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背景下高校学生应用写作能力提升策略研究

2020-01-02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应用文写作能力大学生

韩 雪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外国语学院,吉林 132101)

应用写作能力是现代人必备的基本能力之一。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大学生不一定能写小说、诗歌,但一定要能写工作和生活中实用的文章,而且非写得既通顺又扎实不可[1]”。在信息技术发达的今天,无论是在日常生活中,还是在经济工作中,应用写作能力越来越受到重视。许多用人单位在招聘启事中都会提出“具有一定写作能力”的要求。大学生的应用写作能力已成为就业能力的一项重要参考指标[2]。

1 新媒体背景下提升大学生应用写作能力的重要性

高等教育培养的是具有高素质的综合性人才,高校毕业生不仅要具有专业的知识,还应具备一定的通用能力。应用写作能力是综合性人才通用能力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人文学科还是自然学科,离开了应用写作都无法将专业知识转化为书面材料。

信息网络化的发展极大地拓展了应用写作的内涵和外延[3]。新媒体的出现,人们每天在网络上因经济、政治、教育、文化、科技以及生活的方方面面而进行沟通和交流,对信息进行获取、分析、加工、制作,这都要求人们具有一定的应用写作能力。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无论是学习和生活还是毕业后所从事的工作,都与网络信息息息相关,因此更应重视应用写作能力的培养。新媒体的广泛应用对大学生的应用写作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已成为衡量其综合素质的重要标准。

2 新媒体背景下高校应用写作的现状

新媒体的发展降低了写作的门槛,人人都可以成为新媒体的“写手”,尤其是作为网络主力军的大学生[4]。当大学生在新媒体上抒发个人情感、发表见解、评论时,其写作的零散化、语言的匮乏性、表达的模式化、思维逻辑混乱性、观点的片面性等问题都被充分暴露出来。这不仅是学生单方面的问题,从一定角度上也暴露出了高校在大学生应用写作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

2.1 学生层面

2.1.1 基础知识薄弱,写作能力欠缺 写作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漫长的过程。而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对写作存在一定的抵触情绪。部分学生在升入大学后很少主动写作,对于教师布置的教学任务也是应付了事。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只有极少数学生在大学期间仍然保持良好的写作习惯。通过网络在线调查发现,部分大学生对应用文写作的认知较少,只了解请假条、书信等简单的文种,并且在文体的具体选择和应用上还存在模棱两可的问题,在应用文写作格式和语言表达的规范性上都存在失范现象,最为严重的是行文过程中缺少逻辑性与条理性。大学生在应用写作方面表现出的问题令人堪忧[5]。

2.1.2 过分依赖网络,缺乏独立思考 互联网的发展为人们打造了资源丰富的信息平台。“有问题找百度”已经成为现代人的一种新的处理问题方式。大学生对网络的依赖性是促成大学生写作惰性的主要原因。网上资料丰富,获取便捷,许多大学生领取写作任务后,不愿意去亲身实践调查,第一时间在网上搜索,获取网络资源,通过网上资料的下载、复制、粘贴、修改组合成文。这种网络资源的便捷性,使得学生找到了写作的“便捷通道”,但是网络范文的规范性本身就有待“规范”,这种贪图便利的快餐式写作造就了当代大学生的惰性。长此以往,学生观察、调查能力都会退化,更加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6]。

2.2 教师层面

2.2.1 理念落后,理论与实践没有充分结合 应用文写作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需要同实际生活紧密联系。在许多高校中,应用文写作仅以理论课的形式出现,教学局限于课堂中理论的灌输,应用文写作的实践性没有落实。教师在授课中仍然以传统的教学为主,没有结合到新媒体的写作特点[7]。讲授的内容不符合学生的实际需求,课堂沉闷,学生排斥。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今天,新媒体使得写作成为一种全民的行为,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积极引入新媒体进行写作和教学。笔者在教学中调查发现,许多学生觉得教师讲授的写作知识过于宽泛,理论化明显,而学生需要的具体的案例与专业、求职、社会实践相关的写作教学相对缺乏。

2.2.2 教学方式单一,没有同互联网结合 传统“黑板+粉笔”的教学方式,是理论式教学的常用教学方法。以往在应用文写作教学中,写作教师认为“写”应当保持“用笔写”的状态,而在互联网发展的今天,“95后”“00后”对新媒体的熟悉和运用,在某种程度上已经超过了教师,调查显示,当代大学生更愿意在新媒体上进行写作。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单一的课堂教学方式显然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在教学中必须引入新媒体写作,才能适应现代社会对写作能力的需求,培养出符合社会要求的人才。

2.3 学校层面

在职业教育背景下,许多高校在课程设置方面更加注重专业课程。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虽然有关于对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但在课程设置上大部分专业并没有安排应用写作类课程。只有少数院校的少数专业开设。学校在整体课程设置上的不重视,使得大多数学生更加不注重应用写作能力的培养。作为现代人必备的通用能力,如果学校层面不重视,不能有计划地去培养,单纯依靠学生的自觉性,很难达到整体层面的提升。

3 新媒体背景下提升大学生应用写作能力的策略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新媒体与传统媒体交融并存,但文字的力量并未削弱。大学生作为新媒体的主力军,是新媒体写作的重要推手。然而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信息时代,大学生的应用写作能力存在着诸多问题,还需高校在教育教学中进一步地引导和规范[8]。

3.1 更新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方法

新媒体背景下,写作的主体、方式和素材都发生了变化。作为高校的应用写作课教师也必须及时更新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方法。在教学中,不但要积极引入新媒体写作的内容,还应把新媒体软件和平台也引入课堂。例如在新闻写作教学中引入微信公众号消息写作。大学生对微信公众号消息并不陌生,很多同学都运营自己或社团、学院的微信公众号。教学中,教师可以选定与学生相关的话题,和学生一起策划一期微信公众号消息。可以使用在线编辑的方式,运用美拍、WPS、易企秀等图文编辑软件,不但编辑文字,还可以插入切题的图片。在编辑过程中,教师要学会运用网络语言,找准切入点,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在写作中注意语言表达的流畅性,事实陈述的逻辑性以及观点的正确和积极性,将线上线下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3.2 充分利用新媒体写作素材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写作资料的匮乏是困扰大学生写作的一个难题。应用写作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需要有社会实践的内容支撑。而在校大学生由于学业的关系,实践少,对问题的认知存在一定的局限。因此拿到写作命题时,往往由于没有材料而很难写出内容充实、丰满的文章。新媒体的大力推广很好地弥补写作过程中资料匮乏的问题。新媒体的信息量大,从国家政策、政务公开、新闻发布、产品推介、科技创新到公关策划、求职招聘等,都涵盖于其中。这些丰富的信息资源成为学生写作中丰厚的“物质基础”,大大弥补了写作中材料不足的问题。大数据时代,信息公开,学生可以把通过新媒体获取的写作素材,应用于自己的写作命题中,同时对既有的观点进行辨析,既丰富了自己的写作内容,又提升了自己的思辨能力。如果大学生能够坚持这样的写作锻炼,写作能力必然会得到提升。

3.3 发挥新媒体写作平台的作用

新媒体背景下,“作品出版”已然是零门槛状态,只要懂得上网、会敲键盘就能够相对自由的发布文字,这对每个人都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尤其是充满好奇心和求知欲的大学生。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新媒体是一种大学生写作的“激发器”。网络信息交流便捷、虚拟空间的包容使得大学生体验到了写作的自由与成就感,激发了其写作的自主性、积极性和能动性。高校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新媒体的作用,给学生提供写作平台。每个学院、社团、班级都应该建立自己的微信公众号,由学生负责运营,并根据其运营的对象实时更新内容,同时要求运营小组内的同学进行写作,再选取优秀篇章刊登,通过对公众号的维护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在应用文教学中,教师更要充分关注新媒体,通过新媒体鼓励学生制作广告设计,引导毕业生制作自荐材料推荐自己,发布新闻信息等,对学生应用写作进行规范。在这一过程中,高校应设置专门的部门加强对新媒体信息的监管,避免学生因人生观、世界观的不成熟而产生思想政治上的错误导向。

4 结 语

新媒体时代,各级各类单位选聘人才、国家公务员招考等都把应用写作能力设为重要的考核方面。大学生应用写作能力的已经成为就业的“硬件”,不容忽视。新媒体的推广为大学生应用写作能力的提升创造了便利条件。新媒体的海量信息为大学生的写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弥补了大学生写作中缺少实践和材料匮乏的问题;新媒体的“低门槛”也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提升了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和自主性。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更新教学观念和方法,利用新媒体平台进行线上和线下教学,对学生的应用写作进行规范,进而提升其写作能力。

信息现代化在为教育提供便捷的同时,也带来了负面作用。当下,大学生在写作方面过分依赖网络,对写作和思考能力都有较大的影响。高校在教育教学中要因势利导,在充分利用新媒体的优势提升学生应用写作能力的同时,也要加强监管,为学生打造纯净的网络空间。

猜你喜欢

应用文写作能力大学生
应用文写作:语言简练、得体、有效
挖掘创造潜能,提高写作能力
加强互动交流,提升写作能力
如何有效提高中小学生的写作能力
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理论思考
职业院校应用文写作教学现状与对策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四种英语常考应用文写作范例
六旬老妇“养出”了个大学生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