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族体育舞蹈与民族院校体育教学融合路径分析
2020-01-02朱萍玉
朱萍玉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广西崇左 532200)
在距今几千年的原始社会中, 人们的日常劳动生活就逐渐孕育了舞蹈。 民族舞蹈是各少数民族间广泛流传,含有固定少数民族文化属性的舞蹈风格,是一种风格相对稳定的舞蹈形式,且多与民族仪式、节日相互对应,用于自娱和烘托气氛。其中,不同地区、国家间的少数民族舞蹈,由于受到生存环境、当地风俗、族人生活劳作方式以及民族文化信仰等因素的影响, 具有风格迥异、技巧各不相同的差异特点。少数民族舞蹈形式繁多,内容丰富且形象生动,历来为各民族文化的宝贵结晶,也是各国古典舞、宫廷舞丰厚珍贵的舞蹈借鉴素材。壮族体育舞蹈作为肢体语言的一种,是壮族人们在劳动创作中并加入情感化表达的一种艺术形式。 壮族作为我国人口数量最多的少数民族, 具有十分悠久的发展历史与文化传承。通过对壮族体育舞蹈的观察,我们不难发现壮族体育舞蹈动作是与节拍紧密结合的,因为人类的劳作生活也是需要手脚重复固定动作的,连续的踩踏、击打转换组成了各式各样的舞蹈动作,这也正是壮族人民热爱生活的丰富情感体现。
1 壮族体育舞蹈的发展起源及主要特点
据史料记载, 壮族体育舞蹈起源于壮族人民对于先古时期狩猎活动的模仿, 并具有十分浓郁的宗教色彩,经常与巫师酬神的活动紧密相连。相传巫师通过表演壮族体育舞蹈,能够为族人带来安康繁荣。在花山壁画中,最早对壮族体育舞蹈进行了相关记录,表明当时的壮族体育舞蹈其实是壮族先民对于“蛙神”的一种摩拜和虔诚颂歌。在壁画中,可以明显地发现壮族先民通过张开手臂并向上弯曲,两腿成弓步型,整体动作苍劲有力,形似蛙姿。 壮族体育舞蹈往往主题突出且鲜明,舞蹈动作迅速敏捷,饱含族民感情。此外壮族体育舞蹈还具有诙谐活泼,变化多样的特点,在时而激昂豪迈和时而悱恻缠绵中,我们对壮族少数民族的爱憎分明、乐观爽朗的性格特点会有更加直观的感受。
2 现阶段壮族体育舞蹈的发展现状
中国少数民族舞蹈是少数民族地区表现现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为少数民族舞蹈提供了更多广阔丰富的舞台, 也为少数民族舞蹈增加了更多的专属色彩。 少数民族舞蹈作为少数民族民俗的重要传播载体,与民俗的发展息息相关,不断随其变化和完善。 壮族体育舞蹈作为壮族人民独特的民俗文化表征形式, 起源于对先古时期族民狩猎活动的模仿,而在现代社会中,壮族体育舞蹈衍生出了许多新的舞种,也蕴含着更加丰富多元的民俗意义。 截至目前,壮族民间舞蹈的种类已经多达几十种, 其中比较著名的有舂堂舞、扁担舞、蜂鼓舞、采茶舞、斑鸠舞等,主要是以少数民族劳动和爱情生活为主题。
在众多的壮族民俗舞蹈中, 壮族扁担舞可谓是壮族体育舞蹈中的代表舞种,又称为壮族打扁担。壮族扁担舞的主要集中传播于广西壮族自治区都安、东兰、南丹等区域。每年的农历正月期间,壮族人民都会在晒粮食的谷场上聚集并表演扁担舞。 扁担舞表演者多为女性,在表演时舞者们面对面,手持扁担并随着观众的呼喊声,围着中央的板凳击打扁担,载歌载舞。 扁担舞起源于壮族人民模拟日常劳动中的耙田、打谷、舂米等劳作姿势,因舞蹈动作自然优美,节奏错落有致,颇得族人喜爱。此外,壮族体育舞蹈中比较著名的还有捞虾舞以及翡翠鸟舞。
3 壮族体育舞蹈与民族院校教学融合的现实意义
3.1 有利于保护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
不可否认, 随着现代社会的强烈冲击和少数民族节日的经济化转变, 城镇化的进程持续消磨着少数民族的独特民俗文化,许多壮族民俗文化正在慢慢陨落。少数民族舞蹈作为少数民族文化的重要表征形式,对于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扬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弘扬学习少数民族优秀民俗舞蹈有利于保护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 壮族文化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 我们不能让珍贵的壮族民俗文化仅仅停留在老一代人的记忆或单一的文本记载中。 通过将壮族体育舞蹈与民族院校教学的深度融合, 可以让在校学生充分领略到壮族独特的民族文化, 为保护壮族文化和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贡献不竭力量。
3.2 有利于促进我国各族人民的相互交流和团结认同
如之前提到的壮族扁担舞, 寄托了壮族人民对于丰收喜悦的劳作情感,每当元宵期间,壮族人民都会聚在一起载歌载舞。 而如果没有建立起对我国民俗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机制, 这样的节日文化可能会被现代经济逐渐冲击弱化。 通过将少数民族舞蹈与我国高等体育院校教育深度融合, 有利于促进我国各族人民的相互交流和团结认同。一方面,每类壮族体育舞蹈背后都蕴含着深深的民俗意义, 学习和传承壮族体育舞蹈则意味着对壮族文化的认同和喜爱。另一方面,学习壮族体育舞蹈可以培养年轻一代对民俗文化的兴趣爱好,增强其民族认同感,促进我国各族人民的交流和团结。少数民族舞蹈具有不可比拟的文化整合功能, 人们在跳舞的过程之中紧密配合,增强了族群的认同感,间接推动了社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3.3 有利于促进我国地方民族体育发展
将民族舞蹈引入我国地方民族院校体育教学,有利于扩充完善我国民族院校的科目系统, 提高我国地方体育教学水平,推动了地方民族体育的长足发展。少数民族舞蹈作为少数民族生活的生动再现和文化重要组成部分, 对于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与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世界级的舞蹈比赛中我们不难发现少数民族舞种的痕迹。 学习少数民族舞蹈,不仅锻炼了在校学生的身体素质,促进学生群体身心健康发展, 还为我国地方民族体育发展培育输送了大量的舞蹈人才,对地方民族体育保护、传承与发展就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4 民族院校体育教学与壮族体育舞蹈有机融合的具体建议
4.1 明确民族院校体育教学实施的具体目标与内容
国家课程是指为实现我国教育目标而专门定制的课程,而地方课程作为我国课程标准的重要补充部门,是地方院校办学目标与内容的基础蓝本。因此,在少数民族舞蹈与地方院校体育教学的有机融合中, 学校要把学校民族团结教育课程与少数民族舞蹈教学相衔接,促进在校学生对民族的认同感,实现民族团结教育的最终目标。 办学主体不能单单重视于舞蹈姿势本身的掌握理解,还要介绍舞蹈背后的深刻含义,让学生在寓教于乐中真正感受到民族文化的魅力。
4.2 不断提升民族院校任课教师团体的综合素养水平
授课教师作为民族院校体育教学的第一主体,在少数民族舞蹈与院校体育教学的有机融合效果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民族院校要重视校内任课教师的综合素养提升,不断加强师资力量的培训整合。 首先,办学主体要加强教师的民族文化知识培训, 提高任课教师对壮族文化的知识储备, 准确地向学生传达舞蹈所蕴含的民俗文化。此外,民族院校要重视教师实际舞蹈技艺水平的提升, 定期开展任课教师的培训及考核工作。壮族体育舞蹈作为壮族文化的组成部分,对壮族文化的传播弘扬有着重要的作用。 授课教师必须得拥有过硬的综合实力,才能保障自身的教学水平和质量。
4.3 不断完善民族舞蹈教学形式与落实配套教辅课件
为了最大化地提高学生们对少数民族舞蹈的兴趣和学习积极性,任课教师要不断丰富自身授课形式,可以从一段壮族民间传奇故事或播放一段优美震撼的舞蹈视频入手,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舞蹈的积极性和自主性。 另一方面, 任课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课程整合能力,不局限于学科内的教学手段和授课方式,可以将历史课与舞蹈课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做到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此外,有条件的地方民族院校要不断落实配套教辅课件, 可以从互联网上下载具有代表性的舞蹈教学课件资料供学生们下载学习, 并定期组织舞蹈比赛促进学生们的竞争意识与学习主动性。
5 结语
壮族体育舞蹈作为壮族文化的重要表现载体之一,对壮族文化的传承与发扬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将壮族体育舞蹈与地方民族院校体育教学的有机融合,有利于促进我国各民族文化间相互交流和认同,推动我国民族关系的稳定团结; 也有利于促进我国地方民族院校的办学实力长足提升, 为我国地方民族体育发展提供不竭动力。因此,各地方民族院校更要不断相应国家课程改革号召,优化课程结构,持续提高师资力量队伍建设,提高任课教师的综合素养和实操水平,利用多元和高效化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们在寓教于乐中真正体会到少数民族舞蹈的魅力, 更好地担当起民俗文化传承和发扬的光荣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