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破解艺术设计类学生就业难问题的职业定位观念引导

2020-01-02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艺术设计定位职业

武 珩

(合肥学院设计学院,合肥 230001)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市场竞争日益激烈,高校艺术设计类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愈加突出。在就业过程中,艺术设计类毕业生由于就业方向不明确,可选择范围有限,同时缺乏正确的就业观,导致在就业过程中往往处于劣势地位。面对这种情况,一方面高校要积极分析就业难问题出现的原因,采取相应措施,增强艺术设计类学生的就业竞争力[1],另一方面也要引导艺术设计类学生尽早明确职业定位,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

1 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就业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1 就业率虚高,给在校生过于乐观的错误导向

据相关部门调查显示,76%的艺术设计专业毕业生主要采取灵活就业的方式实现就业,表面上看高校艺术设计类学生就业率比较高,但是就业层次大多比较低。主要发展方向是进广告装饰公司、文化传播公司、艺术培训机构以及工艺美术作品公司等民营企业;还有部分艺术设计类专业毕业生从事电子商务、房地产设计等相关工作;较少学生会继续深造或者进入国家行政机构、事业单位等;当然还有部分学生自主创业[2]。虽然看似均能就业,但是从事相对低端行业、自主创业等的较多,很多在校生并没有看到虚高就业率背后的低层次、就业比例高问题,导致他们在观念意识上对毕业后的就业过于乐观。

1.2 个人期望值过高,心理素质不成熟

艺术设计专业的特殊性使得艺术设计学习成本远高于其他专业学习成本。艺术设计专业学习对学习工具有一定的要求,需要花费额外的费用,对艺术设计专业的花费进行粗略计算,本科四年学习的费用在7万元左右,高投入使得学生在就业过程中投资期望值过高。通过对相关研究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六成以上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对未来工资收入期待在4 000元以上,且对工作条件要求较高,收入高、自由时间多、工作强度小的岗位成为毕业生的主要就业期待。这其中明显反映出了艺术设计类学生的心理素质不成熟,对现实社会和实际的专业工作岗位情况了解少,这也是造成学生就业期望值过高的重要原因[3]。

1.3 就业规划不全面,没有明确的就业方向

艺术设计类学生就业方向主要是动漫设计、园林规划、工业设计、产品设计等。随着国民环保意识的增强,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环境艺术在社会主义事业建设中占据重要地位,城市规划、园林建设以及环境保护专业的发展使国家对艺术设计专业人才的需求较大。对于一些偏爱动漫设计的学生来说,可以到广告公司、动漫公司、网络游戏公司进行工作,设计任务造型。产品设计是当今市场发展空间较大的工作种类,且产品设计作为工业设计的重要环节,对于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然而当前艺术设计类学生就业规划不全面,对自身兴趣爱好不甚了解,对就业范围、可选择的职业、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等也不清晰,因此难以把握未来就业方向,在就业浪潮中随波逐流,导致丧失许多就业机会。

2 艺术设计类学生就业难的原因

2.1 高度自信,职业定位不准确

在调查中发现,艺术设计类学生思想抱负高、充满激情、高度自信,但是由于缺少社会生活经验,再加上对自身没有正确的认识,难以根据社会发展需要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并调整自己的状态来适应工作和社会需求,缺乏正确的职业定位。因此,艺术设计类学生在刚刚进入社会时,面对纷繁复杂的人际关系,往往会变得手足无措,严重打击了学生的热情和自信心。并且由于对社会和自身认识不全面导致常常出现眼高手低的情况,造成用人企业对艺术设计类学生的综合评价较低。

2.2 注重个性发展,缺乏团队精神

从总体上看,艺术设计类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是积极向上的,但是有一部分学生比较追求个性化发展,注重个人风格和自我价值。在校期间比较随意,不积极参与学校、学院组织的各项活动,导致其人际交往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相对较弱,缺乏团队合作精神。在影响毕业生求职的关键因素中,很多用人单位将综合素质作为招聘的首要条件,在与用人单位进行交流的过程中发现,不少用人单位都表示当今艺术设计类学生缺乏团队精神,还有一些用人单位认为大学生沟通能力较差,这些都是造成艺术设计类专业学生就业难的重要因素。

2.3 专业设置和教学理念落后,学生实践能力差

除了学生个体因素外,艺术设计类学生就业难与学校本身的教育也有关系。一些高校艺术设计类专业缺乏专业教学特色,教学模式单一,教学内容明显落后于社会生产实践,与学生实际生活脱离。长期发展导致艺术设计类学生的设计理念落后,实践能力差,难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学校培养的人才难以符合企业的实际需求,供需不匹配也造成资源过度浪费。通过调查发现,艺术设计专业课程设置落后、学生实践能力差等是当前我国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存在的主要问题,如果这些问题不能得到解决,艺术设计类学生的就业问题就难以解决[4]。

3 艺术设计类专业学生职业定位的方法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艺术设计类专业学生就业难问题与高校和学生自身均存在密切联系。对于高校来讲,教学体系的不完善以及教学理念的落后是造成艺术专业类学生就业难问题出现的重要原因;对于学生自身来说,就业规划的缺乏以及职业定位观念的缺失是影响就业的重要因素。因此,高校要重视对艺术专业类学生职业定位观念的引导,积极引导学生根据自身情况进行适宜合理的职业定位,培养实践技能,从而帮助艺术设计类学生能就业,并尽可能就好业。

3.1 确定职业目标

职业定位是学生对自身未来发展的总体规划,确定职业目标在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职业方向直接影响学生未来发展。但是很多学生没有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也没有认识到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因此高校要利用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使学生能够确定自己的职业目标,这样学生在学习期间就有了行动的目标和方向,促进艺术设计类学生开展针对性学习,有目的地根据职业特点和目标岗位要求学习相关知识,培养实践技能,在毕业时更好地与社会需求接轨。

3.2 合理进行职业定位

在就业前,艺术设计类学生首先要了解本专业的就业状况,了解行业市场并把握当前的就业安排和人才需求;其次学生还要清楚地了解自身的发展现状以及与岗位要求之间的匹配程度,做到扬长避短,发挥自身优势,结合艺术专业特点开展职业定位。通过学习,学生能够对艺术设计专业有一个全面而清晰地认识,逐渐培养自己的实践技能,发挥自身特长、优势。在毕业准备期通过不同渠道对专业进行调查分析,在全面了解的基础上,确定自己的职业定位。

3.3 根据社会需求进行定位

社会在不断发展进步,艺术的发展更是日新月异,艺术设计类大学生作为一个艺术从业人员应与时俱进。要善于把握时代需求,对社会大环境有一个充分的认识和了解,了解时代发展方向、艺术发展的方向和本行业的需求状况,将自身专业特点及发展方向与社会需求相契合,清楚地认识社会大趋势,能够帮助大学生把握岗位需求,促进自身的发展进步,使自己跟随时代发展的步伐,根据社会需求及时调整自己的就业职业定位,更好地适应社会。

4 艺术设计类学生就业观念引导的策略

4.1 从学生层面出发

4.1.1 加强文化课基础学习,提高学生综合素养 艺术设计类学生的招生门槛与其他专业相比较低,学生文化基础较弱,这意味着艺术专业类学生到大学期间更应该补齐文化基础短板,加强学习理论知识。通过补基础、强专业,提高艺术设计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在就业中的竞争力。此外,通过文化课知识学习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也能让艺术设计类学生增强其在不同领域的就业竞争力,提高学生的就业层次,扩大就业范围。

4.1.2 养成乐观向上的心态,积极应对就业 在实际中,一些艺术设计类学生存在“等岗位”现象,呈现一种消极就业观念。因此,高校要积极开展就业指导活动,引导学生养成正确的就业心态,在求职过程中以积极向上的心态面对各种困难和挫折,主动参与到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只有积极参与才有可能获得事业的成功。同时通过前端发力,引导艺术设计类学生在校期间要时刻充实自己、装备自己,为求职和面对社会生活做好准备,才能在机会到来时不会变得手足无措[5]。

4.2 从高校层面出发

4.2.1 加强艺术设计类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针对艺术设计类学生就业难的现状,高校在分析原因的基础上应着力加强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使学生对社会竞争有一个充分的了解,使艺术设计类学生的就业期望值更加贴近实际。高校应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贯穿于整个大学学习期间,并且根据不同阶段学生的学习状态、心理变化和专业设立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不同的生涯教育内容和目标。与此同时,高校要利用自身教学资源优势,将专业水平高的教师组建成一支高素质就业指导团队,充分发挥专业教师和就业指导员的作用,结合艺术设计专业的特点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为学生提供专业的就业指导,提高高校艺术设计类学生的就业率,促进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就业工作稳步发展。

4.2.2 加强市场调研,培养专业设计能力 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使市场在人才配置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市场经济也成为衡量艺术设计教育成功与否的重要依据。高校要加强市场调研活动,分析艺术设计行业人才需求状况,以市场为导向,及时调整高校人才培养方案,改革人才培养方法,传统重知识轻教育、重理论轻实践的教育方法已经不能满足高校人才培养的需求,高校要加强学生思维训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创造性和发散性思维的培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同时在教学过程中,高校要适当增设应用性课程,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师的科研项目中去,培养艺术设计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市场竞争意识,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创造性,使学生具备与市场需求相契合的艺术设计能力。

4.2.3 挖掘资源,积极拓展毕业生就业通道 就业渠道的畅通和就业信息的采集是高校学生实现就业的充分保障,就业渠道又被称为生命通道,由此可见就业渠道的重要性。高校要利用优势资源开拓就业信息渠道,建立专业的就业人才信息网,发挥教研基地的作用,搭建一个学生、高校、社会于一体的多维就业体系,并将用人单位、家庭融入其中,发挥潜在资源的优势,促进毕业生实现就业。

针对高校艺术设计类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出现的难题,高校要培养学生的职业定位观念,从学生和高校两个层面出发,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使学生养成正确的职业定位观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猜你喜欢

艺术设计定位职业
定位的奥秘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星.云.海》
《花月夜》
《导航定位与授时》征稿简则
银行业对外开放再定位
职业写作
少儿智能定位鞋服成新宠
我爱的职业
环境艺术设计中的“混沌之美”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