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习近平文艺思想引领艺术理论教学改革与实践的研究
——以《中外美术史》为例
2020-01-02傅越悦
傅越悦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江西南昌 330038)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形成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思想,不仅为文化事业的繁荣与发展提供了行动指南,还为艺术理论教学改革提供了根本遵循。艺术理论课程是指导学生创作实践的基础课程,对培养新时代高素质艺术人才有着重要作用[1]。笔者认为,在艺术理论课的教学实践中,必须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文艺思想,全面担负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坚持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塑造相统一,在专业课程中引导学生塑造良好品格,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艺术人才。
1 当前艺术理论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分析
习近平文艺思想是当代中国文艺实践的科学总结,新时代社会主义文艺的旗帜和方向。对标习近平文艺思想,艺术理论课程教学实践,还有些需要解决的具体问题[1]。
1.1 教学理念
艺术理论课程偏重提升专业素养,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艺术观、价值观,立德树人、铸魂育人重视不够。以《中外美术史》课程为例,大多数院校虽开设艺术理论课程,往往只是纯粹地讲授理论基础知识,很少关注学生的内在素质、 文化底蕴和全面发展,没有将塑造学生品德、培育学生价值观的精华内容深挖出来;对习近平文艺思想精髓要义领会不深,思考不深、研究不深;对如何引导学生深刻理解、准确把握习近平文艺思想丰富内涵,用于指导教学实践还有差距;对培育文化自信重视不够,对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教学中,缺乏行之有效的举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艺术理论教学的融合度还不高[2]。
1.2 教学内容
艺术理论课程的教学内容基本定型,围绕着历史的时间框架对艺术理论进行阐述,同时以相关叙述、作品赏析、个例讲解为辅助信息,没有把知识性和价值性有机统一起来。以《中外美术史》课程为例,其目标是让学生熟悉掌握不同的艺术风格与流派、代表艺术家及典型的艺术作品,能辩证地把握历史的发展脉络与趋向,将所得领悟物化于自身的艺术作品中。这样的课程虽能使学生学习到专业知识,但无法塑造学生的价值观,帮助学生作出正确的价值选择与价值判断。
1.3 教学方法
艺术理论课程往往使用单一的教学模式,未体现出主导性与主体性的统一。绝大多数艺术理论课程的教学延续了以往最常用的教学模式,即以教师讲授知识为主,被动灌输,难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相比之下,其他实践课程意图培养学生表现技法的能力,需学生主动参与动手,做对应的技法练习。学生在实践课程中的参与度和感受度更强,导致理论课程显得更加枯燥无味。虽然,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采用多媒体设备教学已成常态,教师往往以播放幻灯片和教学视频为主,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但教学方式过于单一,方法过于传统,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3]。除此之外,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未充分体现,仍然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缺乏与学生的互动与交流,难以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
综上所述,艺术理论课程在教学理念、 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方面仍存在着不少问题。在不断推进美术教育改革的过程中,艺术理论课程的教学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坚持以习近平文艺思想为引领改革艺术理论教学势在必行。
2 用习近平文艺思想指导艺术理论教学改革
习近平文艺思想中“人民文艺”思想,内涵丰富,所涉范围广。论述是在现实需求和广大文艺工作者的期望中孕育而生,囊括了文艺与生活、 文艺与时代、文艺与文化传统、文艺的风格与创新、文艺的价值观等多个问题,为文艺创作工作指明了方向。艺术理论课程作为培育新时代高素质文艺工作者的专业基础课程,应成为习近平文艺思想的载体,为未来文艺工作者指引创作道路,提供行动指南。在习近平文艺思想的指导下,根据目前所存在的问题,艺术理论课程可以从以下3 个方面推进教学改革。
2.1 优化教学理念
教学理念对于教学而言,是先导和灵魂,起着指导作用。但当前偏重提升专业素养的教学理念已无法满足新时代的课程教学要求,因此,更新教学理念迫在眉睫。优化教学理念应从两方面进行:一方面,从简单的知识传授转向重视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坚持用让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全面协调发展的教育理念引领教学,合理地统筹安排教学内容,注重在教学实践中发挥艺术理论和专业课程立德树人的教育功能,使学生在深研理论、学习专业知识的过程中塑造正确的价值观,在价值观的塑造过程中增长知识,充实自身的精神境界,做到“教书”与“育人”有机统一;另一方面,要推动培育学生艺术创新能力和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相结合,使文化自信成为学生勇于创新实践的精神支撑。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我国作家艺术家应该成为时代风气的先觉者、先行者、先倡者,通过更多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文艺作品,书写和记录人民的伟大实践、时代的进步要求,彰显信仰之美、崇高之美,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鼓舞全国各族人民朝气蓬勃迈向未来。”专业教师应当通过艺术理论课程感召学生释放出文化创造的热情,强化学生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承担起传播中华文明的重任。
2.2 充实教学内容
艺术理论课程不应只是简单的传授专业知识,还应充分发挥好教育的作用,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帮助学生在错综复杂的社会环境中辨别真善美与假恶丑,作出正确的选择。教师应在知识内容讲授中注重发掘真善美的品德内涵,将价值观的引导和塑造渗透于知识讲授中[4]。因此,教师应在习近平文艺思想指导下,把握习近平文艺思想的开放性、时代性等特点,从以下3 个方面进行改进。
2.2.1 牢记立德树人
习近平总书记在给中央美术学院老教授的回信中指出,“做好美育工作,要坚持立德树人,扎根时代生活,遵循美育特点,弘扬中华美育精神,让祖国青年一代身心都健康成长。”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是教学的核心使命。教师应在中扮演好先进思想文化传播者、共产党执政坚定支持者、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角色,充分发挥教育价值引导、精神引领的作用,帮助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情怀,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学术观。以《中外美术史》课程为例,教学应结合具有积极导向的内容,拓展和增补授课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弘扬优秀的传统美德。如徐悲鸿的《愚公移山》,教师可以从艺术家的创作意图切入,讲述该作品的创作时期是中华人民齐心抗日的艰难时刻,艺术家意图表现中华人民抗日的决心和毅力,鼓舞人民为取得最后胜利而努力,以画为战,为保卫祖国献一份力,以此培育学生民族精神、激发学生爱国情怀。
2.2.2 融合传统文化
目前,艺术理论课程体系中主要包括两大模块,一是概论类课程,如艺术概论、设计概论;二是史论类课程,如中国美术史、外国美术史等。这几类课程内容都涉及历史不断地变化与发展,与中华民族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独特传统文化有着部分重合。面对国际文化交流中的竞争和冲击,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不仅是延续中华民族精神命脉所需,也是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因此,在艺术理论课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文化至关重要。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文艺工作者要善于从中华文化宝库中萃取精华、汲取能量,保持对自身文化理想、文化价值的高度信心,保持对自身文化生命力、创造力的高度信心,使自己的作品成为激励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不断前行的精神力量。”根据习近平总书记对文艺工作者提出的希望,教师在培养新一代的文艺工作者时,必须从此入手,找好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切入点,把握好传承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与借鉴外来优秀成果的关系,让学生感受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从心底认同优秀传统文化,自觉成为传承、发展、创新优秀传统文化的先行者、实践者。
2.2.3 坚持与时俱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艺,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精神。任何一个时代的经典文艺作品,都是那个时代的社会生活和精神的写照,都具有那个时代的烙印和特征[4]。”这就要求艺术作品体现时代性,把握好变与不变的统一。因此,教师对教学内容的设置既要坚守优秀传统,又要与时俱进,密切关注国情、热点问题、研究现状、专业发展情况等问题,坚持因时而兴,乘势而变,随时代而行,与时代同频共振,将基础理论与实时案例相结合,介绍艺术产业的发展趋势,引导学生了解最新的相关信息,掌握相关行业的发展动态,以此开阔学生的眼界,增长学生的见识,拓宽学生的思路,帮助学生创作出紧扣时代脉搏,承担时代使命,聆听时代声音的艺术作品,避免被时代淘汰[5]。
2.3 丰富教学方法
针对目前教学方法传统单一的情况,笔者认为,教师学习贯彻习近平文艺思想的创新性,不能只停留在教学理念与教学内容的创新上,还要有教学方法上的创新。教师应打破传统的模式,创新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形式,助推教学方法的转变,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教学过程中,除了使用讲授法和案例教学法,教师还应融合小组讨论式教学与情境教学等多种教学方式。
2.3.1 小组讨论式教学
小组讨论式教学是学生在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独立思考后,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学习的一种教学方式。在艺术理论课程的教学中,对于概念的介绍及案例的分析,教师可以根据教学情况提前布置任务,巧妙地分层次设计问题,有步骤有目标地来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使学生在解答与讨论的过程中能够提高认识、理解知识、主动思考、增进交流。如《中外美术史》课程中的青铜艺术章节,教师可以提前布置任务,引导学生课前收集分析资料,课中引导学生分小组讨论不同时期的青铜器艺术作品特点,教师再结合时代背景的讲解,引领学生探究审美意识变化的原因及发展。
2.3.2 情境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尤其是对于艺术作品的分析,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使用生动的图片、语言、音乐、视频等多种形式创设出所需的情境,把教学内容融入具体的、生动的场景中,甚至可以邀请学生采用角色扮演的方式,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融入教学活动中,模拟再现艺术作品中所呈现出的情境,让学生拥有身临其境的体验,感受艺术作品场景中人物的状态,体会艺术家创作的初衷,更好地理解艺术作品的深刻内涵,从而提高教学的整体质量,提升教学效果[6]。如《中外美术史》课程中对《荷拉斯兄弟的宣誓》的赏析,教师可以邀请学生分别扮演艺术作品中的形象,让学生融入角色之中,感受荷拉斯三兄弟愿意为国而战的坚定,母亲、妻子的担忧,妹妹同时作为敌国战士未婚妻的两难心情,更好地体会到国家利益重于个人感情这一主题思想。
3 结语
当前,新时代艺术理论课程还处在不断发展与完善的阶段,在这个多元文化的环境下,面临着诸多价值的选择。虽然多种文化元素的融入,丰富了教学实践中理论的内涵和表达形式,开阔了教师和学生的国际视野,但也为艺术理论课程的教学带来了一定程度的挑战。因此,教师应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文艺思想,用习近平文艺思想武装头脑,引领艺术理论教学实践,坚守正确的教学理念,承担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担负起时代所赋予的使命,增强艺术理论教学的文化自信,为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