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童年对话:儿童习作的生命体验与真实表达
2019-12-31朱晓鑫
朱晓鑫
[摘要]儿童的习作应成为儿童生命体验的表达,成为童年生活的记录,反映儿童对周围世界的发现、认识与理解,帮助并见证儿童精神生命的成长。儿童习作应让童年苏醒,回归童年的纯真朴实,回归童年健全的生命状态;儿童习作应让童年真实,拥有轻盈了童年的想象、快乐了童年的玩心、立体了童年的思辨;儿童习作应让童年丰富,如实地表达自我的生命体验,创意地表达他人的生命体验,充分地表达深刻的生命体验,细腻地表达独特的生命体验。
[关键词]童年;生命体验;真实;表达;习作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9)31—0075—02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见闻、体验和想法。”儿童习作中生命体验与真实表达,是作文教学所不容忽视的,它应是作文教学最重要的内容。著名特级教师周一贯认为“儿童作文是儿童书面的生命表达和真情交流,自然应当是童年的生活写真和童心的坦诚表白。”儿童的习作应成为儿童生命体验的表达,成为童年生活的记录,反映儿童对周围世界的发现、认识与理解,帮助并见证着儿童精神生命的成长。
一、返璞归真——儿童习作让童年真实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多处提到要鼓励学生的真实表达:低年级“写自己想说的话”;中年级“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高年级“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等。
所谓“真实”,应该符合儿童的天性,是真性情、真兴致、真趣味、真感受等,而不是片面地理解为真而非假、真实而非虚构。在儿童的世界里,“游戏与工作”“现实与幻想”“科学与想象”“天空与大地”“理智与梦想”是可以水火相容、合二为一的。_2_所谓“真实表达”,是儿童以他们清纯的眼光,观看、感受、思考着这个世界,并真实自然地适切地表达。
1.想象,轻盈了童年
孙绍振教授认为,“在作文教学中,广泛流行的所谓的真情实感,其实,对于儿童来说,是不到位的,离开了儿童的想象、幻想,是谈不上童趣、童真的。童真和儿童想象的假定性是密不可分的。”
身处童年的孩子最富有想象力,在他们的世界里,莺歌燕舞,鸟语虫吟,上可飞天,下可入地。“秋风在枫叶耳边讲了个笑话,枫叶被逗得脸都笑红了。”“天太热了,整个世界成了个大烤箱,我都快被烤熟了。”“柳树,你披着头,散着发,是来不及梳妆吗?”“夜,踩着小猫的脚步来了。”……想象,给了儿童自由与舒展,给了他们诗意与飞翔,使他们生活在比现实世界更为广阔神奇的世界里。
所以作文教学时,要给予孩子们想象的自由与权利,给他们营造想象的空间与机会,任他们创造一个生机勃勃、多姿多彩、充满人情人性的世界。他们富有个性与童趣的文字便会轻舞飞扬,如串串珠玉闪亮在习作里,收藏在童年的书页里。
2.玩心,快乐了童年
童年时代,孩子也最富有玩心。“无论是什么东西,只要我们一动玩心,它就必然的只能是我们的玩具,玩到后来,我们也就成了大自然的一个部分了。春夏秋冬,阴晴圆缺,我们都玩过。”
童年中凡是跟快乐有关的回忆,几乎总与大自然有关,大自然给予了童年太多滋养。怀特海在《教育的目的》中把智力发展的过程命名为:浪漫阶段、精确阶段和综合运用阶段。小学生正处于浪漫阶段,浪漫阶段是开始有所领悟的阶段,也是与自然相遇最怡然的阶段。爬树、摸鱼、玩水、捏泥巴、采野果、捉虫子等,样样让孩子们开心,也成了孩子习作时极其丰富的题材。苏霍姆林斯基曾罗列出这样一些适合孩子习作的内容:小麦怎样抽穗、荞麦开花、日出、果园秋景、空中飘雪……
作文指导课上,可以让孩子们走进四季,观察春花秋叶、夏雨冬雪,聆听大树的心跳,感受节气的更替……四季万物便会在他们笔下生动。曾在周末,让孩子走进夜晚,去感受夜晚的独特。后来孩子们写了关于那夜晚的体验,用生动的文字描写了夜的寂静或是夜中所遇。一个孩子的作文还发表了:
……姐姐竟然不见了!只有路边黑黢黢的树影,和昏黄路灯下我孤零零一人的身影。我慌了,嘴巴里不停地喊着姐姐。我越来越着急,越来越害怕,我不敢往前走了,转过身,拼命地睁大眼睛寻找着。突然有人用力拍了一下我的背,我吓了一跳,回头一看,原来是姐姐呀!我又气又急:“你为什么要吓我?”姐姐笑着说:“你现在还打嗝吗?”咦,好像不打嗝了!我胸口憋着的气一下子就散了。
银色的月光柔和地洒下清辉,我们继续散着步,我絮絮地和她讲着班上的趣事,我的伶牙俐齿又恢复了。
3.思辨,立体了童年
儿童富有自己的智慧,他们比成人更具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常用清澈的目光、独有的视角打量他们周围的世界。儿童的思维总是很活跃,教师要多鼓励孩子大胆地发问,勇敢地怀疑,尽情表达他们趣味横生、朴素而又深刻的探究与思考。
圣诞节前的一节口语交际课上,孩子们争论世界上到底有没有圣诞老人,大家莫衷一是。教师适时引导:“你每年圣诞节收到了什么礼物呢?收到礼物时是怎样的心情?”孩子们纷纷畅言。教师又追问:“今年又想收到怎样的礼物?节日晚上请睡得不要太沉,静静等待圣诞老人来送礼物哦!”课后,教师在班级微信群里提醒家長们为孩子悄悄准备一份礼物。
下周三的作文课上,教师便让学生们写圣诞节的发现。有孩子写发现礼物是妈妈送的,“圣诞老人”就是妈妈!孩子们发出感叹:“父母用爱心守护,给了我如梦一般的童年,让我始终相信着美好。”这些孩子真正感受到了爱,理解了爱,他们的思辨将他们心中的理性之灯点燃。
二、生命体验——儿童习作让童年丰富
1.自我的生命体验,如实地表达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多处鼓励学生的真实表达:低年级“写自己想说的话”;中年级“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高年级“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等。
学生在习作中写“我的经历”“我的感受”等,都是自己独特的生命体验,他们以合适的方式表达出了独一无二的“我”,写出“我”的喜怒哀乐、所见所遇、所思所悟等,展示“我”的学习生活,以及“我”观察和理解的整个世界。
教师要充分发掘和调动孩子们已有的生活感知和生命体验,让学生自主参与其中,说平实的话,抒真实的情,涵养其习作的语言个性。
2.他人的生命体验,创意地表达
独特的生命体验既可以是直接亲身经历的,也可以是间接感受他人的生命体验,这样写出来的习作既有个性特点又具有超越自我的精神。比如写的人或事,不一定都是孩子亲身经历的,他们可以去聆听,去感受,去想象,将“道听途说”的内容再“加工”,予以创意地表达。这样的习作,同样具有生命的质感,也是独特而丰富的。
国学大师钱穆在后宅初级小学教学生作文时,就让学生讲述故事,故事内容“或得之传闻,或经由目睹。或闻自家庭,或传自街坊,或有关附近名胜古迹,桥梁庙宇。”“得之传闻”的就是他人的生命体验,他人的生命体验可以让孩子产生强烈的新奇感和现实感,也可以产生出新的认识和体验。父母的童年故事、同学的特别经历、家乡的一些传说故事等,都可以成为孩子积累的他人的生命体验。有选择地去描写他人的生命体验,学会创意表达,使孩子们成为会讲也会写故事的人。
3.深刻的生命体验,充分地表达
儿童只有投入到生活中,做一个善于观察生活的人,知冷暖,懂情义,辨善恶,有一颗明敏的心,他的生命体验才能够深刻。深刻的生命体验,可以充分详尽地表达。而想要充分表达,则需要细节支撑。教师应教会学生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它具体表现在对人物、景物或场面描写之中。尤其要突出人物的描写:鲜明的外貌,生动的语言、动作,细微的神态,鲜活的心理等。这样,写人则如见其人,写景则如临其境,能给人以真切的感受。
曾讓学生寻找最美身影,许多孩子的笔下再现了生活中的许多体验,如父亲为女儿剥坚果,母亲半夜为孩子盖被子,老师冬日给学生煮生姜可乐茶等,读来很是感人。摘选一段文字:
门缓缓地,先是打开一条缝隙,然后再稍微推开一点。我细眯着眼,望见门外伫立着一个纤细的身影。微暖的灯光使她的周身泛着一圈柔和的光辉。她放慢脚步,轻轻地走过来,仿佛踏云而来。她提住我被子的一角,再捏住另外一角,极尽谨慎地将被子拉拉高,盖住我的肩膀,又掖了掖被子。
不过,也要让学生明白充分地表达并不是想写多少就写多少。要学会情节的取舍、语言的控制,学会张弛有度。
4.独特的生命体验,细腻地表达
教师要善于引导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发现细微的题材,让学生学会慢镜头似的细微刻画,用书写激发对文字的敏锐感,折射出童年生活的精彩纷呈。
在作文练习时,有孩子描述夏天喝“晶晶亮透心凉”的雪碧,这是微不足道却是最真切而独特的生命体验,每天都有可能发生,他描写得却是那么细腻传神:
玻璃杯中的雪碧是那么晶莹纯澈,仿佛是喜马拉雅山峰上洁白的积雪融化而成。端在手里,那沁凉的感觉直钻毛孔。雪碧中不断有一串串细而密的气泡冒出来,有的调皮地排成一队你追我赶,有的懒洋洋地粘在杯壁上不动了,有的到了水面就静悄悄地消失了。再看外侧的杯身,似乎蒙上了一层薄薄的雾霭。喝上一大口,清甜透凉的感觉充盈整个口腔,那气泡一个接着一个爆开,好像在舌头上跳舞,带给舌尖一阵细微的酥麻感。接着,似乎清凉的小溪顺着嗓子眼儿往下流淌,沁人心脾。
孩子们的一段段文字、一篇篇习作成了他们童年清晰而明亮的生命印记,在习作中他们真正拥有了幸福完整的童年。
(责编 韦淑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