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敏感期的特点及其干预方法
2020-01-01黄梦华
■文/魏 颖 黄梦华
儿童敏感期往往是儿童身体和心理进入快速发育的时期,如果在这一时期,父母没有提供有效合理的教育和指导,很容易导致儿童出现一些心理问题。同时,在这一时期,儿童还容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会刻意地模仿一些行为,这时父母需要引起重视。如果儿童存在一些不良的习惯和行为,父母要及时制止和纠正,为儿童营造快乐的成长环境。
儿童敏感期的特点
(一)儿童敏感期出现时间比较早
在儿童身体和心理发育的初期,敏感期就已经存在了。相关研究表明:在敏感期,儿童的心智发展比身体机能发展得更加成熟,这时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动作表现都还存在较大的欠缺。然而在这一时期,儿童的敏感期表现得却并不明显,因而一些家长很难观察到。但是,如果家长仔细观察儿童的一举一动,能够感受到儿童的一些行为确实与敏感期容易发生的一些行为相似,比如一些儿童可能会一直盯着台灯投射在地上的影子看,或者长时间地观察一只小动物等,这都是儿童敏感期的表现。这种能力可以说是先天性的、与生俱来的,同时这也是与敏感期有着重要联系的。在敏感期,儿童的好奇心会大大增强。家长要满足儿童的好奇心,让他们去探索一些事物,这有利于儿童健康成长。
(二)敏感期包含的内容丰富多样
在儿童生长过程中,敏感期是儿童必须要经历的一个重要阶段,在这一时期,儿童的身体机能和心理可以获得较快的发展和提高。0~6岁这一阶段,属于儿童的关键敏感期,会经历许多敏感事件,包括性格敏感期、行走敏感期等,这些敏感事件互相作用,能够帮助儿童获得日后所需的必要技能。从心理发展状况来看,儿童在这一时期,大脑和心理会获得快速发展,儿童可以表达出自己的情感和想法。比如,在观看电视剧时,如果儿童看见电视剧中有一个和自己年龄相仿的儿童在哭,他可能受其影响也会哇哇大哭,这就是敏感期过程中儿童的真实反应。
儿童敏感期的干预策略
(一)顺应儿童的本能,提供适时指导和教育
在儿童敏感期,父母要顺应儿童的本能,但如果儿童的一些做法是错误的,父母要及时纠正。在大部分时间里,针对儿童的本能反应,父母要给予鼓励和支持,这样儿童会获得心理满足感。同时,在儿童敏感期,儿童还会向父母夸大自己的需求,可能会以不同的方式反复表达,这时就需要父母高度关注儿童的一举一动,与儿童形成和谐相处的关系,而不是呵斥儿童。处在敏感期的儿童,如果父母严厉呵斥他们,或者是动手打骂,心理阴影会伴随儿童的一生。比如,儿童在吃饭时,父母为了不让儿童把衣服弄脏,往往会为他们系上围兜,但是一些敏感期的儿童可能认为没有必要,或者是不喜欢这种方式,可能他们并不会用言语表达出来自己对围兜的排斥感。于是在家长为他们系围兜时,他们可能会捣乱、乱动,这些表现都是源自儿童内心的冲动,这时父母需要细心观察儿童的表现,才能真正了解孩子的内心所想,及时采取有效的方法和措施,以免儿童的内心会受到创伤。除此之外,在儿童敏感期,儿童一些特殊的兴趣爱好也是一种与生俱来的本性,如果儿童的兴趣爱好是合理的,父母需要支持他们,顺从儿童的本性,鼓励儿童积极的探索和发现,以此来助力儿童个人能力的提高和心智的成熟。
(二)创设良好适应的生活和发展环境
在儿童敏感期,家长要为儿童创设良好的生活空间和环境,尽可能为他们提供干净、舒适并且属于自己的空间,让儿童可以自由的学习和活动。同时,家长还要注意,在为幼儿设置生活空间和环境时,还要注意融入一些具有激励性的因素,比如:摆放积木、拼图等玩具。因为儿童在敏感期时,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都比较活跃,这时儿童如果可以在房间中看到这些东西,可能会激发他们内心的欲望,通过摆放积木和拼图来发展自己的能力,进而促进儿童身体和心智的成长。此外,家长还要为儿童创设良好的精神环境,侧重关心儿童的心理健康。家长要学会构建与儿童交流的桥梁,如果儿童对某一方面表现出了较大的兴趣,家长也要支持儿童勇敢地去做。在生活中,如果儿童存在一些不良的情绪,家长也要及时与儿童交流,让儿童可以将家长视为朋友,感受到温馨、有爱的外在环境。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还可以使用一些积极的言语激励儿童、与儿童沟通交流、鼓励他们敢于表达自我。除此之外,家长还要以身作则,起到言传身教的作用,积极引导儿童发展自身的能力。
在儿童敏感期,家长要提高对儿童的关注度,细心观察儿童的一些日常行为,及时纠正他们的错误。家长还要明确儿童敏感期的特点,然后针对一些具体的问题,采取合理有效的干预措施,助力儿童的健康成长和心理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