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英语口语表达中“中式英语”的表现形式与内在因素分析
2020-01-02宋晓洲
宋晓洲
(吉林农业大学,吉林长春 130000)
“中式英语”其实就是那种混合、畸形,既不是汉语又不是英语的语言文字, 时常被人们称之为具备汉语特色的英语。甚至还有很多人经常将“中国英语”与“中式英语”这两种概念搞混淆,觉得两者说的是一回事。事实上,这两个概念代表的意思并不一样。“中国英语”主要就是指那些指代中国独特事物的表达法与词汇,具备着英语规范性, 能够体现中国特有的风土人情与文化等。 而“中式英语”主要就是因为英语学习中出现负迁移,受到两方文化差异的影响,在写作、口语表达等方面出现不符合规范的英语形式。 这一情况的存在对于大学生的英语学习有着很大的不良影响, 要想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加强大学生英语口语表达中“中式英语”的表现形式与内在因素分析探究非常有必要,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
1 大学生英语口语表达中“中式英语”的表现形式
1.1 语音语调
一方面就是语音方面。首先在实际发音中,受到方言又或者是普通话的影响下, 大学生在口语表达过程中时常出现发音错误的情况,例如,英语辅音中/θ/、/e/在我们汉语中就缺乏相应对的音位, 而因为长期应用汉语,所以在这两种辅音发音过程中,部分大学生往往会将其表达为/s/、/z/。 而对于四川地区的大学生来说,更是会将翘舌与平舌相混淆,将/sh/表达成为/s/。 其次就是在元音学习上,难以判断其发音长短,如在/i:/、/a:/上, 大学生便难以准确的发音。 对于sit 与seat、bit 和beat 等词发音上,难以区分。 最后就是在辅音发音上,极易加上元音的结尾,如/er/或/e/。 同时在面对辅音群发音上,也极易出现错误。
另一方面就是语调上。首先在说英语的过程中,大学生的节奏时常表现出汉语节奏的特点, 使人乍一听还以为是在说中文[1]。其次,往往侧重于某个词的重读,对于英语中应用突出的句重音反而给忽视了。 又或者是不经意将一些需要弱读或轻读的音节直接进行压缩,表达起来十分模糊。最后就是习惯性的每一个音节都清楚说出来,声调、响度等一样,给人一种生硬的感觉。
1.2 语法
就语法方面,“中式英语” 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用词不当。 例如,在爬楼梯的时候,有的人会用“climb the stairs”,而规范的应用表达应该是“take the stairs”。
二是搭配上的错误。 不明白一些词性短语的具体用法,例如,在“in danger to”应用中,想要表达某物处于危险的境地,标准的用法应该是“in danger of”。
三是显著的语法错误。在大学生口语表达过程中,时常出现“Because ...so...”又或者是“I prefer...than...”等一些基本的错误。
四是重复性表达。通常情况下,除了修辞需要或者是有意识的强调,在实际英语表达中,应该尽可能避免出现重复。而讲英语的人而言,对于随意重复相同的句式、音节等,一般会感觉到厌烦。而在汉语表达中,讲究语句音节匀称,喜欢重复性的英语词语。 例如,大学生说自己在书房中学习的时候,往往会将“书房”表达为“study room”,其实,“study”本来就带有书房的意思[2]。又如,“desk”具备着“书桌”的意识,而很多人往往喜欢说“book desk”。 而这些都是非常典型的语句重复。
五是时态应用不合理。因为在汉语表达中,词语的形态并不会出现变化, 所以我国大学生在英语口语表达的时候,时常忘记动词的时态变化,对于各种时态的应用不合理,极易出现混淆。
六是语态应用不当。 在英语中,被动语态是一种非常常见的语法现象,其应用的目的主要就是为了表现某种非人称、见解的语气,以便更好迎合一些表达的需求。而在汉语表达中,要想体现这种口气,一般会应用主语泛称句,又或者是主语省略句等。这一差异使得大学生在英语表达过程中,时常出现句子没有主语的问题。
1.3 思想方式
受到汉语思维的影响, 首先大学生在英语口语表达过程中,时常会重复性地说前面已经说过的话,话语毫无逻辑性, 用词也不够准确。 其次就是在表达交流中,很少会用代词,经常重复性的应用主语名词。 在此就是想到什么就说什么,话语缺乏层次感;最后就是因为中式思维的影响, 在表达过程中时常应用一些模糊不清的词语,如cup 指代所有的杯子。
1.4 文化背景
就这一方面而言, 最为突出的表现便是在礼貌用语上,很多大学生不能熟练准确的应用英语熟语,在实际表达中,经常性的带有汉语成语熟语。 例如,在和人打招呼的时候所“Have you eaten yet?”而标准的英语表达应该是“Did you have fun?”。
2 大学生英语口语表达中“中式英语”内在因素
2.1 语言基础因素
这里所讲的语言基础具体是说学生所掌握的语言技能和知识,从英语口语方面来说就是对句法、词汇等方面的掌握和对英语国家文化背景的了解等。 据相关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英语口语表达过程中出现“中式英语”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就是语音、语调不准确,对于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了解也不是很深入, 没能形成良好的英语思维,长时间受到汉语表达的影响,但是又没有积极采取措施和做出改变。
在某次调查结果中, 只有不到一成的调查对象表示自己不存在“中式英语”情况,并且很肯定地说自己可以熟练应用英语语法和词汇。 有六成的调查对象觉得英汉两方各方面差异很大, 所以在英语学习中难度很大[3]。超九成的调查对象觉得中西方思维方式存在很大差异,所以使得自己英语思维难以有效形成,在口语表达过程中“中式英语”现象比较严重。
2.2 情感因素
就英语语言学习而言, 情感主要就是指学生在具体学习中表现出来的态度、情绪以及感情等。学生的情感决定着他们的学习行为和效率等。 而在大学生口语表达“中式英语”这一现象的因素中,情感占据着非常大的一部分。 在这之中,信心、学习动机等情感因素影响尤为突出。克拉申觉得,情感其实就是一种内在的处理系统,能够潜意识的组织学习者吸收语言。就这一假说角度而言,语言学习者的强度主要还是由个人觉得。
大学生在实际学习中,如果秉持着消极态度,并且缺乏自信,那他们的学习主动性自然也不会很强。在这一情况下,情感作用会较强,他们觉得英语学习的目的主要就是为了应付考试, 所以对于自身口语发展不是很重视,即便是存在严重的“中式英语”问题也完全不在乎;而在英语口语学习中有着积极的态度,那情感过滤作用便会很弱。学生有着很强的学习动机和信息,能够主动获取知识, 克服各种困难。 一旦发现自身出现“中式英语”问题,能够主动寻求措施进行解决和改正。
总的来说, 让大学生清楚认识到英语口语发展的重要性十分有必要, 只有这样才能让他们形成较强的学习动机, 进而可以应用积极的态度面对困难和克服困难。不过如果缺乏自信,大学生便会表现出焦虑等不良情绪,影响到他们今后的学习和发展。
2.3 性格因素
性格因素是大学生学习过程与结果分析的重要指标。 对于外向型的大学生来说,他们活泼开朗,所以在英语口语表达上,他们有着天然的优势,敢说、敢做,而且不怕出错。同时在课堂教学中,他们也能积极参与进来,善于抓住与机会表现自己[4]。这样,这些大学生便有着更多的锻炼机会, 而英语口语表达自然也会更为的流利和准确;对于性格内向的大学生来说,他们往往不善于将自己的思想表达出来,而且胆子还非常小,不怎么敢交际, 即便教师主动提问, 他们也往往脸红脖子粗,表达起来磕磕巴巴,所以他们的口语能力水平提升难度很大。从这里我们能够看出,性格因素也是大学生“中式英语”问题出现的主要内因[5]。
3 结语
综上所述,“中式英语”并不是一种独特的现象,除了一些英语国家以外, 其他国家的英语学习者基本都会出现这种情况。可以说,“中式英语”严重影响到我国当前大学生英语学习,口语方面的问题尤为突出。在这之中,大学生内在的因素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 为此,在具体教学过程中, 高校英语教育工作者应该清楚认识到这一问题,并且深入分析其表现形式和内在因素,然后基于此设计各种有效措施, 以便更好解决这一现象,促使大学生英语更进一步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