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幼儿文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2020-01-02徐瑛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0年5期
关键词:文学作品文学素养

徐瑛

(西安培华学院,陕西西安 710100)

目前,在国家学前教育大发展的背景下,学前教育得到了空前的重视。 幼儿文学课程作为学前教育的基础必修课,在各级各类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均有开设。学前教育专业幼儿文学课程已经觉醒并逐步摈弃沿袭中文专业儿童文学课程的授课模式, 转向适应于学前教育专业做实践性的改革。 该文试图就该校学前教育专业幼儿文学课程开设的教学现状进行反思。

1 学前教育专业开设幼儿文学课程的重要性

幼儿文学是儿童文学三大层次中的第一个层次,是为三岁至六七岁的幼儿(幼儿园阶段)服务的文学,是最具有儿童文学特色的文学。在幼儿阶段,为幼儿提供多种体裁、多种题材、难度层次各异的多种幼儿文学作品,可以提高幼儿的认识能力,帮助幼儿认识更广阔的天地万物;让幼儿感知不同体裁文学作品的形式美,为幼儿今后学习更深层次的文学作品培养敏锐语感和审美情操; 为不同年龄的幼儿提供不同难度的文学作品, 也是在符合幼儿心理发展水平的基础上为幼儿提供最适宜的刺激。

《幼儿园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幼儿园要“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 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 并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要“利用图画、绘画和其他多种方式,引发幼儿对书籍、阅读和书写的兴趣,培养前阅读和前书写技能。 ”这些目标的达成建立在两个基础上:其一是幼儿教师自身要积累丰富的幼儿文学作品; 其二是幼儿教师自身要具有良好的幼儿文学素养, 善于运用幼儿文学作品。

《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中也详细阐述了不同年龄阶段幼儿在阅读习惯、阅读内容、阅读情感方面所需培养的重点内容, 这三方面都可以在阅读幼儿文学作品中逐步培养。

此外, 学前教育专业开设幼儿文学课程有其特殊性,幼儿文学课程是学前教育学、学前儿童发展科学、美术、音乐等学科融合的载体,体现出鲜明的学科整合特征,是学前教育专业不可或缺的一门课程。

2 学前教育专业幼儿文学课程的定位

2.1 对学生幼儿文学素养提出高要求

幼儿文学以听赏作为主要阅读方式。 在整个幼儿期, 幼儿还未形成独立阅读能力, 因此需要成人来做“中间人”,以讲读的形式来辅助幼儿完成阅读过程。幼儿的年龄越小,对成人的依赖作用就越大。幼儿对文学作品的欣赏夹杂着成人选择什么样的幼儿文学作品提供给幼儿以及成人对幼儿文学作品的二次加工方式。这当中成人的文学素养、 成人对幼儿文学作品的审美感受性、 成人对作品的讲读方式及技巧乃至成人对幼儿心理的掌握程度都成了影响幼儿阅读质量的重要因素。从这个方面来看,学生自身的文学素养尤其幼儿文学素养的深厚程度对日后参与相关幼儿文学作品的各种活动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2.2 幼儿文学功能要兼具文学性与教育性

幼儿文学是文学,需具备文学性特征。虽然幼儿文学常常以单纯明快的浅语面貌出现,但究其根本,幼儿文学也必须具备一般文学的特点、 遵循一般文学的创作规律,用文学性的语言来实现其审美特性;幼儿文学需具备教育性。幼儿的一日生活中,我们常常能够发现幼儿文学的身影,这些作品帮助孩子了解世界、感受生活、感受善与爱的情感、发展语言表达能力、促进思维能力、丰富想象能力、培养幼儿健康活泼品格,满足幼儿的游戏精神。

2.3 幼儿文学传递要以幼儿为中心,遵循“儿童本位”

幼儿文学是符合幼儿心理发展特点和年龄阶段,符合幼儿认识水平和审美能力的, 应使其成为幼儿喜欢看的、能够看的文学。 成人必须站在幼儿的立场,理解幼儿心理发展特点,以幼儿的兴趣和需求为出发点,创作出幼儿喜欢的文学作品,又以幼儿喜欢的方式,将幼儿文学作品传递给幼儿。

2.4 幼儿文学课程具有融合性

在幼儿文学课程开设的过程中, 通过幼儿诗歌唱念、幼儿童话故事讲述、自制图画书、幼儿戏剧排演等实践项目的开展,可以有机融合幼儿音乐、幼儿美术、幼儿游戏等课程;在幼儿诗歌创编、幼儿故事创编、幼儿戏剧创编等实践项目开展的过程中, 又可以将学前教育学、学前儿童发展科学等学科的内容融合其中,促进学生学前教育专业技能的整体提升。

3 目前学前教育专业幼儿文学课程开设的困境

3.1 学生自身文学素养匮乏,难以培养阅读兴趣及习惯

专科学生学习兴趣不够浓郁, 大都没有形成良好的阅读兴趣和养成经常阅读文学作品的阅读习惯。 这些不良的读书行为导致学生自身的文学素养欠缺,难以支撑他们阅读幼儿文学作品, 更难支撑他们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文学素养的重要性于幼儿教师不言而喻,从活动的设计、活动的导入、活动设计的撰写乃至对幼儿行为观察的记录, 无一不显示出文学素养的底蕴。

3.2 学生缺乏童心,无法理解幼儿文学作品纯真之美

一开始许多学生刚接触幼儿文学作品时, 反馈经常是感到“幼稚”“没意思”“都是骗小孩的”。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幼年时就很少阅读欣赏幼儿文学作品,导致他们对幼儿文学感情淡漠, 无法理解幼儿文学作品所体现出的语言浅显、 诙谐幽默中所折射出的稚拙、“荒诞”、质朴。

3.3 课程实践内容少,学生感到学了用处不大

在实践中, 学前教育幼儿文学课程的开设首先克服了中文专业的教学模式, 但仍然还存在偏于理论教学,更多关注对各种文体的梳理、对文章内容的总结升华,缺少技能、实操方面练习,如唱念儿歌、讲故事、排演幼儿戏剧等。 幼儿文学课程地位尴尬,学生认为“学了不觉得没有用,但也不觉得很有用”。

3.4 对幼儿文学作品的阅读无法有效对接幼儿园应用场景

学前教育专业的幼儿文学课程开设有其特殊使命, 需要学生将学习到的内容运用于幼儿园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从而起到成人作为“有协助能力的大人”的作业,支持幼儿的发展。但是在现实的幼儿文学课程实施环节,因为课时量的限制、学生的练习不投入等原因的影响, 学生总会觉得自己在课堂上所学习的技能在幼儿园无法施展。

4 学前教育专业幼儿文学课程改进路径

4.1 重塑童心,理解幼儿

一开始,可以让学生先自选阅读作品,以引起学生阅读幼儿文学作品的兴趣。 名著名篇总是得到读者的喜爱, 学生们大多都会选择如《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窗边的小豆豆》等。 通过阅读自选作品后,学生们阅读幼儿文学作品的自信心会得到显著的改善, 重拾阅读信心, 同时许多学生也表示在再次阅读这些作品的时候重新体会到了当小孩的感觉:“那时候其实挺喜欢看这些家长所谓的‘闲书’,但是家长老是担心我看这些书会影响到学习,我就偷着看……”学生每学期见习、 实习的过程中经常会涉及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来观察儿童、理解儿童,总有学生表示“看不懂这个孩子的做法”“我也不知道他怎么想的, 不太能理解,课堂的理论和幼儿园的实践是脱节的……”学生的这些反应是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但学生对幼儿生活、幼儿情感的疏离、 对自己童年时光的不理解表现得十分清晰。通过阅读童年读过的幼儿文学作品,可以帮助学生唤醒尘封已久的童年记忆,重塑童心,更好地理解幼儿心理、幼儿行为。

4.2 多种路径,培养阅读兴趣,提升幼儿文学素养

在重拾阅读信心的基础上,需结合教学进度,在学习不同的文体时,配合不同的活动。这些活动可分为长期活动与短期活动。 长期活动有阅读必读文章和选读文章,同时根据阅读情况每两周开设一次阅读分享会,请学生们来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 或者做成读书笔记或摘抄精彩片段的方式, 逐步积累以提升幼儿文学素养。还可以通过喜马拉雅等专业的音频分享平台,以班为单位每班注册一个账号, 每天一位学生在平台轮流发布儿歌念唱、故事讲读等作品。 此项活动效果明显,在每班的账号粉丝人数、收听次数的对比下,学生形成良性互动,积极投入到儿歌念唱、故事讲读的练习中。短期活动有自制图画书分享、童话故事创编比赛、幼儿戏剧排演以及开展“逛逛书店的童书区”活动。 这些活动的开展极大改善了幼儿文学课程讲授理论文体为主的教学模式,将实践内容融入其中,让学生更加深刻的感受幼儿心目中的幼儿文学作品、 感受时下的幼儿任性作品。

4.3 重视培养学生指导幼儿园文学作品欣赏活动的技能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幼儿文学课程有其特殊使命,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对接幼儿园文学作品欣赏活动,因此要格外重视培养学生指导幼儿园文学作品欣赏活动的技能。 在教学过程中,首先,帮助学生清楚掌握幼儿经常接触的文学作品种类及体裁特征。其次,对不同年龄幼儿所应偏向掌握的文学种类及体裁, 也应指导学生掌握。 最后,每种文学作品种类讲解结束后,都应提供给学生幼儿园文学作品欣赏活动教案示例, 同时要求学生根据课堂上阅读或者课下积累的文学作品进行自己的活动设计。除此以外,幼儿文学课程还需要重视与幼儿园语言领域活动与设计课程的对接, 直接将设计好的教案运用到该门课程中,由教法课教师进行进一步的指导,从而减轻学生学习压力,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4.4 充分利用见习、实习机会,让学生的幼儿文学素养看得见

学生要善于利用在学期内开展的为期两周的实习活动, 重点观察幼儿文学作品在幼儿园的利用场合及幼儿文学作品欣赏活动的设计与实施。同时,学生还可以将自己练习、创编的故事讲给幼儿听、将自己积累、创作的儿歌、幼儿诗念唱给幼儿欣赏、将自己排演的幼儿戏剧表演给幼儿看。通过这种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幼儿的兴趣和需求,与幼儿产生共鸣,从而更加理解幼儿,理解幼儿文学。

猜你喜欢

文学作品文学素养
当文学作品扎堆影视化
为什么文学作品里总会出现“雨”
我们需要文学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太虚幻境”的文学溯源
文学作品与数学
我与文学三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