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个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的课例研究与实践

2019-12-30郭琪杨小凯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9年12期
关键词:支架式教学模式课程资源教育信息化

郭琪 杨小凯

摘  要 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要求教育系统进行结构性变革,而这种变革是通过课堂教学结构的根本变革实现的。针对飞机装备维护课程中“发动机试车”教学单元,结合多年来课堂教学经历和经验,借助校园网络平台及模拟训练器材,进行课堂教学结构改革的任务创生教学活动尝试,论述其理论来源及实施过程,并提出实践反思。

关键词 教育信息化;任务创生;翻转课堂;支架式教学模式;课程资源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9)12-0111-04

A Case Study and Practice of Deep Integra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Teaching//GUO Qi, YANG Xiaokai

Abstract Deep integration betwee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edu-

cation requires structural change of education system which has been

realized by classroom teaching structural change. Aiming at engine run teaching unit of airplane maintenance course, the teaching acti-vity of task creation has been tried by campus network platform and

simulation training equipment. The source of theory and implemen-tation process are discussed, and the practice reflection is put for-ward.

Key words educational informationization; task creation; flipped classroom; scaffolding teaching model; curriculum resources

1 引言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信息技術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教育部提出实现教育信息化的途径、方法是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我国著名专家何克抗认为这个融合实质上是要求实现教育系统的结构性变革,变革的基本思路就是要根本改变课堂教学结构,即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和教学媒体的地位和作用,也就是教师要由课堂教学的主宰和知识的灌输者转变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学生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学生良好情操的培育者[1]。

笔者结合多年来课堂教学的经历和经验,借助校园网络平台及模拟训练器材,对“飞机与发动机维护”课程中“飞机发动机试车”教学单元实装试车前的理论学习及模拟训练阶段,进行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的探索和实践。这一年的探索历程表明,通过课堂教学结构的变革,使得基于网络课程资源、基于过程设计的任务创生教学活动得以实现。

2 任务创生的理论依据

何克抗在“如何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中指出,要实施课堂教学结构的变革,只有通过任课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设计并实施相关的教学模式才有可能[2]。支架式教学模式及翻转课堂改变了传统课堂上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和教学媒体的地位和作用,成为任务创生教学活动实施的理论依据。

支架式教学模式是任务创生理论来源  建构主义学习观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构建者,要求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主动构建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3]。教师不能只是给学生以知识,学生必须用自己的头脑去建构知识。教师应该做的是提供学习平台以及框架,以促进学生自主建构知识。“教师提供梯子,学生爬梯子”,正是课堂教学结构变革提倡的既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突出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主导—主体相结合”教学结构。

那么,教师究竟应该提供什么样的支架呢?建构主义理论中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观点:教学应尽可能给予学生复杂的、困难的、现实的任务,同时要给予学生充分的帮助来完成这些任务。

“飞机发动机试车”教学单元要求学生在飞机上熟练操作试车的程序和步骤:先让学生在理论上学习试车的操作过程,再通过实践练习掌握操作技能。这是一个由浅入深、逐步递进的学习过程。针对学生目前的认识水平和实际情况,将这个过程分解成若干任务,这些任务便成为课堂教学的“梯子”。

翻转课堂是任务创生的实施方法  如何让学生自己“爬上梯子”,完成课堂任务呢?翻转课堂的出现为支架式教学模式的实现提供了可能。基于信息化、数字化的翻转课堂能够对学习过程、教学流程进行观测、监控,要求教师像医生一样,基于具体情况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工作,从而降低教师经验对教学实效影响的权重[4]。翻转课堂更适合于任务式的课堂教学,教师根据教学需求和学生能力布置任务,学生按照要求逐步完成任务。另外,信息技术为学生课堂任务的完成提供了充分的保障,让他们有能力“爬梯子”。在此过程中,教师通过“教”引导学生正确“爬梯子”的方向,实现更高层次的理解。

3 任务创生实践背景

军事装备院校“飞机与发动机维修专业”中的“飞机与发动机维护”是任职教育阶段的主干课程,“飞机发动机地面试车”教学单元是空军机务部队工作的重点,是院校学习阶段必须掌握的实训科目。

猜你喜欢

支架式教学模式课程资源教育信息化
基于虚拟仿真技术的地方高校实验教学探讨
信息技术与教学难以深度融合的成因及解决途径探析
新时期高校足球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研究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当中需要关注的问题探析
高职学院信息化建设中面临的问题和思考
创新信息技术支撑教学变革
网络环境下的商务英语课程资源库的建设研究
浅析支架式教学模式下大学英语教师的角色定位
数学支架式教学模式的探索