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PBL模式在中职《病理学》教学中的应用初探

2020-01-02杨兰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0年20期
关键词:病理学教学法教学方式

杨兰

(秦皇岛市卫生学校,河北秦皇岛 066000)

病理学是医学院校的一门重要课程,中职病理学教学主要分为病理解剖学、病理生理学,病理学作为桥梁学科,主要以解剖学、生理学、组织胚胎学、病原生物与免疫学为基础,与临床学科交错纵横,为临床疾病预防、诊断、治疗及预后提供理论依据。由于病理学融入了很多学科,涉及范围广,深度深,水平高,因此需要理解记忆的内容很多,而机械性的记忆会使中职学生产生恐惧、厌烦的心理,再加上中职院校入学门槛较低,学生学习能力较差,增加了病理学的教学难度。在素质教育这个大背景下,对各行各业的人才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传统教育明显无法满足社会的需求,因此迫切需要一种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提高中职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及实践操作能力,使其成为符合社会发展的综合型人才。

1 PBL 简介

1.1 概念

PBL 是美国教授Barrows 于20 世纪60年代末期提出的基于问题的教学方法[1]。其侧重点在于学生,更重视自学、争论,同时强调学习内容及过程,以解决问题为最终目的。国外研究表明,PBL 教学法应用于临床病理学教学更优于传统教学方式,PBL 教学法能够促进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教学质量。

1.2 意义

首先,设计问题。PBL 教学法中教师将教学重点及难点设计成问题,将问题抛给学生,让其自己去分析,去解决,并在这个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通过合作的形式共同去探究,形成良好的团队意识,促进学生构建自我知识。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以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日常生活,准备相应的教学内容,指导学生分组,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完成各项教学任务[2]。此外,传统教学法一直很难处理好如何解决问题,当教师提出难题后,应该积极的指导学生去解决问题,引导学生学会正确的学习方法及解决问题的方法。其次,核心问题。PBL 教学法更注重于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师的作用主要是引导,扮演引导者的角色。教师提出问题后,引导学生去分析问题,从而使学生更牢固的掌握知识,进而完成教学目标。PBL 教学法应用到病理学教学中,激发学生对病理学的兴趣,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及独立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也会得到相应的提高,促进教师创新思维的发展,做到教学相长。最后,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病理学课程涉及的内容极其广泛,而且具有理论性强、病理形态复杂、学习难度高等特点,一旦学生对该学科产生了轻视,或者学校不重视病理学,就会严重影响学生对病理知识的掌握程度,进而影响病理学课程的成绩。而PBL 教学的应用使学生亲自参与到学习中,打破传统听课模式,在完成一个问题后,学生会对问题进行总结和反馈,进而使学生能够更好地认识到自身的优势和劣势,再改善不足之处,发挥长处以提高学习能力。PBL 教学法的实施还能让学生从多角度、 深层次去探索知识,在有限的时间内更快、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3]。

1.3 优势

首先,PBL 教学能够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性思维的形成。PBL 教学方式主要以问题形式开展学习,这种教学方法有效地增强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同时增强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意识。病理学是医学教学中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传统教学模式存在教学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无法使学生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思维转化及动手能力也不强。PBL 教学方式可以帮助学生很好的处理各种角色转换,让学生成为教学主体,主动学习代替被动学习,促进学生以后工作或实践中能将理论更好地运用在临床上[4]。其次,符合素质教育要求。传统的教学主要以填鸭式、灌输式方法为主,这种教学方式虽然能让学生在短时间掌握必要的知识点,但是相对的给学生的自由时间就变得非常少,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无法锻炼自身能力。显而易见,这种呆板又被动的教学方式已无法满足现代病理学教学的需求,病理学教学迫切需要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PBL教学方法正好解决了这个问题,PBL 中将课堂主体地位归还给学生,教师不再灌输各种知识,而是扮演引导者的角色,让学生充分发挥出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2 病理学教学现状

病理学是医学基础学科主干,也是学生第一次接触人体系统疾病的学科。该学科主要研究人体疾病的发生、发病机制、病理变化、结局、转归等内容。其中病理诊断在临床上极为重要,很多疾病的诊断都是依靠病理组织学检查,因此说病理学具有极高的实践性。此外,病理学的研究范围非常广泛,理论知识更加抽象,更加复杂,在临床开讲前很多学生都无法理解,进而影响了学生的积极性。针对这种情况,教师更应该深入研究激发学生兴趣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能力,经过大量的实践及研究发现,PBL 教学方法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3 PBL 在中职病理学教学中的实践应用

3.1 课前准备

以高血压患者作为案例。首先提出问题:诊断高血压的标准是什么?什么样的人群容易发生高血压?哪个年龄段的人群容易发生高血压? 高血压对人体会产生哪些危害? 高血压疾病与动脉粥样硬化之间存在哪些联系?教师在课前可创设情境,为学生准备一个案例:李先生,工程师,56 岁,一直从事工程建筑事业,工作压力非常大,最近7年经常会出现头晕、头痛等症状,当自身情绪激动或工作压力更大时头痛、头晕情况加剧。5年前体检发现其血压范围在146/108mmHg 之间,被诊断为高血压。医生建议使用药物加以控制。但李先生工作繁忙,而且有时会觉得症状有所缓解,因此擅自停药,并未按照医嘱服药,因此出现3 次晕倒问题,血压控制情况极不理想。最近半年,李先生明显感觉心累、心悸、记忆力减退,夜间尿量显著增多。到医院检查,结果显示:血压:187/124mmHg,血肌酐、尿素氮上升,尿蛋白(+)。而在一次工作中突然晕倒、 四肢瘫痪,抢救无效死亡。经死者家属同意后对尸体进行解剖,以查明死亡原因;检查结果:肾脏:肉眼可见双肾体积缩小,质地变硬,重量减轻,表面出现颗粒,皮质薄,肾盂脂肪明显增多。通过显微镜观察肾小球入球动脉及小动脉出现硬化,肾小管萎缩,病变四周肾小球、肾小管呈代偿性肥大[5]。心脏:肉眼可见心脏体积明显增大,左心室尤甚,左心室壁增厚,乳头肌变粗,左心室明显扩张。经显微镜观察发现心肌纤维明显增粗、肥大,心肌细胞染色加深。脑部:肉眼见左侧大脑内囊出血严重,脑血管破裂入侧脑室。以此为资料对学生进行提问,例如:死者的血压为什么一直得不到很好的控制?死者生前患有哪些疾病?造成患者晕倒四肢瘫痪的原因是什么? 死亡原因是什么? 将问题抛给学生,鼓励学生自主探索问题答案。

3.2 查找资料

通过多种手段查找资料,学生可以依据病例资料,同时结合教师提出的问题去查阅资料,可以预习课本,也可以到图书馆中查阅资料,还可以在网络上查找相关资料,再分组进行讨论。

3.3 分组讨论

教师可以将该班学生分成小组,小组中必须有能力强的学生,也必须有能力弱的学生,切忌小组中全是能力强或全是能力弱的学生,要根据学生学习水平进行分配,可6 人一组,也可8 人一组,同时由小组成员选出一名组长,在组长的带领下对问题进行分析、探讨、总结、归纳。教师在整个过程中起到引导作用,未对任何问题给予解答,一切均由学生自己解答。这样在教师的带领下,各个小组对讨论结果进行鉴定,判断资料的有效性,当有不懂的地方请教师加以讲解,最后各小组在全班共享的情况下完成该次教学。值得注意的是,在讨论前,教师需让学生明确高血压的含义及对人体的危害,这些都是基础性知识,再依据课前提出的问题制作课件,通过教师的讲解、分析再加上学生自己分析的结果,帮助学生加强对疾病的认识。

3.4 总结

在完成上述教学内容后,最后一步由教师进行总结分析,归纳该课节的难点及重点内容,对于模糊的答案给予准确的回复,同时做出合理的小结。

4 PBL 教学要点

(1)所选病例具有典型性。教师在选择病例时必须确保其具有典型性,不仅要考虑病例的临床实用性,学生的认知能力也是必须要考虑的问题。因此病例内容基于教材且高于教材,关注知识点之间的纵横联系,给学生创造足够的探索空间。但要注意不可牵扯过多没学过的知识,以免影响学生讨论兴趣。

(2)PBL 教学要全方面兼顾。PBL 教学不仅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还要关注能力较差的学生,既要以学生为主,还要确保教学的有效性,起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作用。教师针对PBL 教学法要做到客观审视,切忌盲目跟风,必须以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使其发出真正的作用。

(3)创设情境,提出针对性问题。PBL 教学法的核心理念就是在教学中,教师需要向学生提出某一问题引导学生自主解决,而为了降低学生的解答难度,教师则需要设置一定的教学情境,合理的教学情境能够快速引导学生有机地融入教学内容中。教学情境也是对学生未来工作情境的一种引导,可以促使学生在学习期间就能够拥有一定的职业思维,促使学生思考问题可以更加全面透彻[6],例如,在糖尿病这一部分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首先向学生提出问题:“糖尿病哪些人群容易发病? 糖尿病是否是老年病,会为患者造成什么样的危害? ”并且在为学生提供实际教学案例,让学生去分析真实糖尿病患者的病情和状况,让学生跟随教师的问题去展开思考,随后教师需要有意识的引导学生注意问题与教学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去理解教学内容。

(4)划分学习小组,搜集相关资料。团队合作是学生未来在工作中必不可少的工作内容,所以教师在设计完教学问题后,要将学生划分为不同的学习小组,促使学生能够在团队合作的环境中去展开自主探讨,合作思考,小组成员之间相互帮助提供不同的思维,则在小组中形成了头脑风暴式讨论,可以促使学生利用他人思维,快速完善个人思想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并且为了保证所有小组成员都能够拥有合理的学习任务,则教师需要在每一个小组内指认一名小组长,小组长由学习小组内成员轮流担任,小组长将学习任务合理的分给所有组员,有效发挥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积极搜集相关资料,开阔学生的学习视野。

(5)善于总结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有效性。课堂教学时间较短,所以教师的教学过程往往较为仓促,部分重要的知识点教师只是一笔带过这样导致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所学到的知识出现了漏缺,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还需要注重对于教学内容的总结与复习。在课程的最后可以要求所有学习小组对课堂讲解的部分进行总结与点评,查找出自己不理解和理解错误的地方,快速弥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出现的学习漏缺。而教师也需要对每一个学习小组的总结情况进行合理的梳理分析,了解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不足之处从而改进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针对性[7]。教师也需要与学生展开更加深入的讨论,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5 结语

综上所述,在中职病理学教学中应用PBL 教学法,不仅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也增加了学生的团队精神及协作能力。教师和学生之间增加了交流,促进了师生感情,促进教师掌握学生的个性和学习能力,进而做到因材施教,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猜你喜欢

病理学教学法教学方式
优化教学方式 提升初中语文教学质量
高校钢琴教学方式拓展的思考与实践
批注式阅读教学法探究
灵活采用教学方式 提升语文教学效率
实施“六步教学法”构建高中政治高效课堂
以“问题化教学”为导向 有效转变物理教学方式
高中数学实践教学法的创新策略探讨
提高病理学教学效果的几点建议与思考
Xp11.2易位/TFE-3基因融合相关性肾癌的病理学研究进展
中药导致肝损害组织病理学及临床特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