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项目孵化体系构建研究

2020-01-02张善平黄浩坤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1期
关键词:孵化园创业项目成果

张善平 黄浩坤 周 俊

(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 教务处, 四川 成都 610100)

1 高校创新创业项目孵化现状

1.1 高校项目孵化进展

创新创业教育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根据国家政策,大多数高校都建设有自己的创业孵化基地、创客空间等项目孵化器,从校园氛围、资助政策、场地租赁、资金支持和资源整合等方面激励大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活动,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一些项目孵化成功,解决了企业的实际问题并且获得了一定的利润。然而更多的项目在对接市场的过程中表现出了极度的不适应,大多数项目都在市场化的过程中夭折,存活率极其低下,这其中还包括一些获得“互联网+”大赛等高质量创业类大赛优异成绩的项目,这些大赛中的优秀项目未能通过市场的最终检验而宣布失败。据麦可思2017年统计数据报告显示,在校大学生创业率2013届为3.3%,2014年为3.8,2015届为3.9%,高职院校学生创业率呈现历年上升的趋势。然而,与高职院校学生创业率不匹配的是学生创业项目质量。高职院校学生项目存在质量低、项目易复制、缺乏核心技术支撑以及合理的商业逻辑。

1.2 高职院校项目孵化成功率低的原因

高职院校学生创业项目存活率低已成为限制学生创业的一大重要因素。由于学生项目与自身专业联系不强,传统服务类项目居多,所以直接导致项目科技含量低。并且,学生项目大多处在概念阶段,即使少数在实践也因自身经验、经费、场地或行业自身特点等各种原因无法持续推进。学生自身思想不成熟,推进实践的意志不够坚定,遇见事务性的难题容易退缩,项目很难持续。学生的项目多与自身学习、生活相关联,项目本身具有局限性,创业者的眼界和发展目标限制了项目的发展。

1.3 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主要来源

目前,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主要有以下几大来源。第一类来源:在校生或毕业生自发的创新创业项目。该类项目主要来源于在校学生平时生活中产生的想法。这类项目充分体现了大学生的特色,往往与学生熟悉的学习、生活环境直接相关,体现和解决了日常生活、学习中的痛点,如哈佛大学扎克伯格所创的Facebook,北京大学的“ofo”共享单车项目,北京邮电大学“学生圈新媒体”项目,山东师范大学的“大川乒乓”项目等。这类项目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学习环境,然而该类项目留待挖掘的点已不多。第二类来源: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现在越来越多师生共创项目走进了创新创业教育研究者的视线。该类项目多为老师的科研项目转化的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这类创新创业项目质量相对较高,将教学、科研与创新创业三者合一。如西北工业大学“微小卫星”项目,福州大学的“北斗”技术民用项目,华中科技大学的“慧淬”铁轨延寿项目等。该类项目是高校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质量的保证。第三类来源:产教融合协同创新的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产教融合的创新创业项目越来越受到高校的欢迎,这类项目既能保证项目的质量,又能持续地推进,直到获取利润,而且能够接地气地与所在区域产业相互结合,能够迅速融入所在区域的地方经济。并且,通过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帮助当地企业转型升级。如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的“无水保活”项目,沈阳农业大学的“大果榛子”项目等。第四类来源:特色专业与创新创业相融合。通过创新创业教育,促进学校特色打造,促进特色专业建设。如西北农林大学的“侍酒师”项目,四川大学的“云病理共享平台”项目等。学校在构建项目孵化体系时应当以学生项目的四大主要来源为依据来达到提高创新企业项目质量和数量的目的。

2 搭建科技创新成果与创业成果的桥梁

2.1 构建成果转化平台

针对高职院校创新成果多而转化较少的缺点,搭建成果转化平台,构建创新成果转化机制,化解高职院校创新成果转化为创业成果的限制因素,支持创新项目依托学校成功转化平台对接成熟企业进行市化场运作,这样不但可以加速创新成果转化,并且展现了高校对社会人才培养的积极作用,激励了一批有想法、有能力的大学生初创企业崭露头角。通过重点培育和支持,造就了一批既有创业热情,又有创业能力的大学生创业者组建自己的公司进行创业活动,有效地缓解了社会就业问题,完成了从就业压力到创业人才的转变,形成良性互补,进一步保障了项目孵化的成功。

学校在创新成果转化过程中要依托特色品牌专业,打造专业优势组合,将创业教育的基层堡垒推进到每个专业之中,利用创新成果转化平台,打造连接学校与企业沟通的桥梁,帮助企业获取高校科研前沿成果,推动技术创新与市场运用一体化进程,帮助大学生初创企业增加存活率的同时,达到创新成果转化为创业成果的目的。高校与企业相互协调、相互配合、相互扶持才能孕育出有成效的创新创业成果转化平台。以学生为主体的创新创业成果,只有通过有效地将企业、政府和高校串联起来,才能最终完成成果的转化。

2.2 多措并举,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创业成果

高职院校要增强认识,响应国家政策,把促进学生创新创业成果转化与孵化纳入学校重点工作中,打造以创新创业课程为基础、讲座为辅助、培训为抓手、以创新创业孵化基地为主体的融入教学全过程的项目孵化体系。统筹规划,主动对接业界、行业,增加人员和场地的经费支持,形成长效机制。高职院校要重视孵化园的作用,高校孵化园应当利用高校的专业、人才以及技术优势,通过技术转移促进基础研究成果向社会生产力的转换,有效提高科技成果向创业成果的转化。职业院校只有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建立与企业的信息沟通桥梁,才能使高职院校的科技创新成果走出校门,为项目找到合适的企业进行孵化,这样才能够将科技成果化作社会发展所需的生产力。

3 建设创业孵化园,提升项目存活率

3.1 发挥高职院校孵化园的作用

高校孵化园建设主要是为了利用孵化园推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开展,推进创新创业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而达到提升创新创业项目质量的目的。孵化园发挥着进行创新创业教育桥头堡的作用,通过对入驻的优秀项目进行扶持来推动和实现项目的持续推进和落地。孵化园成为学生初创企业正式进入社会前的避风港,既能够让学生项目进行市场化运作,又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的存活率,为项目走出孵化基地,完全进入市场奠定基础。学生初创企业或项目利用孵化园能够在压力较小的孵化基地内培养成长,为项目进入社会后的存活率的提升奠定基础。项目入驻孵化园的孵化过程中既是对项目的推进,也是大学生初创者自身创业素质的培养过程,能够有效提升大学生初创者的管理水平和市场运作能力。大学生创业团队通过入驻孵化园能够熟悉公司创建以及运营管理的操作流程,能够在导师的指导下实践和验证所学的理论知识。学生的创业项目通过入驻孵化园方式进行实践,验证项目是否可行,对于具有可操作性且能够被社会认可的项目进一步培养,并推向市场。这一过程是对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的再次精炼和打造,这些通过入驻孵化园并顺利存活下来的项目质量得到了极大提高,将更加适应社会的需求。

3.2 孵化园建设途径

孵化园的建设给学生提供宽松的创业环境,大力扶持、积极培育学生初创企业。孵化基地通过开展有效的创业教育活动,组织实战训练,举办丰富多彩的专题活动,增强学生综合素质。总的来说,孵化园通过将高校创新项目与企业进行对接来提高创新成果转化率,从而提升创业项目质量。在普及学校科研设备使用的同时,验证学生创新成果。高校孵化园利用培训和教育普及创新创业知识,营造氛围,提升项目数量。高校作为培育创新创业人才的大本营,造就创业型人才,通过人才的培养反哺创新创业项目。学校要利用闲置场地,对场地进行装修,使其能够符合初创企业办公的需求,最好能够建设一栋相对独立的楼宇,形成独立的创业空间,收回商用铺面用于开展学生创新创业。高职院校学生不乏创业精神和创业意愿,但因资金不足、场地受限、社会经验缺乏等常常会放弃目标。建设高职院校创业孵化园的目的是给初创企业创造必要的支持、管理、保障,这包含了资金扶持、办公场地无偿使用、办公设施、水电等;同时还包含了政策咨询、法律法规普及、创业指导、技能培训等扶持服务,带动就业,促进项目市场化、社会化,最终达到回馈学校创业教育,助力学校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目的。

4 构建双创项目孵化体系,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

搭建和完善双创项目孵化体系是扎实推进教育改革的前提。高职院校应将培养学生创业意识、获取创业知识、掌握一定技能作为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并在搭建好校园创业氛围的基础上,完善课程体系,普及创新创业知识。同时,落实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建设,为入驻孵化基地的学生项目提供便利,为学生项目进入市场提供一个过渡阶段。

根据高职院校学生项目现状,建立项目孵化体系要依托创新创业基础课程,让学生了解创新创业知识或技能。其中包括公司注册、创业计划书撰写、产品开发、公司运营等知识或技能,引导学生参与项目实践活动,当学生进入创业体验与创业强化教育阶段,为学生安排创业导师,组建创业团队。在导师和团队的带动下催生和推动创业项目的持续开展,让学生在实践中增长知识和才干。同时,安排优秀的学生创业项目入驻孵化园,帮助他们步入真正的创业阶段,并通过孵化园的社会化管理为学生创业指导与必要的创业扶持,进而提升大学生初创企业的存活率。

猜你喜欢

孵化园创业项目成果
山西18个农村创业项目获资金补助
“三晋新农人”登台竞秀创新创业项目获赞 第五届“三晋新农人”创业创新竞赛成功举办
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可持续发展的路径研究
验收成果
数说中国—东盟经贸合作成果
高职院校创业孵化园如何提升以服务为核心的管理模式的探究
——以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2018数博会4大成果
浙江省高校大学生创业项目现状调查及探索
一张图看懂“论坛成果清单”
当前高校创业孵化园运行现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