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教育”模式下高校“家校合作”育人机制的构建

2020-01-02喻小红朱小龙

梧州学院学报 2020年3期
关键词:互联网+教育家校育人

文 珂,喻小红,朱小龙

(1.2.3.安徽工商职业学院,安徽 合肥 231131)

家庭和学校是学生成长过程中两个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家校合作是指家庭和学校形成合力对学生进行教育[1]。一段时间以来,对于幼儿园至高中阶段中,家校合作的教育方式被广泛提及和运用,并形成了较为健全的运行机制。而关于高校阶段家校合作育人机制的探索则较为滞后。原因是在我国传统的教育观念里,学生在大学阶段已经长大成人,具备了自我意识和自主能力,所以在学生进入高校后,家庭往往就不再扮演日常教育参与者和实施者的角色,而是由高校与学生之间进行直接对话沟通。即使偶尔有家庭角色参与到对高校学生的教育中来,也是出现某种情况后的临时性措施,普遍未形成连续的、有效的家校教育合力[2]。

为有效弥补家庭在高校学生教育中的缺位,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明确指出:“学校要探索建立与大学生家庭联系沟通的机制,相互配合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3]。此后,有国内学者开展了高校教育中家校合作有关问题的研究,并取得了部分研究成果。例如,亓振华等针对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面临的新形势和新挑战,提出高校要重视家校合作的育人形式[4];李冰寒等从解决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角度,提出了构建家校合作模式的必要性和可行性[5];郑旭针对大一新生入学初期面临的生活、学习、思想等方面问题,提出需要借助家庭教育的力量,形成家校合作的新型教育管理模式[6];刘翠兰在《高校家校合作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中提出,应注重大学生独立人格的培养,避免家长的“过度参与”,凸显并尊重大学生的主体地位[7]。综合来看,以上高校“家校合作”育人的研究内容多集中于思想心理教育内容,强调家庭角色的有限参与。

“互联网+”时代,信息化技术的发展与普及为高校教育摆脱传统学习空间限制提供了基础支撑,线上线下混合式教育等新型教学模式开始走进大众视野,成为课程改革的推进方向。“互联网+教育”,其显著特点是线上教育、线下学习和协作学习的相互融合,追求的是网络学习和传统教育的深层融合,以构建在线化、自主化、个性化的开放课堂[8]。随着“互联网+教育”的持续推进,高校开展网络教学、学生网上自主学习成为新的业态。这种教学模式下,对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自主学习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来看,完全依靠高校学生的自我管理,还难以达到应有的教育效果。因此,在“互联网+教育”模式下,需要进一步强调家庭在高校学生教育中的作用发挥,在家校之间探索建立更加密切的合作育人机制。本文就“互联网+教育”模式下高校实施家校合作育人机制的必要性和基本原则进行探讨,进而提出构建“家校合作”育人机制的实施途径,以其为提升“互联网+教育”模式下学生学习质量提供有益参考。

1 构建“互联网+教育”模式下“家校合作”育人机制的必要性

一是实施“互联网+教育”模式的必要保障。“互联网+教育”虽然是大势所趋,对于发展素质教育、提升学生综合能力大有裨益,但是目前正处于初步探索阶段,面临着教学质量难把控等因素。例如,在互联网教学中,因学生自我约束能力不足,导致其难以长久保持注意力,而教师在在线教学过程中又难以像课堂教学一样进行及时的督促提醒[9];网上实时教学,客观上要求学生进行认真的课前预习,但是如果监督不到位,很多学生却难以有效落实,后果是正式上课期间,学生跟不上、听不懂,从而影响教学质量。解决以上问题,迫切需要学生家长的积极参与,需要他们积极配合老师做好学生的教学管理工作,例如及时提醒学生进行必要的课前准备,按时参加互联网教学活动,严格遵守听课纪律等。

二是助力高校学生素养提升的必要方式。“互联网+教育”模式如同一道催化剂,为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等核心素养创造了有利条件。但是,这种素养又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甚至对于很多自制力不强的学生而言,依靠自身还难以自觉养成。因此,需要家校之间共同助力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在这期间,学校、家庭、学生三者之间要通过有效的互动,强化“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10];通过学校的指导和家长的督导,帮助学生掌握在线学习的特点和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家校之间要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及时有效的检查、激励和反馈,以便进行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的调整,使学生更主动地进行学习。

三是完善高校办学水平的必要制度。高校的建设发展能否适应时代发展需要,取决于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校与学生家长进行充分的互动,是调查办学满意度的有效途径,通过互动可以及时了解教学和管理中存在的不足,为加快完善工作制度提供有益参考。而且因学生家长来自于各行各业,更不乏行业中的佼佼者,通过充分的沟通,不仅可以征得意见,更可以直接获得很多宝贵意见和建议,从而促进高校办学质量的不断提升。

四是构建和谐家庭关系的必然选择。随着社会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当前家庭关系中也出现了一系列危机。比如,由于陪伴时间的减少,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感情逐渐淡漠;比如,随着学生自高中升入大学,突然失去了家庭强有力的监管后,就出现了厌恶学习、逃课甚至违纪违法等错误倾向。以上行为的出现,影响了学生的个人成长,也影响了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甚至给家长留下无法挽回的遗憾。因此,高校学生家长积极参与到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对学生进行必要的督促提醒,有利于帮助学生逐步建立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观念和意识,也有利于学生家庭的和谐温馨。

2 构建“互联网+教育”模式下“家校合作”育人机制应遵循的原则

2.1 一致性原则

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是学校和家庭的共同责任,同时也是双方的共同目标。在家校合作过程中,必须保证家校双方在育人目标上的一致。只有确定了一致性的目标,双方才能展开有效的沟通,形成对学生教育上的合力,进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2 及时性原则

及时性原则强调沟通的双方之间的矛盾问题需要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在问题出现的初期,只要稍加注意,就可以用很少的时间和精力把一个可能带来很大隐患的问题解决掉。而任由问题积少成多、积小变大,就可能发展到无法正常解决的境地。以上原则适用于“互联网+教育”模式下家校之间的协作沟通。一方面,家长和学校对学生参与网上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各类问题,要相互之间及时沟通、及时解决。另一方面,家校双方在学生的教育理念、教育方式上出现分歧时,也要尽早达成一致,避免分歧越来越大。

2.3 关键性原则

关键性有两层含义:一是要抓住重大的、根本性的问题;二是解决问题要标本兼治,避免问题重复出现。受时间、精力等限制,家校双方的沟通合作要做到时时处处、面面俱到。所以,在针对高校学生的相关问题进行沟通的过程中,家校双方要抓住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根本性的以及会形成长远影响的的问题,尽量在有限的时间内实现沟通效能的最大化。同时,沟通双方都要强化问题导向,针对沟通过程中提及的各类问题及时予以解决,避免就一个问题或者同类问题反复沟通,浪费不必要的精力和时间。

2.4 平等性原则

家校之间平等相待是相互认可和长期有效沟通的基础。沟通过程中,双方均要从促进学生成长的角度出发,既坚持各抒己见、充分表达真实想法和意见,又充分尊重对方的地位和想法,彼此之间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相互配合,努力在各个具体问题上达成一致。

2.5 互补性原则

高校和家庭在学生教育中具有各自的优势。例如,学校教育具有规范性和系统性,能够兼顾思想道德教育和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授,但是由于受众很多,所以缺乏个性化,有时也不能兼顾所有学生的感受。而家庭教育的优势在于对教育对象知根知底,教育的针对性、时效性和情感性会更强,更有利于学生接受,但也存在教育的随意性大、方式方法不科学等问题。因此,在家校合作机制下,家校双方要注重发挥各自的优势,相互弥补对方的不足,实现家校教育的互补和统一。

3 “互联网+教育”模式下“家校合作”育人机制的构建

3.1 确定双方认可的育人目标

高校和家庭对教育对象有共同的目的,就是为了孩子能够健康成长成才[12]。高校与学生家庭之间只有以学生的整体成长进步为判断教育效果的基本依据,共同遵循科学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思路,相互之间才能不断达成共识,彼此增加合作互信,共同营造有利于学生成长的教育环境。双方之间在合作过程中,还要充分考虑到高校学生已经长大成人,要给学生个人留有足够的个人空间,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尊严,要充分认识追求个性特点与不服从管理、不认真学习等错误行为之间的本质区别。无论是学校还是家庭,学生个人能够自行处理的学习和生活问题,都不要再插手干预。

3.2 高校和家庭的角色定位

首先是高校和高校教师的角色定位。高校要做家校合作的积极倡导者、组织者和执行者[13],积极发挥自身的专业优势,在家校合作中发挥推动作用。例如,在高校开展各项互联网教学过程中,学校和教师既要直接与学生对话,对学生的听课学习情况进行调查了解,又要采取多种方式通过家长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对于教学中发现的各类问题,也要及时告知家长,以引起家长重视并引导家长发挥作用,促进有关问题的解决。其次,家庭和学生家长要做家校合作的积极参与者。家长要充分认识到参与到高校学生教育工作中的必要性,利用自身了解孩子的特点以及情感上的优势,积极配合学校老师做好辅助工作,及时督促学生按照规定的时间节点落实学习任务、跟上学校的整体教学进度。

3.3 制定科学合理的职责分工

有效的合作需要建立在明确的分工基础上。家校之间的合作更需要根据双方各自的特点明确好职责与分工,从而避免合作过程中的重复性劳动,确保家校合作取得实效。为此,学校要侧重于按照学生培养规划和课程计划研究制定符合“互联网+教育”模式的课程内容,并且在创新授课形式、保证授课质量、提升学习效果等方面下功夫。家长则需要在督促学生自主学习、养成良好学习习惯以及了解、反馈学生对授课内容的接受程度等方面下工夫。双方通过明确的分工,实现职能上的互补,确保教育目标的实现。

3.4 建立理解包容的合作关系

家校之间开展育人合作,难免出现理念上的分歧以及方法上的偏差。为此,最重要的是家校双方要增强互信。学校要充分理解家长提出意见的善意初衷,充分吸纳家长的合理建议,并对相关的教学安排作出调整和改变;对确实不能接纳的,也要体现出沟通的诚意,向家长作出合理的解释。家长则要充分相信学校科学的教学方法和教育理念,理解学校不能充分照顾到每个学生特殊需求的苦衷,尽量督促自己的孩子做出自我改变,以适应学校的教学节奏,以此达成和谐包容的合作关系,实现合作效果的最优化。

3.5 探索及时有效的沟通渠道

随着微信、微博等各种信息手段的不断成熟,家校之间实现实时沟通已经不再是难题。需要进一步研究解决的是如何提高沟通的效率。为此,学校要扮演主动角色,可通过组建家长微信群、推送学校微信公众号以及在学校网页上设置家长留言板、开辟家校互动专栏等多种形式,建立多层次的沟通渠道,以满足家长参与家校集体沟通、家长之间沟通以及家校之间个别问题单独沟通等多种形式的沟通需要。

“互联网+”时代,给高校教学活动的发展创新、学生学习活动的独立自主提供了很多新的机遇和选择,催生出很多新的教育形式、教育业态,同时也提出了很多新的挑战。因此,无论是学校还是家长都需要更加积极地参与到“互联网+教育”模式的实践探索中来,通过相互之间的有效沟通,共同实现教育效果的最优化,共同助力高校学生健康成长。

猜你喜欢

互联网+教育家校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Home-school Cooperation Makes Our Party Branch Activity Colorful 家校共建为党庆生
互动+沟通——基于信息技术的家校沟通新模式
在偏远农村实现“互联网+教育”的新型教育模式的设想
基于SCP范式的“互联网+教育”产业组织分析
“互联网+教育”视阈下的教育共享初探
家校合作,让“名著导读”落到实处
他们用“五招”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