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思政课”教学模式的实施保障机制探究
2020-01-02党红艳
党红艳
(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南通 226007)
1 “互联网+”为我国高职院校传统思政课教学模式改革提供的机遇
1.1 “互联网+”为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提供新的内容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可以通过网络获取更多有关高校思政课的理论知识和信息资源。 思政课教师可以利用网络搜罗教学资料,包括历史、新闻热点、政治大事件等,以此丰富和充实自己的教学内容。 大学生也可以借助网络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知识,了解国内外新闻热点。 可见,单从网络信息的传播上来看,互联网就极大地丰富了思政课传统教学的内容,拓展了教师和学生的视野。 如果能更好地发展“互联网+”的信息整合功能,建立统一的高职院校思政课信息资源平台,将为全国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提供统一的,最权威、最全面、最新的信息资源和内容。
1.2 “互联网+”为高职院校思政课传统教学模式改革提供新的方向
“互联网+”还可以变革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合理运用网络信息技术,增强高校思政课理论教学的生动性,趣味性,从而提高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由此可见,“互联网+”不仅能突破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时间和空间的局限,还能变革传统的教学方式,为思政课教学提供最新的教学方式。
1.3 “互联网+”为高职院校思政课传统教学模式改革提供新的平台
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应用,高职院校逐步开设了红色网站、 大学生互动交流平台、 学校官方微博、学校微信公众号、思想政治理论学习平台等。 一方面,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平台发布与思政课内容相关的信息,方便学生的查阅;也可以转载国内外新闻热点,供学生参阅,开阔学生视野;也可以通过平台与学生互动交流。另一方面,学生可以通过平台学习、交流互动,发布自己的学习心得等。 这些平台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思政课的发展。 而“互联网+”的引入,不单单是信息内容的发表,而是对思政课传统教学模式的颠覆与创新,是建立一个信息量大、实用性强、活动范围更广阔的平台,该平台不仅拥有大量的思政课信息资源、 师生之间的交流窗口,还应该包括思政课课前、课中和课后的实际应用平台;包括连接企业、政府、社会的跨界链接平台等。
2 “互联网+”对我国高职院校传统思政课教学模式改革带来的挑战
2.1 “互联网+”对高职院校思政课传统教育理念提出新要求
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在理论知识和信息面前,教师和学生具有平等性,正如信息传播大师尼葛洛庞蒂说过:“信息社会,最大的鸿沟横恒在两代人之间,当孩子们霸占了全球的信息资源时,需要努力学习、迎头赶上的是成年人[1]。 ”可见新形势下,高校思政课教师必须转变传统的教学育人理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以学生为本”的思政课教学模式。
“互联网+” 的引入是目前我国高校思政课改革的机遇,必须牢牢把握,因而新时期,学校领导也必须及时更新教育理念,把思政课建设作为学校发展的生命线来抓,党委和行政要充分认识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意义,把“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这一重要课题始终摆在重要位置[2]。新时期,以“互联网+”为抓手,积极促进“互联网+思政课”教学模式的改革和发展。
2.2 “互联网+”对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提出新要求
“互联网+”引入,不仅对教师的专业理论知识提出新的要求,还要对社会热点、焦点问题有敏锐的政治洞察力,对社会信息具有统筹分析能力,甚至是对非专业领域的其他行业理论知识也要有所涉足。 高校思政课教师必须树立和强化学习意识,在掌握牢固的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知识和扎实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知识基础上,还要广泛吸收与思政课教学相关的学科知识,这些学科知识,思政课教师懂得越多,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才能真正成为学生“领路人”。
“互联网+”的引入和应用,必然颠覆传统的高校思政课教学模式,在新的模式下,首先,要学习应用计算机、网络等高科技手段的就是一线教师;其次,高校思政课教师还要积极学习互联网信息技术,并将其合理高效地运用到教学过程中。 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应用不单单是硬件上的应用,还有软件的开发与应用,要将教学内容和技术完美结合,这对高校思政课教师来说也是极大挑战。
2.3 “互联网+”对高职院校思政课网络信息化建设提出新要求
引入“互联网+”变革传统思政课教学模式,先是要加强高校思政课教学网络硬件和软件设施建设。很多高校多媒体教室硬件比较落后,电脑和多媒体设施陈旧,经常出现机器故障,不符合现代化教学要求。 同时,在应用软件开发上,高校思政课教学也没有统一,个别高校自主研发了供学生在线考试的软件,这些软件的应用模式比较单一,对教学模式的改变也不是很大。探索高校思政课教学模式,必须进一步提高多媒体教室的硬件设施,给现代化教学提供有力保障,同时研发统一、 权威和全面且贯穿于课前、课堂和课后等多方面应用性教学软件。
网络的发展已经深入到高职院校学生学习和生活的方方面面。面对网络中多元价值的选择,优化高校思政课教学网络环境,可以降低网络中庞杂多样的糟粕信息对学生的不良反应。 正如江泽民同志所指出的,“由于信息网络化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一个新的思想文化阵地和思想政治斗争阵地,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工作都应适应信息网络化的特点,否则是很难做好的[3]。 ”因而,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网络利用和管理能力,给学生提供优质的网络文化环境。
3 “互联网+思政课”教学模式实施的保障机制建设
3.1 高职院校应加强对思政课教学网络信息平台的投入
(1)高职院校加强对思政课教学网络信息平台的硬件设施建设。
目前来看,我国大多数高校都在积极进行多媒体教室的建设,也就是在教学设施中引进互联网信息技术,实现教学设施的现代化发展。现代化的教室已经不同以往一块单纯的黑板,而是能展示图片、动画、录像和音频效果的多功能荧屏。能给学生带来更多的视听感受,加强课堂内容的生动性和趣味性。
实现“互联网+思政课”教学模式,首要的就是加强高校网络信息平台的硬件设施建设。 一方面,“互联网+思政课”要求在思政课教学中,实施多媒体教室授课,实现一线教师教学手段丰富性和多样化,实现传统教学方式与现代化教学方式的融合。 另一方面,“互联网+思政课”在实施过程中,都迫切地需要学校加快高校计算机机房、 图书馆和高校各部门的网络硬件设施建设,方便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利用互联网查阅信息。 从而为我国高职院校“互联网+思政课”教学新模式提供必要的硬件保障。
(2)高校加强对思政课教学网络信息平台的软件设施建设。
加强我国高校思政课教学网络信息平台的软件设施建设包括实现高校网络信号的覆盖、 教师网络技术手段的培训和网络技术人员的匹配等多个方面。首先,实现校内网络信号的覆盖有利于减少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网络成本。 使学校生活充满现代化气息,“互联网+思政课”教学模式,就是要让高校思政课教学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走进学生学习和生活。其次,加强对我国高职院校教师网络技术的培训,增强一线教师的互联网应用业务能力,既具有网络信息的分析能力也能灵活运用各类网络信息技术展现内容。 最后,加强高校网络技术人员的匹配,负责高校网络信息平台的管理和维护,实现网络信息平台的正常运转等。可见,高职院校网络信息平台的软件设施建设,是实现“互联网+思政课”教学新模式的必备条件。
3.2 高校加强对思政课教学网络信息平台的管理
(1)高校及时更新思政课教学网络信息平台的内容。
“互联网+思政课”教学新模式,必然要建立各种高校思政课教学网络信息、应用及服务型平台。要普及这些平台的应用,增强大学生对网络信息平台的点击率,就要不断地更新平台的内容。
信息平台内容的更新,一方面是指通过互联网了解更多有关于思政课的理论知识、新闻热点、时事政治等学生关注度较高的社会热点问题,要随着社会发展而不断更新,以满足学生对社会各类热点事件信息需求,并且能够通过信息平台的渠道,去引导学生对事件的认知,从而起到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思政课不是一个简单的概念,也不是一个纯理论的讲授,其讲授内容既来源于实践又要解释现实[4]。 另一方面是指有关于学生日常生活需要的社会服务信息的更新,包括勤工助学、社会实践、就业信息等,以满足学生日常生活的信息需求。可见,通过网络信息平台内容的不断更新,满足学生学习、生活等各个方面的信息需求,是实现“互联网+思政课”教学新模式的内在要求。
(2)加强高校思政课教学网络信息平台的日常维护。
“互联网+思政课”教学模式网络信息平台,不仅包括发布和更新知识信息,还建立了各类交流互动平台。在这些平台中,教师之间、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及社会、企业和政府等相关人员都能表达观点、发布信息、寻求帮助等。这样的网络交流互动平台要维持其正常运转,实现网络信息发布的合法性及规范性,必须加强对网络信息平台的日常维护。
着力提升青年大学生的文化素养,引导他们形成健康向上的文化品格,是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所应担当的重要使命[5]。 因此,高校加强对思政课教学网络信息平台的日常维护,一方面是给“互联网+思政课”营造一个开放、安全、互动、健康、积极向上的网络环境,以利于思政课教学和实践。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更好地保障网络信息平台使用者的权益,是探索“互联网+思政课”教学新模式中规范性建设的内在要求。
3.3 打造一支具有专业化、信息技术化的思政课教师队伍
(1)加强高校思政课教师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与提升。
“互联网+思政课”教学新模式中,我国高校思政课一线教师将面对纷繁复杂的互联网信息和我国改革开放伟大实践。在这个基础上,要实现有实效性和针对性的思政课教学,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实现对学生深入浅出的引导,原有的专业理论知识已经不能满足当前的教学要求,也不能满足当前大学生的学习需求。
在“互联网+思政课”教学新模式中,思政课一线教师实现了教学主体的转变,成为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的引导者。这要求教师要具备更完备、更系统和更专业的理论知识,才能真正成为当代大学生的引路人。 只有具备专业的理论知识才能在“互联网+课堂思政”中发挥理论讲解和引导的作用,才能更好地开展宣传和思想引领的作用,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实践,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效果。 由此可见,加强高校思政课教师专业理论知识的不断学习和提升,是“互联网+思政课”教学新模式的内在要求。
(2)组织高校思政课教师学习和应用互联网信息技术。
“互联网+思政课”教学新模式中,我国必须建立一支政治素养过硬,专业理论知识扎实,能灵活应用高科技教学手段的思政课教师队伍[6]。对互联网信息技术不是简单的利用,而是将互联网作为一个重要的教学要素参与到思政课教学的全过程。因而,作为高校思政课一线教师还必须熟练地掌握和应用各类互联网信息技术。
一方面,一线教师要熟练地使用各类互联网信息技术的硬件设备,能利用各类硬件设备展示自己的教学内容。 以更加现代化的方式和手段充实和丰富自己的教学内容; 能通过现代化信息平台和学生进行交流互动等。另一方面,一线教师还要具有信息收集、分析和整理等能力,能将网络的有效信息与课堂教学内容相结合,与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相结合,与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等。 “互联网+思政课”教学新模式,对一线教师的互联网信息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而,组织思政课教师学习和应用互联网信息技术是实现“互联网+思政课”教学新模式的内在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