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望基湖停车场断裂构造对隧道施工的影响

2020-01-03

山西建筑 2020年1期
关键词:环向间距钢管

张 壹

(中铁十四局集团隧道工程有限公司,山东 济南 250000)

1 概述

隧道施工中,地质构造起到关键性作用,其中断裂构造又是最常见的构造类型[1],不仅给隧道施工的质量、安全增加了难度,同时也影响施工的工艺及参数。因此,在隧道施工前,对于断裂构造的提前勘测,对设计及后续施工过程中的风险规避就显得尤为重要[2]。现阶段,最常见的地质勘测有钻探、物探及化探等,隧道施工中,多采用钻探、物探相结合的方式[3,4]。

2 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深圳地铁8号线望基湖停车场出入线隧道工程,全长4 598 m,穿越梧桐山及望基湖水库底,地质围岩变化大,地质构造复杂,断层发育,且地下水系发育。隧道支护断面类型多达32种,隧道存在超浅埋、大跨度、小曲线半径、溶洞群、裂隙水强发育、长距离隧道通风及运输等众多难题。

本工程地层原始地貌为丘陵地貌,地势起伏较大,地面高程在3.59 m~323 m之间。上覆第四系土层主要为人工填土层、第四系上更新统卵石层、坡积土层、残积土层,下伏基岩主要为侏罗系凝灰岩、大理岩及石英岩脉。

本区地下水根据其赋存介质类型分为2类:一是第四系地层中上层滞水和松散岩类孔隙潜水;另一类是基岩裂隙水。地下水补给主要来源为大气降水和表水,排泄方式以蒸发为主,地下水径流总体上由梧桐山峰向谷底排泄,汇集到场区内。

3 断裂构造处理措施

3.1 地质预报

在隧道开挖过程中,只简单的依据地质踏勘和少量的地质钻孔是存在局限性的[6],需要采取地质预报,与实际揭露进行综合对比[7]。

1)雷达地质预报。

出入线隧道超前地质预报采用雷达地质预报,每30 m进行一次,交叉重叠段为5 m,根据形成的波形图进行分析。同时,引进新型地质超前预报TSP,两者结合运用,综合分析,提高地质预判准确性。

2)超前地质钻孔。

掌子面采用φ89空心钻,根据钻孔钻进过程中的钻速、岩粉、水质情况,判断掌子面前方水文地质条件。通常情况下,围岩完整无破碎带的,钻进速度较慢,且岩粉颗粒细小,渗水量较小;位于断裂带,钻进速度快,且岩粉颗粒大小不一,渗水量较大。在用超前地质预报探测到可能存在断层、破碎带或者设计图纸标定的断层、破碎带里程前5 m采用水平地质钻机对地层进行超前钻探,确定岩层产状、破碎程度、含水量大小等,并用红外线探水仪复探含水量。同时,采用地质素描、地表监测等辅助预报措施进行预报。

3)隧道变形量检测。

a.洞内外观察。洞内外观察分开挖工作面观察,已施工区段观察及地表观察。开挖工作面观察应在每次开挖后进行一次,内容包括节理裂隙发育情况,工作面稳定情况、围岩变形等,当地质情况基本无变化时,每天进行一次,观察后,绘制开挖工作面略图并做好地质素描图及围岩等级判定卡。每3 m布设监控量测点,一个量测面内应设7个~11个测点[8,9]。

b.水平相对净空变化监测。

c.拱顶相对沉降量测。拱顶沉降及水平相对变化量测应在同一断面进行,并采用相同的量测频率,如位移出现异常情况,应加大量测频率。

d.浅埋地段地表下沉量测。地表下沉量不大于30 mm,最大隆起不大于10 mm。

3.2 超前支护

超前支护主要有大管棚、超前小导管支护两种类型[10,11]。

超前大管棚导向管为φ127 mm长3 m钢管,管棚为φ108 mm,壁厚6 mm热轧无缝钢管,长度为17 m,每节4 m~6 m,以丝扣连接而成,同一断面内接头数量不得超过总钢管数量的50%。其中奇数钢管为钢花管,偶数钢管为钢管,施工时先打设钢花管并注浆,后打设钢管,以便检查钢花管的注浆效果。钢花管钻注浆孔,孔径10 mm~16 mm,孔间距15 cm~20 cm,呈梅花形布置,尾部预留不钻孔止浆段不小于100 cm。施工中控制管棚环向间距中至中为40 cm;钢管轴线与衬砌外缘线夹角为1°~2°;管棚施工误差径向不大于20 cm,相邻钢管之间环向不大于10 cm。注浆采用水泥浆液,浆液配合比1∶1,注浆压力为0.5 MPa~1.0 MPa。

围岩等级为Ⅴ级及以上岩层,在拱顶120°设置φ42超前小导管,外插角7°~15°,环向间距30 cm,纵向间距根据拱架间距进行适当调整,水平搭接不小于1 m,注浆浆液一般为水泥浆,当地下水较发育地段改为水泥—水玻璃双液浆,注浆压力为0.5 MPa~1.0 MPa。

3.3 注浆加固

1)SJP地表注浆加固。

在出入线隧道超浅埋地段,岩层破碎,裂隙发育,最浅埋深5 m,地层极不稳定,项目部采用SJP地表注浆加固技术,SJP注浆顺序如图1所示。注浆范围为开挖轮廓线外4 m,内1 m,孔距1.5 m,梅花形布置,隧道轮廓线外孔深10 m,隧道内6 m,注浆孔开孔直径为110 mm,终孔不小于φ50 mm,注浆管采用φ48 mm,壁厚3.5 mm的钢花管,注浆管应埋设牢固,并有良好的止浆措施,注浆流程如图4所示。注浆材料采用普通水泥和SJP灌浆材料,浆液配比∶水灰比=0.5~0.7,水泥∶SJP灌浆材料=1∶0.02~0.03,注浆终压为0.5 MPa~1.0 MPa,解决了浅埋软弱围岩下隧道施工难题。SJP注浆顺序流程图如图2所示。

2)超前帷幕注浆。

针对地质围岩等级差,断裂带破碎岩层,现场采用超前帷幕注浆,注浆范围为隧道拱部、边墙开挖线以外5 m,隧道底部开挖线3 m,注浆加固循环纵向长度25 m,掌子面前止浆岩盘厚度不小于3 m。注浆材料为1∶1水泥浆,注浆压力0.5 MPa~1.9 MPa,注浆孔孔径110 mm。帷幕注浆剖面图见图3。

3)径向注浆。

注浆孔按浆液扩散半径2 m布设,注浆孔呈梅花形布置,孔口环向间距165 cm,孔底环向间距300 cm,纵向间距260 cm,采用1∶1水泥—水玻璃双液浆,注浆压力0.5 MPa~1.0 MPa,注浆终压控制在1.5 MPa以内。径向注浆横断面和纵断面布置图如图4,图5所示。

3.4 降低地下水位

出入线渗漏水严重区域,采取“排水降压”措施[12],在地表打设降水井降水,主要分布于隧道两侧4 m范围内,呈梅花形布置。采用FY-800钻机打设降水井,降水井成孔后,对井孔进行冲洗,将泥浆、石粉等冲洗干净,再进行井管安装,采用滤水管。最后进行洗井,向井内投入一定的无水焦磷酸钠,与孔壁裂隙内泥浆、岩粉等填充物进行物理化学反应,保证孔壁渗水率。采用深井潜水泵,抽水量达4 m3/h。降水井共打设22孔,深度为40 m~57 m。

隧道内采取降水措施,仰拱打设降水井,进行抽排。

3.5 加强支护

在断裂带区域,通过前期地质预报、水平钻孔探测,对地层进行预判,并调整掘进参数。出入线隧道区域内9条断层涉及7种支护类型,现场采取“管超前、弱爆破、短进尺、多循环、勤量测、微台阶、强支护、快封闭、早衬砌”原则,采用上下台阶法,格栅拱架由设计1 m调整为0.5 m,0.75 m,每榀拱架设置8根锁脚锚管,拱架内外两侧设有Φ22环向连接筋,环向间距1 m,未设有超前小导管支护段拱顶120°增设,长3 m,环距0.3 m,间距1.5 m,并严格注水泥—水玻璃双液浆;网片为φ8@200×200,φ25中空锚杆长2.5 m,梅花形布置,1.5 m×1 m。

4 结语

本工程出入线隧道最主要的施工重难点为断裂带造成的围岩多变,地下水发育,初支开挖渗漏水严重,给隧道施工带来了极大的难度。断裂带区域是地层最薄弱处,通过项目部的多次研究讨论,采取超前地质预报及钻探综合分析地质情况,通过超前支护、注浆加固、隧道内外降水井降低地下水位,并适当调整支护参数,使得断裂带区域隧道开挖稳定性得到保障,最终顺利贯通。

猜你喜欢

环向间距钢管
不等厚P92钢弯头的球形缺陷应力分析及预测
环向对齐相邻缺陷管道失效压力研究
开始和结束
微型钢管桩在基坑支护工程中的应用
环向加筋灰土墩单墩极限承载力解析解
非均匀间距的低副瓣宽带微带阵列天线设计
浅探输变电钢管结构的连接方法
ACS6000中压传动系统在钢管轧制中的应用
算距离
等差数列与数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