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传统纹样在地铁车站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2020-01-03舒开扬陈又林

山西建筑 2020年1期
关键词:纹样车站传统

舒开扬 陈又林

(华东交通大学艺术学院,江西 南昌 330013)

1 中国传统纹样概述

1.1 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内涵

地铁是现代城市文明发展的产物,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规模不断扩大,提高地铁设计的文化内涵越来越受到重视[1]。作为城市文化的缩影,地铁车站设计已经不仅仅是注重其基础功能设计,更需要赋予其独特的艺术美感。

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具有独特的民族美学和鲜明的民族特色。中国传统美学和西方艺术不同的是,中国传统美学注重“审美意象”,通过对物象气韵和神韵的把握塑造出独特的意境[2]。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凝结着华夏民族传统文化精神,体现国家和民族形象。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区域都有其独特的文化元素,从国内外不同城市的地铁设计中都能感受到其特有的传统文化元素。

1.2 中国传统纹样

传统纹样是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重要组成部分。纹样是人类最古老的视觉语言,从原始社会对大自然的崇拜而产生的图腾,到奴隶社会的甲骨文的产生,再到封建社会体现民族审美的各种图案形式,纹样是最能体现一个民族的信仰和思想的文化符号。中华民族历史悠久,不同时代的纹样都具有丰富的艺术底蕴。商周时期代表性的是动物纹样,饕餮纹、龙纹和凤纹等庄严肃穆、神秘厚重。几何纹样也是种类繁多,云雷纹、回纹、绳络纹、曲折纹等都是早期纹样的典型。汉代以后至宋元时期,纹样的发展更加丰富多彩,出现了各种各样的花鸟虫鱼纹样和人物纹样。这些纹样大量出现在瓷器、壁画、织物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有忍冬纹、莲花纹、鱼纹、飞天纹、八仙纹等。明清时期出现了很多吉祥纹样,如意纹、杂宝纹、福禄寿喜纹等,流行于民间,装饰于家具、木雕、瓷器、布帛之中,体现了对生活的美好寓意。中国传统纹样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孕育的民族瑰宝,把它融入到现代设计中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2 地铁标志设计中的传统纹样

2.1 标志设计中融入中国传统纹样

国内地铁的修建已经从一线城市渗透到二三线城市,截至目前已经有33个城市开通地铁运营线路。最早的国内的地铁标志设计主要以汉语拼音或英文字母为原型,例如北京地铁标志由“B,D,G”三个汉语拼音字母组成,分别表示北京(Beijing)、地铁(DiTie)、公司(GongSi)。上海地铁标志由“S,M”两个英文字母组成,分别代表上海(ShangHai)和地铁(Metro)。天津地铁以“T”为特征,代表Tianjin。这些标志起到了基本的传递信息的作用,以字母“M”为原型的国际化的设计理念使其在中国传统文化内涵方面表现不够突出。华裔建筑大师贝聿铭曾说过“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有着自身独特的东方美感,地铁标志设计应该考虑承载更多的文化内涵,融入中国传统纹样,使其更具有民族特色。

目前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国内地铁标志(如图1所示)在设计中融入了中国传统纹样,比如郑州地铁的“中”字标志两侧运用了殷商时期源于青铜器上的饕餮纹元素,寓意郑州作为中原地区有着悠久而灿烂的历史文化[3];香港地铁运用了寿字纹的纹样,寓意香港地区与祖国大陆心连心,福寿绵长,平安吉祥;西安地铁以城墙纹为主体元素,体现千年古都的风貌;南昌地铁以“候鸟”为主形,塑造出中国吉祥图腾的纹样元素。

2.2 注重地域文化特色与纹样的结合

中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区不同城市都有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地理水文、民俗习惯、地域文化。因此越来越多的城市也将自己的地域文化特色融入到地铁标志设计中,跟传统纹样相得益彰。很多城市将其城市别称、市花、地理特征等元素应用到地铁标志设计中,很好的突出了自身特有的城市文化。

广州地铁以“羊城”的别称为基础,运用市徽“山羊”的羊角图形。大连地铁以大海蓝色为色调,突出海滨城市的美丽。深圳地铁突出自己与香港相邻的地理特点。南京地铁为代表的,南京地铁以市花梅花为主体元素。成都地铁形似飞扬的蜀锦,正形似绵延的蜀山,负形似柔美的水花,有中国古典的意象美[4]。昆明地铁以树叶幼苗为主要意象,体现春城特色。宁波地铁将城市别称“甬”形象化为铁轨,结合巧妙。青岛地铁运用了海浪的元素突出城市文化。福州地铁以榕树为主题元素。南宁地铁以市花朱槿花为意象。

3 地铁空间设计中的传统纹样

地铁车站设计是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地铁车站设计涉及的范围较广,内容较多,主要包括空间设计、照明设计、色彩设计、导视系统设计和装修材料的选择。传统纹样的空间造型可以应用到空间设计的装饰中,同时它也有自己独特的色彩和材质。空间设计是车站设计的关键,它包括地面出入口、站厅公共区、站台候车区等各部分的设计。因此本文将从以上几个部分结合具体案例进行总结分析。

3.1 地面出入口

地铁作为都市生活大众的重要出行方式,应该承载更多民间丰富多彩的生活百态。剪纸中国古老而传统的艺术,很多经典的传统纹样至今仍然通过剪纸流行于民间。佛山剪纸在中国剪纸中较具有代表性,是岭南地区传统的民间艺术,也是岭南文化的代表[5]。广州地铁广佛线沿线的地铁站在出入口(如图2所示)的设计中采用了剪纸形式的方案。地铁出入口钢支撑采用红色设计,整体形状似线条分明的玻璃盒,将剪纸元素应用到玻璃外壁上。各个车站的剪纸题材也多种多样,主要有花鸟鱼兽如“龙”“凤”“鲤鱼”纹样,劳动人民所喜爱的“福禄寿全”纹样和民间人物故事如“八仙闹东海”“嫦娥奔月”“赛龙舟”等为主,表现了佛山的风土人情。青岛地铁3号线宁夏路站出入口(如图3所示)采用了有顶盖的钢结构支撑和低辐射玻璃的总体设计。出入口装饰设计部分采用忍冬纹纹样,忍冬纹纹样不仅是中国的传统纹样,而且它起源于古埃及和古希腊文明,在中世纪就已经是欧洲盛行的西方古典纹样之一。忍冬纹图样具有合乎形式美的曲线和富有节奏感的排列,深受东西方喜爱。这种设计非常符合青岛的城市文化,做到了中西融合,古典与现代统一,美观大方,体现“青岛印象”。

3.2 站厅公共区

车站公共大厅通过地下走廊通道连接地面出入口与地下候车站台,是地铁车站的主体部分。车站大厅的装饰主要有三个部分:大厅公共墙面、中间立柱和天花板。

作为历史悠久的十三朝古都,西安地铁在车站大厅装饰设计中借鉴了大量的中国传统纹样,将其应用到车站装饰。龙首原站以“龙”为文化主题,公共墙面以龙纹为元素,采用龙纹饰起源于新石器时代并一直传承至今,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每个时代的龙纹样都各有特色,龙首原站采用了唐代龙纹样的特征,体现西安的城市文化。凤栖原站的装饰墙面(如图4所示)以凤纹为主体,精致典雅,简洁现代,气势宏伟。

西安地铁在立柱的装饰设计上,也非常具有特色。各车站立柱均采用万字纹为基本排布纹样,具体到每个车站又分别辅以不同的纹样突出每个车站的特色。例如半坡站立柱采用著名的人面鱼形纹作为装饰,体现仰韶文化半坡遗址的风貌。航天城站立柱为工字型,凹部雕有祥云纹样,将传统文化与现代航天科技文明相融合等等。中国传统纹样通过结合现代的设计和工艺以及材料表现出不一样的韵律。

中国传统纹样中的花型纹样种类繁多,比较典型的有宝相花纹、柿蒂纹、莲花纹、卷草纹、兰花纹等,多见于瓷器、服饰中。昆明四季如春,鲜花常年开放,草木四季常青,是著名的春城花都,山茶花是昆明市花。地铁东风广场站在顶面天花板的设计中将山茶花纹样呈环形布置于穹顶,在白色光影的映射下,呈现出美轮美奂的效果,庄严而不失华美。

3.3 站台候车区

中国最早的地铁站空间设计深受前苏联影响。斯大林时期的莫斯科地铁站装饰华丽,被誉为“地下宫殿”,如今已成为俄国的文化遗产[6]。一座设计精美的地铁车站不仅只是一个公共空间,更是一个国家文化内涵的集中体现。在设计中融入传统纹样,就是将本民族的文化标识体现在地铁设计中。

众所周知,英语中大写China为中国,小写china为瓷器,在外国人眼中瓷器是中国重要的文化元素,而瓷器中又以青花瓷最为著名。所以,作为国家首都北京地铁在北土城站的设计中以青花瓷为主题,表现独特东方古典美。青花瓷的瓷器纹样以花鸟虫鱼和福禄寿喜为主,构图饱满,层次多而不乱,是中国传统纹样的重要载体。地铁列车线路导视牌是站台设计的重要一环,北土城站的导视牌(如图5所示)将线路图与青花瓷巧妙结合,相得益彰。

此外,地铁车站的设计是一个整体设计,要以总体的主线来把握各部分的设计。地面出入口、车站站厅、车站站厅和连接通道各部分不可分割。因此,在设计中融入中国传统纹样元素要统筹安排,整体规划。

4 结语

地铁车站的设计作为城市文化的缩影需要我们赋予其更多的艺术美感。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具有独特的民族美学和鲜明的民族特色。传统纹样是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是具有五千年文明史的历史古国,中国传统纹样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孕育的民族瑰宝,把它融入到现代设计中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本文结合具体案例分析了传统纹样在地铁标志设计、地铁出入口、站厅层、站台层中的设计应用情况,探讨总结了各种类型的地铁纹样设计方法,对传统纹样如何运用在地铁车站设计中提供参考,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猜你喜欢

纹样车站传统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蒙古族图饰纹样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
车站一角
瓷上莲 历代瓷器上的莲花纹样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2020年杭州亚运会纹样设计》
郑国明 立足传统 再造传统
在北京,一个车站的治理有多难
经典的艺术几何纹样
地铁车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