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青年政治人才培养的大学生自我教育体系构建研究

2020-01-02王慧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0年34期
关键词:规划体系人才

王慧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山东济南 250100)

1 青年政治人才的内涵要义

1.1 青年政治人才的内涵

青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青年、关怀青年、信任青年,始终坚持把青年作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生力军。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亲切关怀青年发展、高度重视青年工作,提出了一系列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论述,如2013年5月4日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深刻指出:“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实现我们的发展目标就有源源不断的强大力量。” 2017年5月4日在中国政法大学考察时的讲话中指出:“中国的未来属于青年,中华民族的未来也属于青年。青年一代的理想信念、精神状态、综合素质,是一个国家发展活力的重要体现,也是一个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这些论述,充分肯定了青年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伟大进程中的重要地位,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当代青年的高度重视、充分信任和殷切期望[1-2]。

2019年,共青团中央明确了“青年政治人才”的培养目标,即“具有忠诚的政治品格、浓厚的家国情怀、扎实的理论功底、突出的能力素质,忠恕任事、人品服众”的青年政治人才。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认为,“无论什么时候、 什么领域,只要有青年的地方,就需要青年政治人才。我校所培养的青年政治人才就是坚定信念跟党走,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可靠接班人”。

1.2 青年政治人才的培养路径

应该围绕着青年政治人才的培养使命,构筑青年政治人才的培养体系,进一步浓郁青年政治的文化,营造更加有利于青年政治人才成长的氛围[3]。青年政治人才培养体系的构筑,就是要将思想政治工作,密布于青年学生成长的全过程中。而实现成长的目标,既是教育者的责任,更应该是青年学生成长的自我要求,青年学生应该学会做好自我的思想政治工作,不断地激励自己成长[4-5]。

2 大学生自我教育体系构建是青年政治人才培养的必然要求

2.1 自我教育体系构建是“三位一体”人才培养体系的题中之义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确定了“立足区域经济面向现代服务业,培养具有青年政治特质的管理者和专业人才” 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围绕着实现目标定位,建设课程体系、第二课堂活动体系、自我教育体系有机统一的人才培养体系。课程体系、第二课堂活动体系形成了人才成长的客观实在,大学生自我教育体系则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实现知识由外至内的转化。

2.2 自我教育法是教育者培养青年政治人才的基本方法

青年政治人才的茁壮成长,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青年政治人才是培养和成长两个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在高校营造青年政治人才成长的土壤是培养之意,而要将外在的培养转化为内在的追求则是成长之意。青年政治人才的成长,其根本在于大学生自身的勤奋努力。

自我教育法是指在教育者的引导下,受教育者通过自我学习、自我修养、自我反思等方式,主动接受符合社会要求的思想观念、价值观点、道德规范,以提高自身思想道德素质的方法。运用自我教育法,有助于提高大学生自我教育的自觉性和自我教育能力,进而促使大学生更积极主动、更有效地参与教育活动,进行自我教育,从而更好地达到青年政治人才的培养要求[6]。

2.3 自我教育是大学生自身成长的内在驱动力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内因是根本、 外因是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自我教育是外部价值转向自我成长给养的根本驱动力,如果没有自己的勤奋努力,再优越的学习条件,也不能实现其培养的价值。人的成长终究要由自我教育来完成。构建自我教育体系就是帮助学生学会自我教育,培养学生将自发或随机形态的自我教育,转变为自觉的自我教育意识和行为方式,并终生不辍[7]。

3 大学生自我教育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

通过发放《大学生自我教育调查问卷》,我们掌握了真实可靠的一手数据和资料。以山东青年政治学院等2 所山东高校作为调查对象, 抽取部分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的学生涉及各个年级以及文、理、工各个专业,共发放调查问卷800 份,收到有效问卷700 余份。该文所设计的问卷通过5 个维度:自我认知、自我规划、自我提升、自我管理和自我评价,来调查大学生自我教育的真实状况,通过分析发现,当前大学生自我教育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从个体角度来看,新时代大学生自我意识和自主行为普遍增强,但在认识自我和客观环境时有很大的片面性和主观性,缺乏正确进行自我教育的能力。由于调查的大学生生源所在地大部分在农村,父母外出打工的较多,父母监管的缺失导致大部分大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但他们能比较清醒地认识到自身的问题,并能快速调整自身适应环境,所以在自我教育的5 个维度中,大学生自我认识能力较好。

从外部环境来看,家庭、学校、社会尚未形成合力,在加强大学生自我教育引导、 提升自我教育水平、健全自我教育机制方面还存在很大的提升空间。大学里相对宽松、 自由的学习生活氛围让很多学生丧失了学习目标和学习动力,缺乏学习规划,不能很好地分配和利用自己的课余时间,这都是缺乏自我教育能力的表现。大学生虽然在生理上已处于成熟阶段,但心理上还尚未成熟,因此,对其进行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十分必要。此外,随着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大学生面临的新情况、新困难层出不穷,而他们又没有足够的知识和社会经验来解决。因而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积极地行动起来,形成合力互相支持,创造大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良好氛围,正确地引导大学生,促进其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8-9]。

4 大学生自我教育体系构建的有效途径

4.1 增强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是自我教育体系构建的起点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人生的真谛确实在于认识自己,而且是正确地认识自己。自我教育正是从这里开始。”由此可见,能否正确认识自我关系到自我教育是否能够顺利地开展。我们可以通过学生档案、心理测试、谈心谈话、访问调查、家庭联系等方式,让学生了解自身的优点、缺点,对自己的知识、能力和素质有一个比较客观的认知。

4.2 在进行自我认知的基础之上,积极引导大学生进行自我规划

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和要求,制定出规范、科学、合理的大学规划,是大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重要表现。调查数据显示,绝大多数的大学生拥有自己的人生发展规划,但存在盲目性、被动性和依赖性,人生发展规划还不明确。因此,我们要积极启发和引导大学生,提升他们内在的动力和动机,激发其为实现自己各个阶段的目标而不断的努力。

4.3 鼓励学生将自我规划落实到实际行动中,在实践中进行自我提升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教师要帮助、协调和激励学生落实自我规划,将规划转变为实际行动,并通过自我监督和自我调控,不断提升自身专业能力、实践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等。

4.4 学生在自我认知、自我规划和自我提升的过程中,提高了自我管理水平

学生自我管理水平的提升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会受到知识、情感、意志、社会、家庭、教育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而学生通过自我认知、自我规划和自我提升的实践与体验,不断地进行自我剖析、 反思和内省,逐步提高自我管理水平。

4.5 培养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是自我教育体系的重要环节

自我教育的最有效评价来自学生的自我评价。他人的评价往往带有主观因素和个人色彩,而自我评价则时时告诫自我成长的状况,是一种更有效、更真实的评价方式。我们可以通过探索建立大学生自我成长手册来帮助学生记录成长,学会记录自己的成长历程,本身就是一种很好的自我评价方法。通过记录自己不同阶段的发展状况,引导学生多总结多反思,在自我评价中不断升华自我认识[10]。

5 通过探索学校-家庭-社会合力模式,优化自我教育的联动机制

5.1 大学教育要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注重提升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1)不断优化大学的自我教育环境。该校积极改革人才培养模式,通过深入企业、行业协会、兄弟院校,针对毕业生和在校生进行调研,通过前期对行业市场的分析,进一步明晰了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在此基础上,结合岗位需求,形成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据以确定了培养规格,培养规格确定以后,我们进一步完善了课程体系、 第二课堂活动体系和自我教育体系。

(2)加强引导,将自我教育理念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提升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就要将自我教育理念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在入学阶段、在校阶段,以及毕业阶段,针对不同时期的学生特点展开教育引导,不断提高学生自我认知、自我规划、自我提升、自我管理和自我评价的能力。

(3)建立自我教育评价机制。自我教育的评价有内部评价和外部评价之分,外部评价主要包括学校的评价、实习单位的评价和父母的评价,学校的评价一般包括任课教师的评价、辅导员和班主任的评价、同学间的评价等;内部评价则是指学生的自我评价。将内部评价与外部评价有效结合,建立科学、合理的自我教育评价机制,仍然是我们需要不断探索、深入研究的课题。

5.2 家庭教育应与学校形成教育合力,健全自我教育机制

通过建立平等互信的亲子关系,培养学生自我思考和选择的能力。新时代的大学生多是独生子女,家长给予了太多的关怀与照顾,致使他们缺少了独立生活的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差。溺爱孩子或者压制孩子的不良教育方式,容易导致大学生主观能动性不能得到很好地发挥,削弱了自我教育的基础。而据调查显示,当前不良教育方式的家庭还占据不小的比例,由此看来,通过家庭教育提高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任重而道远。我们应该创设一种良好的教育方式,在家长营造的和谐平等的家庭氛围中,大学生可以充分表达自己的意愿和想法并得到家长的尊重,从而培养他们的自立精神,提高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5.3 社会教育应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去浸染大学生的精神世界,通过建立健康、良好的社会环境为大学生自我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社会风气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大学生的社会化程度,但是目前社会中存在着的一些负面信息,如拜金主义、 享乐主义、 读书无用论等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导致一部分学生自我麻痹、意志消沉。因此,我们应从优化社会环境入手,积极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盈大学生的精神世界,建立向上、向善、向美的社会新风尚,从而引导大学生自觉刻苦努力、健康成长。

猜你喜欢

规划体系人才
人才云
我们的规划与设计,正从新出发!
构建体系,举一反三
规划·样本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规划引领把握未来
快递业十三五规划发布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