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城区街区更新规划创新之策
——访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西城分局规划编制与城市设计科副科长郭冰
2020-01-03采访吴春花
采访 吴春花
《建筑技艺》杂志(AT)
1 西城街区治理更新组合拳
AT:北京市责任规划师制度试行以来,东西城率先做出了示范。西城区在2017年底就打出了《西城区街区整理实施方案》《西城区街区整理城市设计导则》《西城区街区公共空间管理办法》的组合拳,西城区是如何根据自身的特点,制定出相应的街区整理办法?
郭冰:西城区是老城区、文保区、建成区,更是首都功能核心区。自2017年初以来,为深化城市精细化治理、做好新总规的落实工作,西城区开始探索启动了街区整理工作。由背街小巷整理工作开始,我们把居民和政府同时放在治理者的角度,对照街区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各项问题,治理“大城市病”。例如,城市环境景观同质化严重,缺乏对文化资源的挖掘,文化底蕴彰显不足,一些历史文物景观缺乏区域性整体保护;老城规划建设缺乏整体统筹,缺乏整体设计,受行政区域划分限制,各街道局限统筹自己辖区的提升工作,导致街道间提升水平和效果差异明显;在精细化管理上,城市的“面子”保持得很好,城市的“里子”却差强人意。
因此,2017年底,西城区正式启动了街区整理工作,首先出台了《西城区街区整理实施方案》《西城区街区公共空间管理办法》《西城区街区整理城市设计导则》,以及《街区整理城市设计编制要求》,以加强规划引领;接下来共划分15个街道,进行问题诊断;然后根据功能的不同划分101个街区,再对街区进行逐一问题分析、梳理,最终形成每个街道的15项导则。可以说,从区一级的设计导则到街道级的设计导则,既具有系统性的规划引领,又具备因地制宜的实际指导。整个工作一直持续到2018年底,我们完成了街区的划分,建立了问题库、项目库,也提出了相应的重点街区城市设计方案,这些都为进一步以街区为单元统筹各项治理措施的落实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2 15个街道、101个街区、N+个亮相街区的创新机制
AT:《西城区街区整理城市设计导则》给未来西城区描绘了良好的愿景——宜人、绿色、智慧、文化、景观艺术,请具体讲讲从区一级的总体设计导则到街道级设计导则的推进落实,有哪些机制和策略上的创新?
郭冰:西城区街区整理一直坚持统一部署、整体安排,重在实现街区更新的可持续性,在工作机制上的创新是一大亮点。
第一,正如前面讲到的,我们最先制定了《西城区街区整理城市设计导则》(2018年1月底出版),从城市设计视角出发完整梳理西城区城市发展的历史脉络,全面展现新城市总体规划纲领,详尽总结了西城区街道胡同、建筑的空间模式,既有理念阐述,又有优秀案例;书中还有清华大学名城保护专家、《北京古建筑地图》作者王南老师及团队手绘的胡同历史风貌长卷;根据不同区域、不同类型的特点制定不同的设计策略,如对于传统风貌区的街巷胡同,不仅阐释水平界面、垂直界面的内涵与设计原则,还对地面铺装、市政箱体、井盖、无障碍设施、停车、阻车、自行车停放、景观设施、胡同照明、临时围挡、公共服务设施、架空线、建筑色彩、材质、屋面形式、墙面、门窗尺寸、管线设备、广告牌匾,乃至门楼、墙帽、门墩、雨棚等进行图文并茂的分析说明,提出明确的规划指引;对于专业工作者和爱好者,还邀请马炳坚老师等著名古建专家深度指导,以清晰详尽的图纸说明展现北京民居建筑的传统特色。
1 西城区街区划分图
第二,西城区提出了“十八模块”的街区治理工作程序:区域调查、诊断分析、街区初分、叠图集成、政策梳理、资源组织、任务确定、街区确定、街区设计、征求意见、实施推进、街区协商、专业指导、进展反馈、稳定方案、阶段展示、持续推进、长效管理。基于此,我们打破原有的区划界限,根据区域现状、功能定位、业态集聚、历史文化资源等特点,充分挖掘文化内涵和区域特色,科学制定街区划分原则,精细划分街区单元。西城区被划分为德胜街道(7个街区)、什刹海街道(7个街区)、西长安街道(8个街区)、大栅栏街道(5个街区)、天桥街道(5个街区)、新街口街道(6个街区)、金融街街道(6个街区)、椿树街道(4个街区)、陶然亭街道(5个街区)、展览路街道(11个街区)、月坛街道(7个街区)、广内街道(5个街区)、牛街街道(3个街区)、白纸坊街道(9个街区)、广外街道(13个街区)共15个街道、101个街区。
第三,系统梳理区域资源,深入开展街区诊断。对区域的各类资源进行全面调研与系统梳理,结合实际需求,利用科学方法开展街区诊断分析,从功能业态、空间利用、风貌特色、设施配置、服务供给、长效管理等多个方面深入细致分析问题。比如新街口街道、月坛街道应用大数据、三维地图等新技术手段;牛街街道、椿树街道建立了多级诊断指标体系,即划分二级街区使问题更加细化;展览路街道、德胜街道以空间资源紧缺等问题作为切入点开展分析;白纸坊街道、广外街道对标国际先进案例,完善针对性评价标准。
有这样的一个例子:在美国某法庭上,一位年轻女性被控轻微交通违法,公诉人希望当事人能够接受控辩交易,认罪,但是被告拒绝了。译员告诉辩护律师,女被告拒绝可能是因其本国的司法系统十分腐败,交易意味着被潜规则。于是辩护律师向公诉人解释了这一原因。公诉人向女被告澄清说,这种交换条件是给所有遭受类似指控被告的,没有其他的意图,而且公诉人必须遵守职业守则。于是女被告接受控辩交易,认罪了。
第四,全面开展城市设计,精心编制设计方案。2018年,我们邀请清华同衡规划设计院、北京市设计研究院、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北京工业大学、首经贸大学等专业设计机构与高校团队,开展街道层面和重点街区层面的城市设计研究,编制形成15套街道城市设计导则、20余套重点地区深化设计方案。同时,梳理形成各街区问题底册,也就是汇总成问题清单,制定年度街区整理实施项目库,也将设计成果汇集成资料库。
第五,注重公共沟通互动,积极引导公众参与。结合“进千门走万户”活动,在实施街区整理工作过程中通过书面问卷、交流会议、现场走访等多种形式,积极听取当地居民意见,广泛动员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街区整理。西城每个街道都设置了街区整理展示中心,以多媒体或交互的方式展示设计成果,面向居民开放,不仅告诉居民准备怎么做,还邀请群众发表意见、提出问题。
3 亮相西城
AT:既要做到面上的街区整理,又要针对文物保护街区、商业区、金融区、居住区等不同特色进行打造。经过近两年的街区更新工作推进,在一系列创新施策下,目前都有哪些街区亮相,并深受广大居民的喜爱?
郭冰:西城区通过街道、街区的重新划分,一方面实现了各项治理工作的集成、细化,依据设计方案与街区整理项目库,按照叠图作业方式,集中开展街区整治提升;另一方面,根据街区特点与实际情况,以主要问题为导向,探索因地制宜的整理实施路径,更有针对性地推动各项整理措施落地。
在15个街道中,最初已经选取重点地区形成了相应的深化设计方案,在街巷胡同综合治理、居住小区环境整治、道路环境与交通秩序改善、生态环境品质提升方面各有侧重、各有不同,目标是争取实现每年每个街道有1~2个街区亮相,逐步有序推进。比如椿树街道琉璃厂区域是保护良好的传统街区,素有“最美胡同”之称,主要更新工作就是公共空间、景观、慢行系统方面的改造。其中西琉璃厂街区,利用琉璃巷、西南园等胡同形成了1km慢行系统,逐步实施道路无机动车化,还老百姓一个安静、舒适的胡同巷子。再比如什刹海街道,在西海周边有几处违建,不仅时常造成拥堵,还打断了原有环湖的空间,经过多方协商将违建拆除,打通了环湖绿道,西海内种植了大片荷花、芦苇,打造为占地10.9ha的西海湿地公园,这在老城内是非常难得的,也因此成为周边居民、游客散步、休闲的网红地。
大栅栏街道作为西城除什刹海街道外另一个最火的街道,先后有20多个设计团队在其中做过设计。如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的谢晓英团队在杨梅竹斜街已经扎根7年,他们最了解居民关心什么、需要什么,这里应该是充满市井生活气息的老街,而不是充斥商业贩卖的购物一条街。比如杨梅竹斜街66-76号院夹道,是一个数百年间里各种建筑“扩张与挤压”而形成的一条长度66m的不规则空间,其中最宽处不足4m,最窄处为1m,实际上是一个由5户居民共享的通道。谢老师对5户人家展开了长达一年的点对点调研,通过反复衡量居民的生存逻辑与趣味爱好,最终决定以为夹道5户20余位居民建立“共享花草堂”的手段介入社区,通过对花草种植的共同爱好打破邻里藩篱,通过美好的生活分享体验社区的归属感。
2 西海全景
3 西海渔生内部改造前后对比
4 西海渔生内部改造前后对比
5 西海渔生东侧堵点改造前后对比
6 西海渔生东侧堵点改造前后对比
7 西海渔生西侧堵点改造前后对比
8 西海渔生西侧堵点改造前后对比
9 杨梅竹斜街街景
10 杨梅竹斜街街景
11 杨梅竹斜街共享花草堂活动
12 阜内大街整体改造
13 阜内大街整体改造
14 阜内大街整体改造
15 广阳谷森林公园
16 广阳谷森林公园
17 广阳谷森林公园
18 广阳谷森林公园
新街口街道阜成门内大街,主要完成了市政带建设、线杆入地及统筹合并(从现有的167根精简到55根)、人行道/自行车道/机动车道的交通组织提升、设立没有广告的通透式公交候车亭、人行步道重铺、功能分区优化、城市家具的完善、街区绿化增补及重要节点景观打造、夜景照明设计、沿街拆墙打洞的综合整治及建筑立面的修缮等,力图再现老舍笔下“最美的大街”。
再比如广内街道菜市口西北角的一片空地,政府斥巨资拆迁腾退后,并没有将其变成写字楼,而是改造为占地达3.34ha的“广阳谷森林公园”,绿荫层叠,鸟语花香,野趣盎然,可以说是深藏闹市的一个天然氧吧。这里还是一个更注重乡土种植、自我更新、自我修复的森林公园,正应合了当下的生态绿色理念。
19 改造后的北京坊
可以说,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如二龙路等区域实现了单向交通微循环,对车辆进行分流;白纸坊街道建功南里街区在拆除一处400余平方米的历史遗留违法建设后,将地块打造成居民健身休闲场所;广内街道建成集党建与服务为一体的老墙根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暨养老服务驿站等,每个街区都有满满的故事。通过街区整理及亮相,我们更希望把人留下来,为老百姓创造更美好的生活。在疏解非首都功能的同时,也会考虑老城保护、科技园区或是发展区这些不同功能的街道,进行整体减量与增量的平衡,而不是一刀切。
4 西师联盟
AT:从最初街区诊断摸底开始就有众多设计团队介入,随着今年责任规划师制度的试行,西城区在责任规划师团队模式方面有哪些特点?
20 白塔寺会客厅
21 白塔寺会客厅
22 白塔寺会客厅
23 白塔寺会客厅
24 大栅栏街道责任规划师熊文老师团队组织活动
25 大栅栏街道责任规划师熊文老师团队组织活动
26 牛街街道责任规划师清华同衡团队组织活动
27 牛街街道责任规划师清华同衡团队组织活动
郭冰:早在责任规划师制度提出之前,我们在开展街区诊断、编制设计导则的过程中,就已经邀请了来自城市规划、建筑设计、景观设计、市政等方面的众多设计团队,根据每个街道的特点形成各自团队的特色。责任规划师制度试行之后,我们建议街道可以自行选择团队,总体1/3团队继续作为责任规划师团队深入街道。例如,大栅栏街道责任规划师是来自北京工业大学的熊文老师,他的主要研究方向是交通组织(包括慢行交通、智慧街道),但是他的责任规划师团队里还有城市设计、城市防灾规划、历史街区保护、心理咨询等各个专业的成员,组织架构比较完备。再比如广外街道的丁奇老师团队包含城市更新、老城保护、老旧小区、公共空间和社区治理等,涵盖了老城更新保护的各个方向。
今年,我们组织15个街道的责任规划师团队成立“西师联盟”,还建立了公众号,鼓励每位规划师在“西师有话说”栏目中发表街区更新实践中的体会、经验和建议。在此基础上,还建立了轮值主席制,就是每个月由一个街道的责任规划师团队担任轮值主席,自选话题主持并组织一场交流活动,也会形成当月的简报在“西师联盟”公众平台上发布。8月19日,轮值主席陶然亭街道责任规划师刘欣葵在陶然书苑召开了西师联盟第一次会议,其倡议的“共同设计”得到了众多街道责任规划师的响应。同时,第一次会议上,一方面议定了“一会一报”的交流方式,以及展示规划师在街道“深耕细作”的重点工作;另一方面就责任规划师的职责定位、项目承接问题,以及老城特别是平房区的停车与公共空间改造等普遍问题进行了讨论。9月25日,熊文老师团队就“人文复兴、人本治理”举办了一场实地考察与座谈活动,来自12个街道、近30位责任规划师一起走街串巷。11月5日,牛街街道责任规划师清华同衡团队结合西城区责任规划师轮值工作,聚焦以“社区会客厅”为代表的共享型社区管理服务空间,发起工作坊活动,邀请居民、社区居委会、平台公司、社会组织还有规划分局等相关方同责任规划师一起,围绕社区会客厅“功能提升”和“共同营造”两个议题,探讨以“建立社区共同生活体”为目标的社区治理和老城复兴途径,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可以说,“西师联盟”是我们的一个创新之举,既是责任规划师扎根社区工作的展示平台及多方交流的平台,也是实现街区治理更新的长效性与可持续性的重要举措。
28 菜市口西片区改造后街景
29 菜西退租
30 菜西退租
5 向前一步,未来可期
AT:前一段阜成门内大街品质提升工程完成后,网络上对丰盛医院门前路段的人行道/自行车道/交通车道的整理提出了疑义。可以看到街区整治、更新关系民生的难点与痛点,是一个需要长期不断深入的大工程,既要系统性规划,又要精雕细琢,还要全面引导公众参与。接下来西城区还将有哪些计划?
郭冰:在街区整治上,我们一直保持开放的态度,欢迎大家提出不同意见,这促进了我们的工作。我经常参加责任规划师和街道组织的一些项目讨论会,看到居民在听取了责任规划师的介绍后纷纷表达意见、献计献策,反复沟通中推进,反复沟通中彼此互信,让公众越来越关心我们的城市,这正是未来城市实现精治、共治的基础。
今年,我们各个街道的持续工作仍然是按计划亮相一到两个街区,哪怕一个胡同、一个小区,可以说是2018年工作基础上的进一步完善、提升。当然我们也遇到了新的问题,例如6月菜市口西片区老城保护和城市更新试点工作启动后,开展了北京首个“申请式退租”试点,东至枫桦豪景、西至教子胡同、南至法源寺后街、北至广安门内大街,面积6.5ha,涉及居民1 130户,其中直管公房近400户。目前已有155户居民退租,原有的平房被闲置下来。那么,摆在面前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就是,这些平房本身的空间环境亟需改善,同时未来应该植入怎样的业态,或者以怎样的方式融入原有的社区环境。我们希望慎重对待老城的更新改造,不是要造出一个个光鲜亮丽的网红,而是要真正激活社区、活化老城,未来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