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智慧校园的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生态系统的构建
——对《深圳市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试行)》(修订稿)的反思

2020-01-02陈立井光明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0年32期
关键词:家校素质校园

陈立,井光明

(1.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广东深圳 518055;2.深圳市福田区北环中学,广东深圳 518000)

2019年12 月深圳市教育局发布了 《深圳市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 (试行)》(修订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修订方案”)。此次修订方案在评价思路、方式和结果应用上都做了部分调整,主要体现在进行了基本指标和个性特长指标的区分,由赋分制变为达标制,由等级高低影响录取先后变为达标与报考资格挂钩,指标填写基本放在校内完成。修订方案更强调对学生在校成长的全方位记录,即通过综合素质评价帮助学生分析现状及可能的发展方向,指导学生改进学习计划与方式,促使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不断地增强自我认识、自我教育、自我控制的意识,体现对学生主体性与创造性的尊重,最终促进他们的发展。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发展,为综合素质评价带来了更多可能性,方便学校全方位收集学生在校行为数据并对数据进行精准分析,科学确定评价内容。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改革纵深推进的末端就是学校层面的实施机制,关系到评价的导向、激励、反馈、交流、展示等作用的发挥[1]。面对这个挑战和机遇,学校根据自身特点,构建智慧校园下支持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新生态系统,在信息技术支持下逐步实现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大数据分析,实现个性化教学与评价,师生成长一体化,促进教育更加公平,教育质量水平更加提升,从而培养多元发展的人。

1 智慧校园综合素质评价生态系统概说

根据《修订方案》文件精神,综合学校自身的特点,结合现代智慧生态打造的信息化手段,以记录学生校内外成长,激励学生提高综合素质为基础,建设支持学生全方位发展的跟踪、反馈、引导的“学生成长体系”;以服务教师教学,促进专业发展为根本,建设支撑教学数据收集、反思、优化的“教师发展体系”;以促进家校沟通,即时反馈学生成长状态,建设家校教育结合地为学生提供全方位成长服务的家校评价体系[2]。体系打造的关键是要进行平台的支撑化设计,主要分3 个方面:一是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并领会《修订方案》的宗旨和要求,建设以“学生为中心”以发展全面素质为目标的新生态。二是要建立与本体系相适应的体制来完善和帮助学生更好地成长。三是本体系是建立在全面支撑学生成长的基础上,所以具有联动性。所以学校智慧生态体系是需要以创新视角、互联网的思维和现代教育发展的理念去强化、去思考,并更好地落到实处。

2 伴随式数据采集保障评价的客观性与指导性

所谓伴随式数据采集是基于“智慧校园系统”的点聚集了学生校内成长数据,包括随身的智能手环、感应校卡、人脸识别系统、上网的数据、学习的数据等进行大数据收集,对学生进行基本的保障性评价,并结合评价的客观性做出相应的科学的指导[3]。

根据《修订方案》深圳市将25 个基本指标观测点基本部署到到校内完成,这增加了学校教师的工作量,还要保证评价的客观公正,对学校生态系统提出挑战。

所以如何更好完成《修订方案》的文件要求,学校通过“伴随式数据采集”的方式来实现25 个基本指标的完成。使学生在校内成长的过程,都有数据的收集,并借助智慧校园系统来完成数据的整理,最终实现伴随式采集,最后做出全面、客观、科学的分析,在“伴随式数据采集”是分为“行为数据采集”和“学业质量跟踪”。

行为数据主要利用智能手环、感应校卡(校徽)、人脸识别摄像头、平板电脑、电子班牌等硬件,结合学校综合素养评价系统,针对综合素养评价指标的观测点(具体到课堂表现、作业练习、文明礼仪、行为习惯、好人好事、出勤情况),按照日伴随式采集数据,以周反馈数据到家长和教师端,以帮助学生做出具有及时性的指导性调整,促进学生的综合素养提升[4]。做到数据随时采集,随时反馈,随时调整。

如校园智能手环不仅可用于食堂消费、借阅书籍,还可上课自动签到、课上积分等,更重要的是,学校通过对学生智能手环使用情况基于数据的动态管理,有效地转化为学生日常行为大数据,可清楚了解学生每天的作息时间、运动情况、睡眠质量和消费情况,学生和家长也可每天查阅各项数据。这样教师可更好了解学生成长情况,进而提出针对每个学生个性化的成长建议。同时,也帮学生自我反思,进行自我管理。

学业质量跟踪主要利用在线作业任务测试、课中测试、历次考试数据,靶向分析学生学习过程的动态及变化,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学习中的短板及弱项。通过大数据分析智能推送个人学习分析报告,发现学习过程中的问题,通过数据分析科学调整学习方案,做到以评促学。

另外,要建立伴随式数据采集保障评价标准,对于如何更好适应《修订方案》的共性打下基础,更重要的是让政策的连续性更多的体现在学校中,而不是随着政策而消亡,那么就要针对这套伴随式数据采集保障评价,建立自己科学的、完整评价标准,更好的全面发展。

3 大数据分析与教学方案调整推动教师专业成长

“智慧校园的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生态系统”需要基于教师专业水平和能力为支撑,并且在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中,包括了教学成效、师资水平的影响,针对目前教学方案很难精准的体现教学方法的成效性,以及从推动教师专业的成长角度来看,需要借助于大数据分析来实现对教学效果的动态掌握[5]。那么从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的角度出发,来实现这种智能化的手段对教学方案的促进作用,从而更好地调动教师的能动性,并推动教师专业成长的成效。而另一方面教学质量的高低主要取决于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的提高,所以如何让初中生能坐下来听教师讲课都成为难点。所以利用信息化的手段来延长教与学的时间,是当务之急也是必然的选择,从大数据分析的角度来看,只有通过大数据的分析才能更好地掌握学生的动态,所以需要建立对学生的大数据分析,同时建立教师发展系统,掌握学情数据和教学过程数据为基础,并建立数据库来实施基础数据的搭设。同时学校还要全面的关注教师专业发展,建立“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根本”的发展理念,通过大数据AI 教学过程分析、学情分析,学生反馈数据分析,采用自我反思、同侪互助、名师指导等方式,形成师生相互促进、螺旋上升的成长过程,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与师生综合素养。

利用智能摄像头和智慧录课系统,教学视频被完整记录,可真实呈现。课程中的教师讲授时间、学生活动时间、学生思考时间、师生问答次数、学生参与度等数据均被自动记录,另外观课教师可随时进行智慧标记,标记数据自动整合,行为数据自动生成。AI 人工智能评分,形成有证据、有数据的观评课。学生课堂测试数据与学生主观评价信息都通过系统反馈,更有利于授课教师反思,改进。

通过大数据AI 教情分析、学情分析、师生发展综合评价实现对教育教学过程的科学指导、效果有效跟踪与质量精准监测,大数据分析贯通教育教学全过程,数据共融互通,实现教师专业发展—教情学情分析—学生综合评价的闭环数据管理分析与应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学生因材施教,打造智慧教育新生态。

4 即时反馈与阶段评价结合搭建家校共育桥梁

基于初中生综合素质评价为目标,通过智慧校园系统来进行大数据分析,而在之前要结合学生“伴随式数据采集” 来完成对于学成校内成长的信息采集,同时“智慧校园的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生态系统” 包括家庭的成长与校内的成长相结合的一种模式,以校内成长为主,家庭的成长为辅,但更多的是相辅相成,通过以初中生为主体的多元化、多系统来实现对于初中生综合素质提高的作用,同时这个评价体系的核心是“评价”,即学生、教师和家长均参与评价工作[6]。从而满足了《修订方案》作为家校共育目标化的要求,通过“评价体系”来保障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的必要路径。

从而促进家校有效沟通的最直接方式是即时反馈,但依托于教师的人工方式显然是无法满足的,智慧校园系统的家长端APP 成为最有效工具。利用移动作业、即时通信、校园论坛(班级圈)、互动课堂,形成以班级为中心的家校互动产品。随时随地,教师可轻松布置和批阅作业;学生可线下完成作业和预习,并通过拍照、录音等方式提交教师;家长查看学生作业和教师点评。教师、家长可快速创建备课组、讨论组等,围绕教学、教育实时交流;还可随时随地进行班级圈分享、互动,孩子在家与校穿梭时的学习和生活状况尽收眼底。家长便捷接收孩子课堂上的一切动态——教学素材、课堂作业、课堂全程录制等,轻松知晓孩子的课堂答题和作业完成情况,家长再也不怕无法真实了解孩子的课堂表现。

借助信息化平台,让家长参与到学生成果的分享和学习效果的监督中,和学校一起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同时,学生也通过在校大数据的展现和综合素质的评价,引导家长从单纯关注学习成绩到关注孩子成长过程上来,为每一个孩子的努力喝彩。

加强初中学生综合素养评价,是为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的重要举措和抓手。构建智慧校园下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新生态系统是新时代背景下的探索与实践,任重道远。以人工智能技术为核心,开展空间、技术、课程、管理等要素变革,培养智慧校园2.0 先行示范校,重构课程生态、课堂生态、学校生态和教育生态。”相信在深圳教育人的共同努力下,以智慧校园建设为支撑的,具有创新示范性的学校生态、教育生态将不断涌现。

另外,在即时反馈与阶段评价结合搭建家校共育桥梁时要注意两点:一是学校搭建的平台,必须要以学校为中心的进行辐射,而家长并不是教学的中心,而是辅助教学,达成更好的教学成效,那么在这个过程就要掌握好彼此的关系。二是对于初中生来说是一个较为敏感的年龄,在这个阶段一定要保护好他们稚嫩的心灵,所以在建设“互动”关系上,仍然要尊重“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个体发展和心理健康,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家校共育桥梁的价值。

5 结语

在《深圳市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试行)》(修订稿)出台后,从学校的角度有了更好的认知,需要站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设计的高度去进行办学理念和方法的创新,从教师个人来说需要进行更好的反思结合文件精神去深度挖掘最佳的方式方法,并积极打造“学校智慧生态系统”,把生态系统的每一个环节进行设计,结合不同学生的个性特点进行分析,并建立综合素质评价标准帮助学生分析现状,查找问题,特别是要建立大数据分析路径来实现对学生动态信息的把握。另外就是要从对学生有利的发展方向去考量学生的成长和学校的办学关系,实现办学成果的最大化,特别是要建立“以指导学生优化学习计划与目标”的引导方式,从在促使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不断地增强自我价值实现,变得更加的自信自强。所以在具体的栏目的设计上始终围绕着建设学生成长体系、教师发展体系、家校共育体系几个方面展开,从而真正地实现和构建智慧校园下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新生态系统,为下一步的教学成果升级和特色教育体系打造奠定基础。

猜你喜欢

家校素质校园
Home-school Cooperation Makes Our Party Branch Activity Colorful 家校共建为党庆生
工艺美术教育审美素质的培养
互动+沟通——基于信息技术的家校沟通新模式
高铁乘务员的素质要求及其养成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用好“变”的态度
家校合作,让“名著导读”落到实处
家访是家校联系的"润滑剂"
素质开发完全图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