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养结合背景下特色化中医老年护理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2020-01-01傅映平樊丹丹陈祖琨

中国医药导报 2020年31期
关键词:特色化医养养老

傅映平 樊丹丹 陈祖琨

1.云南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云南昆明 650500;2.云南省肿瘤医院,云南昆明 650500;3.云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中医科,云南昆明 650500

随着老龄化的加剧,我国老年人口逐年增加。据国家统计局资料显示,截至2019 年底[1],我国60 岁及以上人口为25 388 万人,占18.1%,其中,65 岁及以上人口为17 603 万人,占12.6%。为积极应对老龄化,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全国要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要在病有所医、老有所养等方面不断取得新进展,保证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医养结合”作为将医疗卫生和养老服务相结合的养老服务方式,强调了老年照顾中的医疗和照护两个方面的融合,除传统的生活照料养老服务外还包括医疗保健、康复护理、健康检查、临终护理等专业医疗照护服务,旨在通过多元化的参与主体,为老年人提供一种新型的养老服务[2]。而医养结合服务需求数量日益增加,需求内容呈现多样化,但医养结合服务供给结构性短缺、内容单一,出现严重的供需失衡[3]。因此,医养结合背景下的老年护理人才培养,应以社会需求为导向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老年护理人才培养路径进行完善,加强其队伍建设、提升其教育质量,从而满足老龄化社会对老年护理人才的需求。

1 医养结合背景下老年护理人才培养的需求分析

郭俊红[4]对老年人的护理需求调研后发现老年人的需求排在前4 位的是老年保健服务、住养护理服务、康复训练护理以及临终关怀服务。而李婧等[5]研究显示老年人护理服务需求依次为慢性病防治护理、饮食营养指导、保健指导、个人/家庭卫生护理、专业技术护理、心理护理。陈娟等[6]对医养结合养老机构老年人就老年护理核心胜任力需求进行研究显示人际关系能力居需求第一位,与齐玉梅等[7]的调查结果一致;其次是专科护理能力、法律伦理素质、应急突发事件的能力,而对其管理科研的能力需求最低。而以上也真正反映了老年人对老年护理人才能力的需求。

2 医养结合背景下老年护理人才的供给问题分析

医养结合养老模式提出以后,各地纷纷进行相关养老模式的探索,目前国内主要出现了4 种医养结合养老模式[8]:医疗卫生机构中开展养老服务、养老机构中提供医疗服务、社区提供上门医疗养老服务和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合作。有学者指出[9]:社会化的长期护理缺如,使得老年人缺乏应有的照护,这是医养结合的痛点。

2.1 医养结合背景下老年护理人才供需严重失衡

近年来,我国各类医学院校开始培养老年护理方向和社区护理方向的老年护理人才,但相比巨大的市场需求,培养数量显著不足。数据显示[10],我国失能半失能老年人约有4000 万,至少需要1000 万名护理人员,而我国养老机构现有护理人员仅60 万人。《2017 年中国养老服务人才培养情况报告》显示,目前全国失能部分失能老人约有4063 万,按照不能自理老人与专业护理人员1∶3 的配置标准,我国至少需要20 万专业护理人员;但我国现有养老机构护理人员只有4 万多人持有职业资格证书,可见,养老护理人才供应存在着巨大缺口[11]。

2.2 老年护理人才培养缺乏科学体系

当前,我国老年护理人才培养处于起步阶段,绝大部分高校未设置老年护理方向,只开设了老年护理学课程,绝大部分护生无养老机构实习经验[11]。当然,也有一些高校开始老年护理专业方向的探索,包括高职高专、本科、硕士、博士等多层次的教育,但养老护理人才职业认同感低,人才流失严重[12]。其次,医院培养的老年专科护士主要面向各级医院老年患者[13],未涵盖居家养老和社区健康服务的需求,难以满足老年产业和老龄事业的需求。

3 医养结合背景下特色化中医老年护理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原国家卫计委印发的《全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16—2020 年)》中提到[14]“将大力开展中医护理人才培养,促进中医护理技术创新和学科建设”。笔者依据单亚维等[15]对中医护理专业本科生的培养目标定位及医养结合老年护理事业发展需求将医养结合背景下的特色化中医老年护理专业人才定位为具有中医护理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具备一定中医临床辩证思维和中医护理能力,有能力运用专业知识和技能为老年人提供中医护理、辩证施护、健康指导、慢病管理、健康亚健康护理、失智失能护理、多病共存护理,能够在老年人治疗期提供治疗护理、康复期提供康复护理、稳定期进行生活照料的专业人才。由此,特色化中医老年护理人才将与医养结合背景下社区及居家长期护理服务中心、各种形式的养老服务机构、综合医院老年病科的中医护理岗位匹配。

3.1 内涵

结合已有研究[16-17],医养结合背景下的特色化中医老年护理人才培养模式是指现代教育理论和教育思想的指导下,为了实现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医养结合老年护理人才(多元复合型应用人才)的目标,以中医护理教育为特色,并采用与之相匹配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教学方式、方法和手段,以及一整套的管理制度和评价方式,来实施人才培养的护理教育范型。该模式必须是以医养结合为背景,从中医老年护理人才的专业定位及老龄化社会需求出发,呈现出供应和需求的无缝对接。

3.2 框架

按照老龄化社会发展对老年护理人才培养的新要求,结合中医护理特色而设计的“一体双翼、三大支柱、四轮驱动”的老年护理人才培养模式:以“护理教育”为主体,“老年特色教育”和“中医特色教育”为双翼;以“课程体系建设、实践体系建设和保障体系建设”为三大支柱;以“重视人文、强化素养、激励创新、多元评价”为四轮驱动。本文人才培养模式如图1所示。

3.3 培养理念

应该遵循“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学生为中心、中医护理为特色、人文素质教育为拓展、核心能力培养为本位”的教育理念,立足学生的职业特性和个人的全面发展,培养基础知识宽、专业能力强、人文素养深、职业水平高的多元复合型应用人才。

3.4 具体措施

3.4.1 一体双翼,推动老年护理人才培养快速发展

图1 特色化中医老年护理人才培养模式

一体,即以“特色化中医老年护理人才教育”为主体,完善专业基础,具备丰富的护理学专业知识和熟练的护理操作能力,才能深入地进行下一步老年护理专业化学习。双翼则是注重“中医特色教育”和“老年特色教育”两大护理特色的发展。

3.4.2 三大支柱,促使老年护理人才培养落到实处

3.4.2.1 课程体系建设 《全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16—2020 年)》中强调[14]:“加强老年护理服务队伍建设,开展老年护理从业人员培训,不断提高服务能力。要发展医养结合,为老年人提供治疗期住院、康复期护理、稳定期生活照料、安宁疗护一体化的健康养老服务。”因此,老年护理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中除了融合现代医学中的基础医学、护理学、营养学、运动医学、心理学和传统医学中的中医学基础、中医护理基础、推拿学、中药学等理论课程之外,还应开设安宁疗护、生命教育、长期照护等方面的相关课程,尊重老年人生命末期的尊严,并着重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中西医融合创新能力和中医辩证施护能力,力求具备为患者制订个体化、精准化的中西医护理方案的能力。

3.4.2.2 实践体系建设 老年人属于特殊群体,只有充分了解其特点,才能提供整体护理和制订精准的护理方案。因此,实训课程应在西医护理技能、特色化的中医护理技能基础上应加入老年生活模拟体验实践课程和老年人虚拟实验课程,使护生根据实际案例进行综合分析,切身体会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减退而带来一系列身体及心理变化。有研究表明[18]在养老院进行怀旧互动实践教学模式为护生提供了支持性的真实学习环境,有利于改变其对老年人的消极态度,有助于提升护理本科生对老年护理的从业意愿,因此学校应采用安排与自愿服务相结合的方式让护生有计划、分阶段地深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老年公寓、社会福利院、综合医院老年病科等场所实践,坚持“课堂教学—实习操作—社会实践”三者结合[19],增强其服务意识、职业认同感,塑造正确的职业观。

3.4.2.3 保障体系建设 保障体系的建设包含以下3 个方面:①师资队伍建设。教师队伍的临床教学能力直接影响着学生在临床实习的学习质量,是关键的临床教学资源[20],应注重培养“双师型”或者“院校合作”的教学水平高、科研能力强、临床经验丰富的师资队伍。此外,医学知识更新迭代非常迅速,医学院校应鼓励在职教师丰富老年护理相关前沿知识,鼓励在职教师参加国内外先进医疗、教育、养老相关学术研讨会并开展相关科研课题。②教材建设。中医知识博大精深,中医老年护理教材编写需在中医基础上结合老年护理的内容进行深入拓展,这就要求中医护理教育专家、老年护理教育专家以及经验丰富的临床工作者共同协作完成。同时在“互联网+”时代,与纸质教材相配套的数字化教材和MOOC 课程建设也应同步进行。③教学方法优化。教育改革应使“满灌式”教学向“启发式”“问题式”“讨论式”“合作学习式”及“自我主动式”转变,使学生具有更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随着“互联网+”时代腾讯课堂等网络教学工具的兴起,护理院校应采用MOOC、SPOC 教学、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等丰富教学手段,给护生具有更广阔的视野和更好的互动体验。

3.4.3 四轮驱动,供给老年护理人才培养超强动力

老年护理人才培养还要从以下4 个方面提供驱动力:①注重人文。老年人健康需求、中医疗需求是刚性需求,但心理需求也十分迫切[21],因此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精神非常有必要。同时要注重人际沟通能力培养,力争做到措辞准确、语言真诚,并尊重老年人隐私。②强化素养。提高护生的中医文化素养,做到对中医保持强大的学习热情以及做到文化自信,使之能增强自我养生保健与健康教育的能力;另外在互联网时代,信息素养是适应与融入信息时代更新与变化的基本能力,是远程学习、终身学习的基础[22],因此提升护生信息素养,将能随时获取最新的专业知识和使用信息化手段,以此来提高健康管理能力。③激励创新。国务院印发的《健康中国2030 规划纲要》中明确指出[23],要充分发挥中医药独特优势,但杜绝传统的中医护理“移植”西医护理前沿方法,而培养护生的创新能力正是解决此问题的良策。护理院校应提升护生创新意识及关注老年人健康的意识,激发护生思考如何开发老年人健康的各类医用器械、健康促进产品,以此来挖掘中医护理潜力。④多元评价。高校课堂教学评价多采用网上系统评价的方式[24-25],包括学生、专家督导、领导评价,主要还是以学生评价为主,但评价实施过程欠规范,重结果轻过程,只是对教师的授课能力进行了单纯的评价,很少考虑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否围绕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制订教学策略。另外,对护生学习评价常采用理论考试、操作考核等,此方式虽简便但往往评价较片面。因此,应基于专业岗位核心能力或者岗位胜任力对教师教学能力和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行综合评定,并增加用人单位的评价,将更加有利于老年护理人才的个性化培养。

4 结语

特色化中医老年护理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有利于提升老年护理方向护生的职业适应能力,缓解目前护理队伍人才流失严重、毕业生对职业发展方向不明确的现状[26],也能够为社会培养大批具有中医特色的拥有丰富知识和较强实践操作能力的多元复合应用型人才。但是,由于中医药理论自身的特点及老年护理人才培养的特殊性,目前医养结合背景下的特色化中医老年护理人才培养模式还只是在理论构想的阶段,如何进一步制订更加切合老年护理人才培养实际的教学计划和人才培养方案,是老年护理教育工作者应该思考的问题。

猜你喜欢

特色化医养养老
医养当兴
全员参与创建特色化的安全文化体系
基于多种模式的内蒙古农牧业特色化研究
打造特色化外汇风险管理体系
养生不是养老
养老更无忧了
以房养老为何会“水土不服”?
医养结合 我们这么做
养老之要在于“安”
医养结合真的难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