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海绵城市理论在风景园林规划中的实践

2020-01-02翁佳丽林锦浩梁艺熏吴小刚

武夷学院学报 2020年1期
关键词:绿地海绵风景园林

翁佳丽,林锦浩,贾 真,梁艺熏,吴小刚

(福建农林大学 园林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2)

海绵城市理论实现了对生态设计研究的重大突破,对于优化城市发展理念,促进城市建设转型具有重要作用,还能实现对微气候的有效调节和水生态的良好改善。在风景园林规划中,对海绵城市理论进行实践应用,能促进风景园林规划水平实现大幅度提高,增强风景园林规划效果和综合效益,并能进一步促进海绵城市建设。因此,有必要立足于风景园林规划实践,积极探究有效措施加强海绵城市理论在风景园林规划中的实践应用。

一、海绵城市理论概述

海绵城市,是将城市比喻为海绵,致力于增强城市“弹性”对环境变化进行灵活适应,并对洪涝等自然灾害进行有效应对。在城市降雨丰沛时,就近就地对雨水进行吸收蓄积和渗透净化,实现对地下水的有效补充,并对水循环进行良好调节;在城市干旱缺水时,则将蓄积储存的水资源有效释放出来,并合理利用,促进水资源在城市的“自然”迁移,即借助生态化技术诸如渗、蓄、净、滞、用、排等对LID(即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的良好构建[1]。海绵城市建设,注重对具备生态化和绿色化的各类“弹性”设施进行优先利用,并注重有效衔接“刚性”设施。海绵城市主要通过如下方式对城市问题进行有效解决:(1)对原有生态系统进行保护。通过对各类海绵体,诸如自然河流、草地、湖泊以及林地等进行保护,使城市有效涵养水源,并对水文循环进行良好维护。(2)对生态环境进行修复。摒弃传统滞后的城市建设方式,避免对海绵体造成破坏,采取生态化措施对海绵体进行修复。(3)对新海绵体进行构建。利用LID 技术及相关设施,对新海绵体进行构建,对城市建设强度进行严格控制,对城市不透水实际面积进行有效缩减,降低城市建设开发对水环境造成的破坏[2]。

二、海绵城市与风景园林规划的关系

海绵城市建设极为重视风景园林规划。风景园林规划中的绿地规划能为城市创设良好的绿地环境,为市民提供绿色活动空间,还能对城市噪音、烟尘以及温室气体等进行有效降低,并为城市生产大量的氧气,有助于创设城市宜居环境。海绵城市建设极为重视对景观进行合理规划,据此发挥城市具备的景观生态保持城市水土,改善空气质量的功能。对风景园林进行规划设计,能促进城市形成完整的生态整体,并对外界各类干扰进行有效抵抗,能有效增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城市园林建设和风景园林规划,不能固守传统滞后的建设方式,实施被动管理和养护,而应该遵循生态学的相关理论,对城市园林进行重新认识和合理建设,要明确园林生态学对于城市风景园林建设的重要影响,充分认识到在对风景园林进行规划建设的过程中,园林植物占据的重要地位和发挥的关键作用,尤其要对生态与园林相应植物之间的群落关系进行正确处理,强化园林绿化,增强风景园林的综合效益[3]。

三、海绵城市理论在风景园林规划中的应用案例

福建省厦门市东山水系公园遵循海绵城市理论进行规划设计,取得了良好的景观效果。该园建设雨水花园后,其土壤含水量,孔隙度产生变化,保留了树形优美,长势良好且胸径大于12 厘米的树种,并种植了耐修剪、好管理的树种。雨水花园种植基质厚度为80cm,根据测算,新栽植乔木规格最大胸径为15cm。同时,该园林景观注重雨水设施景观细节设计。其建筑雨水立管处理:将现场原有的建筑雨水管道的出水口进行设计,采用阶梯式排水或卵石引流槽。在功能上起到减少雨水对雨水花园的冲刷,增加雨水花园的景观效果。路沿石水流入口处理:对路沿石进行开口处理,保证路面雨水可进入雨水花园;在开口处设计垃圾拦截挂篮和散置卵石,便于垃圾收集和清理。溢流雨水口处理:溢流口周边80cm 半径范围内布置不同粒径鹅卵石,缓冲径流。

四、海绵城市理论在风景园林规划自然景观中的实践应用

(一)对人工湿地进行规划

在风景园林规划中,人工湿地占据着重要地位。湿地建设能有效促进风景园林环境与当地生态系统实现平衡,并促进对生态环境的有效改善。因此,要加强对自然湿地的有效保护,可借助自然湿地构建休闲旅游区,对湿地污染进行有效改善,并促进湿地生长的各类生物实现健康成长。同时,要充分利用湿地蕴含的水资源,促进湿地周边植物的良好成长,进而实现对区域生态的有效改善。

(二)对园林水景进行规划

在风景园林规划中,要强化园林水景规划,利用各类园林水景,诸如河道、溪流以及人工湖等,对雨水进行有效储存。在园林水景的传统规划中,设计师通常对池底及池壁实施固化处理,形成封闭的水池状态,这种设计方便换水和管理,但对水池水体与外界环境的渗透交换造成了阻碍。在降雨充沛的时期,此类蓄水池才能对其优势进行发挥。在降雨较少的季节,园林用水需耗费大量自来水,极易造成水资源浪费。对此,设计师对风景园林进行规划设计时,要对现场地形进行综合考虑,并着重对低洼地进行设计规划,促进雨水自然汇集到低洼处,实现对园林水面的自然构建。同时,要注重在不同程度上保持水底以及水岸的渗水功能,结合人工湿地,对生态河岸进行建设,实现对水体自净功能的有效提升,进而促进对海绵城市的有效建设[4]。另外,对风景园林进行规划,要注重对雨水储存和园林景观设计二者关系的正确处理,增强风景园林的生态和景观效益。

(三)对园林绿地进行规划

遵循海绵城市相关理论,对园林绿地进行规划,要避免过多改变自然地形。设计师可深入考察自然地形的具体走向以及实际深度,对地形天然凹陷进行灵活应用,将之设计为排水通道以及蓄水池。若风景园林规划中绿地面积较大,设计师要综合考虑林木根系的具体分布,并对集水坑塘进行合理规划和科学设计,以集水坑塘为中心,对各类植被,诸如草地、乔木以及灌木等进行合理配置。对园林绿地进行规划,要准确把握地下管网的实际分布和排水口的具体位置,并与景观设计相结合,对凹地存在的流水管道进行合理布置[5]。据此对园林绿地的排水需求进行有效满足,并彰显园林绿地的景观效果。另外,设计师要注重对植被种类进行科学选用,并强化对人工湿地的良好建设,有效净化水质。

(四)生态景观格局设计

遵循海绵城市相关理论,对景观生态学的基本原理进行灵活运用,对区域景观相应的生态系统实施整体优化,基于对景观生态的科学分析、有效综合和合理评价,构架风景园林的空间结构和具体模式,对区域景观相应的生态系统进行优化利用。要对自然生态的实际过程进行科学判别和有效维护,避免对自然生态造成破坏,对人与自然的具体关系进行有效协调,并对生态基础相关设施进行构建,构建科学的景观格局,实现生态系统的有效保护和对生态环境的有效改善。通过科学设计和合理构建生态景观格局,为雨洪调蓄系统的构建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从宏观上对城市雨洪问题进行有效解决。对生态景观格局进行科学设计和合理构建,具体可从以下方面着手:(1)在区域范围内,将水作为核心,对生态景观的安全格局进行构建,并划分三级禁限建区域,对严格保护区域、限制建设区域以及引导建设区域的具体范围进行明确;(2)将生态景观安全格局作为依据,对区域范围内,以水位导向的各类绿色设施的具体空间位置进行确定,并对重要控制点,诸如潜在径流的具体方向和实际通道、洪涝灾害区域进行判别;(3)将重要控制点作为依据对绿色生态相关基础设施进行规划,实现对区域范围内生态雨洪调蓄系统的良好构建。

五、海绵城市理论在风景园林规划人工景观中的实践应用

(一)对绿化带和园林道路进行规划

在风景园林规划中,对海绵城市理论进行实践应用,首先,要对绿地面积占风景园林面积的比重进行提高,借助环状路网设计的相关园林,对道路占据风景园林的比重进行降低。其次,要秉承连续性原则对绿化植被进行栽植。另外,要结合海绵城市理论,对风景园林道路路面进行科学设计,要对功能齐全的路面材料进行选用,确保路面材料具备良好的透气性,实现对风景园林实际雨水状况的有效改善,并强化雨水净化[6]。

(二)对雨水收集系统进行规划

在海绵城市理论中,城市能对水资源进行吸收蓄积,并合理释放,对风景园林实施灌溉养护,呈现出良好的生态环保效益。应用海绵城市理论,开展风景园林规划,要对雨水收集系统进行规划,对雨水进行环保吸收和有效过滤。要深入考察城市地形的具体特征,并结合园林设计的实际需求,据此对截洪沟进行合理改造,增强其收集储存自然雨水的功能。若园林道路需承载较多行人,应综合考虑附近绿地设计的具体情况,对渗滤沟进行构建,以便雨水实现对渗滤沟的快速流入[7]。同时,要与地面找坡实际情况相配合开展设计,对于硬质道路路面,尽量每隔20m,即对渗滤沟进行设置,确保雨水沿着道路坡度实现对渗滤沟的自然流入,促进雨水收集系统实际蓄水效率实现大幅度提高。在降雨天气下,快速实现雨水下渗,对园林路面存在的积水问题进行有效缓解。

(三)对海绵型道路及广场进行建设

要统筹规划,遵循海绵城市各项建设要求,对风景园林道路高程、绿化带、横断面以及排水系统进行科学设计。采用铺装工艺,并选用透水型材料,摒弃传统滞后的雨水直排以及快排做法,对市政排水压力进行有效减轻。对风景园林道路进行新建和改建,可对道路侧石进行设置,或对道路侧石实施改造,并对雨水排放口进行增加,实现雨水对绿地的有效引入,并对雨水净化收集净化。要秉承因地制宜的原则,在道路绿化隔离带以及两侧绿化带对各类雨水调节设施诸如植草沟、水塘、绿地等进行合理运用,对道路及附近地块存在的雨水径流进行集中消纳,实现对径流污染的有效控制[8]。

(四)对公园建筑物进行规划

对风景园林进行规划,要注重对公园建筑物进行规划,充分发挥建筑物具备的“海绵”特性。要深入考察地形地貌,并对建筑物总体规划和具体布局进行全面掌握,在此基础上,对雨水收集相关系统进行建设。在雨季,可利用建筑内部设置的暗渠,有效收集雨水,将雨水对环形滤水槽进行引入,要采用卵石或砾石铺设滤水槽内壁。滤水槽对雨水过滤后,将之直接引入蓄水池,或借助汇水管与绿化植被相应的种植槽进行连接,对植被进行有效灌溉[9]。另外,要对建筑屋顶进行利用,实现对雨水的有效回收,彰显海绵城市特色。可将花坛建设在屋顶上,对雨水进行有效的渗透净化,汇合雨水流过低绿地,最终实现对渗透浅沟的流入。若降雨持续增多,雨水将经由浅沟实现对渗渠的流入并下渗。

六、结语

综上所述,在风景园林规划中,对海绵城市相关理论进行实践应用,能有效促进风景园林规划水平实现大幅度提高,增强风景园林规划效果和综合效益,并能进一步促进海绵城市建设。对此,要通过对人工湿地进行规划、对园林水景进行规划、对园林绿地进行规划、对生态景观格局规划设计、对绿化带和园林道路进行规划、对雨水收集系统进行规划、对海绵型道路及广场进行建设、对公园建筑物进行规划等措施强化海绵城市理论在风景园林规划中的应用。

猜你喜欢

绿地海绵风景园林
风景园林设计中植物配置与规划研究
乡土植物在工业风景园林中的应用研究
2021年1—6月日本海绵钛产销数据统计
地域文化元素在风景园林设计中的应用
基于地域特征的风景园林设计
解读“海绵宝宝”
超级海绵在哪里?
浅谈林地绿地养护精细化管理
老城区绿地更新策略——以北京西城区绿地提升为例
海绵是植物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