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工科背景下独立院校理工类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的构建
2020-01-02项俊华
项俊华
(广西大学行健文理学院,广西南宁 530005)
在新经济和新产业背景下,新工科具有跨学科整合的特点,主要是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提高素养。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在新工科背景下,独立院校理工类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构建对缓解大学生就业形势有帮助。顺应新时代要求,对独立院校理工类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改革,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标准,优化评价流程,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方位发展,是高校教育工作者亟待解决课题之一。该文就独立学院理工科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的构建进行研究。
1 独立院校理工类学生综合测评的内涵特征
1.1 测评内容兼具外显性和内隐性
大学生大综合素质评价应包括“德、智、体、美、劳”五大方面,这是对大学生的素质定位的基本准则[1]。其中,“智”“体”可通过课程考核与体测成绩的量化进行间接考核。但是,“德”“美”“劳”三大难以量化,如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价值观、个人修养、心理健康等,若要进行量化评价具有很大的难度。这些因素具有非显性特征,隐蔽性较强,需要通过言行来表示,根据一定的保障进行量化和识别[2]。
1.2 测评过程隐含复杂性和主观性
当前,独立学院理工科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大都以《普通高校学生管理条例》等文件为依据,从而根据“德、智、体”三大方面的相关要求去确定各项指标,并对各类指标进行赋权、汇总得分,进而确定学生的综合素质测评总分。其中,对学生德育的评价可细分为个人素质、思想品德、集体活动参与情况等方面。难以统一制定细则和量化评价标准,评价工作高度复杂。评价指标、评价方法、组织和参与各环节的建设由评价小组负责,评价小组由领导、 辅导员、学生干部、普通学生等多主体组成[3]。评价主体多样,标准不统一,带有主观性。
1.3 评价结果具有相对性和片面性
独立学院理工类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是根据学生特定阶段的发展情况为出发点,根据现有评价体系,收集实施阶段的相关数据,带有一定的主观因素,评价小组成员对评价目标、 评价标准及评价结果的理解不一致,也很难充分反映被评价人的信息,相应的信息只能根据评价指标来理解,所得到的评价结果是不完整的,是相对性评价[4]。
2 独立院校理工类学生综合测评现状及不足
2.1 X 独立院校理工类高校综合测评概况
目前,广西X 独立学院评定时视德、智、体、美、劳各方面的情况,分别量化计分;分专业、按班级,依据个人所获总分多少,从高到低依次确定获得综合测评的等级。若总分相同,加权平均分高者列前。综合测评包括操行表现、学业成绩、社会实践、科技创新4 个方面内容。其中,操行表现=基础分+奖励分-扣除分,学业成绩=加权平均分×(超计划选修课程奖励系数+1)-扣除分;社会实践的测评包含担任工作职务情况、获得各类资格和技能证书情况、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情况; 科技创新的测评包含参加科技创新实践情况、参加各级科技学术竞赛情况、获得科技发明和获得国家专利情况、在刊物上发表作品情况。综合测评的等级分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级。
广西X 独立学院理工科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主要以学年测评与毕业综合测评为主。其中学年综合素质的评价包括有学生自我鉴定、班主任评价、宿舍楼栋管理员评价、奖惩情况、学部意见、学年修读课程成绩六大部分。其中班主任评价、宿舍楼栋管理员评价包含政治思想表现、道德修养、文明行为、参加各类活动、组织纪律、学习态度、劳动表现、体育锻炼及身体素质、人际关系、任学生干部工作表现、操行等级、宿舍内务卫生,评价等级分为“优”“良”“中”“差”。此外,毕业综合测评由操行等级得分、学习成绩加权平均分两部分组成,操行等级的具体分值为“优:15~17 分”“良:12~14 分”“中:10~11 分”“差:10分以下”,学习成绩加权平均分为学生评价时在校期间学业成绩的加权平均分。不难看出,综合测评的评价标准比较笼统,未形成详细的、科学的、可量化的评价标准,评价个人主观导向强,对学生个人成长缺乏指导价值。
2.2 “新工科”背景下独立院校理工类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的不足
2.2.1 评价导向模糊,重评价轻发展
广西X 独立学院现行的理工科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主要是根据学生整学年内的阶段性学习、发展成果等进行评价,未能很好地发挥评价机制对学生长效作用,忽视了社会适应、创新实践因素等对学生综合素质积极影响。为了引导学生的发展和自我完善,评价应将多学科评价、人文素养、核心能力与素质的反馈的得分等纳入其中,从而发挥评价的引导和激励作用。
目前,广西X 独立学院在综合素质评价工作中存在导向性模糊、重评价轻发展的问题。尽管学院目前倡导素质教育,但以学生的创造力和个性发展为重点,强调全面教育,对综合素质评价指标的内容设置了更为全面的评价指标,但是,传统的考核理念在实施过程中很难改变。现在仍然强调的是对学生德、智、 体3 项教育内容的评价,忽视了对学生实践能力、创新精神、人文精神、终身学习能力等基本素质的评价。在广西X 独立学院理工类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中,虽然将全面考察作为基本原则,但对逻辑思维、社会实践、志愿服务、专业知识水平等难以量化的指标进行了调查和评价中忽略了计算对象。这种对理科类教育方式,与我国现行教育政策所倡导的素质教育理论标准不相符。
2.2.2 评价主体单一,重结果轻过程
总的来说,学生工作与管理部门对广西X 独立学院的优秀评价工作有统一的安排与指导,各学部根据学部实际情况组织开展。在实际开展中,各行政班级成立评议小组,班主任或辅导员作为评委小组组长,根据评议小组成员对班级学生的了解程度进行评议。可见,辅导员承担着评议小组的组织者角色,负责评议工作的领导及决策,而学生干部则负责学生反馈信息的收集,并做好方案落实的监督工作。辅导员和学生干部负责综合评价和核算。但在考核过程中,班级的监督作用未能得以发挥,因此作为评价对象,大部分学生处于被动地位。由此可见,这样的评价体系中,而且评价主体相对而言比较单一,考核评价工作太过注重评价结果,而忽视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过程,未能充分地反映出独立学院理工科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状况。
广西X 独立学院理工科学生综合素质测评采用单一的操作方法。首先,目前的评价大多采用学生自我评价、同学互评、班委与班主任评价等方法。评价结果很容易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导致测评的可操作性不强,难以保证测评结果的客观和公正。其次,综合素质测评是根据测评得分对班级或年级学生进行排序的相对评价方法。评价前后对学生学习状况和发展程度的关注和比较较少。因此,评价仍然侧重于结果的评价目的,即对学生的总结性评价,而忽视了测评目的,通过结果反馈改进工作。
2.2.3 评价体系陈旧,缺乏新工科特色
对理工类学生的综合素质测评需要充分体现出时代特征,反映经济社会发展趋势。目前,广西X 独立学院测评体系主要集中在道德、智力和身体方面,指标设计不全面,未能充分反映出学生的可持续竞争能力,如计算机和数字能力、创新实践能力以及终身学习意识等。“新工科”人才的培养要跟上时代步伐,学生知识储备要全面,根据信息技术时代特点、掌握核心技术、自主学习能力强等,把软实力纳入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内,体现“新工科”特色。
3 独立院校理工类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建设路径
3.1 构建科学灵活的评价体系,完善评价内容
理工类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只是反映成长过程,并不是最终的反馈,注重独立院校理科生综合素质的培养,鼓励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更加积极与全面地提升个人能力,进而提高综合素质[5]。在测评体系的构建中,不仅要从“德、智、体、美、劳”5 个层面打分,还要加强对评估过程的监督,将评估内容、评价结果相结合,充分结合专业特色和实际情况,调整评价指标,明确各要素,鼓励学生提高个人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理工科学生综合测评分析过程中,没有突出“新工科”的特点,不能充分反映理工科学生的核心竞争力和素质要求。因此,独立学院理工类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的构建应该是科学的、灵活的,特别是对评价要素的选择应突出专业特色。
测评评价指标的多样化可以对理工类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全面的评价,测评内容要以理工科学生为出发点,具有针对性,结合理工类学生的专业特点和培训概况,适当地调整测评内容,并科学地确定所占各评价指标的权重[6]。该种方法有利于实现独立学院理工类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个性化。除了测评内容多样化、个性化之外,还需要突出专业特色。对于独立学院理工类学生来说,测评的重点无疑应该放在自主学习和创新素质上。独立院校应以学生的培养目标为出发点,根据不同的专业特点,多加考察测评内容。
3.2 加强过程教育优化评价体系,促进全面发展
首先,要夯实基础,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学生核心道德素质。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贯穿于大学教育的全过程,表现为爱国主义、政治理论课、校园文化、艺术活动等形式。要切实加强理工类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学生的核心道德素养、民族情怀和身心素质,为综合素质的提升、评价奠定基础。此外,开设“第二课堂”,提高学生参与第二课堂组织活动的积极性,并完善成绩单制度,从而得到相应的学分,确定第二课堂活动的课时和学分,量化参与第二课堂活动的人数,形成理工类学生动态、个性化的综合素质发展档案。此外,要加快完善网络评估系统,并搭建信息平台,能够快速构架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相关数据信息,把理工类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现状记录下来,帮助学生自我管理,为测评工作顺利开展奠定基础。
3.3 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调动多元化育人主体参与评价
理工类学生测评是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辅导员的高尚道德品质是理工类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实施与优化的重要保障。作为综合素质测评体系的重要组织者、实施者、监督者以及评价主体,辅导员在测评过程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其需要承担学生到思想指导、学业指导、活动组织、社会实践指导、志愿服务指导、健康人格培养以及良好身心素质培养等相关职责,其自身的“三观”、师德、知识储备以及职业愿景等综合素质对学生有着深刻影响,间接影响学生综合素质到培养。由此,高校需注重辅导员的选拔和培养,重视提高辅导员的职业修养,加强辅导员道德品质教育。此外,还要充分调动学生工作部门、教务、团委等部门参与到理工类学生综合质量测评体系标准的制定中来,确保评价体系发挥“全员”力量,育人效果,并加强过程管理,做到“全过程”干预,进而形成多学科、综合参与、全程监督的综合素质测评体系,以发挥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到“全方位”育人效果。
此外,还需改进现有测评体系。首先,独立院校须确保测评主体多样化,如此方能确保测评结果科学和公平。在实际操作中,可由辅导员和班级小组成员组成评价主体,全过程参与测评工作。同时,还可以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测评工作中来,测评对象也要自我评价,也可以将学校任课教师或者家长纳入测评主体之一,随后将所有评价结果综合起来,确保测评结果科学性。另外,外部监督机制也要进一步完善,在评估工作前期,可以邀请高年级学生做指导,高年级学生经验比较丰富,在整个测评工作中遇到问题可以进行相应指导,同时也可以作为监督的主体,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出现评估效果信度和效度差等问题。综上所述,评价主体多元化需要从外部监督入手,确保整个评估工作的正常进行,根据评估结果,加强对学校管理教学工作的约束,激励学生不断提高自身素养,最终实现教学目标。
4 结语
独立学院对理工类学生的培养是以综合素质测评内容为依据,新时期我国对大学生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提高教育质量,要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出发点,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在新工科背景下,独立院校理工类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构建对缓解大学生就业形势有帮助。通过分析,研究发现X 独立学院理工科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规划与实施中存在导向性模糊,评价主体单一,缺乏新工科特色等问题,并提出构建科学灵活的评价体系,建立全面完善的评价内容;加强过程教育优化评价体系,促进全面发展;调动多元化育人主体参与评价,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三大建设路径建议,以建立新时代、新工科要求的评价体系,全面了解独立院校理工类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全面分析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准确了解每个理工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