉栓塞术或经颈静脉肝内门腔静脉分流术(TIPS)治疗[3]。甲组患者入科后完善介入术前准备后及时进行介入栓塞治疗(<6h);乙组患者入科后按常规治疗方式先予药物保守治疗,无效后才进行介入栓塞治疗(>6h)。

1.3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输红细胞量、止血时间、住院时间。疗效主要以消化道出血停止作为判定依据。有效:介入手术治疗后患者再无呕血及血便的发生,患者血红蛋白水平保持稳定或者有所上升,血压恢复到正常水平,大便颜色从黑便逐渐转为正常,肠鸣音由活跃转为正常;无效:介入治疗后48-72h内患者仍旧出现黑便及呕血,血压不稳定,血红蛋白持续下降,肠鸣音活跃,机体循环在补液后并未恢复正常[5-6]。有效率: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淮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X2检验。P<0.05表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疗效比较 甲组有效率为91.18%,高于乙组的73.0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患者止血时间、住院时间、输红细胞量比较 甲组患者的止血时间(6.670±1.395)h、住院时间(10.785±3.413)d均短于乙组的(19.590±5.139)h、(15.553±3.140)d.输红细胞量(4.055±1.141)U少于乙组的(7.191±1.350)U,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是指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道,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胆管和胰管等病变引起的出血,是临床上比较多发的一种消化系统疾病;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主要是指在24h内上消化道大量出血致血流动力学紊乱、器官功能障碍等这类危险性急性上消化道出血,这类危险性出血临床占有的比例为15%-20%,患者主要表现为难以纠正的低血压、鼻胃管抽出物可见红色或咖啡样胃内容物、心动过速、血红蛋白进行性下降或<80g/L,往往短期内的出血量>1000ml.严重的会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7-9]。

对于上消化道出血目前的治疗方法主要有药物保守治疗、内镜下止血治疗、放射介入栓塞治疗和外科手术治疗10]。对于大出血患者由于出血量大,血液成分丢失过多,患者多存在凝血功能障碍,而且药物起效时间慢,特别是动脉性出血,内科药物保守治疗往往不能达到止血目的,效果很差;而内镜下止血治疗虽然直观,又能明确出血部位和病因,但由于消化道大出血患者常常存在休克、意识改变不能配合、心肺功能不全等禁忌证及内镜下视野不清、操作困难等因素难于进行。外科手术原本是解决消化道出血的最佳治疗方法和终极手段;但由于存在休克、心肺功能不全、凝血功能障碍等因素,患者往往不能耐受麻醉和剖腹探查止血手术,同时出血原因及部位难以临床明确诊断者盲目进行手术,不仅风险高,而且也有6%-9%的病例找不到出血病灶,使外科医生不会积极采用[11]。而放射介入栓塞治疗是通过对相关出血部位血管进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通过造影剂外溢来明确出血部位,并通过血管导管向出血血管注入明胶海绵、微球或弹簧圈等栓塞物进行栓塞,堵塞出血血管,阻断血流,从而达到止血目的;由于介入栓塞治疗创伤小,疗效迅速确切,安全性高,即使患者处于休克状态或心肺功能不全,在积极行液体复苏的同时也能比较安全地进行手术,目前介入栓塞治疗在具备放射介入治疗条件的医院,已经作为对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法[3]。然而,由于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出血量大,病情进展迅速,短期内就将导致血流动力学紊乱和器官功能障碍,如若还遵从以往传统的常规治疗方式和经验先予药物保守治疗,输血输液,等病情进展至无法控制出血时才进一步考虑介入栓塞治疗,这将极大地影响介入栓塞治疗的效果,甚至因为出现休克、生命体征极不稳定而丧失治疗时机,严重影响患者预后,而且还由于大量出血,大量丢失血液成分如红细胞、血小板、血浆凝血因子等,需要反复输注浓缩红细胞、血浆、冷沉淀、血小板等血制品来补充,严重浪费血液资源,极大地加重目前临床用血的供需矛盾。因此对于这类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在介入栓塞治疗时机上,可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选择早期介入栓塞治疗方式,通过血管造影,及时发现出血部位,并对出血血管进行栓塞治疗,可以起到立竿见影的止血效果,而且疗效确切,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提高抢救成功率,促进患者早日治愈、康复。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甲组有效率为91.18%,高于乙组的73.0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组患者的止血时间(6.670±1.395)h、住院时间(10.785±3.413)d均短于乙组的(19.590±5.139)h、(15.553±3.140)d,输红细胞量(4.055±1.141)U少于乙组的(7.191±1.350)U,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对于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的患者来说,在决定治疗时机上,选择早期介入栓塞治疗,可以提高止血效果,有效缩短止血时间、住院时间,极大地减少输血次数和输血量,减轻用血压力,有效节约血液资源,对缓解目前血源紧张形势,降低住院费用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张凌,曹维军.介入栓塞治疗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的临床研究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2008,42(2):202-203.

[2]何秋娟,陈兰,廖少媚.上消化道大出血的临床护理研究.河北医学,2010,16(7):872-873.

[3]张利,郭雪松,李红梅.等.上消化道大出血放射介入治疗的临床分析.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8,2(2):34-35.

[4]周明,史有喆,马剑.上消化道大出血放射介入治疗27例临床分析.甘肃医药,2016,35(3):220-221.

[5]陈鹏飞,任建庄,韩新巍,等.医源性上消化道出血血管造影诊断和栓塞治疗.介入放射学杂志,2016,25(2):111-115.

[6]赵年,李春华,李德秀,等.上消化道出血SATE诊断及介入栓塞止血的临床观察.西南国防医药,2016,26(8):881-883.

[7]中国医师协会急诊医師分会.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急诊诊治流程专家共识.中国急救医学. 2015(10):865-873.

[8]段军民,李素森,刘丽珍,等.双介入栓塞在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治疗中的应用效果.现代医药卫生,2017,33(18):2828-2830.

[9]王浩,陈光,高海军,等.急症动脉性消化道大出血的介入治疗价值分析.中华介入放射学电子杂志,2015,3(1):4-8.

[10]于丹.189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及诊疗分析.新疆医科大学,2017

[11]张红,乔宏宁,王晓白,等.消化道出血的介入诊断与治疗.广东医学,2005,26(1):23-24.

[收稿日期:2019-11-13]

作者单位:526060 广东省肇庆市第二人民医院

猜你喜欢

早期临床疗效
儿内科门急诊患儿肠套叠189例临床分析
早期康复护理在脑梗死偏瘫患者临床中的应用分析
早期应用瑞舒伐他汀钙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分析
马克思主义早期大众化研究的重要学术成果
探讨氯吡格雷预防冠心病介入治疗心血管的临床疗效
131碘治疗甲亢患者的后期随访效果分析
枸橼酸咖啡因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临床分析
微创手术治疗胃溃疡42例临床分析
研究腹腔镜在早期卵巢癌分期手术中的临床应用
早期应用前列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