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徽文化创新发展的必要性及路径研究

2020-01-02蒋婉莹吴秀云

皖西学院学报 2020年6期
关键词:徽州传统文化

蒋婉莹,吴秀云

(安徽医科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安徽 合肥 230032)

习近平总书记2018年8月22日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其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不仅是我们中国人思想和精神的内核,对解决人类问题也有重要价值。”[1]我国有三大地域文化体系,徽文化正是其中的一脉。徽文化内容丰富,在理学、教育学、医学、建筑学、雕刻、版画等方面都有着突出的贡献,囊括了精神文明、社会科学、传统工艺技艺等各个方面。

一、徽文化的内涵

徽州文化现指古徽州一府六县徽州文化的总和,是现存中华传统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徽州文化包罗万象,有整体性、系列性等特点,涵括了东方社会与文化的发展历程,从中可以探寻到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经济与社会的发展状况,以及民众的生活与文化的基本内容,徽文化被称为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研究范本。

从学术价值来看。徽州文化现存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料,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料展现出徽文化的深厚积淀,并为徽学这一新学科的成立奠定了基础。徽州文化具有中华文化的标本价值,徽文化是一种特色的地域文化,既有着徽州地区独特的地方性特点,同时又具备超越地方本身的典型性和普遍性特征,这对于研究同时期的中国历史有着重要意义。徽州文化还现存有大量的实物和史料,全面而真实地反映出整个徽州社会的完整形态,我们可以从中了解到徽州人的思想价值观念,以及徽州当地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2]。徽州文化凝聚着中国封建社会后期乡村民间的社会发展实态,通过发掘徽文化,可以从中认识到中国封建社会农村的生活实况,为我们完整地认识中国封建社会的真实面貌提供了条件,也有助于更深入地探索中国古代社会基层的发展状况。

从现实价值来看。徽文化所蕴含的思想价值和经济价值不可估量,不论是理学大家们所提出的仁爱、爱国、敬业等先进思想,还是古徽州商贾们所展现出的重义轻利的义利观,采办务真、真不二价的诚信观,都是现今社会所需要的时代精神。徽文化资源也能转化为经济发展的动力,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红色旅游产业,将徽州文化资源转化为生产动力,这也是当今社会大力发展文化生产力的要求。

徽文化是历史长期积淀的产物,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在中华历史文化发展的长河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徽文化的创新发展既是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也是现今时代建设文化强国的要求。

二、徽文化创新发展的必要性

(一)徽文化创新的时代要求

文化自信是四个自信中最根本的存在,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以及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并对其文化的生命力持有的坚定信心,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沉的自信。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深厚文化基因正是我们坚定文化自信的根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和现实都证明,中华民族有着强大的文化创造力。”[3]“没有中华文化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4]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今天,社会物质财富极大提高的同时,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更要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在国家综合实力,特别是国家硬实力得到迅速提升之后,要着力补齐国家文化软实力这个短板,就必须开启当代中国的精神文化“寻根之旅”。

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是现今社会建设的重要课题。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方向上要坚持文化的前进方向,道路上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要着力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要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

徽文化作为徽州社会人民共同的历史记忆,既有优秀传统文化的底蕴,也包含着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实践过程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新时代提出了新要求,徽文化也要批判性继承、创新性发展,以更好地满足新时代的要求,为人们树立文化自信提供坚实力量[5]。

(二)满足人民需求的转化

主次矛盾的方法论阐释了处理问题要集中力量找出主要矛盾,把握问题的重点、关键和中心,这样才能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现已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说明人们已不再仅仅满足于基本生活需要的发展,更多的是想要追求更加美好的精神生活。

马斯洛按照由低到高的顺序,把人类的需求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情感需要、尊重需要,以及自我实现需要五个层次。一般来说,人在其中一个层次的需求得到相对满足后,就会追求更高层次的发展,这种向上的追求就是驱使行为的动力。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质量也在不断提高,因此多数人也越来越追求更加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党和国家制定方针政策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代表着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理解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基本需求,向人民群众虚心学习,从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中吸取养分,这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意义。但是,传统文化中不合时宜的部分不能更好地满足于人们的精神需要,因此就需要对传统文化推陈出新,摒弃不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因素,结合新时代的要求,推出大众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文化。徽文化的创新发展也要把人民放在主体地位,从人民群众出发,创造出满足大众需求的先进文化。

(三)社会发展的变迁

社会变迁是指一切社会现象发生变化的动态过程及其结果,着重于某一特定的社会整体结构的变化、特定社会结构要素或社会局部变化[6]。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说:“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这句话向人们阐述出,一切事物都在运动,都在发展变化中。当人们第二次踏进一条河流时,它已经不是人们上次踏进的那条了,因为水在流动、变化,此时脚下的水已经不是之前的水了,原来的水随着河流的运动已经发生了改变。赫拉克利特辩证地看待了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关系,既承认了运动的绝对性,又承认了静止的相对性。踏入河流的人是在运动的,同理,人类社会是由无数独特的个体组成的,那么社会也是无时无刻不在运动中变迁。社会的变迁,纵向上形成了现今时代地球村式的跨越全球的联系方式,横向上则改变着我们生活中所接触的各种领域。

社会变迁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社会体系本身一经确立就会形成一种比较稳定的结构关系。但由于社会体系是一个比较开放的系统,这个体系只要存在着,就不可避免地跟外界不断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需要不断吸收新的因素才能维持发展。

社会的基本矛盾都是由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产生的,生产力的大力发展决定生产关系也要随着调整,经济基础的发展决定上层建筑也要发生变革。现今社会人民迫切需要一种更高层次的精神生活和文化生活,以超越现有的基本生活方式。更高层次的精神文化生活应当是主体性的、先进的、符合主流意识形态的,因此徽文化迫切需要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以适应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

(四)文化传播的需求

文化传播一方面是从文化的发源地向外辐射的过程,另一方面是由一个社会群体向另一群体的散布过程,有直接传播和间接传播两种方式[7]。文化交流的过程就是文化传播的过程。当今社会的科技发展水平有了极大的提高,文化传播能够依托电子技术、微电子技术、光纤通信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大众传媒与传统传播方式的最大区别就在于能够最大限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汇集世界各地的信息,由此成了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黄河流域是人类文明最早诞生的地区之一,中国拥有着灿烂的文化,文化的内外传播是中华文化得以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重要因素。汉代张骞出使西域,开拓了著名的丝绸之路,促进了我国和西方国家的文化交流;晋朝法显的南亚之行将佛教文化引入中国,对中国的历史文化发展产生很大影响;唐朝玄奘西行之路带回了诸多佛法经论,编撰了著作《大唐西域记》,对研究佛教的原著文献、古代历史地理做出了贡献;郑和下西洋对外宣扬了我国的多元文化,促进了东西方物质文化的交流。今天,经济全球化、信息全球化使得全球范围内的联系和交往日益紧密、便捷,文化的影响力日益加深,我们既要开放怀抱,汲取世界优秀文化的营养,又要积极推动中华优秀文化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增强中华文化在国际上的影响力。通过优秀的历史传统文化、丰富多彩的地域文化,让世界了解中国,从而提高世界各国对中国的认识,也有利于进一步提升我国的国际地位。习近平总书记自身文化底蕴十分深厚,也非常重视传统文化的传播与建设问题,从自身出发,“讲好中国故事,发出中国声音,传播中华文化力量”,多次在国际重要会议中旁征博引、引经据典,展现出中华优秀文化的民主精神理念和文化精髓。

徽文化作为我国优秀地域文化之一,不仅对我国人民继承优秀传统文化,树立文化自信有着重要作用,对想要学习了解中华文化的国外学者们也有着积极意义。国外的学者们从多种角度对徽文化进行研究,基于中国国情对徽文化进行重新阐释,从而促进了自身文化的发展。无论是文化的相关工作者、从事教育事业的人们,还是其他人士,如何把徽文化通过更好的传播方式、传播渠道输出,进而推动徽文化的广泛传播,坚持走社会主义文化道路,提升我国的文化软实力,从而实现徽文化传播的意义和价值,已然是我们这代人应当承担的重任。

(五)创新发展驱动战略的要求

党的十八大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调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2016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中指出,创新驱动是国家命运所系,世界大势所趋,发展形势所迫。优秀文化也需要改变传统发展模式,通过创新增强发展动力,开辟新的发展空间,提升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创新不仅包括科技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商业模式创新,文化同样需要创新发展,适应新时代的需求[8]。

作为传统文化的徽文化面临着诸多发展困境,首先是面临失传,后继乏人,由于受现代文化和技术推广、入侵,传统文化产品及技术逐步被市场淘汰[9](P75-81)。另外由于收入低,工作辛苦,年轻人大多不愿意学习传统技艺,文化传承遭遇困境。

徽文化的创新发展应着力于新产品、新业态的开发,营造政府管理、企业主导、人人参与的创新文化氛围,为徽文化注入发展的新活力及动力。

三、徽文化创新发展的路径选择

通过以上对徽文化整体内涵的阐述,可以看出徽文化内涵丰富、底蕴深厚、历史悠久,极具历史文化研究价值。徽文化要实现可持续性发展,就必须要走创新发展之路,结合徽州地区的实际情况,提出促进徽文化创新发展的具体路径。

(一)创新徽文化传承机制

1.建立徽文化数据库

首先,登记注册和数据库建立是保护传统文化的有效方法。政府应积极组织专家学者们加强对徽文化的研究和诠释,深入研究诠释徽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以及发展趋势。还要揭示出徽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其次,促进各地优秀传统文化间的交流融合。徽文化在发展的过程中跟其他文明相互交流、相互借鉴,正是这种文化与文化之间的交融才使得徽文化更加丰富多彩、内涵深刻。最后,要对徽文化的历史进行统一整理、编修,建立徽文化历史文字档案以及网上档案,还要充分发掘徽州的地方史志,有利于完善徽文化的内容。建立徽文化大数据,对徽文化资源进行实时普查,方便及时进行补录和完善。

2.建立徽文化抢救修复机制

对徽文化的保护是最主要的,抢救是第一位的,更要合理利用、加强管理。政府要积极做好文物保护工作,及时抢救保护濒危文物,专家学者要积极制定馆藏文物修复计划。政府在加强经济建设的过程中更要重视文物保护工作,特别是对那些名人故里、历史遗迹、特色乡镇更应谨慎处理、妥善保存。积极规划筹备建成一批安徽文化公园、文化纪念馆,使之成为徽文化的重要标识。积极筹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工作,非物质文化遗产由于分布不集中、记录不全面、传承不及时等各种原因,正逐渐地消失踪迹,我们所要做的就是通过造访当地、查阅典籍、寻访民间艺人等方式来及时补救,对优秀的非遗文化进行申遗,争取及时补录完善非遗的典籍记载。

3.加大文创产品的开发

近几年文创产品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和喜爱,所谓文创产品是源于文化主题,经由创意转化,具备市场价值的产品。文创产品是在传统文化基础之上设计与创造的具有现代意义的文化产品,它不仅传承了传统文化的内在精神价值,也符合现代人的审美和文化情趣。北京故宫博物院的文创产品线下借助旅游业,线上借助网络,2018年销售总额达到了1.4亿,不仅使故宫文化得到了更广泛的传播,也实现了经济效益,是传统与现代有机融合的成功案例。徽文化的传承也可以尝试更多文创产品的开发,以现代产品为依托,汲取传统文化中的文化精髓、美学元素和工艺技巧进行开发,打造工艺精湛、造型精美、制作精良的文化创造产品。

(二)建立徽文化教育体系

徽文化现今还未深入到群众中去,很多人对徽文化并不了解,更不用提如何传承与保护徽文化,所以当下可以着手从教育层面入手,建立系统的徽文化教育体系。对于任何一个国家、民族来说,优秀传统文化都是学校教育的深厚底蕴,并且在教育中处于不可或缺的地位。教育就如大树,而经过历史积淀下来的文化思想就如土壤,只有以一个完善的文化体系作为基石,才能形成更加良好的家庭教育体系、社会教育体系[10]。可以从小学到大学贯穿徽文化教育始终,划学段进行徽文化教育,按照不同的学习阶段学习不同的徽文化内容,循序推进对广大学生进行徽文化教育。要把优秀的徽文化元素融入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把徽文化精神传承下去,融入身心素质教育,融入社会实践教育的各环节,让徽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承。

(三)拓宽徽文化传播渠道

现今存在的传播渠道不畅通、传播方式单一、传播内容缺乏针对性等问题,是使徽文化传播效果受到影响的重要因素。首先,采用新技术,丰富徽文化的展示方式。现今受众最为广泛的应该就是互联网了,应当好好利用互联网这一传播媒介。比如,建立互联网+徽文化场所展示系统、虚拟服饰数字化博物馆展示系统、文化产品o2o电子商务系统等项目。其次,利用新型媒介,拓宽徽文化的传播渠道。徽文化的弘扬可以借助各大媒体平台,比如借助报纸、书刊这一类载体进行传播,还可以借助广播电台、电视台这一类载体,要把徽文化元素充分地融入这些传播媒介中。最后,抓住新时机,增强徽文化的海外交流。通过分析各国成功的文化传承实践可以得出,徽文化不仅要在国内进行弘扬,而且徽文化的传承也需要进行对外交流,通过创新国内外人文交流方式,实现中外文化之间的有效交流[11]。近年来海外的中国文化中心不断扩大增长,形成了覆盖全球主要国家和地区的文化对外传播网络,徽文化可以通过中国文化中心的渠道对外传播,例如积极参与国际文化节、国外文物展、文化博览会等有影响力的活动,积极推进优秀徽文化的国际传播。支持徽剧、徽菜、徽雕、新安艺术等代表性项目走出去,让海外民众充分感受到徽文化的独特魅力。

徽文化要加大弘扬传播力度,这样才能吸引更多的人了解徽文化,进而才能促进社会群众承担起对徽文化的传承和保护责任。只有把徽文化真正地推广开来,才能进一步开展徽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工作。

(四)加强徽文化成果保护

利用知识产权制度保护徽文化的创新成果。2019年11月2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强化知识产权保护的意见》,强调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的理念,运用知识产权制度激励、保障创新。其中在完善新业态新领域保护制度中要求“研究制定传统文化、传统知识等领域保护办法”。知识产权制度从本质上是鼓励与刺激及保障创新,保护智力成果,主要通过著作权、专利、商标以及商业秘密等保护权利人的利益,通过赋予相关主体专有性的权利,相关主体可以自己实施,或许可他人实施其知识产权成果,禁止他人未经授权的实施行为,徽文化的创新发展,离不开知识产权制度的保障。

第一,利用著作权保护徽文化。作品可以享有著作权保护,政府应积极建立优秀文艺作品激励机制,鼓励人们创作出更多更好的徽文化作品。鼓励专家学者们要善于从徽文化资源中提炼题材,从徽文化中获取灵感、汲取养分,结合徽文化中的思想精髓,徽文化所具有的艺术价值,以及当今社会的时代特点,并通过不同种类的艺术形式表达出来,这样才能创造出底蕴深厚、扣人心弦的优秀文艺作品。鼓励专家学者们积极创作重大的革命作品、爱国主义作品、历史方面的作品等,大力弘扬徽文化的精神内涵以及优秀品质。开通网络文艺创作的传播渠道,提倡网络文学创作,通过在网络音乐、网络剧,以及微电影中融入徽文化元素来传承弘扬优秀的徽文化。

第二,利用专利权保护徽文化。专利为创新成果提供制度保障,权利人不仅可以单独享有专利权,还可以排除他人未经许可的制造、使用、销售等行为。徽州文化虽然属于传统文化,但只有坚持创新,才能让其焕发新的生命活力,实现可持续发展。因此,这里的“传统”是一种在传统基础上的创新,并非“一成不变”。传统文化经过再创作、再创造,可以形成新产品、新设计、新技术,从而获得专利保护。新产品和技术可以获得发明和实用新型保护,新设计可以获得外观设计保护。比如,新安医学自唐代开始兴盛以来,不断突破发展,在诸多领域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并代代传承。像“黄氏妇科”,至今已传二十五世,代不乏人;张一帖内科,至今也已传十五代;还有“南园喉科”“西园喉科”等。这些已经形成的特色医学流派,可以申请专利保护,建立自己的医学流派传承工作室,将新安医学在传承的过程中更好地发扬光大。另外还可以创新徽文化的传统手工技艺,包括徽墨、歙砚、宣纸的制作技艺、徽雕工艺等。这些传统手工艺可以在发掘、传承的基础上,借助知名的工艺美术大师,不断改进自身生产方式和工艺技术、流程,利用先进科技理念、技术手段,进一步创新和发展,对传统文化资源进行深度挖掘,形成新产品、新工艺、新设计[12]。

第三,利用商标权保护徽文化。商标权可以实现对品牌的有效保护,商标权区别于著作权和专利权,可以通过续展制度实现对商标的永久拥有[13](P297)。经营良好的商标在市场上拥有知名度、认可度和美誉度,企业因此获得的声誉表现为可观的无形资产。打造徽文化知名品牌、优秀品牌无疑对保护和发展徽文化有着积极意义。由于传统文化具有集体性和地域性特征,将其纳入集体商标、证明商标等更为合适。商标法也规定地理标志可以申请集体商标和证明商标注册。所谓地理标志产品是指产自特定地域,所具有的质量、声誉,或其他特性,本质上取决于该产地的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徽州有相当丰富的地理标志产品,如徽墨、歙砚、宣纸、万安罗盘等,都可以申请商标保护。集体商标、证明商标属于集体品牌,除此之外还可以申请独立品牌,一方面是徽文化中的传统老字号,在历史上就享有盛誉,经过家族世代相传延续至今,如徽墨中的“胡开文”,徽州糕点中的“胡兴堂”,徽菜中的“富兴园”。利用商标权保护老字号,可以有效防止被仿冒和滥用,传统老字号具有历史记忆和文化底蕴,借助商标制度进一步发扬光大。另一方面,除了老字号,徽文化产品还要打造新的品牌,进一步培育新的知名品牌,扩大徽文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第四,利用商业秘密保护徽文化。商业秘密是指不为公众知悉,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并经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其中技术秘密是指未公开的技术信息,它是以图纸、技术资料、试验数据、配方、技术情报等形式体现的制造某种产品,或应用某种工艺相关的技术和知识。徽文化中的传统工艺、制作技艺、原料配方等,都具有技术秘密价值,如宣纸、徽墨的原料配方及制作技艺,歙砚、“徽州三雕”的制作工艺等。应构建严格的保密制度,采取适当的保密措施,防止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核心技术泄露及流失海外。首先加强传承人及生产厂家的保密意识;其次,相关主体应签订关键技术保密责任书,一旦泄密,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四、结语

徽文化是对中原文化的包容整合,属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更是极具地方特色的一大地域文化,其内容广博、深邃。徽文化有其传承发展的文化价值,在面临新兴市场的冲击下,为满足大众对更先进文化的需求,徽文化需要进行创新来促进文化的发展。结合徽文化自身优势,采取多重措施,以加强对徽文化的保护,促进徽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徽文化创新就其本质而言,不在于产生多少原创性的作品或者产品,而在于是否拥有立足现实,又面向未来的创新意识。徽文化也只有从多维度去创新发展,才能保持其生命力,并且历久弥新。

猜你喜欢

徽州传统文化
高山仰止处 幽密跌宕地——徽州大峡谷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徽州人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郑国明 立足传统 再造传统
谁远谁近?
溪边桥下,春里徽州
走徽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