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维协同教学法在影像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2020-01-02

武夷学院学报 2020年1期
关键词:协同学科课程

卓 婧

(福建农林大学 艺术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2)

影像,作为一种独特的视觉印记符号,对历史时空的填充、特定的情感达意、生命哲学的象征都有着不可或缺的视觉意义。它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符号,担负着对时代、历史、文化进行记忆的重任,也是对于社会现实和个体经验的视觉构建形式。

随着数字信息化的普及,我们已进入了一个更高层次的读图时代。影像作为直观、真实的视觉语言,逐渐成为当今时代受众获取信息的最有效介体之一。社会的进步和市场需求的扩大,使得影像与各个领域的关系愈发密切,影像人才的需求也在日趋扩大。影像课程是艺术与技术相融合的实践应用型科目,它在整个社会文明衍进、文化传承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国内高校的艺术设计学科基本均开设了该课程,体现了它在艺术教育体系中的显著地位。同时,它与众多学科以及当今市场需求密不可分,这也对影像课程结构的改革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综和性高校的艺术学科“在多维协同创新管理体系下,学术、项目、行政三个维度各有立足、多维发展。资源各有归属、互为依存,可在任务、人力、资源方面高效协同,形成可持续发展的人才培养环境”[1]。

一、影像课程教学现状剖析

受到传统教育范式的约束,目前国内影像教学有以下现状普遍存在:首先,影像教学在艺术设计学科的定位不清晰,对其课程的功能与性质认识不准确,导致在学科建设中的不被重视;其次,教学形态较为单一,教学本体以教师为主,大多是以主讲教师进行理论讲授、学生进行命题实践的传统模式;再次,教学环境和实践设备相对简陋和匮乏;最后,教学活动及专业交流仅限于教学班级单位等局限性教学环境,具有极大的局限性。以上这些现状普遍存在于现阶段综合性院校中的设计学科,往往会影响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制约影像课程的发展及在设计学科中的能动性。

二、影像教学课程特征

对影像课程的特征的深入剖析,是为课程的教学模式改革夯实基础的必要环节。

(一)独立与统一性

影像课程包括静态摄影、动态摄像类课程。该类课程可以作为独立的艺术门类,为学生毕业后提供独立的就业方向;同时,它又服务于设计学科,可被灵活应用于信息传播设计当中。该类课程是一门整合造型、色彩、美学、技术等领域知识的综合性、多元化交叉学科。

(二)审美与技术性

影像课程具有很强的艺术与技术的融合性,它需要运用现代审美法则和科学的技术实践操作能力进行有效地配合,从而有效地实现影像工作者的创意构思,并高效地解决设计诉求及服务于设计活动。

(三)科学与创新性

影像课程是建立在严谨的科学基础层面上的创造性思维实践活动。在进行实践拍摄前期,影像设计工作者是需要进行科学的调研和整体的策划过程。针对市场环境、受众群体、竞争对手等特征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从而使整个影像实践过程更有科学的依据,同时更好地服务于创新表现。

三、多维协同教学法在影像课程教学的应用

如何在影像课程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等一系列教学改革问题是每位影像教育工作者始终需要探索的问题。“20 世纪70 年代初,由德国物理学家赫尔曼.哈肯创立的协同学是研究从无序到有序的演化规律的新兴综合学科。采用多维协同的教学方法,能让我们在课程中时刻寻找最优化的方案,也就是心中有数、有目的与有计划的进行课题教学”。[2]在协同教学法的影响下,在影像课程中强调以学生为主体,不同专业领域、不同知识构架的师生、企业协同参与教学等多维度协同模式来整合各方向的资源,实现教学知识互补,为学生提供多角度的学习体验,拓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主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此次的改革构想方案如下:

(一)合理设置教学计划,营造真实情境

实现影像课程多维协同改革科学有效地进行,首先需要对课程结构和教学计划进行优化和整合,这不仅包括教师对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构架的设计,还包括营造出学习者主动认知和建构新知识氛围。在理论部分进行不同角色的授课,运用问题式、驱动式等多样化的授课方式完成影像课程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体验。在实践部分可以加入不同类型的实践环境,将拍摄策划、创意设计、后期推广设计等内容合理植入课程实践阶段,能够使得整个实践过程趋于完整的同时,更加系统地再现真实的实践项目的不同维度的融合性。

其次,需要构建协同教学的优化情境。在情境建设中,不可忽视的方面是在教学过程中的学习环境的营造。从硬件上力争实现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拍摄共用影像课程的专业影棚,这样能够使学生充分地感受影像创作的环境和氛围,并可直观且有效地促进理论与实践同步。除此之外,科学有效地引进影像相关企业授课和企业合作项目,鼓励企业与教师协助学生团队共同完成整个课程设计。

(二)加强多维协同教学,实现资源整合

首先,实现以班级小组为单位的协同教学。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实现同专业分组拍摄,使学生在团队互助的形态下进行学习。教师需要运用多维角度来认知不同学生的个体样式,努力实现自由与秩序并行的教学原则,使学生在自由维度的环境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实现学生的创新和综合知识建构的能力表达。

其次,实现以年级为单位的协同教学。影像教学打破同专业年级的局限,进行不同年级学生的协同合作。不同年级的学生可通过设计类课程与影像类课程的对接,进行模拟甲乙双方的商业模式。例如,高年级的书籍装帧课程及商业包装课程与影像课程对接,通过影像服务于书籍和包装课程的图像要素表现,以及对设计成品效果拍摄与呈献的实践项目,能够有效地实现跨年级协同教学的模式构建。

再次,实现以专业为单位的协同教学。艺术设计是一个融合度极高的学科,其影像课程的发展也应突破学科间的壁垒,实现大学科的融合发展目标。在整个影像实践过程中涉及实践项目的立项、实践内涵的建设、实践方案的构架与实施、以及最终的成果效果评价等多个环节。将整个实践内容体系按其专业属性和规律性拆分,发挥视觉传达设计、广告学、动画、产品设计、环境艺术设计等相关专业的同学组建合作团队,使实践成果更科学系统完成,充分地实现跨学科的教学理念。例如,运用项目制教学,将企业一个实际的项目或者是教学团队的研究课题项目进作为课程任务——《乡村振兴团队服务项目》,发挥各专业领域优势,环境设计团队完成乡村改造,环境优化的任务;产品设计团队进行乡村文创产品的开发与设计;广告学团队完成乡村文化传播的策划与营销任务;视觉传达设计和动画团队运用设计和影像的手段完成乡村生态环境和文创产品的宣传推广任务。以此实现跨学科的协同教学,使得学科间的融合度更加密切。

最后,以校内外互动为主的协同模式。在加强校内协同的同时,还需要注重校企合作的协同教学。科学合理地引入企业及企业带头人进入课堂。将理论体系和实践环节进行内容拆分,由教师团队和企业团队进行分别讲授和实践指导,能够凸显各个不同社会角色的优势,进行教学和实践资源的整合。同时,适时引入企业项目,真正意义上实现产学研的校企融合。鼓励学生与客户之间直接建立沟通关系,从而实现协同教学模式及教学环境多维度的全新学习体验。例如,企业将没有时效要求的项目带入课程,并树立商业诉求,学生团队按要求和拍摄规格进行实践,企业可按酬劳进行适当的奖励机制设置,并对优秀的成果进行商业推广应用,既实现了教学任务地完成,又能够让学生深入地感受行业项目的全部流程,并通过商业价值看到自己成果的认可度,从而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参与度,激发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实现教学效果评价,完善影像教学体系

教学效果评价是对教学活动的过程和学习效果的价值判断,是完善整个教学体系必不可少的环节,这个环节要贯穿于整个课程体系当中。通过教学效果的评价,才能对教学活动的前期建设和实施有准确的认知和判断,也为提升教学质量提供保障。首先,该环节中教师应加强学生团队的换位思考的能力。要求学生团队中组员间、团队间进行有效地换位评价,以消费者的视角来审视作品是否满足受众群体的诉求。其次,应引入教师团队及企业参与评价过程,以便多视角地进行全面的效果评价。最后,通过实践成果参赛及展览最终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多维度教学,助力学生强化和巩固现有知识点的同时,将知识点有效地进行系统化整合。

通过以上教学结构的调整和优化,最终实现“聚合政府、社会、高校的师资、课程、平台资源,并以联合培养人才、共享教学资源、共建创客空间、联合办赛办会等形式,将区域资源进行有效协同”[3]。

四、结语

作为高素质人才培养的基地,高校具有与企业、社会跨界的属性,这势必决定了高校艺术设计学科的影像课程建设需要具有创新性和时代性。在多维协同教学法影响下,此次针对影像课程的全方位变革,旨在转变传统思维,强调在教学中实现不同维度的协作方式与教学模式。从课程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教学流程以及学习 环境等多层面进行突破,力争为培养出高水平复合型影像设计人才营造更科学和完善的学习情境。

猜你喜欢

协同学科课程
【学科新书导览】
输入受限下多无人机三维协同路径跟踪控制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四化”协同才有出路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京津冀协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