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常伴一生
——以绘本《幸福的大桌子》为例
2020-01-01■文/周明
■文/周 明
对于人的一生来说,爱的种子什么时候种是最好的呢?我认为幼儿时期是最好的。在游戏课程化的理念引导下,我们借助阅读绘本《幸福的大桌子》,对家庭中的亲子之爱开展了深度的学习。
“爱”是什么——是搁浅
绘本《幸福的大桌子》以大桌子为场景,描述了家庭生活和变迁的过程,渲染了家庭生活中让人体验到的幸福、温馨以及带来的美好回忆。幸福的大桌子,陪伴着兔子一家的成长。
把搁浅的“爱”找出来
绘本《幸福的大桌子》的作者借着一张伴随六个孩子的成长、小有历史的大桌子,陈述着一个家庭的发展,同时也呈现生命成长的过程和生活发展的轨迹。这不仅是一本适合孩子的图画书,也适合父母、祖父母们品读、回味。所以,“爱”一直都在,只是我们总会忽略。嘘寒问暖是爱,严厉批评也是爱;一桌好饭是爱,一锅清粥也是爱,一件新衣是爱,一双刷干净的旧鞋也是爱……原来“爱”常伴我们身边。
案例一:“爱”的采访记——幼儿心里“爱”的收获
教师:小朋友们,你们今天收到“爱”了吗?彤彤:我收到了爸爸妈妈给我的爱。西西:我的奶奶很爱我,每天送我上幼儿园,每天给我做好吃的。花花:老师你们也很爱我,每天带我们一起做游戏,给我一个大大的拥抱!
案例二:“爱”的采访记——成人心里“爱”的收获
教师在班级群的问题:今天,你收到孩子带给你的爱了吗?这次“爱的采访记”,我们作了以下几点小结。
1.大部分幼儿能从爸妈处感受到“爱”,少数几个孩子比较调皮,显然在家里也没少挨打,所以竟然脱口而出,不经大脑思考直接是负气地说自己的爸妈不爱自己,还有几个孩子的爸妈以工作为由,很少陪伴孩子,所以幼儿感受的爱也是时有时无的状态。
2.一半家长能够感受到来自幼儿的“爱”,大部分是女生给予家长“爱”的温暖;有四分之一的家长时而觉得孩子长大了,时而又觉得孩子会无理取闹,不懂事;还有四分之一家长觉得孩子就是来折磨自己的,丝毫感受不到温暖,有的家长是因为孩子老生病,有的是孩子太调皮,不听话,老闯祸。
引导幼儿把搁浅的“爱”种下去
(一)播种方式一:“爱”的表达
案例三:爸爸妈妈,我想对您说:
枣枣:爸爸妈妈,我爱你!谢谢你总是带我玩一些冒险游戏!雅涵:感谢我的爸爸妈妈,你们生我养我,很不容易,我很爱他们!豆豆:爸爸妈妈,我爱你们,虽然你们总是出差,不能陪我,但是认真工作是我的榜样!
案例四:宝贝,我爱你
教师小结、分析:家长和孩子们的表达中,有的带着一些歉意,有些带着一丝埋怨,还有些是猝不及防的表白,所以,我们又产生了另一个播种“爱”的方式就是行动。
(二)播种方式二:“爱”的行动
案例五:“爱”在行动
孩子们把自己每天的“爱”行动画下来,并且给这些画单取了一个名字“爱的计划单”。孩子们自觉对照自己的计划单,每天回去完成一件力所能及的事情。
教师小结、分析:看到孩子一丝不苟的完成自己自愿拟定的计划单,家长们是喜上眉梢,感叹孩子们的成长。
引导家长如何“爱”
(一)有一种放任不是“爱”
所有的人都知道溺爱不是爱是害,但很多人却分不清什么是溺爱。那么在家庭中,哪些是属于溺爱呢?
1.家庭中有“保护伞”,当幼儿犯错时,总有家人跳出来保护孩子。
2.永远都是“小孩子”,在父母家人的眼里,孩子永远是长不大的小孩子:孩子遇到不顺心的事,哭闹,家长就以各种方式来哄骗、依从。久而久之,这样的爱会让孩子性格变得自私、任性和缺乏自制力。
3.欲望得不到永远的满足,孩子要什么有什么,孩子的欲望能轻易得到满足,久而久之,他的欲望就更加的强烈。
(二)借助其他绘本表达“爱”
亲子阅读是亲子交流的最好方法,在阅读中感受到的“爱”,家长可以顺理成章地引用到自己与孩子身上。例如阅读绘本《猜猜我有多爱你》,家长可以和幼儿分角色演绎,自己对孩子最好的表达,孩子也会给予你“爱”的回应。
(三)游戏陪伴中的“爱”
陪伴是对孩子最好的爱!但,“陪着”和“陪伴”是两个完全不一样的意义。例如,孩子在玩多骨诺米牌时,家长可以参与进来;孩子在创建高楼大厦的时候,你也可以一起拼搭……
(四)“爱”是沟通
我们应该多去了解孩子的成长规律和特点和儿童心理学知识,帮助我们与孩子更好的沟通。这样,我们就能设身处地地为孩子考虑,顺利走进他的内心世界,让孩子能感受到你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