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核心素养理念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实践

2020-01-01江苏省徐州市解放路小学

小学时代 2019年23期
关键词:法治道德素养

江苏省徐州市解放路小学 杜 娟

小学阶段是人生发展的关键阶段,在小学阶段开设《道德与法治》这门学科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小学生健全人格,形成法治观念与良好品德。在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这一目标下,教师更应该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突出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

一、结合实际,体验学科规则意识

小学阶段的学生对素质、道德最初的感悟都是源于生活,也会被生活中所见到的各种人、事、物所影响。例如,在教学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我们小点声”时,教师就可以提前准备一条录像,具体内容是在图书馆较为安静的公共场所录下大声喧哗的情形给学生看,将学生置于当时的环境中,让他们说出自己的感受。有的学生说:“这很吵,会影响到别人。”有的说:“什么都看不下去了。”也有的说“应该让这个人出去。”在学生反应强烈的情况下,教师便可以对学生展开正确引导:“没错,公共场所的环境需要大家共同去维护,不管是卫生环境还是噪音环境,只要有一个人破坏,就会给别人带来影响。”在学生有所思考时,教师就可以抛出问题:“当我们遇到这样的情况时该怎么做呢?”或者是:“我们在公共场所时应该怎么做呢?”有的学生就会说:“自觉放低声音。”有的学生就说:“要保持安静,不能讲话。”有的学生说:“可以出去说,不能影响别人。”也有的说:“要提醒制造噪音的人。”设计这样的情境,一方面引得学生有了共鸣,一方面使他们对道德感知和规则意识有了敬畏之感。

二、注重引导,逐步形成学科素养

布鲁姆的教学观告诉我们,教师的引导可以潜移默化地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从而让学生形成牢固的学科素养。新课程改革理念中提倡的教学并不是单纯的书面教学,更注重的是要将书面知识过渡到实际生活中,作为教书育人者,教师承担的是引导者的角色,可以采取多媒体等有效教学手段,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深入学习道德知识。例如,教学“花儿草儿真美丽”一课时,教师可以提前把观察花有几瓣等内容布置下去,让学生在课堂上交流,教师也可以将学校内或是社区内花开时与花草被踩踏时拍摄的照片和视频保存下来,作为教学资料通过多媒体与学生分享,这都是学生在生活中能够常常看到和遇见的情境。经过这样一对比,学生更加懂得爱护花草,也更会在内心深处自发鄙视践踏小花小草的行为。学生自然就会明白怎么做是正确的,怎么做是错误的,要从小培养学生正确的三观,这才是这门课程的价值所在。

三、多元教学,拓宽课堂教学渠道

教学过程同样也是教师不断学习的过程,固守原本的教学方式势必会在一定程度上阻碍教师的发展,所以教师要避免教学形式太过单一,要拓宽教学渠道,掌握多种教学方法,这样才能够提高教学质量,拓宽学生的知识面,除了讲述教材之外,还有绘本、情景剧、游戏等方式都可以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例如,在教学“我们爱整洁”时,教师就可以利用课堂前三分钟的导入环节给学生播放他们感兴趣的《熊出没》这部动画片,其中有一则光头强去找熊大,但是已经半个月没有洗澡、刷牙,被别的小动物嘲笑、排挤、嫌弃的故事,光头强并没有注意,还是在熊大的提醒下才知道出门保持干净整洁有多么重要。动画的节奏是轻松逗趣的,学生看得津津有味的同时自然就把自己代入进去了,要想让自己不像光头强那样被别的同学嘲笑,就要让自己时刻保持整洁,直接引入课堂。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导入动画的时间不宜过长,要适时地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入课堂,这样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课堂内容的印象,也能更投入接下来的学习中。

四、合作探究,强化学生主体作用

单一的教学模式也会使学生上课情绪受到影响,得不到很好的教学效果,教师不妨采用分组学习的教学形式,让学生共同合作,完成学习实践。这样不仅能够活跃课堂氛围,也增加了师生、生生的互动,有效提高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例如,在开展实践“圆梦行动”和“自信中国人”的合作活动时,教师就可将学生分成学习小组,让小组成员合力解决,教导他们在面对很复杂或者是难度很高的问题时,要依靠集体的力量,不要单打独斗,将中国精神、中国力量以及如何落实中国梦作为活动探究主题,在小组成员之间展开讨论,必要时可借助多媒体。这是一个难度较大的探究活动,要让学生学会表达自己的思想,去深入理解作为一个中国人所应具备的精神,而不是将自己局限于孩子的一方天地中。

以核心素养为教学抓手,教师会对自己的教学工作有一个框架参考,只是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教师投入更多的心思和经历,不断去思索,对教学内容进行革新。另外,采用新颖、富有吸引力的教学形式可以让学生更加投入到课堂学习中,更有利于塑造学生的人格。

猜你喜欢

法治道德素养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人大战“疫” 法治为要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