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时代新人

2020-01-02冀建峰

文化学刊 2020年1期

李 青 冀建峰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植根于中华民族数千年的发展历史中,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血脉,其蕴含的人文精神和价值规范构建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内质,是中华民族在多元世界文化中能够站稳脚跟的精神支撑。作为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深深融入国人血脉,潜移默化中影响国人行为,中华民族数千年的优秀文化遗产是时代新人培育中可借鉴和利用的宝贵资源。

培养肩负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新人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应扎根于中华民族优秀的历史文化,从中寻求文化根基、思想之源。中华传统文化“君子”理想人格中的“修、齐、治、平”对今天时代新人的培育提供了文化基础和价值标准,因此,本文将从“修、齐、治、平”四个角度具体阐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时代新人培育的重要价值。

一、修——修身

中国传统文化倡导人生“修、齐、治、平”,把个人道德修养放在第一位,以此作为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基础。立德修身是自古以来中国传统思想中育人的重要标准,也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新时代背景下,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依旧是培育时代新人的培育根基。

2018年5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引用了北齐著名文学家刘昼《刘子·崇学》中的“凿井者,起于三寸之坎,以就万仞之深”[1],以凿井比喻青年在成长的过程中脚踏实地、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时代新人肩负着自身时代所赋予的伟大使命与责任,这一使命的实现是一个长期、艰苦的过程,时代新人需要“凿井者”锲而不舍的精神,加强自身道德修养。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2]德性修养的过程是不断完善的过程,需要见贤思齐,因此,要鼓励青年群体在自身成长历程中不断完善自己、修正自己。中国传统文化中以君子品格为理想人格,对今天时代新人的道德培育具有重要价值。君子重德,注重道德自律,能够始终以严格标准要求自身。肩负时代使命的新人需要在不断的成长与社会实践中“见贤思齐”,不断提升自身、完善自身。

“国有四维,礼义廉耻。四维不张,国乃灭亡。”[3]四维即为礼义廉耻,古时将其视为国家存续的基本社会价值观。如果一个国家在这四个方面得不到发展,那么这个国家将岌岌可危。礼义廉耻在今天依旧具有时代价值,一方面体现在加强道德建设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对培育社会主义新时代青年具有重要意义,其与弘扬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共同之处。作为时代新人,礼义廉耻是其基本道德规范,也是一种国家意识的体现。

二、齐——家风

《钱氏家训》中提倡的“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体现了儒家教人向善、积极进取、勤劳节俭的精神内质。优良传统家风在儒家核心价值观的基础上形成了家国一体、以德立家、节俭兴家、耕读传家的主旋律和主论调。家风以孝为精神根基,在任何时代,孝都是理想人格的价值基础。

道德修养是立身之本,而孝是德之本,要提升青年一代的道德修养,首先要培养孝道,很多启蒙读物都将孝道作为开篇,由此可知孝道之重要。为了让孝道文化更加普及,儒家制定了更加易推广的孝行规范,对提升国民的整体道德水平产生了深远影响。在中国传统社会,君子通常将提高个人道德修养作为自己毕生的价值追求,一直致力于自身道德品行的淬炼。“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一切德行的教化都是由孝开始的。孝道是百行之源,是实践道德的起点。从本质上讲,孝道是爱的接受与反馈,体现了推己及人的道德关怀,因此,提高个人伦理道德修养首先要培养自身的孝道。

时代新人的培育在于学校,在于社会,还在于家庭。作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体现,优良家风关系着能否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思想领域也诱发了利己主义、金钱主义等错误价值取向,部分青年思想政治素养薄弱,容易受到不良思想的腐蚀。加之家风基础薄弱,家长在家庭教育中忽视了对子女理想信念、爱国主义的道德教育,使得时代新人培育缺少家庭支撑。为此,要吸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注重良好家风的传承,继承“德育为先”的优良传统,把家国教育贯穿于家庭教育中,让子女正确认识个人与国家的关系,追求个人与社会的共同完善。

三、治——爱国

时代新人应当具有自觉的国家意识、民族意识、责任意识,主动担起民族复兴的历史责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爱国即爱祖国,爱国是一个公民应具备的最基本的道德,也是中华民族沿袭几千年的优良传统。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是维系中华民族存续、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根基。在新时代背景下,多元化文化冲击着青年思想,青年一代只有坚定爱国情怀、坚持社会主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真正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从古至今,在民族危亡时刻、在国家需要的关键时期,涌现出一大批为国家义无反顾的民族英雄,他们的思想丰富了爱国主义思想,为培育时代新人的爱国情怀提供了思想资源。

爱国是对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的尊重,是一种责任与担当,是在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和国家利益发生矛盾时作出自己的贡献。在当今社会中,承担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重任的新一代青年应当传承中华优秀思想,塑造优良品德,接受正确道德思想的指引。在自身需要作出价值判断时,要衡量与他人、集体、社会的利益,作出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选择。只有这样,个人的自身价值才可以得到充分实现。

四、平——天下

作为时代新人,应以立德修身为基础,不仅在于家国,更在于天下。平天下是一种理想目标的实现,也是一种时代责任的担当。中国儒家思想中蕴含着以“天下”观为代表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和而不同”“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等理念,这些正是培育时代新人国家观和天下观的重要思想资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具有浓厚的“天下”视野和“天下”胸怀,“天下”是超越国家界限的天下情怀,以生民为本,以人类发展为要,而“君子正是这一平天下的担当”[4]。对于古代君子理想人格而言,平天下是其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的有机统一,对于今天肩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而言,天下观同样展现着时代新人的理想信念。

当今时代,各国人民命运紧密相连,时代新人应树立世界眼光,增强合作意识,共创人类未来,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构想,正是基于全球、全世界提出的伟大梦想,而这一梦想的实现正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青年群体提出的殷切希望。生逢伟大时代的时代新人不仅肩负着国家、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更肩负着人类发展的前途和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