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常规指标判断类风湿关节炎活动性的价值
2020-01-01■文/罗勤
■文/罗 勤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现代医学研究表明,RA在我国的发病率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该病是不同器官慢性、渐进性的炎症,主要的器官为关节滑膜。患该病可使机体关节损伤,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上一般以炎症程度预测RA的发病情况,以便开展预后工作,而RA的炎症程度评估则需要相应的指标来反馈。血常规指标是临床上常见的血液检查包含的内容,包括血小板计数、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等等,RA主要的关节外表现反应离不开血液系统。那么血常规指标判断RA活动性具体有什么价值呢?价值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白细胞参数价值
虽然RA没有确切的发病机制,但是目前临床研究中已经确定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均以不同的方式参与了RA的活动发生。上述两种细胞均为免疫细胞,能够释放炎性因子,对炎症反应有直接的调控作用,但炎性因子能够激活炎性免疫细胞。RA患者体内中性粒细胞通常表现出异常增多或减少的情况。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的比值(NLR)能够对上述两种细胞进行综合阐述,是典型的炎症标志指标。研究发现,NLR和血小板与淋巴细胞的比值(PLR)均对DAS28评分有影响。简答的计算就能够获得NLR指标,其对RA活动性的评价有重要的意义。
(二)血红蛋白(Hb)指标价值
贫血是类风湿关节炎常见的一种关节外表现,并且所包含的类型较多,最具有代表性的则是慢性病贫血。贫血的发生主要和RA活动期所释放的白细胞介素(IL-6)等细胞因子有关,这些细胞因子能抑制骨髓造血,干扰红细胞的功能。此外,使用激素以及改善病情的慢作用药物,也是贫血的主要原因。贫血会导致RA周身症状加重。有关研究显示,Hb的水平和DAS28评分、骨侵蚀评分等呈现出负相关的关系,提示Hb水平和类风湿关节炎活动性呈现负相关关系。
(三)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指标价值
类风湿关节炎中的炎症反应明显,能使红细胞的体积异质性升高,进而RDW表现出上升的现象。较多的医学研究显示,RDW指标反应了较多疾病的患病严重程度,其中包括有心血管疾病、糖尿病以及肿瘤等等。并且有关外的研究表示,RDW指标、血小板的平均体积(MPV)和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有明显的相同,对炎症程度有良好的反应效果,研究通过数据显示出RDW指标和DAS28评分有密切相关关系。
(四)血小板计数(PLT)指标价值
类风湿关节炎的具体发病机制虽然尚不明确,但是目前临床研究中,免疫功能紊乱仍然是该类疾病的标志。其中包含T辅助细胞比例失衡以及机体自身产生抗体等等。血小板计数是血液细胞当中重要的成分指标,PLT不仅能够参与出凝血工作,对其进行调节,并且还具有特别的免疫功能。有关研究在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滑膜病灶以及患者的血清当中发现了PLT,另外还存在PLT特异性蛋白,间接证实了PLT在RA的活动过程中起到作用。另外还有研究发现,RA病情严重患者体内PLT指标水平明显偏高,而病情缓轻患者体内PLT指标较低,表示PLT可能和RA的发展有密切关系。
(五)平均血小板体积(MPV)指标价值
相比上述PLT指标,MPV指标更能被用于反应血小板的功能水平。和上述红细胞提及分布宽度(RDW)类似,RDW所表达的是血小板体积的差异水平,MPV也是较为常用的一种血小板体积参数,反映了血小板的活化程度。有关MPV指标和类风湿关节炎活动性的研究相对较多,并没有确切的结论,诸多研究中尚存在争议内容。其中存在一种主流结论,即MPV和类风湿关节炎CRP、ESR指标以及类风湿关节炎活动性有正相关关系。相关研究在4个月治疗时间对类风湿关节患者展开研究观察,结果发现,患者症状得到改善的同时,MPV指标也明显下降,提示MPV可能能够作为RA活动性以及反应治疗效果的指标。但也有相关研究显示患者症状得到改善,MPV指标并无明显变化,后期认为结果可能因血常规实验室标准以及标本存放时间等因素而受到影响,因此有关MPV指标与RA活动性的关系仍然需要大量实验去证实。
(六)PLR指标价值
与NLR指标相比,PLR指标与其并没有明显的差异性,该类指标具有综合性,临床上运用该类指标进行研究时多采用并列研究的方法开展工作。有关研究指出,类风湿关节炎患者PLR指标与NLR指标和 DAS28评分具有明显的关联关系。还有研究显示,单独的PLR指标和DAS28评分以及CRP有相关性,表明PLR也能够作为判断类风湿关节炎的指标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